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来工业城里有吃饭吗:东南亚,通向大洋之门(编辑地缘看世界)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4:00:59

第二部分: 东南亚的意识形态

很多朋友对于文化对人类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很感兴趣,认为文化才是最终的决定因素,这点个人来说也认可。不过不同的地区形成不同的文化,或者说选择不同的文化却是可以从地缘上找到轨迹的。所以分析地缘的作用并不会与侧重文化的朋友形成对立,相反能够更加丰富文化决定论者的理论基础。毕竟人类的文化所包含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不过总得来说是一种意识形态。 最基本的意识形态往往是宗教,但有些意识形态并不愿意被称为“宗教”,比如“儒家思想”和20世纪流行的各种主义。从影响力和内容来说,可以把他们归之为一类。所以这里可以看到在古典时期后期,中南半岛上最主要的“意识形态”是什么类型。

图:亚洲主要宗教分布图

SEA5.jpg (168.26 KB)
2010-1-27 00:42

从图上可以看到,青藏高原和中南半岛上的绝大部分地区是属于“佛教文化区”。当然这指的是这两个地区的基本宗教信仰,并不排斥有别的宗教存在。

前面在分析伊朗高原时曾经把欧亚大陆的主要文化区都圈了出来,不过其中没有将青藏高原——中南半岛单独列出(主要是这一区域与伊朗高原的联系不多)。事实上发源于尼泊尔与印度边境的“佛教”曾经广泛流传于整个亚洲大陆。但由于与世界其他主要宗教相比,佛教的出世态度得它不仅缺乏攻击力,而且还缺乏足够的防御力。(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属于扩张性的,而儒家家天下的思想是防御力最强的。这与双方起源的地缘环境有着莫大的关联)。这里 无意于过多的讨论宗教的教意。事实是佛教更适用于相对封闭的环境,这样的地区更适合佛教那种与世无争的态度,另外也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其他强势宗教的渗入。如青藏高原和中南半岛。前者因为是极限之地,其他地区的民族很难长期驻足;后者则是因为三面环山,避免了东亚文化和印度教文化的强力渗入(只有北越是处在这个保护圈之外,所以被华夏族多次强力进入,打上儒家文化的烙印。)。一面靠海,相比之下容易受到其他地区海洋文化的影响。好在这些外来势力的海洋属性,使他们对那些海岛更加感兴趣,因此中南半岛避免受到过多的文化冲击(而那些海岛上的马来人则在婆罗门教—伊斯兰教甚至天主教当中不停的转换)。

再多讲一下北亚,在分析世界文化区的时候那块区域隶属于“游牧文化区”,其实如果从最初的宗教形态来分,那里应该叫原始的“萨满教传播区”。现在经常可以在影视剧中看到那些来自东北森林和蒙古高原上的战士呼唤“长生天”的镜头,就是在进行萨满教的仪式,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上网找下相关资料。相对来说这些游牧民族的宗教比较原始,很容易被最高一级的宗教所取代。这也就是蒙古帝国最终坐不稳他马上得来帝国的原因。因为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已经被征服地的宗教所同化了。同样,满清的萨满也只是满族皇室的私下行为,而官方还是要用儒家思想统治。

而伊斯兰教也是游牧文化的阿拉伯人创立的,不过他们比较幸运,生活在犹太人身边,所以把犹太人的意识形态稍加修改就变成了自己的东西了。有宗教研究者曾做了一个有趣的比较,将犹太教比作1.0的版本,基督教(广义)则是2.0的版本,伊斯兰教就是3.0的版本了。再加上阿拉伯人由于处在欧亚非大陆的腹地使得他们可以从水陆两条线将自己的文化向四面传播。最终的结果是整个腹地地区和北非从陆地上被伊斯兰化了,而南洋的那些马来人也大多数被那些从海上来的阿拉伯商人同化成穆斯林了。相比之下,西域其实从环境上来说更适合佛教,特别是封闭性较强的南疆塔里木盆地。只可惜它处在东西方交流的要道上,因此最终还是不可避免的被行走在这条商路上的穆斯林所同化了。

在这里论及宗教与地缘的关系,更多的是想让大家将青藏高原和中南半岛联系在一起(关于宗教的起源和传播如果要细说起来可以做一个专题了)。因为接下来的分析中会将这两个地理单元放在一个大环境中解析。而南洋穆斯林文化则归于另外一个大环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