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洛格和乔宇石结局:苍茫戈壁玉门关(陇上行之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4:02:29
柴福善 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10月14日   第 15 版)

玉门关遗迹

王之涣诗碑
出敦煌,继续西行,满眼戈壁,比想象的还空寂荒凉。直至空寂荒凉得眼睛有些厌倦,车才停下来,一座仿汉阙的大门豁然敞开,门两侧延伸着简陋的木栅栏,门前随意摆几把刀枪,营造出一种古代氛围。走进门去,抬头便见阙上悬挂一匾,书写着三个大字:“玉门关”!在历史典籍中、在唐宋诗词中屡屡读到,“玉门关”太响太亮太如雷贯耳了,隔着两千年茫茫岁月,怎么不经意间就矗立眼前了呢?
古关巍峨壮中华
举目四望,在进门不远处寻找到一抹绿色,映亮了荒寂的戈壁。就那么一蓬,丛乱的枝条毫无秩序地向上扎叉着,很吝啬地稀疏着尖细的叶子。我虔诚地俯身,以最低的视角举起相机,在三五人群的背景里,在石子聚集的戈壁上,在那座方城的映衬下,我不失时机地按动快门,让这“一蓬”绿色很隆重地作了前景,毕竟这是戈壁中生命的奇迹!
走过这“一蓬”绿色,斜楞着一方巨石,人们争先恐后地与巨石合影。如果说,那“一蓬”绿色为大自然所造化,那么,这一方巨石则为人力所造景。巨石混沌沌未经开凿,不知从何处运来,也没筑基础,只随意垫几块小石,就孤零零戳那儿不摇不动更不仆倒。石一面镌刻着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词朴实,造境深远,脍炙人口,流传千古。我敢说,没有玉门关就没有王之涣这首诗,没有这首诗就没有王之涣,盛唐从此就少了一位大诗人,边塞诗也会苍白许多!只是石上的书法与诗比,略显逊色。
不知诗人当年是否来过玉门关,但诗人应该知道,此关汉武帝时就设立了,早于诗人几百年。汉武帝雄才大略,毅然派年仅20岁的骠骑将军霍去病与强盛的匈奴作战,将匈奴一股气赶出玉门关以外,从此河西地区归入大汉版图。随后,设置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及玉门关、阳关两关,所谓“列四郡,据两关”,这一壮举,深远影响了我国的历史。纵观历史长河,也确实需要这样豪气的汉武帝,这样豪气的霍去病。倘若多几分这样的豪气,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就不会这么曲曲折折了,一定比这汹涌比这浩瀚比这波澜壮阔许多!
丝路通道传千古
朴素的希望是这样,但简册成二十五史的历史,是不以希望为转移的。那时节,玉门关是通往西域的重要关隘,为“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赴西域使者“相望于道”,“大者数百,少者百余人”,驼铃相闻,马蹄声脆,一时何等繁荣。东汉名将班超,经营西域30载,及至古稀之年,上书皇帝:“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饱含着浓烈炽热的思归之情。这位“投笔从戎”的老将军,最终不但如愿以偿地生入玉门关,而且欣然回到了洛阳。后来,西域“三通三绝”,尤其隋唐之际,玉门关东迁瓜州晋昌境内,这座老玉门关便渐渐衰落了,致使关口淹没塌毁,边墙失修,一片断壁残垣。这座历史上著名关隘,从此成为遥远与荒凉的代名词。
既是玉门关早已毁弃,那么,千余年风雨沧桑,至今还留下什么呢?只有一座小方盘城。这座小小城池,四方无顶,全为黄胶土夯筑,西、北两墙各有一门,因墙土剥落而形如土洞,尤其北门下部现已堵塞。土城充其量七八丈见方,三丈左右高矮,真不知当初是从哪里出关又从哪里入关。而城内东南角一条马道,沿墙可直达顶部。我很想登临上去,来一番城头远眺,也顺便来一番悠然怀古。怎奈一道铁栏围护着残城,也拦住了我的脚步。
其实,能够登临又当如何?那三丈高又使我能远望几何?再者,若都想登临,这残城一定不堪承受生命之重,不定哪一时刻就会在众人脚下踏为平地,从此玉门关将在世间不复存在。念此,不登也丝毫不觉遗憾。这时,我发现城墙上有几个规则的圆圆的小洞穴,或许为当年建城夯筑时所留存,经风雨蚕食,慢慢裸露出来。就在洞穴中,时有燕子飞进飞出。燕子在难以栖息的浩瀚戈壁上,机智地觅寻到这座人类遗留的城池,那些小小洞穴权做了温馨的巢穴。
屹立苍茫空阔里
玉门关旁,有一片水草滩,应该不是疏勒河故道,大概是一片当地人称的“海子”吧。尽管是酷热七月,可那些水草并不显得葱茏繁茂。在霍去病时,在王之涣时,这里是什么情状呢?是现在的茫茫戈壁么?我想应该不是,一定不这么空寂荒凉,是能够生长些东西的,不然,驻守玉门关的军人,又怎能屯田垦荒呢?是连年的征战,是人为的毁坏,当然也有自然的变迁,最终使这里成为一片沙海,吞噬了这里的一切生机,更慢慢吞噬了这座城池。想西域楼兰等许多小国都消逝于黄沙之下了,彼此相连的区区一道关隘,又怎能独存呢?
按常理,一般名胜古迹多有碑刻,以记载兴衰。我仔细寻找,玉门关没有,据说关城附近有汉简,可惜上世纪初,被一个名斯坦因的英国人,大量盗掘走了。想敦煌的大量宝物,就被外国人掠走了,这里竟也如是。泱泱中华,怎就保护不了自己的文化呢?!
俱往矣,这些痛楚不想也罢。玉门关再遥远再荒凉,也不是我此行的终点。就在我回首告别玉门关的刹那,想起当年西域美玉由此输入中原,关亦由此得名。而玉门关这座孤城,无论如何遥望,也是屹立于戈壁的苍茫空阔里。是祁连山的巍峨高耸,屏障出这份苍茫空阔的。我想,也只有这份苍茫空阔,才能彰显玉门关的苍凉与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