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莓9930刷机教程: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56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4:03:09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共129页  作者:望于江湖 提交日期:2007-12-19 23:45  
  作者:望于江湖 提交日期:2007-12-24 11:18  第五十九、六十句 尺璧非宝 寸阴是竞(2)
  
  时间怎样省下来?
  
  “尺璧非宝 寸阴是竞”的原始出处应该是《淮南子 原道训》中“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一句,意思是说圣人对一大块玉璧不感兴趣,而是特别珍惜时光,因为玉璧就算没了,你可以采取暗偷、明抢或者狠狠心花银子买等方式弄来,但是时间就不一样了,一去不回头,空把悔恨留,所以要珍惜任何一点时间,和时间赛跑。
  这个道理都明白,但是一般人很难这样实施,只有“圣人”才能做到这一点——这里的“圣人”指的是谁呢?光看这一句是弄不清楚的,我们要接着看《淮南子》中这一句下面的话:“禹之趋时也,履遗而弗取,冠挂而弗顾,非争其先也,而争其得时也。”意思是说大禹为了争分夺秒赶时间,阿迪达斯牌的鞋子掉了顾不上捡,耐克牌的帽子被树枝刮住了顾不上摘,这样做不是为了抢在谁的前面,而是为了抓紧时间干正事。不仅如此,《孟子 膝文公上》中说大禹治水的时候“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史记 夏本纪》中又给多加了五年,说他“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你看看,大禹同志为了干点正事,抛头露面、抛家舍业,抛妻弃子的,容易吗?不过,仔细一琢磨,好像不大对头啊:捡个鞋子、摘个帽子、回家看看老婆能耽误多长时间啊?节省时间的方式很多,犯不着用这么得不偿失、没有人性的笨办法吧?阴暗点想,说不准他不捡鞋子、不摘帽子是为了换套新的!不回家看老婆,也可能是想换个新的!其实,文献中这种不合常理的记载,并不是说大禹奢侈浪费、作风不正,而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衬托大禹一心一意扑在工作的敬业精神。这种正面宣传方式一直被用到了现在,看看媒体上报导的模范人物,简直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离广大人民群众太遥远了。
  虽然夸张了点,但是大禹珍惜时间的典故还是被后人景仰和学习,比如陶渊明的曾祖父 陶侃,在做荆州刺史的时候就用大禹的模范事迹来教育过手下人。陶侃出身贫寒,又属于受歧视的少数民族,在晋朝森严的门阀政治下,陶侃能冲破重重障碍最终成为朝廷重臣,靠的是奋斗加机遇。陶侃的前大半生经历和他曾孙陶渊明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同样是奋斗到四十多岁才当上一个小县令,同样是和上司关系不好而辞职,但是陶侃没有就此隐居,而是耐心等待时机。很快时机就来了,西晋“八王之乱”引发的动荡局势为陶侃提供了发挥军事才能的广阔舞台,他自此一步一步往上爬,虽然其间几经起伏,但最终还是成为了权倾朝野的军政要员。陶侃珍惜时间的方法就是一个字:忙。有正事的时候忙正事,没正事就自己找事忙,纯属没事找事型的。陶侃曾被王敦排挤到广州当刺史,那时侯的广州属于穷乡僻壤,一天到晚没事干,别人闲得直长毛,快返祖成类人猿了,陶侃却忙得很。他忙什么呢?忙着搬砖。现在一说“搬砖”,基本是指打麻将,陶侃搬的可是真材实料的板砖,早上把一百块砖从屋里搬出来,晚上再搬回去。大家很奇怪,说这么多板砖是准备拍谁的啊?要拍赶紧拍,你搬来搬去的瞎折腾什么啊?陶侃说:“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原来他是担心悠闲惯了,以后有机会回中原无法担当重任。过了一千多年,陶侃的这种办法被美国总统罗斯福人学了去,在他的“新政”下,美国政府出钱找一些失业没钱吃饭的人把砖头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然后再出钱找一批人把砖头搬回原地,通过这种手段拉动内需、刺激消费,进而克服经济危机。
  陶侃就这样在广州搬了十年的砖,终于等到王敦之乱被平定了,他被晋明帝任命为荆州刺史。上任之后,为了改变当时的不良风气,陶侃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晋书》中载,陶侃经常教导大家说:“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世,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意思是说人家大禹那么圣明的人都珍惜时光,我们一般人更应该一分钟掰成两半过日子,如果醉生梦死、贪图享乐,什么事也干不成,那就是自暴自弃啊!陶侃不光说说而已,还动真格的:如果发现手下人有喝酒赌博误事的,就让人把酒器、赌博工具统统扔到江里去,还要把当事人摁在地上,用鞭子猛抽一顿,打得龇哇乱叫,看你还长不长记性。
  陶侃珍惜时间的优秀品质通过基因遗传到了子孙后代身上,陶渊明就在其作品中表达过对生命和时间的看法,如《杂诗》第一首:“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从这首诗中,我们能够读出生命的偶然、短暂、无常与时间流逝的必然、漫长、永恒相成的尖锐矛盾。陶渊明虽然是一个不用上班的隐士,但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他是如何珍惜时间的呢?两个字:勉励。用心体验生活,用笔刻苦创作,给后代留下了大量天然纯净、清淡可口的绿色精神食粮。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俗话的前半句出自晚唐诗人王白贞的《白鹿洞二首》之一:“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说作者在专心读书的过程中,春天的已经快过完了,时间真是像黄金一样珍贵啊!如果是有人过来和我开玩笑,现在我还在那研究周公的精义和孔子的思想呢!白鹿洞其实不是洞,而是一块三面环山的谷地,在庐山五老峰南麓,唐代李渤(在前面“菜重芥姜” 一句中曾提到过这位仁兄)兄弟早年在此隐居读书,觉得比较无聊,就养了一只白鹿当作宠物,自称“白鹿先生”——如果他养一匹白马当宠物,或许会自称“白马王子”?后来李渤当上了江州刺史,回到自己当年战斗过的地方好一通感慨,感慨之后决定拿出银子搞建设,在谷地里修楼建亭,取名“白鹿洞”。宋代扩建为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完备的书院,与岳麓、雎阳、石鼓并称“天下四大书院”。王白贞曾中过进士,随军打过仗,后来避乱归隐,在白鹿洞一带看看书写写作、交交朋友讲讲课,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自在!王白贞也是一个珍惜时间的模范人物,他珍惜时间的方法也是两个字:苦读。通过潜心读书提高个人修养水平,否则讲课时候一旦露怯,会被学生拍板砖的。多读些书是有好处,但也要有选择性地读好书,并从书中跳出来,把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运用起来;同时,不要盲目相信书,要敢于质疑和批判。从小到大,我们一直被浸泡在以“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故事为典型例证的说教中,似乎时间不用在发奋读书上就是罪过,而那些铅字印刷出来的书简直就是金科玉律,说得全都是颠扑不灭的真理。现在想想真是可笑,连我这种低水平的人都要出书了,大家还值得把大好时光全都浪费在读书上吗?
  杜秋有一首劝人惜时的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杜秋,就是日本电影《追捕》的男主人公——胡说,那个叫杜丘,而这个“杜秋”一般称为“杜秋娘”,是唐朝人,年轻时候是个美女。关于她的信息,正史上没有记载,只有诗人杜牧在《杜秋娘诗》的序里面对她的生平作了简要的描述:“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为李錡妾。后錡叛灭,籍之入宫,有宠于景陵。穆宗即位,命秋为皇子傅姆。皇子壮,封漳王。郑注用事,诬丞相欲去己者,指王为根。王被罪废削,秋因赐归故乡。予过金陵,感其穷且老,为之赋诗。”凭什么说杜秋年轻时候是个美女呢?因为杜牧在诗的一开头就描写了她年轻时的样子:“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其间杜秋者,不劳朱粉施。”但是也有学者不相信杜牧的话,说《金缕衣》不是杜秋所作,是谁作的搞不清楚。既然你找不到其他的作者,就姑且认为是杜秋所作又如何呢?给美女点面子嘛!这首诗短小、浅近,却韵味悠长,细细品读,你能读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等所有相关诗作的意境来。这首诗所表达的珍惜时间方法归结为两个字:抓紧。该做什么赶紧做,不要瞻前顾后彷徨犹豫,世上没有后悔药。
  鲁迅先生有一句名言,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一直觉得这个比喻不大贴切,海绵又不是聚宝盆,怎么会挤不干呢?应该改成这样:“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会干的。”为什么这样乱改名人名言呢?因为你要是总使劲挤,一旦把自己的身体挤垮了,还怎么挤?鲁迅先生自己就是被挤垮的典型,五十多岁就病逝了。不如像挤牛奶一样,悠着点劲儿慢慢挤,该休息的时候就休息一下,涸泽而渔、焚林而猎的事情不能干。
  生命短暂,时间有限,不管是忙、勉励、苦读、抓紧还是挤,这些节省时间的办法都无法阻止时间前进的步伐,和时间赛跑的结果肯定是时间胜利,但是作为汗漫岁月长河中匆匆过客的我们,还是要想尽各种办法来节省时间,并充分利用这些时间,为自己的梦想增加希望和色彩,为自己的生命增加质量和密度。
  
作者:望于江湖 提交日期:2007-12-24 21:46  祝大家圣诞快乐!虽然不大喜欢洋节,但在这个到处都是圣诞老公公的日子里,也只好像阮咸用竹竿挑起粗布大短裤一样凑个热闹,未能免俗啊!
  看了好熊的大作《春秋大义》,真是自卑啊,自惭形秽、自愧不如、无地自容、自找苦吃、自求多福。如果没有大家的鼓励,我真不想继续在这里丢人现眼了。
  在感谢大家给我鼓励的同时,还欢迎多提宝贵意见,特别感谢“筱东邪”MM(还是DD?)的指正,我对一些段落的结尾部分很不满意,不光矫柔造作,而且牵强附会,但限于水平,无法改得更好,所以烦请各位帮帮忙,本着“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的原则,给我指出哪里需要改,怎样才能改好,以免出书之后被呼啸而来的板砖拍死,在此鞠躬致谢(真的对着电脑鞠个躬)!大家可以在这里留下宝贵意见,如果照顾我的面子,可以到QQ群里说(还没感谢“刺客”等建立群的朋友呢),也可发邮件到
aidebin@126.com
  
作者:望于江湖 提交日期:2007-12-28 23:49  第三部分小结:片刻安宁何处求
  
  想起一个老外,叫劳伦斯(D. H. Lawrence),他是生活在十九世界末、二十世纪初的文学家,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品有《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恋爱中的女人》、《虹》等。劳伦斯的作品对家庭、婚姻和性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探索,因而他的一些作品在问世之后就被作为禁书。劳伦斯生前说三百年内无人能理解他的作品,但是他不知道,现在什么流行都提速,在他死后三十年后的1960年,他的作品开禁,理解他的人就越来越多了,他的作品还被拍成了电影。不过,由于劳伦斯的作品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的影响,加之文化背景的差异,像我这种理解能力低下的人,恐怕再过三百年也理解不了。大学时去看电影《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没看一会就睡着了,睡得正酣之时,被同来的兄弟叫醒,发现已散场多时。我说:你真行,这种电影居然持看完。他说:“咳!不就是为了看那几分钟精彩刺激的镜头吗?”多年以后,有很多人抱着同样的想法走进电影院,去看一个女特务和一个汉奸的那几分钟。
  体育界的至高荣誉、唯一的年度全球体育奖,叫劳伦斯世界体育奖,简称“劳伦斯奖”(The Lawrence Prize),我们中国有两个上海人分别在2003年和2005年获得过劳伦斯年度最佳新人奖,一个长得高,一个跑得快。劳伦斯奖和英国文学家劳伦斯有关系吗?答:基本没关系。劳伦斯奖由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就是生产大奔的那家公司)和里希蒙公司于2000年创办的。既然没关系,为什么用人家劳伦斯的名字呢?不侵权吗?“Lawrence”一词在拉丁语中是“桂冠”的意思,许你文学家用,就不许人家体育界用啊?
  又一个问题来了:我们经常听说“拉丁语”,这到底是一种什么语言呢? 在意大利中部有一个叫拉提姆的地方,当地的方言就是拉丁语,而这个地方正是罗马帝国的发源地,罗马帝国后来发展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超级大帝国,拉丁语被指定为官方语言,一下子由方言变为普通话了。再后来,基督教兴起并在欧洲普及,也推动了拉丁语的传播。拉丁语和汉语一样,也有文言文和白话文,罗马帝国的奥古斯都皇帝(就是前面提到过,他是凯撒的养子)时期使用的古典拉丁语就是拉丁文言文,普通民众所使用的通俗拉丁语则是拉丁白话文,拉丁白话文又衍生出一些“罗曼语族”,如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十六世纪后,同属于拉丁语系的西班牙与葡萄牙通过航海探险,侵略到中南美洲,给那里带去了个外号:拉丁美洲。
  想起文学家劳伦斯,是因为他在一首题为《你将为何而战?》(《What would you fight for?》)的诗中写过这样一句话:“Yet one thing I do fight for,tooth and nail,all the time. And that is my bit of inward peace,where I am at one with myself.”
  tooth and nail,是“牙齿和指甲”的意思——如果所有的英语单词都这么简单,我一定会加把油努把力,把什么六级、八级、GRE、TOEFL都给考过了,不过我现在的英语水平也蛮高的,毕竟从初中到大学整整学了十年啊!每每碰到老外问路,我都会用正宗的伦敦腔毫不犹豫、极其流利地回答说:“I’m sorry, could you tell me what did you say in chinese?”——打架的时候用牙咬、用指甲挠,意思是用尽一切办法展开斗争,这么拼命是为了什么呢,就为了“内心的安宁”(inward peace)。这句英文翻译过来是这样的:“有一样东西我会拼死力争,永不放弃,这就是内心的片刻安宁,只有在那里,我才是我。”
  只有内心才是自己的天堂,你可以在那里随便折腾,没人可以管得着。但是也不能瞎折腾,因为那里是你一切行动的指挥中心,你必须按照既定方向和目标,把内心治理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所以,我把《千字文》中集中阐述如何加强个人修养、苦练内功的这二十四句单拿出来,作为一部分来讲。内心环境的调整和净化可以让人有不一样的感受,比如在天气很热的情况下,调整心态可以使你感到凉爽。有一个酷热的夏天,我和一个同事出去办事,乘坐的汽车在烈日下暴晒了很久,里面跟桑拿间似的。同事是个胖子,热得暴躁不堪,羡慕地对我说:你那么瘦,不觉得热吧?我说不是因为我瘦,而是因为我心静,你别跟个胖猴似的东挠西蹭的,老老实实坐一会,调整一下心态就好了,心静自然凉嘛!
  我们生存的环境就是这样,无论是身体感觉还是精神感觉,都是忽冷忽热,很少有舒服的时候,在这种状态下,如果不能求得内心的安宁,总是想不开,那就没法活了。历史上有一位叫吴规的仁兄,因为过于想不开,别人在酒桌上说的一句讥讽之语,就要了他一家三口的性命。据《南史 张宏策传》载:“吴兴吴规颇有才学,邵陵王纶引为宾客,深相礼遇。及纶作牧郢蕃,规随从江夏。遇缵出之湘镇,路经郢服,纶饯之南浦。缵见规在坐,意不能平,忽举杯曰:‘吴规,此酒庆汝得陪今宴。’规寻起还,其子翁孺见父不悦,问而知之,翁孺因气结,尔夜便卒。规恨缵恸儿,愤哭兼至,信次之间又致殒。规妻深痛夫、子,翌日又亡。”说吴兴人吴规很有才学,得到邵陵王萧纶的尊重和礼遇,萧纶是梁武帝萧衍六儿子,后来被派到地方去体验生活,吴规也举家跟着去了。张缵路过萧纶的地盘,萧纶摆好酒席给他饯行——这俩人是啥关系呢?张缵的养父张宏策是萧衍的亲娘舅,张缵的老婆是萧衍的四女儿富阳公主,所以张缵和萧纶既是表叔侄关系,又是姐夫小舅子关系(也可能是妹夫大舅哥关系,要看萧衍的六儿子和四女儿到底谁大,查了一下史书,没查到)。张缵这个人非常狂傲,看见吴规和他坐在一桌上喝酒,觉得很掉价,举杯说:“吴规,让我们举杯庆祝一下吧,恭喜你终于有机会能够和我一起喝酒了!” 吴规一听,觉得太没面子了,就灰溜溜地回家去了。他儿子看到老爹一副很不爽的样子,就问是怎么回事,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之后,气得跟气球一样,当晚气球爆炸,一命呜呼了。吴规更加痛恨张缵,但人家的老丈人是皇帝,你能怎样?一时间又恨又气,也“砰”地一声爆炸了。吴规的老婆一看儿子和老公就这么死了,悲痛欲绝,也跟着死了。
  在被讥讽之后,吴规有三条大路可以选择:一是毫不在意,当成耳旁风,一笑了之,讥讽就讥讽,反正我就在这和你喝酒,你能把我怎么样?二是反唇相讥,同样用讥讽之语和张缵打太极,挽回颜面;三是精神胜利,驸马爷给我敬酒,虽然话难听了点,但是这表示我还是很有社会影响力的嘛!但是吴规放着三条大路不走,偏要钻牛角尖,回家生闷气去,也不知道他的才学都是哪些方面的。吴规的儿子也是个软蛋兼笨蛋,你要是真生气就找张缵去算账啊,骂他几句给老爹出气才算是孝子,如果没这个胆量,就宽慰老爹几句,说像张缵这样的狂傲权贵,不理他就完了,全当被猫挠了一爪、狗咬了一口、老鼠踢了一脚!他早晚会死在狂傲上!这样一来,满天的乌云就散了,不但父母也不会死,而且史书还可能把他当作预言家来记载,因为张缵后来确实死在狂傲上。结果,他却选择了当气球,死得这叫一个窝囊!
  吴规父子的悲剧结局告戒后人:要想不被外物所扰,必须加强个人修养,净化和升华内心世界。但是,内心世界是不可能脱离外部环境而独立存在的,就算你现在把内心的天堂治理得很好,也不要忘了要借助外部环境让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比如说颜回同学,那个是一个大贤人,孔子对他这个学生是十分得意和推崇的,在《论语 雍也》里面孔子就曾经这样夸奖过颜回:“贤者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者回也!” 颜回的内心修养到了极高的境界,对于吃大葱蘸酱就窝头、喝凉水、住棚户区的恶劣生存条件毫不在意,别人都替他愁,他还觉得挺乐呵,因而得到了孔子的认同和鼓励。但是正是这种恶劣条件,导致了颜回的早死,结果孔子捶胸顿足、老泪纵横、嚎啕不止,哭了一个昏天黑地。《论语 先进》中说:“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孔子觉得颜回的死简直就是要他的老命,说我不为这个人悲伤还为谁悲伤呢?不过哭也没用了,如果孔子在夸奖和鼓励颜回安贫乐道的同时,还不忘告戒他要合理膳食、增加营养,保护好革命的本钱,说不定颜回能发展成为孔老三呢!
  现在我们回到劳伦斯的那首诗,在前面说过的那一句之后,还有一句结束语:“And I must say,I am often worsted.” 和前一句连起来解释,大致意思如下:“我为寻求内心的片刻安宁而用尽了吃奶的劲儿来战斗,但我必须要说的是,我总是被战败。”为什么总被战败呢?因为你不能只活在自我的内心世界里,作为一个社会人,你必须和别人打交道,这也是认识自我、提高修养的最终目的。人要上百,行行色色;人要上千,难编忠奸;人要上万,一团混乱,世界上最危险的动物是人,最难琢磨的动物也是人,你要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地弄懂一个人,简直是不可能的,包括你自己在内。这么复杂的人,我该如何和他们打交道啊?请看《趣解千字文》第四部分:搞好关系,有所作为。

本文由<贴库网>脱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199825/56.html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56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2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3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4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5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6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7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8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9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0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1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2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3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4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5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6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7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8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19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20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21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22页 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 望于江湖 / 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