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针织毛衫外套搭配:第四十卷气性与语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7:16:24

气性不和平,则文章事功俱无足取;

语言多矫饰,则人品心术尽属可疑。

[述论]

 气性平和,是作文、做事乃至做人的立根之本。

“文如其人”。试想,一个人没有开阔豁达、平心静气的气质,而充塞着“小家子”之气、爱冲动之性,他就不可能写出立意高远、见地深刻的好文章,而不过是泄泄私愤、偏臆造作而已。

 “成事功性”。试想,一个人没有炽然专注,持之以恒的气态,而常常心神不定、冷热无 常、见异思迁,他决不可能专心做一事,功于成一事,只能一事无成、蹉跎一生。

 “做人凭性”。试想,一个人没有心性平和,待人以诚,为人豁达的气度,而尖酸刻薄、莽撞粗鄙、撒泼歹毒,他就不可能与人合作谋事,更谈不上具备完善的人格了。

气性平和,根本在于不怀隐私杂念,不求愧心之利。明朝洪应明在《茉根谈·概论》中指出: 此身常教在闲处,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 此心常教在静中,是非利害谁能瞒昧我。

  无欲无烦恼,心静能明察。一个人只有甘于清闲淡泊,去除非分之想,才能不被荣辱得失、非利害所困扰、所蒙蔽,才能真正做到心境恬淡、气性平和。

  人言与人品是密不可分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崇尚言由衷发,鄙视语言矫饰;同时,又注重言之有文,讲究语言技巧的运用。《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云:“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之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就是说,语言用以表达思想,文采帮助语言流传。离开语言,人们就无法表情达意、交流思想;言谈没有文采,语言和思想就不可能流传很远。

  从人的言谈中,可以发现和体味其思想和气志,这就是“言为心声”的道理。同时,从人的“文采”中,也可以看出其学识造诣的高低和作为的大小。然而,文采的光华生于实、切于准,巧于趣,而决不是虚伪巧饰,哗众取宠的代名词。这就是说,文采不含巧饰,但语言多巧饰的人常有;而语言多巧饰的人,则人品心术多不正。

  《国语·晋语》中说:“言之甘,其中必苦。”意思是说,甜言蜜语里面往往有苦涩的东西。说话者因有求于人,不得不隐咽苦衷、饰言以“甜”,或企图骗人,隐藏险恶用心,饰以花言巧语。可谓“口甜心苦,口蜜腹剑”。

  其实,人言与人品从来就是不可剥离的。说实话者,实也;说假话的,假也。可以说,凡那些存浩然正气,行为堂堂正正的人,其言必善和谆切。凡是那些心怀叵测、行为诡诈的人,其言必伪饰狡诈。虚狂者大言不惭,信口雌黄;伪善者口是心非,口蜜腹剑;好事者拨弄是非、造谣惑众,历来如此。人们当听话听音,察“言”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