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岩网我的危险丈夫:粽子道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4 19:15:09

粽子道场

——端午节随笔

 

这次是C做东,借端午节的名义,开粽子道场……

周六一大早,C从市场买回家两公斤糯米,一公斤上等猪肉,十二枚咸蛋,半公斤熟板栗 ,一茶盅花生米,两包干粽子叶……下午近黄昏时,做手兼吃客便陆陆续续来到C家。

C原来学音乐,现在一家运输公司工作——漂泊海外的通常际遇,能随遇而安,便是生活的强者。C是十年前搬进维也纳西城边这幢古典公寓大楼的,当时因为这大楼的外观的确美丽,又紧靠着维也纳森林,集都市的古典风致和自然的浪漫韵致于一处,楼内还有电梯,古董一类,走得极慢,走时发出轰轰声,仿佛在唠叨自己的古老,毕竟是大工业时代的遗物了,来自十九世纪,而且又很特别,总是在半楼层的地方停,下客出电梯要再上半层楼,方才抵达住房。过去的人不大讲究效率,甚至享受繁琐,贵族生活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繁琐。C在这里一住就是十年,声称打算住下去。她的蜗居在三楼,布置得简洁清爽,曲曲折折三个房间,全部窗明几净,每个窗台上都植有花草。草草参观了一回才进到厨房时,发现实木案板上,糯米已用温水泡着;猪肉已经切块,说只等H来了用酱油、香料烧熟做料。R已经来了,正将咸蛋剥壳,取出蛋黄,切成四牙装盘,C正在将花生米洗干净加入泡糯米的大锅中。案板一角的一只白色的大面盆中,粽子叶已在凉水中浸着,待软了好用。粽子道场的准备工作看来已快就绪,只等C正式宣布粽子道场开张了。但C说要等M空了才能够真正开始做粽子。

M的手工,在我们中间,不论“进出口”,都是标致的典范,尽管她常说,只看过,没做过,但只要她一出手,我们的眼前就会顿时一亮,今天必定亦会如此。我们已经在客厅里坐定,拭目以待,跃跃欲试地期待着M的亮相。M呢?在厨房里忙着调制鱼丸汤,说这是粽子的配点。配点!女人们聚在一起煮东西吃,花头是一定少不了的。

C的客厅有三扇大窗户,空间宽敞明亮,几件中式古旧家俱靠墙站着,在这西式高顶房间中显得格外怡然自得。靠窗一角立着一架钢琴,盖子上面错落地放着几盆兰花——C是养兰高手,别人家的快死了,端来她这里,不要多时就会活转来——仿佛也适得其所,房间的正中央是一张椭圆型的餐桌,可坐六到八个人的样子。想起刚才厨房里的丰盛光景,以及厨房窗台上的各种香草和调料植物,才陡然觉得,C是极其热爱生活的人,而且好客,听说她经常以这椭圆餐桌的名义请客吃饭。

呀!终于万事俱备,M如东风自厨房飘然而出,宣称鱼丸汤鲜美之极,只等煮粽子时给大家享用。C这才宣布粽子道场开幕了。七八双手将所有的原材料从厨房运到客厅的餐桌上,然后巴巴儿地望着M来演绎粽子的成型过程。老实说,大家原来只有粽子的概念、或仅仅有吃粽子的概念,至于包粽子,粽子的实体成型过程,心里是绝对没底儿的。就是说,吃粽子,OK,包粽子?不敢当。实在要包,现学。过去都是在中国超市里买粽子吃,聊以了却海外的中国端午情结,今年有M做承诺,说是当年妈妈传给她的两手恐怕还能记起一二。这大约就是C要开粽子道场的全部信心所在了。M来自杭州,典型西湖式的丽人,学舞蹈出生,后来做旅游,儿子出生后,就专心带儿子了,厨艺也是随之练就,有失必有得呀!她是个乐天人儿,性情随和,若水,极善顺势而流,所以虽然已近中年,但丽质依旧,韶华不减当年。不过这时大家的眼睛都在她的一双手上,等待第一颗粽子亮相。

看人包粽子是一种享受,看M包粽子尤其是享受,只见她白皙的一双小手,十指有些儿犹豫、有些儿踯躅地轻拈起两片竹叶,将它们转折合拢,七拥八抟,一只别致娉婷的竹叶“漏斗”就产生了,M连连说,这漏斗可是千万不能有洞的,下面必须打个折“封底!”接着她频频往封底的“漏斗”里填塞糯米花生猪肉蛋黄板栗,继而又左顾右盼,手指在转换呼应间,折回竹叶,收紧边角,将填充饱满的“封底漏斗”捏压包裹严实——想象中,那里面一定水泄不通哟!只见她顺手牵桌上棉线绳团中一根,三两下缠绕那包裹严实的“漏斗”,哇!成功了,第一只玲珑娇俏的粽子产生了,看起来格外棱角分明。放在盘子中央,它好不沾沾自喜的样子,独自坐着,似乎在等待其他姐妹的到来。

M示范完毕,我们急不可待地七手八脚上阵了,完全忘记初学者做事应当以谦虚为上,竟各自大模大样地牵竹叶抟拢来就填米塞肉加蛋黄,然后包裹一番,不计内容多少,不论体积大小,基本无暇顾及外观审美就扯线捆住再说。时间在凝神专注中变成嘁嘁嚓嚓的包粽子声音流过去了。不知过了多久,抬头看时,窗外天色已晚,大家伙儿仍忙着,包粽子其乐无穷哩。

同我们初学者的粽子不同的是,M包的粽子全部都有腰身,造型都和谐,呈九十度错位对称,我们偶尔也有一两枚能够企及这番标致,但大多胖瘦不均,歪歪斜斜,H索性说“简直就像残废粽子俱乐部”,说得大家开怀不已。叽叽喳喳,嘻嘻哈哈,傍晚的一会儿功夫,四十八颗茶绿色的粽子包好了,又过了好一会儿,C用盛大火鸡的陶盘盛了四十八枚热气腾腾的粽子上了桌。好香的粽子!我们自己包的哩!

粽子道场的明星自然是粽子,但除了粽子,桌子上,粽子大盘的的两旁有仍然温吞的鱼丸汤和蒜泥小黄瓜。M说了,它们是粽子的配点,因为名义上,粽子是要丢到河里的,总得给丢粽子的人准备其他吃食才是。可是您别误会,以为我们当真在纪念跳江的屈老爹么?D带来的柠檬白兰地才过两巡,我们已经“陶然共忘机”了。

丽人们喝了酒,照样可以思若浮云,口若悬河。因为过节,话题多属无稽,又喝了酒,这时已醉意夹裹,便口无遮拦,结果粽子道场成了无稽之谈的龙门阵,大家一致认为楚国的三闾大夫没吃过粽子。理由是,此人大贵族一个,恐怕压根儿就不屑于吃粽子。至于跳江自杀,就有些令人费解,简直像耍小孩子脾气嘛。M颇爱国,作如是观,说屈原是大贵族,大官儿,有家资万贯,不会缺少资本,开家店面做生意赚钱缴税也是为国效力,大可不必因国君不听自己的建议就跳汨罗江,让家人伤心,让国君丢脸。聪明人爱国,方式千千万万,固执和狭隘只会委曲自己吃亏,还让老百姓世世代代地去丢粽子,两千多年,那是多少粮食!要知道,中华民族并不是一个总能够吃饱饭的民族。

CM的附和立刻让人茅塞顿开,她的想法别具一格,却不乏正统伦理观。她说屈原一个大贵族,一个大官,想把自己的国家建好建强大,原是本分,自己该做的事情,老天让你身居高位,是以为你可以成为众人之楷模,结果你去跳江自杀,多少有些使性子耍脾气的嫌疑,用这种极端的行为是不会达到目的的。中国自古迄今,跟统治者较劲的历来没有好下场,统治者从来都是固执的,固执又聪明能惠及人民,若是固执又愚昧、而且毫无远见和理想,你就等于鸡蛋碰石头,死路一条了,而且死有余辜,因为,统治者如果死要面子,宁可亡国也不会采纳他你的意见。为臣的以死相逼君王,在中国绝对行不通,稍微有一点常识的人就会明白,在统治者眼里,任何人都是刍狗草芥,生命已经不值钱,何况死呢?所以屈原跳江是不明智之举,所以也没有人向他学习。官方民间纪念他,这是中国千古的咄咄怪事,官家庶民难得沆瀣一气,只为了屈原,每年端午节来这么一次和谐运动。多少粽子丢到江里,多少粮食,还是糯米,比通常吃的饭米要贵的,真是咄咄怪事!

D是在座读书最多的人,宣布说屈原还是有模仿者的,明末清初的时候,在江苏有个叫黄周星的进士,见灭清无望,跳水而死。M马上说没听过,跳了江没出名等于白跳。屈原跳江是原创,成为千古佳话,OK,别人去跳,是模仿,就是傻子,只会成为天下笑谈,所以不出名,没人知道,辛苦一生一世的理想就算泡汤了。更不会有人去为他丢粽子。这不明摆着嘛,中国的统治者是绝对不接受要挟的。以死起诉,或以死震撼?嗨,有话可以好好说,说不通就搁着,统治者要是比你聪明,是不让你丢脸;统治者若是比你愚笨,你就别跟他一般见识。楞要上,吃亏的肯定是你,结果,鱼死网破,遭殃受难的是百姓。丢粽子到江里根本是浪费粮食,幸好江里有鱼,可以吃粽子的。

还是D说得尖锐,说得让人开心开窍。D已经有些酒意,但说话不失透彻,有一股古哲的讽喻风范。只听她说,中国的统治者很有些特别,治国的抱负可能有天那么大,但心地有时却只有针尖儿那点地儿,能装下天,但别人吹口气儿,他就受不了,惟我独优,惟我独尊,自诩天子,谁活在天地间,都得看他的脸色过日子。别人都是因了他才有碗饭吃的。有饭吃,就能活着,活着多好,干吗还要说三道四,要是死了,你能头顶天、脚踩地吗?你能享受阳光和风细雨,你能抒发满怀骚动吗?还有那些永远看不厌的美色美景,吃不够的美味佳肴,还有很多很多……比如粽子,明白我指的是什么?多好呀。

H也有些晕乎,但似乎放松后更见高明,更显女人智慧,她见各位停了下来,就说,屈原就是胆子太大,想法太多,想不出头绪就投了汨罗江。你们寻思汨罗江该做何感想?卓越的人,优秀的人,真正的治国精英,一旦跟统治者意见分歧,闹别扭,就去跳江,那江河不就成了君王的耻辱柱了嘛?中国文人惹麻烦就是从屈原开始的。愚民政策原本一手遮天,民间无字,民间无史,人的记忆才几十年,可屈原一跳汨罗江,这笔账就写死了,没法改了。老百姓又年年去丢粽子,一年三百六十四天与统治者同心同德,端午节这天又去悼念统治者的反臣,还浪费许多的粮食,幸好粮食还有,就算过节罢。是谁发明的端午节呢?

没人能够回答H的问题。接下来好像M又讲过些什么,但她没有再提到节约或浪费这个主题——我们通是六十年代过来的女人,节约成为不约而同的话题焦点,原是时代在我们的意识中最深的烙印。大家的酒劲这时都开始上来,话题就散了,记不清了,只隐约记得末了L说上大学时学过屈原,不大懂,只记得老师说过,屈原是个不大合群的人,性情孤僻固执,心里容易起疙瘩,就是心理病。这种人,搁今天可以出国,比如来维也纳,心理医生遍地都是,但在那时,可能也只有跳江这一条路了。她的这一调侃竟让大家忍俊不已。就着粽子,鱼丸汤,酸辣小黄瓜,柠檬白兰地,C的客厅里不时泛起一串串笑声。

端午夜深时,看手机上的显示,已经是凌晨两点多。大家起身告辞。C为每个人包了几粒粽子,再一一送出门,嘱咐说电梯声音太大,走下去比较好。老房子不是没有麻烦的。

待高一脚低一脚地下了楼,来到灯光灿然的大街上,才感觉维也纳这初夏的夜风,轻拂脸庞,好不爽然。回味这端午夜,不是为了屈原,甚是为了自己,开心地忙碌了几个钟头,可不,这阵子,手中的粽子,和着夜风,还飘香呢。

 

维也纳,2011, 6月端午 《欧洲联合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