黄连水喂婴儿苦了孩子:怎么样写好小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4:40:21
怎么样写好小楷  有很多朋友都来问我,怎么样可以有一手漂亮的字,而且是小楷。有时候我只好笑笑,一句两句还真怎么回答清楚,我今天就谈谈我对小楷的理解。

      我学小楷一转眼已有数年,虽然成就一般,可听到好多朋友都说写的可以了,我只有苦笑了之。有时候看看握笔的手已是老茧陡生,想想创作时的缕缕困惑,其中的辛酸耐可何?

      写小楷首先要有吃苦和打持久战的准备。书法是一门让人有恨又有爱的艺术,初学的兴奋,创作的彷徨,收获的喜悦。当一幅有震撼力的作品展于世人时,诸不知有多少个辛酸的日子在煎熬。特别的是小楷,没有扎实的功力是不能出好的作品,也许5年,也许10年,也许20年。所以思想上的准备变的很重要,“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第二写小楷需静,宁静致远。生与俗世,当然有困惑的事缠绕,要摆脱是不可能的,聪明的人要善于创造环境。记得前年冬天,天气特别的寒冷,外面下着鹅毛大雪,我坐与案几前书写已有数小时,手脚冷的有点狇了,可听着阿宝那老土老土的民歌,看着悠然的雪花肆意飘洒,心情好不舒畅,自己也感觉人随墨走,字由心生,旁边又有妻儿相伴,我想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如此。君何不置帖于案头,随性翻阅,煮茶揽兴,心涤琐事,无喧嚣于耳,无杂乱与怀,等心手双畅,自然生之韵味。所以做小楷需凝神气匀,遵法度而突奇,所谓庄严而赋予流美优雅之感,俏丽而赋予凝重之礼。如若信笔由之,侧庸俗而少形,有形状侧无骨,无神,更谈不上高古,有晋唐之风范,此我辈所不求之象也!!(

第三学习小楷应先以大楷入手,不同风格的书体可以为我所用,。三国钟繇始创小楷,其书脱于汉隶,但已经具备楷法,法度森严。我临摹其小楷时觉得心胸质朴自然,雍容舒展,我想学习他的作品可以先接触下汉隶,清傅山《霜红龛集》有云:“楷书不知篆隶之变,任写到妙境,终是俗格”。到了东晋二王的小楷,达到一个新的领域和高峰,其书风简静中和,优雅脱俗,尽展晋人儒雅之风,不光追求主题风格淡雅,幽静的风格,且用笔要求精到完美,少有瑕疵。临摹其书应注意笔画的处理和应用,切莫捉其形而忘其意。自晋以下各朝代都出现了各样风格体现的书家,妍美流丽,雍容尔雅的元代赵孟頫,俊俏挺拔,刚劲古朴的黄道周,敦煌写经和残卷,墓志碑刻,我们都可以借鉴和引用,百川河流诸归大海,只要掌握其风格和体制,在我们创作作品的时候可以加以吸收,注意字形的虚实,照应,取舍,谦让,开合之事,整合作品的精神团聚,气足神完,侧书无不佳也。只要把自己的精神和对书体内容的理解柔入作品,相信你的魅力可以产生震撼。一个真正的书家,应博览群书,有敏锐的观察力,多写且多悟,而不应该拘泥与一家。   第四小楷的用笔,以传统为师,加以创新和个性发挥为目标。用笔首先要说怎么样去执笔。郑子经说;“夫执笔者,法书之机楗也"。我认为写小楷执笔应先遵循指实掌虚,腕平掌竖之法,以松紧自如为佳。不猛不弱,不揉不矩,不沉不浮,求中和之道乃用笔之准绳。握笔在离笔头一寸左右,悬腕书写坚定而沉重有力。我书写之时端坐两足放平皆踏实于地,分开于肩平,体于前倾,与案有一拳之隔,眼呈俯视状,左手按于纸张,然后静书,良好的姿势会保持很好的精力,就像一个歌唱家完成优美的歌曲,昂首分足,气守丹田。我也是一家之言,凡书者需摸索,从被动有意思的去做最后养成习惯,自然而成,腕臂运用自如,笔势酣畅顺达,气息匀和四达,达此境界,书者犹如神助,飘洒落于指尖。小楷的用笔不离楷书用笔之道,首先需藏锋入笔,‘逆入平出’,笔锋着力含墨,浑厚凝重。观钟繇所书,其用笔存筋藏骨,淳朴敦实,散发一种稳重,坦荡君子之风。我临摹王羲之<黄庭经>已经有百多遍,观其书温厚老辣,自然拙巧于静穆,温文尔雅之中,乃我们学习之范本。其次注意提,按,顿的转换和用笔的流畅性。提按顿的笔法会赋予字的音乐旋律,起伏顿挫变化。圆笔和方笔的变化,主要在于转换笔锋的关系,笔锋的运用自如是个过程,我有在学习大楷的时候养成习惯。圆笔可以给人柔和,温良的质感,方笔给人刚劲峻拔质感。再次用笔需照顾书体风格,不宜诸体皆入,否则杂乱气韵不合,我认为尽少为之。最后用笔多用借鉴之笔,以自己所长加以古人用笔之道,小楷用笔需厚劲着力,此不违之法,以篆中锋入之,厚实勃发。以行草流畅率性为之,气通酣畅。以隶古朴为之,庄严静穆。任何书法技术问题都可以着实取材,况未升之道哉?   第五小楷的章法。其实小楷的要求很高。必须具备楷法所有的法则,匀称,工整,大方,都会给人美的质感。特别是小楷的平正,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学者可先追求正,后追险,复归平正。若盲目追从会顾此失彼。小楷的章法是点到面的辐射,点就是单个字的表现,各字要求点画分明,形态各具,运笔线路交代明朗,既有提按顿的节奏,又有起笔,行笔,转笔,收笔的线路交代。还要关注到墨色,轻重,急涩的变化。并且注意字的大小,开合,长短,奇正,疏密等诸多状态,都会给整个章法起到决定的意义。面就是把散落的各字用锋的变化契合在一起,我经常通过承上启下的呼应,起伏穿插的连贯,迎合俯仰的转接等手法来衬托字到面的转换。最终还是气灌于整个面,使和谐在整个书法作品中充分体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个有灵魂唤召力的有机主体。我通常用的格式有一下几种,其一整片划格子,尺寸相同,且自由调节格子的尺寸,也是广义的纵横有序,古人称之为乌丝栏。虽然此法用之比较死板,可要求每个字都有精到之处,也可表达单个字情趣,初学者可多用,我都用此法写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等个体突出的文体。明文征明的草堂十志气就此佳作。其二也是我最常用,是打竖格子,就是纵有行,我们最常见到的也是这种格式,古之写经,长卷,信札等诸多留世小楷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王羲之的黄庭经横竖距离都差不多,但以竖的气韵为主,上下字的气接贯穿整个作品,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赵孟頫的洛神赋,锺绍京灵飞经等都体现这样的风格。一行书写下来性情比较舒畅,不会受格子的束缚,也能体现书者的心情,我特好此章法,遂常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