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鸡剑三:腰椎间盘突出症特效手法.......拿捏股内收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6:32:45

腰椎间盘突出症特效手法.......拿捏股内收肌  

2008-04-27 22:22:42|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本法是湖北省中医院推拿科主任赵焰教授首创,现只在本科内操作,多数病人可一次见效,疼痛全消,只需一分钟左右就能完成!!!

      方法:病人仰卧放松,患侧膝关节屈曲,医者立于患侧,一手插进患侧腰底部与床面之间

手指按于突出部位,另一只手在患者屈曲大腿根部拿捏股薄肌和大收肌,反复数次,此时腰部的手指可感觉到突出部位的肌肉变软了,可马上下床做扭腰动作,如果接合传统手法疗效更加显著!!!!!!!!!!!!

      用此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6例,每日一次,疗效满意,病程在一到二十天之间!!!!

掐的力

不用很大

以不痛与痛之间为度

我曾见一同行使用陕西省人民医院疼痛科魏效荣主任的复位手法治疗一急性突出病人效果奇佳(对方对此手法秘而不传)。我把看到的具体操作方法介绍出来请大家讨论一下!
病人俯卧于床上,患肢稍外展,医者站在病人患侧,一手拇指按在患椎旁压痛点处,另手拇指放在患肢大腿后方余四指卡在大腿根内侧股内收肌处。在用力拿捏股内收肌同时另手拇指在患椎旁用力按压,双手配合同步发力,腰椎关节发出弹响,病人的腰腿痛感顿时减轻。嘱其下床活动,手法结束。 拿捏股内收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
赵 焰(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武昌430061)  

笔者在临床上采用拿捏股内收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很好疗效。现将120例治疗情况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20例患者中,男性78例,女性42例;年龄30~40岁82例,41~50岁25例,51岁以上13例;全部患者均经CT检查确诊。其中后外侧突出103例,中央型突出17例;L3~4椎间盘突出5例,L4~5突出65例,L5~S1突出50例。120例患者均未做过手术疗法和髓核化学溶解疗法。治疗方法1患者俯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骶部在与突出部位相对应的椎间隙患侧表面,大多都有一个明显的凹陷,该凹陷与健侧对比能清楚地看到。在患者腰骶部寻找该凹陷,确定其位置;2让患者翻身仰卧,放松,患侧膝关节屈曲。医者站于患侧,一手插进患者腰骶部与床面之间,手指按在前面寻找的凹陷处,另一手在患者屈曲腿大腿根部寻找股薄肌和大收肌,然后沿大腿内侧窝将股薄肌和大收肌捏住提起,反复数次。此时腰部的手指可以感到患者腰部凹陷向外鼓出,变得较平坦;3让患者下床,做大幅度的扭腰臀动作(就象跳迪斯科舞一样)5min,再尽力向上做投蓝跳跃动作2次,再上下一层楼梯数遍;4患者俯卧,再寻找腰骶部凹陷,大多可见凹陷变平坦或消失,触按腰骶部肌肉,可感觉比治疗前放松;5逐一按压腰臀部及下肢痛点,力量适中,再提捏大腿后面肌肉,从上至下反复数次,最后抓住患者双髁关节,轻轻交替牵拉双下肢,如有双下肢不等长的症状,这种方法可以给以牵正。以上治疗,每日1次,一般治疗1~20次。治疗后嘱患者必须睡硬板床,腰及下肢要保暖,不可负重。治疗结果120例患者中,1~5次治愈者(症状基本消失,生活正常)38例,占31.7%;6~10次治愈者25例,占20.8%;11~15次治愈者15例,占12.5%;16~20次治愈者18例,占15%,治疗20次以上好转者(腰腿痛等症状减轻,但未完全消失)17例,占14.2%;治疗20次以上无效者(治疗前后症状无好转)7例,占5.8%。典型病例陈某,男,37岁。1996年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牵引手法等治疗后症状消失。1998年复发,腰部剧烈疼痛,活动明显受限,不能弯腰下蹲,伴左下肢放射痛,不能行走,经治疗无效而来诊。用上述方法治疗1次后疼痛基本消失,行走正常,仅感下肢酸软无力。回家调养半月而愈。体会由于股内收肌直接受股神经和闭孔神经支配,所以拿捏该肌可以直接通过股神经和闭孔神经影响腰骶神经根,促进神经根周围无菌炎症的吸收。此外,通过提捏大腿根部的肌肉,使内收肌得以放松,从而使腰深部肌肉亦可放松,有利于突出物周围水肿和炎症的吸收,减轻疼痛。加之治疗后的一系列活动,使腰骶部肌肉迅速得到调整,也使腰椎的解剖位置得以纠正。故能收到较快的治疗效果。
电针足少阴经筋治疗下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邵志刚(
温县中医院,河南 温县 454850)
  下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根性坐骨神经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为探索疗效高、疗程短、损伤小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我们在
民间治疗经验的基础上,采用电针足少阴经筋在股上段的穴
点(暂取名:“股内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全
部病例共66例,均为我院疼痛科门诊病人,按患者就诊
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3例中,男1
9例,女14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0岁,平均40.85岁;病
程最短0.5月,最长20月,平均6.27月。对照组33例中,男
18例,女15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65岁,平均47.36岁
;病程最短0.25月,最长36月,平均6.52月。1
.2 诊断标准①
典型的根性坐骨神经痛,咳嗽、排便可加剧疼痛;②相应
腰椎关节突按压或深部颤压可诱发放射性疼痛;③直腿抬高
试验、加强试验、屈颈试验均呈阳性;④腰椎CT示L4~5或 和
L5~S1间盘突出并与临床症状、体征相吻合;⑤排除腰椎管
狭窄症、肿瘤、结核及盆腔感染等其他病变。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取
穴:股内筋、腰下段夹脊穴。每次仅取患侧或症状较重
一侧,股内筋穴位表进针点位于股内收肌上段腱性隆起后的
凹陷处。治疗时取患侧在下的斜俯卧位,患侧下肢伸直,腱
侧下肢屈曲。以左侧为例,取穴时医者从患者后方将右手拇
指端置于承扶穴,其余四指与拇指呈90°放于内收肌腱处,
4 讨论民
间有弹拨经筋结聚法治疗类似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
痛的经验,我们观察,弹拨的部位在大腿内侧收肌群的腱性
部分。足三阴经筋在此会合,共同结聚于阴器,而足少阴经
筋则“循膂内挟脊”,其病包括:所过而结者皆痛及转筋,此描
述与根性坐骨神经痛近似。十二经筋的分布,主体部分与十
二经脉大致相同,通过经筋调整经气,于理相通。通过实践
证实,对属于腰部筋伤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只是
,经穴分布大多是避开肌肉的腱性部分,只有少部分奇穴位
于肢体末端指趾部的肌腱上。从弹拨经筋结聚处取得良好
疗效,提示在大的腱性结构上应分布有疗效较好的穴位,只
是受古代针具的限制,少有人在剪切力较大的肌腱上针刺
,其道理如同古人限于局部消毒不便而不在神阙穴上针刺一
样。经查,足少阴经筋位于股内侧的后部,足少阴肾经在此
处无穴位分布;我们选定的穴点当属经外奇穴,此处皮肤与
深部的腱性结构间存在较厚的脂肪等组织,从而避免了在肌
腱隆起处垂直进针时组织对针身的剪切应力。我们在操作
中也未见到针身严格折弯现象。在此处获得的针感与通常
针灸临床中的得气无明显区别,可知,此穴点符合体穴的一
般特性,可视作新穴。
人的生活和工作,本疗法则鼓励病人针后即可行走甚至弹
跳,不主张佩带腰围,方便了病人的日常生活,并对以往阐述
的致病机理提出了值得研究的课题。随
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产生机制的深入研究和以往治疗
方法的再认识,认为无菌性炎症是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病理
基础,清除炎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治疗目标这一观
点,使以机械性压迫是引起神经根性疼痛的主要原因而主张
手术治疗的传统观点退居次要地位,需要手术治疗的比例逐
年下降,代之以各种保守治疗方法,包括近年出现的各种神
经根周围的病灶注射治疗方法[1]。但纵观这些疗法,仍把研
究的重点放在局部解剖关系和各类致痛性物质的刺激上,治
疗重点就是迅速将药物准确送到炎症病灶区,清除炎症,获
得疗效,而对产生这些炎性物质的调控机制研究较少。电针
股内筋能快速起效,既未改变神经根局部解剖位置关系,更
不能清除已经产生的炎性化学物质,那么效从何来?新
近研究,经络是生命期间呈液晶态的液体,液晶态的体
液对外界微弱的刺激反应灵敏,它是针刺治疗的物质基础
,针刺足以引起体液液晶体敏锐的重排序活动[2],激发出多
米诺骨牌式的“循经感传”(包括显性感传和隐性感传),使“
气至病所”,这种作用可深及循经体细胞中特定的基因组合
。尽管各种细胞内均含有生命活动必需的完整基因组,但
具体到某个体细胞或体细胞群时,却因其所在身体的位置和疾
病状态,只能是特定的基因组合被激活,以完成对相应体细
胞组成的器官或组织的生理调控。这种调控有可能迅速终
止炎性物质的产生或关闭对炎性物的靶效应。在“股内筋
”电针,相对于其他穴位而言,是激发这种调控效应的较理想
的启动点,也是效应叠加点[3]。虽
然针刺的作用对液相环境中实现纳米精度的分子链空
间构型调控的机制有待深入研究,但不妨将这种针刺和疗效
的中间机制暂作为控制论中的“黑箱”,其作用的发生肯定是
在神经根周围炎性物质或其靶效应产生之前,按照这一思路
,根据“针药同源”的原理,寻找合适的中药组方甚至由复方
产生的药物单体治愈腰椎间盘突出症就成为可能。那么,腰
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发展轨迹就可能是:服药———手术或手
法———注射———服药。这方面,我们积累了初步的经验,拟
在另文表述。 我最近正好无师自通的喜欢给腰痛的先推这里:lol: 不过我当时是从骨盆和腰曲的角度考虑的,且我的病号多是三十上下的美女:lol: :lol: :lol: :lol: 不过给人整的青紫,手指头干得好事吧,我可不敢,关键部位我用掌跟,另外我是在类似4字实验的姿势下做的。
看了本贴后,和你的回帖,受益不少,省事不少。:lol: :lol:
键是在病人放松的状态下,利用病变周围软组织自身就有的牵拉力复位。也就是说在人体受伤时,正常组织与骨骼之间都有正常位置,在放松状态下,多数软组织牵拉力为零。受伤后骨关系改变,软组织被拉长或扭曲,形成牵拉力或牵拉力变大。复位时是利用这种变大的自身就有的牵拉力。例如,骨折断端左右偏离,那么必有被拉长的软组织形成拉力,这个拉力在受伤后的骨折断端卡住了,这时顺着一定角度轻轻一牵,打开卡住的部分,被拉长的软组织形成的拉力,会让骨折自动复位。如果有其它没有拉力的碎骨未复位,也不会占主要因素。当然动作幅度、力度都很小,不能让病人疼痛。病人一紧张就无法下手,同时这种自动复位的力也没有了。 这种手法应该也是一种正骨,是通过内收肌的疼痛促使患者上身旋转,拇指同时用力,,是同协扳一样原理。
呵呵!说白了就是拿筋,今天我又用了一次,效果就比用说了,

今天我用了几次效果很好。立竿见影。

是肌肉问题,《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就讲的很清楚,六十年代,宣蛰人就用股内收肌止点手术松解的方法治愈过不少疑似“腰突症”的病人

前天来了一病人,主诉腰间盘突出(做了CT但未带来)腰痛不能弯(腰痛得睡不着),右腿酸痛无力,行走艰难。

我用了此手法,效果很好!当时就不怎么痛了。

我要他先脱水治疗几天(吊甘露醇),昨天没来,可能是去医院挂吊水了。

以后会进一步汇报!请各家见证交流。

我听说魏效荣 是这样  做的 "要两手  抓    两手都要 硬"

是放松髂腰肌, 师部会错的

此法确实是西安魏效荣的手法,除此之外,我还见做过此手法效果如果不明显的话,还会让病人仰卧,然后用双拇指推按病人的脐部两侧,往往效果就出来了。道理我还想不通。

这疗法我亦有所听闻,但未亲眼领略。在临床中我亦有试用,但不过力度一定要大,在腹股沟处以出现青瘀为好。同时要配合推拿复位手法,方能有效。

我用了一下,有效是有效,但不是显效.不如整脊来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