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寡妇演员:教育事业本不是块“蛋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8 23:24:55
 核心提示:把教育事业当做可以分而食之的蛋糕,以盈利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变相出售公共产品,追求利润最大化,使教育在第一目的与根本方向上偏离应有属性,那将不仅仅是教育的悲哀。 

  我国现代的民办教育,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基本上属于“投资”办学而非“捐资”办学。上海21所民办高校中,只有杉达学院一家是靠捐资滚动发展起来的,其他全是投资办学。许多民办教育机构虽然不至于明目张胆地提赚钱,而是打着公益旗号,注册为学校,实质却是公司化运作。(10月10日《东方瞭望周刊》) 

  一直以来,很多人有一个认识误区,以为教育是一块大蛋糕,不仅美味可口,更是营养价值不菲,可以把人养得脑满肠肥,于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众多企业家,在教育这块所谓的大蛋糕面前,人头攒动,刀叉齐飞,投资教育也就成了二十多年来最热络的行为。四川托普集团老总杨秉楠毫不遮掩地说:教育作为一种企业的投资行为,应当考虑回报。 

  应该说,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有志于教育事业的企业、个人投身教育,无疑是一件好事,至少,丰富了我国的教育资源,满足了更多人的学习需求。 

  然而,人们似乎忘记了教育事业的本质属性:公益性。教育,从来就不是蛋糕,而是庞大的人力物力的无偿奉献。且不说现代西方国家的私立学校,主要是教会、财团、基金会和个人捐资办学为主导,不脱“非营利性”的本质。即便是我国古代近代,官学之外的私人办学,即私学,在利益面前也相当淡定,难见急功近利情绪。如孔丘,为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培养目标,"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矣。"近代的陶行知,为造就具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革社会的精神的乡村教师,脱下西装革履,穿上布衣草鞋,创办晓庄学校、育才学校。这绵亘了2000多年的私学,遍及全国各地,学校多由民间捐资或集资兴建、维持,不曾听说过有哪个朝代,哪个集团,是靠兴办教育发家致富的。 

  是的,当下的中国,是一个市场经济社会,但无论如何,教育也不是产业,学校更不等同于企业。教育的第一属性是国家公益性事业,而非经济产业。那种教育产业化的观点,以为知识和人才就是商品,教育可以作为商品来买卖,学费不是成本补偿,而是购买教育商品的价格,是不行的。我们须坚守教育的公益性,牢记教育的目的在人,而非在利。人不是工具,人的发展目的高于经济目的。所谓教育现代化,根本不是教育产业现代化,而是人的现代化,教育功能的现代化。 

  把教育事业当做可以分而食之的蛋糕,以盈利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变相出售公共产品,追求利润最大化,使教育在第一目的与根本方向上偏离应有属性,那将不仅仅是教育的悲哀。 

  [作者:谢浮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