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秦和王祖贤图片:27.千禧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6:22:41

27.千禧年


埃利克·克劳德·威布斯特

 

介 绍

  在全部圣经中,只有《启示录》第20章里提到一段为期一千年的时间。这段时间,通常称为千禧年。我们既然认为《启示录》是一卷被默示的圣经书卷,就必须把千禧年的概念有机地融入末世论的大构架之中。由于一些早期教父对千禧年的描述导致了许多趋向现世化的极端观点,因此许多人忽视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事实上,千禧年曾被许多人所弃绝。

  根据启20:1-14的描述,千禧年是一个前后被两次复活包含着的千年时期;第一次的复活是基督复临时义人的复活;第二次的复活是一千年结束时恶人的复活。在千禧年开始时,撒但便被捆绑──就是他骗人的机会至此告一终结。所有的义人,活着的和复活的,都蒙赐予不死的生命并被提到天上与基督共活并一同作王一千年。恶人则被基督复临的荣光所消灭,以至地球上无一活人。地球在这种境况下便成了一个“无底坑”,撒但和他的天使便被囚禁于此一千年。

  义人与基督在天上一同作王,参与对恶人审议阶段的审判。当此工作完成时,基督和圣徒要随同新耶路撒冷返回这个地球。随着基督和圣城的降下,恶人得以复活,从而给撒但另一次活动的机会。他要施行最后的欺骗之举,劝诱恶人攻打新耶路撒冷。

  这时,恶人要受到最后的审判。所有拒绝上帝之慈悲和恩典的众生都要面对裁决。那时再也没有辩护人为他们求情,最后的报应要落在他们的身上。那消灭撒但及其跟随者的烈火,也要烧尽罪的一切痕迹。上帝重新创造的世界要从这场审判的尘灰中兴起,作为上帝子民的永恒家园。

 

I、合乎圣经的阐释

  一、解经的原则
  二、《启示录》第20章的背景
  三、《启示录》第20章里的千禧年
    1. 千禧年开始时的事件
    2. 在千禧年间的事件
    3. 千禧年结束时的事件

II、千禧年的神学意义

  一、显明罪之本性的实物教训
  二、对上帝品格的肯定
  三、交接班
  四、一段彼此相识的时期

III、历史概述

  一、对术语的定义
    1. 千禧年主义或千禧年说
    2. 无千禧年说
    3. 前千禧年说
    4. 后千禧年说
  二、历史上的千禧年教义
    1. 其在犹太教启示文学中的根源
    2. 早期教会
    3. 奥古斯丁
    4. 夫罗立斯的约雅斤与宗教改革
    5. 后千禧年说的兴起
    6. 重新考查无千禧年说
    7. 前千禧年说的复兴
    8.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理解

IV、怀爱伦的注释

  一、千禧年
  二、一千年
    1. 一千年之前
    2. 一千年之内
    3. 一千年之后

V、参考文献

 

I、合乎圣经的阐释

一、解经的原则

  在解释启示录之经文时,所得到的结论与所遵循的释经学大原则息息相关。因此,前千禧年说和无千禧年说两者之间的差别,主要是一种解经的问题。

  在解释圣经时,有一个突出而重要的原则,就是以基督为中心的原则。此原则视基督为解开新旧约圣经之预言的钥匙。这个原则可以防止人们象时代论的前千禧年主义者那样用过分的直译主义来呆板地解释经文。这种直译主义致使时代论者力求为所有的旧约预言寻找字面意义的应验,并提出了以千禧年中之国度时代告终的不同时代。

  释经学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上帝的救赎计划在新旧约圣经中,在以色列人和教会之间的一致性。这又与时代论的解经法不同。时代论者认为救赎史上具有两个明显不同的计划。与时代论截然不同的,一个从创世至基督复临的、以基督为中心的、根本的救赎计划应看作是圣经观点的基础。与此观念相一致的是上帝所立之约历代以来的基本一致性。

  除此之外,释经学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圣经是其自身的解释者。这个原则往往引导我们对旧约预言象征性和属灵的应用。直译主义认为旧约的预言将来必会在中东的以色列民族身上应验,而属灵的钥匙则把旧约预言应用在从万国而来的上帝的真子民身上。自从宗教改革运动之后,许多新教的解经家都采用了这一原则。

二、《启示录》第20章的背景

  “千禧年”(millennium)一词是由两个拉丁字合成的:mille ,就是“一千”的意思,和annus ,就是“年”的意思。因此,整个合成字的意思就是“一千年”。此概念来自《启示录》第20章,其中六次用到了“一千年”这个词(第2,3,4,5,6,7节)。圣经中只有这里明确地提出了千禧年的教训。

  《启示录》第20章在全书主题中的上下文背景必须先被确定。但这项任务是十分复杂的,因为《启示录》并不是沿着直线的时间顺序发展的。有人曾提出一种重述要点论的顺序作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巴尔将“重述要点”定义为主张“相同的信息在启示文学中被多次复述,用后来周期复制先前周期之含义”的理论(第43页)。虽然这种“演进平行体”或“重述要点”适用于《但以理书》和《启示录》中的预言,但《启示录》第20章在这种构架中的位置仍有待确定。

  《启示录》具有一种交叉对偶(反向平行体)的结构。在这种构架中,序言(1:1-10)和结尾(22:6-21)互相对称;而其间的八个异象均按交叉对偶或相反的顺序相互配对。全书的前半部(1-14章)涉及的是历史时代,而后半部是涉及的是人类恩典时期结束后,一种“末世论-审判”的时代。第七段预言(19:1-21:4)描绘了上帝审判的结局,其中包括基督复临、千禧年、和白色宝座前的审判。这三部分绝不可加以分割。如此说来,一千年的时期不可能在基督复临之前发生。

  启16:13节描述了龙、兽和假先知的三头统治,在基督即将复临前末后的日子中联合对抗上帝。其中的两个势力,即兽和假先知,在启19:20节基督复临时被论及了。《启示录》第20章顺其自然地描述了龙在此时期的命运。《启示录》第20章使启19:11-21对基督与这三个势力相对质的描绘得以完全。因此,《启示录》第20章与启19:11-21节应按照时间顺序来看待。

三、《启示录》第20章里的千禧年

1. 千禧年开始时的事件

  千禧年开始时发生的事情乃是那些与基督复临同时发生的事情,那时恶人被基督临格的荣光所灭而义人被带到天上接受赏赐(见《基督复临》I、五、七)。《启示录》第20章明确提到了三件事,值得我们加以重温。

  a.头一次的复活。启20:4-6节所提到的复活应被视为基督复临时义人真实的复活。这就是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前书》4:16-18节里所写的事件。保罗确认说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将要复活;这些人包括有史以来上帝所有忠心的子民。蒙启示的约翰称他们“是圣洁有福的”,因为他们曾相信基督,现在要与祂在天上同掌王权,而且他们将不再见死,因为第二次的死在他们身上没有权柄(启20:6;见《复活》I、一;《死亡》I、六、5)。

  这段经文提到“头一次的复活”,以及“其余的死人要等这一千年满了才复活”。类似的,约5:29节提到这两种复活分别是“复活得生”和“复活定罪”。显然地,“头一次的复活”乃是“复活得生”的复活。

  b.撒但被捆绑。启20:1-3节以象征性的语言描述了对撒但的捆绑。这个生灵具有四个名称:龙、古蛇、魔鬼和撒但。这无疑是启12:7-9节中所提的同名物,就是上帝子民历代以来的大仇敌。

  由于撒但和他的天使乃是属灵气的生灵(正如保罗在《以弗所书》6:11,12节中所提到的),因此捆绑撒但的“钥匙”和“链子”也应同样地被认为是属灵的。它们象征那些在一千年开始时冻结其能力的情况,使其不能迷惑列国。

  新约圣经里有不少经文显明撒但的作为被逐步地加以限制。耶稣曾提到过捆住壮士(太12:29)。祂也“看见撒但从天上坠落,像闪电一样”(路10:18)。当祂快要被钉十字架时,祂肯定地说:“现在这世界受审判,这世界的王要被赶出去。”(约12:31)这些经文与启12:7-12节共同说明撒但的“被赶出去”乃是一种逐步演进的工作,是分阶段发生并在基督复临时以撒但最终完全的捆绑而达到极致的。当撒但“被捆绑”并囚禁在关闭且“用印封上”的坑中时,他必须留在这一混沌而空虚的地球上直到一千年完了。“以后”,在他最终被毁灭之前,“必须暂时释放它”(启20:3,7)。

  魔鬼被扔在“坑”(英文RSV版)、“无底坑”(英文KJV版)或“阴间”(英文NASB,NIV版)里。希腊文abyssos,“阴间”,出现在其他新约章节中,表示邪灵的所在(路8:31)或死人的居所(罗10:7)。此词也在两约间的犹太教文学中被用来指刑罚之地(《以诺一书》10:4-6;《禧年书》5:6-10)。在启11:7和17:8节中,abyssos 乃是兽出来的地方。在希腊文七十士译本的创1:2节中,此词被用来形容起初地球在创世时,就是当“渊面黑暗”的时候所有的混沌状况。在基督复临和一千年开始之时,地球将回复到混沌的状况。

  c.大地一片荒凉。当基督复临时,不单恶人被毁灭,自然界也有剧烈的大变动,以致大地成为一片混沌。当天使倒出第七灾时,便有“大地震,自从地上有人以来,没有这样大、这样厉害的地震”(启16:18),而且“各海岛都逃避了,众山也不见了。”(启16:20)以赛亚的启示文学描写了一种类似的情形:“地全然破坏,尽都崩裂,大大地震动了。地要东倒西歪,好象醉酒的人;又摇来摇去,好象吊床。”(赛24:19,20)这段预言所提的其它情况也与《启示录》的描述相似:“到那日,耶和华在高处必惩罚高处的众军,在地上必惩罚地上的列王。他们必被聚集,像囚犯被聚在牢狱中,并要囚在监牢里。”(第21,22节;参启19:19-21)世界成了撒但和其天使被囚禁的“坑”或“阴间”。撒但再也无法在地上施行其创造性或组织性的权能。在一千年的整段时间里,大地在整个千禧年间一直处在混沌的状态之中。

  与此同时,大地荒无人烟。耶稣肯定说那些未作好准备迎接祂复临的人要在“人子显现的日子”被毁灭,正如挪亚和罗得的日子所发生的那样(路17:26-30)。保罗也确认说恶人要在耶稣复临时灭亡(帖后1:7,8)。当恶人灭亡时,义人要从地上被挪走。保罗明确地说当基督复临时,“那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必先复活”,然后那些还活着的圣徒“必和他们一同被提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帖前4:16,17)。这样就应验了耶稣的应许:“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那里,叫你们也在那里。”(约14:2,3)届时,既无义人,也无恶人存活在这地球上,能成为撒但试探或侵扰的对象。

2. 在千禧年间的事件

  启20:1-3节所描述的乃是千禧年开始时所发生的事情,而启20:4-6节所描述的则是在千禧年间所发生的事情。蒙启示的约翰在第4节描述了一个审判的情景,其中有义人与基督同掌王权一千年。关于这个审判的所在以及审判本身,都值得我们加以更详尽的研究。

  a.审判的所在。上述经文所提到的审判,乃是天上的景象。在第4-6节中,丝毫没有提到地球。在《启示录》一书中,“宝座”一词总共出现过47次。除了三处经文以外(2:13;13:2;16:10),其余各处所提到的“宝座”都在天上。本段经文也是指天上的宝座。基督和圣徒一同作王不是在地上,而是在天上。

  《启示录》中的其它经文可以解答有关义人将在哪里度过一千年的问题。虽然这些经文没有明确地提到一千年,但却表明紧接着基督复临后圣徒将会在什么地方。《启示录》第7章的前半部份提到圣徒被盖上了永生上帝的印,后半部分则提到他们在上帝的宝座前,日夜在祂的圣殿中事奉祂(第15节)。在那儿,上帝要亲自安慰和照顾他们,使他们不再象在地上时那样遭受穷困和逼迫(第16,17节)。这个带有活物、长老和玻璃海的上帝的宝座也就是启4:1-6节所提到的同一个宝座。毫无疑问的是这一景象是在天上发生的。根据启21:22节的记载,在新地中没有圣殿;因此,《启示录》第4章和第7章中所提到的上帝的宝座是在天上。

  启14:1-5节提到十四万四千人和羔羊在锡安山上。这批“从地上”拯救出来的人在宝座、活物和长老前唱一首新歌(第3节)。他们也就是《启示录》第7章中所提到的受了上帝之印的人。他们战胜了《启示录》第13章和第14章中所提到的兽。由于接下来在第6-13节中所提到的事情是在人子坐在白云之上的显现以前发生的,所以有人会以为前文所指的场所乃是在地球上。“锡安山”在《启示录》中仅在此处出现过,可以被认为是与《希伯来书》12:22节所提到的城邑相平行的:“锡安山,永生上帝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这几节经文所描述的景象乃是对宣扬三天使信息后将有之结果的先行预示。地上的耶路撒冷城在《启示录》中并无任何重要意义。在《启示录》尚未写成之前,此城肯定已被毁灭了。此外,约翰听见了他们那从天上传来的歌声,“像众水的声音”(第2节)。所以,《启示录》第14章中所提到的锡安一定是天上的锡安。

  在启15:2-4节中,得胜的圣徒站在玻璃海上,拿着琴并唱着摩西和羔羊的歌。紧接着,上帝的殿开了(第5-7节),显示在天上发生的情景。

  《启示录》第4章;启7:9-17;14:1-5;15:2-5之间的互相关连表明它们所指的都是同样的场景。所描述的都是赎民在上帝在天上的宝座前的景象。每一段经文都对此景象全貌有所贡献。《启示录》第4章强调的是上帝的宝座和其周围的环境。《启示录》第7章将得救的群众摆在上帝的宝座前。《启示录》第14章形容的是那无瑕疵的、弹着琴唱着新歌的赎民的喜乐。《启示录》第15章列出了这新歌的歌词。

  相同的场景在启20:4节中再次出现。那些得胜的人,那些没有拜兽也没有受其印记的人,与基督一同在天上。他们在这里分享祂的王权和审判权。

  b.谁是审判者。根据启20:4节的记载,审判的权柄被赋予那些坐在宝座上的人,就是那些“因为给耶稣作见证、并为上帝之道被斩”的人,就是那些复活要“与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的人。约翰紧接着告诉我们,他们是在“头一次复活有分的”人,并给予了他们祝福。这段经文三次明确地表示,头一次的复活是他们与基督同活并一同作王的先决条件。

  “被斩者的灵魂”这句话需要给予特别的注意。原文的psychē ,“灵魂”一词具有十分广泛的含义。这些含义大致分为四大类:(1)活的生物,(2)人或人格,(3)人的肉体生命,(4)人的内在生命。这个希腊字一贯地被用作希伯来字nepes 的同义字,而nepes 也具有同样范围的含义。在圣经里,psychē 从来不是指那没有躯体的灵魂。在新约圣经里,psychē 一共出现了103次。在英文KJV版中,此词有58次被译为“灵魂”,40次译为“生命”,3次译为“心思”。在英文RSV版中,psychē 只有40次被译为“灵魂”;在英文NIV版中,仅25次;在英文NEB版中,仅19次。其它更新近的英文译本在翻译psychē 一词时通常用人称代词或“生命”一词,而不用“灵魂”(见《人》I、五;《死亡》I、一、4)。

  如果启20:4节中的psychē 被理解为“生命”或“人”的话,那么蒙启示的约翰就是见到了天上的那些曾经死过而在基督复临时复活的人。他们这时活着与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他们不是没有躯体的灵魂,而是完全的人,享有完全的复活生命。

  虽然英文RSV版的启20:4节似乎是指所有与基督同活并同掌王权的人都是曾经殉道并在第一次复活时得生的人,但希腊原文却暗示着两类人。第二类是那些“没有拜过兽与兽像,也没有在额上和手上受过他印记之人”。

  c.审判。对于审判概念的详细研究表明在这一大标题之下蕴涵这一系列的事件。从基督道成肉身直到世界历史结束,至少有六个不同的审判。首先,是基督之生死所作的审判(约12:31,32)。审判的第二个方面,乃是每个人对于接受或拒绝基督所作的抉择(约3:14-18)。审判的第三个阶段,是但7:9-13节所描述的基督复临前在天上的审判。第四种审判乃是基督复临时发生的,那时恶人将被祂降临的荣光所消灭。审判的第五个方面,就是启20:4节所描绘的审判。第六个审判,也就是最后一个审判,就是在千禧年结束时“白色的大宝座”的审判(第11-14节)。(关于最后审判的三大阶段,见《审判》III、二)。

  本文所着重的乃是末日审判当中在千禧年间在天上进行的这第五个审判。当基督再来时,众人的命运就已决定了。那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已在头一次的复活中得生了(启20:5,6);他们和那般活着见主降临的圣徒“一同被提到云里与主相遇”,并且与主同活并一同作王(帖前4:16,17;启20:4)。至于那些“不听从我主耶稣福音的人”已被消灭(帖后1:7,8;路17:26-30)。既然得救的人已在基督复临时得了赏赐,那么这一审判的目的是什么呢?

  那在启20:4节中赐给圣徒之审判的权柄与保罗在《哥林多前书》6:2,3节所宣称的审判相对应:“岂不知圣徒要审判世界吗?……岂不知我们要审判天使吗?”在千禧年间,圣徒要参与一种审议审判,对沦亡世人和堕落天使的案件进行复审。鉴于罪之问题的宇宙性,这项审判显然是有必要的。罪的反叛过程乃是其它世界所关注的课题(伯1;2;弗3:10)。罪的整个插曲必须以一种令上帝全宇宙众生的心和灵对其处置与结局,特别是对于上帝的品格,感到满意的方法来加以处理的方式。尤其重要的是那些从这地球上被拯救的人要理解上帝为何如此对待那些呼求山和岩石倒在自己身上,以便“躲避坐宝座者的面目”的人(启6:16)。他们必须全然满意地认同上帝对于沦亡者所作的决定乃是公义的。

  d.地球上的情况。当圣徒在天上与基督一同作王施行审判的时候,大地一片荒凉。恶人都已死亡,撒但被捆绑在这个地球上(见本文I、三、1.b,c)。地上既无生灵可供撒但引诱或迷惑,于是撒但便无所事事、毫无能力。在这荒无人烟、满目凄凉的大地上,撒但的天使陷入沉思和反叛的心态之中。

  大地一片荒凉、混沌,与起初的时候一样。启16:18-20节所提到的大地震已把世上的各大城市夷为平地。以赛亚的话语得到了应验:“地全然破坏,尽都崩裂,大大地震动了。地要东倒西歪,好象醉酒的人,又摇来摇去,好象吊床。罪过在其上沉重,必然塌陷,不能复起。”与此同时,上帝“必惩罚高处的众军”和那些“被聚集,像囚犯被聚在牢狱中”的地上的君王(赛24:19-22)。

3. 千禧年结束时的事件

  那在千禧年结束时将要发生的事件,记载在启20:5,7-10和第21章里。要把这些大事按着时间的顺序罗列下来并非易事,因为在《启示录》第20和21章里,都含有重述要点的经文。

  a.圣城从天上降下。若要复活之事发生,必须先有赐生命之主在场。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千禧年结束后所发生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基督再度回到这地球上来。祂既然与圣徒同在圣城里,因此我们也可确定地说他们都从天上来到这地上了(启21:2)。在这时刻,“耶和华必作全地的王”(亚14:9;参启21:2,3)。

  b.第二次的复活。启20:5节肯定说:“其余的死人还没有复活,直等那一千年完了。”于是恶人重新获得生命;这是约5:29节所说的,定罪的复活,也就是启20:13节所提到的复活。这第二次的复活给予撒但一个迷惑人的新机会(第8节)。

  c.撒但被释放。及至恶人在第二次的复活中重获生命,撒但“暂时”(第3节)“从监牢里被释放”(第7节)。上帝并未解开一条实实在在的链子,或打开一座实实在在的牢门。更确切地说,乃是恶人的复活让撒但又有了可以工作的对象。

  撒但始终是个欺骗大师,他这时到处游走,从事他最了解的活动。他着手“迷惑地上四方的列国”(第8节[英文KJV版])。我们应注意到撒但活动的范围是全球性的。歌革和玛各乃是象征那对抗天上之上帝的普世反叛(见结38:2)。历代以来受牵连之恶人的数目“多如海沙”(启20:8)。如今,撒但鼓动世上邪恶的列国去攻打那从天上降下来的上帝之城(启21:2)。这城被称为“圣徒的营与蒙爱的城”(启20:9)。邪恶的群众向圣城进军,将其团团包围(第9节)。此时此地,他们依然敌对上帝,这个事实表明上帝剥夺他们获得圣徒赏赐的判决是何等的正确。

  d.“白色的大宝座”之审判。启20:11,12节所描绘的,乃是最后的一场大审判。那位主持审判的乃是基督;在祂面前,恶人要战栗,大自然要震撼。蒙启示的约翰写道:“我又看见死了的人,无论大小,都站在宝座前。案卷展开了,并且另有一卷展开,就是生命册。死了的人都凭着这些案卷所记载的,照他们所行的受审判。”(第12节)那些死了的人是按着他们被记在“案卷”上的行为受审判。经文中也提到生命册,册中记载着赎民的名字。启3:5;13:8;17:8;20:15节也提到过这生命册。在这场审判中,既没有提到恩典,也没有提到中保。那些没有使基督成为其中保的人将要面对按行为受审判的残酷现实,无人能逃脱这一审判。

  e.恶者被毁灭。在千禧年结束时施行的“白色的大宝座”的审判完结之后,便是恶者遭受毁灭的时刻。启20:9节先行提到了这次毁灭;“有火从天降下,烧灭了他们。”启20:14,15节再度提到这事说:“死亡和阴间也被扔在火湖里,这火湖就是第二次的死。若有人名字没记在生命册上,他就被扔在火湖里。”在整卷《启示录》书中,“第二次的死”被视为恶人所无可逃脱的可怕结局(启2:11;20:6;21:8)。

  在启20:14节中,第二次的死等同于“火湖”。在启19:20和20:10节中,火湖里烧着硫磺。根据第三位天使的信息,那些受兽之印记的人“要在圣天使和羔羊面前,在火与硫磺之中受痛苦”(启14:10)。

  耶稣在比喻和预言中描述了上帝报应的烈火。我们在太13:40-42节中读到:“将稗子薅出来用火焚烧,世界的末了也要如此。人子要差遣使者,把一切叫人跌倒的和作恶的,从他的国里挑出来,丢在火炉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基督在论述最后审判的讲道中,祂确定说那些没有行善的人“要往永刑里去,那些义人要往永生里去”(太25:46)。太3:12节描绘了一场“不灭的火”。

  在《启示录》第20章中,似乎有一个矛盾之处。在第9节中,恶人被“烧灭了”(腊,katesthiō ,“吃光了”),意指彻底的消灭;而在第14,15节中,恶人被扔入火湖里,这火在其他经文中被说成是“永永远远”或“不灭”的,暗示着永恒的折磨(启14:11)。基督在太10:28节中的话语将地狱视为杀死身体和灵魂的,指的就是彻底的毁灭。由于人类不是不死的,所以他们将被最后的烈火所烧灭了。(见《人》II、三、2,3;《死亡》I、七、1;《审判》II、五)。

  根据启20:10节的记载,撒但将连同兽和假先知被扔进火湖里。这里重复了启19:20节的意思,其中提到兽和假先知“活活被扔在烧着硫磺的火湖里”。这两个象征在末时敌对基督徒的恶势力被消灭了。与他们一同被消灭的,还有煽动他们迫害上帝子民的魔鬼。此外,经文也特别提到死亡和阴间,就是死人的所在也被扔在火湖里(启20:14),在那里被全然消灭。

  这是旧约圣经早已预言的最后毁灭。玛4:1节写道:“万军之耶和华说:‘那日临近,势如烧着的火炉;凡狂傲的和行恶的必如碎秸;在那日必被烧尽,根本枝条一无存留。’”这里所强调的乃是彻底地消灭。根本(撒但)和枝条(他的跟随者)将不再存在。

  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一惩罚所持续的时间乃是一个难题。启14:11节中被译为“永永远远”一词的希腊原文是eis aiōnas aiōnōn 。一个aiōn(时代)所指的乃是一段不间断的时间,不拘是短的,长的或无止尽的。其含义部分地来源于此词所依附的名词。因此,形容词aiōnios 的意思就是持续到与它所修饰之名词一样长久的事物。故此,魔鬼所受的永刑必定被魔鬼自身生命的限度所局限。他是受造的,自身并不具有固有、天生的不朽生命。他所受之刑罚的结果将是终极的和永恒的。魔鬼、兽、假先知与死亡和阴间一同被扔进的那个火湖,至终将完成其任务。这火湖在使所有扔进其内的受到第二次的死之后,自身也就终止了。上帝将从这场毁灭的灰烬中创造一个只有义居在其中的新天新地(彼后3:13)。

 

II、千禧年的神学意义

  总结圣经中所说的话语,基督复临乃是福音在世上空前广传之时代的颠峰而不是开始。一千年乃是基督复临后一段实实在在的时期。那时,撒但将被囚禁,而圣徒要与基督一同作王。在这段时间里,撒但将被局限于一个荒芜的地球上,而圣徒是在天上与基督一同作王。根据这一总的结论,我们可以引伸出一些神学上的教训。

一、显明罪之本性的实物教训

  一个在基督复临及其所伴随的事件发生之后形成的荒芜世界的冷酷现实,与圣徒在天上的新耶路撒冷中与基督一同作王的荣耀将构成一个鲜明的对比。正如前文已提到的,地球返回到创造前的混沌状况中;在创世之初,世界是“空虚混沌”的(创1:2)。撒但及其爪牙被囚禁在这个荒凉的地球上,没有一个活着的人可供他们引诱或误导。

  在千禧年间,宇宙的众生将有时间思考试行撒但之原则的后果。罪恶悲惨的结局将不可磨灭地刻在众生的心上,他们再也不愿罪恶死灰复燃。

二、对上帝品格的肯定

  根据启20:4节,在千禧年间,圣徒要施行一种审判。这审判所牵涉的,不仅是同意基督所作的判决而已,届时,圣徒将有机会对先前地上所发生的事情作出自己独立的判断,并将发现他们的判断与上帝已做过的判决不谋而合。

  在未悔改的罪人尚未至终毁灭,而新的世界尚未出现之前的千禧年间,宇宙的众生──蒙恩得救的人,未堕落的天使,以及其它未曾堕落之世界的生灵──都将有机会评估上帝对人类所作的处置。有关对于上帝圣德的任何存疑,必有充分的机会给予澄清。上帝对每个罪人以及对撒但及其爪牙的处置将变得清澈透明,宇宙众生都必公认上帝的品格乃是无比的慈爱。

  在这项与基督共同进行的审判中,圣徒将积极参与此事。既然得救的人都已经在天上,这场审判所针对的,乃是沦亡者的永恒命运。蒙恩得救的人将有机会补全其理解,并对其亲朋好友与知己的命运感到满足。在千禧年间所进行的审判活动中,人类将从上帝的角度来观看罪的悲剧。上帝将给予人类充分的机会来澄清、理解、肯定、和接受人类的命运。

三、交接班

  有人将千禧年比作交接班。那个长期辖制这个地球的古老邪恶秩序,终于被一个崭新的秩序所取代。千禧年处于这两个时代之间。在罪之悲剧和新世界之凯旋之间作为一种神圣的辅导时期。“交接班”为圣徒、宇宙的众生、和天使提供充分的时间来调整他们的思想,从一个以罪为导向的世界到一个不再有罪之破坏性恶果的宇宙。正如上帝凭其智慧,认识到在基督第一次降临和第二次降临之间应当有一段时间,祂也认识到在基督第二次降临和这个世界最后复兴之间也应有一段时间。

四、一段彼此相识的时期

  千禧年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个理想的环境,让来自文化迥异、时代不同的上帝子民彼此相识。

  这暗示着一个人在复活之后,他的文化和个性并未被磨灭。人与人之间依然存在着差异,我们仍能分辨出那些差异。虽然复活会使人拥有荣耀的属灵身体(林前15:44),但这将是真实的身体而且将“和祂自己荣耀的身体相似”(腓3:21)。在千禧年间,赎民将有机会彼此相识并与属天的生灵相识。(见《人》III、一至三)。

 

III、历史概述

  在描述历代以来基督徒对千禧年所采取的立场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对与此题目有关的术语加以定义。然后,我们将按照时间顺序对各种立场加以概述。(见《启示文学》IV、三、2;四、3)。

一、对术语的定义

1. 千禧年主义或千禧年说

  虽然千禧年主义和千禧年说都是由千禧年(来源于拉丁文)一字而来,而且从雅各意义上说应是指对千禧年的一种信仰,但实际上人们常以一种不同的和更为广义的意义来使用千禧年主义一词的。千禧年主义可用来指对基督复临和万物结局的一种期盼。具体说来,此词被用来指中世纪欧洲的基督徒对世界末日的不同强调。源于希腊文的锡利亚主义(Chiliasm ,即千禧年主义)也常以同样广义的意义来加以使用。

2. 无千禧年说

  无千禧年说可以有两种形式。一种认为未来的千禧年掌王权是对末世论的一种不必要的附加物,是在荣耀的基督复临和最终审判之间毫无意义的一段过度时期。另一种将千禧年安置在基督的死亡和祂的复临之间;在此期间,撒但的被捆绑就是他无法阻止福音传向万国的意思。在很大程度上,无千禧年说者认为《启示录》第20章是在描述在基督里的救恩的真实性,作为对今世之痛苦与殉道之真实性的一种幕后背景。

3. 前千禧年说

  此术语基本上是指一种相信基督在千禧年“之前”复临的信仰。但前千禧年说至少有两个明显的派别。

  a.时代论的前千禧年说。对于时代论者来说,历史的目标就是基督在地上千年的王权。与此计划密不可分的就是旧约圣经对以色列国之预言按着字面意义的应验。在基督复临后,祂要在地上亲自掌权一千年,而这段时间将是一个布道和考验的时期。

  b.圣经的前千禧年说。这个名称是指相信千禧年将在基督复临之后,但千年国度将是在天上,而地上则是一片荒凉的前千禧年说。详见本文的I部分。

4. 后千禧年说

  后千禧年说声称对基督之福音在地上的胜利具有积极的观点。其倡导者指望福音将大有能力地勇往前进,在基督复临之前击败邪恶的势力。在千禧年间,福音的大能将是显而易见的,基督教的影响力将充斥各国和各种社会。这个千年国度将建立在地上,作为基督之大能和得胜的可信凭据。及至这个凭据被显明出来后,基督就要回来建立祂的永恒国度。

二、历史上的千禧年教义

1. 其在犹太教启示文学中的根源

  有人曾提出,《启示录》第20章中的一千年是借用犹太教启示文学中的表号来表述的。虽然在犹太教启示文学中可能并没有对一千年的明确宣告,但是犹太人之期望的萌芽却在后来的基督教理解的背景之中。

  《以诺的秘密》,也被称为《斯拉夫文以诺书》或《以诺二书》(公元一世纪末),建议说创世的一日等于世界历史的一千年(《以诺二书》32:2;33:1,2)。这一作品为“为期七千年的世界周的臆测布置了舞台,这七千年包括从创世到审判的劳碌做工的六千年,接着在永恒之门打开之前,将是一千年的安息和福乐”(《预言》第1册第196页)。

  约于公元100年面世的《以斯拉四书》提到一段为期四百年的弥赛亚掌权时代,然后弥赛亚死亡,这世界陷入寂静七日之久,接着有复活和最终的审判(《以斯拉四书》7:28-32)。虽然此书原本是犹太人的作品,但后来广泛流行于早期基督教会中。

2. 早期教会

  虽然有些早期的基督教作者清楚地领悟了《启示录》第20章的信息,但大多数人却有困难。对早期教父的审视显示了他们对此课题的一些混淆。

  在《巴拿巴书》(约公元100年)中,我们读到以下的观念:正如地球是在六日内造成的,世界历史也将在六千年内宣告结束。在创世后第七日的安息象征了基督复临和恶人的毁灭(第15节)。这种理论被后来的作者所重复;其中包括希坡律陀(约死于236年),他甚至预言了世界末日的日期(《对但以理书的注释》2:4-7),还有耶柔米(约342-420年;致居普良的第140封《书信》)。

  帕皮亚是二世纪初叶的基督教作家,其著作大半遗失,现仅存片段。他是最早见证千禧年主义的作者之一。他似乎将千年国度理解为属地的和属物质的。教会史学家优西比乌(约260-约339年)曾提到他对一千年的“怪异教训”,说基督将在圣徒复活后,在地上建立一个物质的国度(《教会史》3.39.11,12页)。

  殉道者游斯丁(约死于165年)是个热诚相信基督复临和信徒真实复活的早期教父。他认为在那场复活之后,将有“一千年的时间使耶路撒冷被建造、扩大和装饰”(《与特吕丰的对话》第80页)。他引述赛65:17-25节的话,认为那是形容“一千年”的。最后,游斯丁明确提到约翰的预言,说圣徒将在“耶路撒冷居住一千年”,然后便有“定罪的复活”(同上,第81页)。

  爱任纽(约130-约200年)因强调基督复临时真实的复活而表明了前千禧年说的立场。基督复临之后乃是“国度的时代”,但他未标明确切的时间长短。随后将是“白色大宝座”的审判(《驳异端》5.35.2页)。在爱任纽之后,奥林匹斯的麦托丢肯定圣徒复活后“将与基督一同庆祝一千年的安息”。及至满了一千年后,他们将要继续变成“更伟大和更美好的事物”(《十个童女的喜宴》9.5页)。

  优西比乌引述非正统作家克林妥(公元二世纪)的话说他教训基督的国度将在复活后在地上实现,并说众生将再次服事私欲和宴乐。一千年的光阴将被用在大吃大喝和不道德的生活上。同时,宰杀动物为祭的事也将存在(《教会史》3.28.2-5页)。

  特土良(约160-约230年)在北非的迦太基大力提倡基督教。他坚信复活将在基督于世界末日的复临时发生(《论肉体的复活》第22页)。他进一步肯定说圣徒在基督复临后的一千年中要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并住在“神所建造的耶路撒冷城里”。过了这段安息的时期之后,圣徒将要在一剎那间被改变并被带到天国去(《驳马吉安》3.25页)。

  受聘于君士坦丁大帝,任皇子之宗教老师的拉丁教父拉克单丢,将一千年置于恶人被毁灭和圣徒复活之后。在千禧年间,圣徒将“无限地繁衍”,“担任活人的审判者”,并且“奴役其余的列国”。他所描述的那段太平盛世,将圣经所教导的概念,与《西比喇神谕记》以及拉丁诗词里的话交织在了一起(《神圣教规》第24页)。

  由此可见,圣经里有关千禧年的教义很快就失去了原意。这使得此概念颇具争议。耶柔米如此表达了他的恼怒:“圣徒永远也不会拥有一个属地的国度,而会有一个属天的国度。因此,让一千年的故事止息吧。”(《对但以理书的注释》7:17)

3. 奥古斯丁

  当早期教会还是遭受逼迫的少数派时,对千禧年的盼望给信徒带来了安慰和鼓励。不过当教会变得为人所承认、占有优势、和强大时,信徒就很容易将眼前的时代看作是上帝对福音兴旺特别赐福的时代。这便为奥古斯丁铺路,使他得以在其著作《上帝之城》(公元413年)中对教会所扮演之角色进行有说服力的阐述。

  奥古斯丁在解释《启示录》时,十分倚重一位四世纪多纳徒派信徒提科纽斯的“七规则”和前提假设。提科纽斯将第一次的复活说成是属灵的(发生于悔改时),将第二次的复活说成是实在的(发生于基督复临时)。千禧年乃是圣徒在地上掌权的一千年,早在基督第一次降临时便已开始了。此外,提科纽斯又把一千年缩短为350年(三载半),并声称教会乃是《启示录》第21章所提到的新耶路撒冷。

  步提科纽斯的后尘,奥古斯丁也使一千年从基督第一次降临延续到基督复临。撒但既已从天上被摔下来(启12),于是“上帝的国”在眼前的领域内正朝着胜利前进。启20:6节所提到的第一次复活成了人在悔改归正时灵魂的属灵复活,而不是在基督复临时实在的复活。《启示录》第20章的千禧年正在地上实现。撒但被捆绑,以致无法迷惑教会。虽然奥古斯丁承认曾经一度相信一千年是在基督复临之后,但他已经改变了其想法,其部分原因乃是由于其拥护者所提出的偏极看法。这般人声称,“那些复活的人将毫无节制和悠闲安适地享受口腹之欲。盛宴上的佳肴美酒,其份量之大,不但使有节制的人愕然失色,甚至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这样的主张惟有放纵情欲之人才能相信。”(《上帝之城》20.7页)

  奥古斯丁认为千禧年所指的乃是基督教时代。他的立场占了上风,统治了整个中世纪时期。此观点甚至深藏在新教改革家的神学框架中,并成为许多现代圣经解释的根基。

4. 夫罗立斯的约雅斤与宗教改革

  意大利夫罗立斯的约雅斤(1130-1202年)可说是新教之宗教改革的先驱。他复兴了人们对预言之解释的兴趣。他所著的《对启示录的阐释》一书对千禧年的题目特别有意义。约雅斤在书中向当时流行的奥古斯丁的哲学框架作出挑战。奥古斯丁认为教会乃是占主导地位的,而历史现实是无足轻重的。约雅斤则将重点转向上帝在历史中的启示。

  约雅斤认为《启示录》第20章所描述的,乃是世界的第七个时期,或是世界历史的第三个时代,即圣灵时代。这个时期从敌基督者被推翻之日开始,其时间可能十分短暂。约雅斤并没有完全摆脱奥古斯丁的立场,因为他没有将千禧年等同于历史上足足的一千年。他在敌基督者的瓦解和最后国度之间保留了一段过度时期,但他并没有接受锡利亚主义所主张的一千年的未来国度。约雅斤认为在此过度时期中,撒但将被最终捆绑起来。“圣灵已经部分地把撒但捆绑了,到了那日,祂要把撒但更完全地捆绑起来,……直到一千年所象征之时期满足为止。这段时期是从主复活开始,直到他(撒但)被松绑为止(《对启示录的阐释》第211页)。

  虽然约雅斤依然保留着奥古斯丁对一千年的看法,但他却提到撒但将来的捆绑,并发动了那些将挑战传统立场的势力。约雅斤为预言应验之历史观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开场白,至终形成了宗教改革运动。因此,他预示了人们对前千禧年说的新兴趣。

  其它人士,甚至包括罗马天主教学者,也不认同奥古斯丁对千禧年的看法。十六世纪末,西班牙耶稣会的一个学者,弗朗西斯科·黎伯拉将千禧年安置在基督死亡时撒但的被捆绑和敌基督者的来到之间。然而,他不认同奥古斯丁所认为的教会在地上掌权的看法,而是认为圣徒在此期间是在天上掌权。再者,他认为这一千年可能有“伸缩性和象征性”,或者至少是“不确定的”(《预言》第2册第492页)。

  除了亨利克·布灵尔相信前千禧年说之外,大多数的十六世纪新教学者都和奥古斯丁一样主张千禧年是在基督死亡和撒但被捆绑时开始的。新教徒到了十七世纪才开始将千禧年置于未来。因此,约瑟·米德(1586-1638年)在《启示录之钥匙》一书中写到,千禧年是在敌基督者──显然应被理解为罗马教会──受审判时开始,并将持续一千年。新耶路撒冷直到普世性的复活和恶人受审判才会在这地球上。新英格兰的清教徒神学家约翰·科屯(1584-1652年)肯定说一千年是在敌基督者和罗马的毁灭之后开始的,而不是在君士坦丁或狄奥多西时代开始的。同时,科屯主张第一次的复活应是属灵的复活。后来,有许多英国和德国的作家也相继强调了千禧年的未来性。然而,有些作者却持有错误的立场。例如,约翰·本革尔(1687-1752年)倡导两个千禧年:第一个是在地上,那时撒但被捆绑;第二个是在天上,那时圣徒掌王权。

5. 后千禧年说的兴起

  但以理·惠特比(1638-1726年)出生于英国,在牛津大学之三一学院接受教育。他曾任沙里斯布里的圣爱德曼学院院长,并且是一位著书甚多的作家。惠特比在共计两册的《新约圣经释义与注释》中阐述了他对《启示录》第20章之一千年的看法。

  惠特比和奥古斯丁一样,将第一次的复活属灵化,不过他认为这事件尚未发生。他认为“第一次的复活”将是一次圣灵的沛降,犹太人的建国,教皇和土耳其被推翻。这些事件将标明千禧年的开端,那时福音将以令人信服的能力传开。由悔改归主的犹太人和外邦人组成的教会在圣灵的主导下,要到世界各地,把大光传给列国。在这期间,撒但要被捆绑,而福音的胜利将令人信服基督要与信徒同在直到世界末了的应许。惟有在这荣耀的属地的千禧年结束时,基督才会复临。在这黄金时代之后,世界末日就要临到,基督要来审判众人并使死人复活。

  在整个十八和十九世纪,后千禧年说越来越受欢迎。这是对人类处境非常乐观的看法,并自然地把基督复临推向遥远的将来。千禧年说的这种具体形式是由大觉醒运动最杰出的神学家约拿单·爱德华滋传入北美的。他的著名外孙提摩太·德威特(1752-1817年)也采纳这一思路。他曾任耶鲁大学校长,不但长于行政,也是有名的宣教师和作家。后千禧年说成了北美和欧洲十八和十九世纪基督教知识分子的标记。这为世人与上帝合作在未来的黄金时代在地上建立千禧年,提供了一个余地。

  这种教训在十九世纪中叶依然普遍流行于北美,与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前千禧年说相对立。这不仅表现在为基督的复临设定一个日期,而更在于建议基督要在地上的教会所期待的黄金时代尚未实现之前突然降临。安息日会的早期作家怀雅各以如下的话形容了后千禧年说的特征:“对这个论题的流行观点认为全世界都将悔改,所有的人都要成为圣洁。这种快乐的情况将持续一千年之久,在此期间,基督将属灵地与祂的子民共掌王权。”(第17页)

  当基督复临安息日会还处于初期阶段时,后千禧年说正处于鼎盛时期。苏格兰长老会的牧师大卫·布朗写了一部颇有影响力的书,《第二次降临》。此书于1846年问世,1849年修订。多年以来,这本书被公认为后千禧年说之立场的标准著作。另一本倡导后千禧年说的著作乃是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查尔斯·贺智于1871年出版的《系统神学》。普林斯顿大学里支持后千禧年说的其它著名神学家包括W·G·T·石德(石威廉)、R·L·达布尼、B·H·史密斯、A·H·施特朗和B·B·华菲德(波特纳,第10页)。

  不过到了二十世纪下半叶,对后千禧年说的支持已告消失。这个世纪的残酷现实,两次世界大战、接连不断的暴力冲突、卑鄙的非人道行为,已经使得这种对未来之憧憬的荣耀变得黯然失色了。对千禧年的论争,现今主要是在无千禧年说和前千禧年说之间。

6. 重新考查无千禧年说

  前文已经提过,奥古斯丁首次有系统地提出无千禧年说的注释。他的看法俱有莫大的影响力,并且“成了天主教界和新教界的传统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奥古斯丁的无千禧年说在“保守的改革宗和长老会教会中”依然占有主导地位(拉伦戴尔,1982年9月刊)。

  无千禧年说具有不同的形式。例如,十九世纪德国神学家狄奥多若·克利福特认为一千年所指的乃是一种居间状态。与其将注意力集中于在两次降临之间在地上的教会,他的观点着重于圣徒在天上的复活前的作王。另有一个例子就是H·比登哈德的“末日历史”观。他主张千禧年应是“基督掌管这世代的最后时期”,只是“弥赛亚之惟一国度的最后阶段和完全的启示”。这时,“教会将被显明是千禧年的教会,而撒但将被捆绑”(伯库威尔,第299页)。有些无千禧年说的学者认为《启示录》第20章的一千年指的是现今的时代。另有些人则认为这段时期没有任何特别的意义。

7. 前千禧年说的复兴

  随着十九世纪的到来,一场对预言以及基督即将复临之兴趣的复兴运动开始席卷英国和美国。有许多人参与了这场预言性的奋复兴运动并宣扬基督前千禧年的复临,主张以历史的方法来解释预言。

  亨利·德鲁蒙于1826至1830年间,在阿尔布里园发起了一系列预言研讨会。这些会议的显著特点就是采用前千禧年的、历史的解经法。爱德华·珥运对于前千禧年运动的成长,也有不小的贡献。

  从鲍威尔斯革特屋的进一步圣经研究会中涌流出两种新的解经法:未来派和达尔比派。未来派解经法实际上乃是对西班牙耶稣会士黎伯拉之预言体系的翻版。黎伯拉的著作于1590年将重心从认为教皇制度是敌基督者的看法转移到了一位未来的个体身上,认为这人将要迫害教会,历时乃实际的三年半。这种观点在英国和美国的预言研究会中获得复兴,使前千禧年说再次被搬到了台前。

  前千禧年说的另一派是由普利茅斯兄弟会的J·N·达尔比(1800-1882年)所酝酿产生的。他成了鲍威尔斯革特会议的一个主导人物,这位多产的作家被认为是时代论的近代创始人。达尔比主张教会在大艰难前的秘密被提,这成了时代论的一个特征。他在1859至1874年间造访美国六次,时代论因此而得以在美国盛行。在北美展开的预言和圣经研究会正是这种兴趣的产物,许多圣经学者开始参与这些会议,例如自1883至1897年间在尼亚加拉举行的此类会议。随着时日的进展,这班人分裂成两派。一派坚持教会在大艰难前的秘密被提,另一派则相信教会要经过大艰难。后一派被称为后艰难论者。

  对达尔比的大艰难前秘密被提说的著名追随者之一就是C·I·斯科菲德(1843-1921年)。他制作了著名的《斯科菲德参照圣经》。后者在传播时代论的教训上具有深广的影响力。前千禧年说乃是时代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且基督复临后属地的千禧年在其教训中被描绘得尤为突出。不过在这一学派中也有不同的观点。

  现今相信前千禧年说的学者主要分为两派:历史的前千禧年派和时代论的前千禧年派。两派人士都将千禧年置于两次实在的复活之间;两派都相信在信徒经历短暂的逼迫之后,国度将因基督的荣耀降临而被建立。两派都认为千年国度是在地上实现的。他们之间的主要差别在于,历史的前千禧年派相信教会就是上帝的真以色列民,而时代论的前千禧年派则期望旧约圣经有关以色列的预言都要随着以色列人在中东的复国和耶路撒冷圣殿的重建而获得应验。

8.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理解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发源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米勒尔派令人觉醒的复临信息。虽然当时多方面的人士都持守后千禧年说的看法,但威廉·米勒尔却采取相反的前千禧年说的立场。后千禧年说对世界及其黄金时代具有一种非常乐观的看法,他们相信福音的大能即将于基督复临前引进世界的黄金时代。威廉·米勒尔却坚持全然相反的立场,深信基督的复临迫在眉睫,他甚至声称可能是在1843年。

  虽然米勒尔是一个前千禧年论者,但他的看法却与此观点的所有倡导者不尽相同。米勒尔与直译主义者都相信基督的复临是在千禧年之前,并且相信相隔一千年的两次复活。不过米勒尔没有随从直译主义者对于所有旧约预言在千禧年间将应验在犹太人身上的看法。

  于1841年出版的《期望复临之基督徒代表大会的第一份报告》对于千禧年提出如下的说明:“我们也同意和坚信,有关一千年,甚或基督‘在现今这邪恶世界中’属灵和不可见之掌权的流行学说……都是根本不符合圣经的。……

  “我们也同意,在千禧年的一开始,主就要在祂父的荣耀中和众圣徒一起降临,那时还活着的罪人和不敬虔之人将要被主的剑所杀灭,……而不是被全体转变,归顺福音。”(《预言》第4册第563,564页)

  在1844年的大失望之后,复临信徒对于千禧年的解释发生了一个重大的改变:“米勒尔派运动于1844年解散后,其主要继承者成了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信徒。他们继续保持前千禧年说的看法,但却加上了一个新的层面:千年国度,或得荣耀之圣徒的掌权,乃是在天上,而不是在地上。只有到了一千年之后,新耶路撒冷──和圣徒一起──才要降在新造的地上作为其永久的居所。”(拉伦戴尔,1982年9月刊)

  怀雅各是一位曾经参与米勒尔派运动的早期安息日会领袖。他于1849年出版的小册《致小群的话》中探讨了千禧年的问题。其中转录了他妻子爱伦写给他的一封信:“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就是将有相隔一千年的两次真实复活。我也同意你的看法,就是……新地……要等到一千年完了,死了的恶人复活被毁灭之后,才会出现。”怀雅各又于1876年在《时兆》周刊中发表了两篇文章,驳斥了现世千禧年和普世悔改的教训,提出了对一千年符合圣经的和字面的理解(《兆》1876年1月6,13日刊)。大约在同一时期,怀雅各又出版了一本书,题为《圣经基督复临论》。他在这本书里清楚地指出千年国度将在天上:“这国度不死的臣民将与他们的主一同升到永恒之城,与他同掌王权,审判恶人一千年。在此期间,地球将是一片荒凉。”(第84页)

  在1881年,乌利亚·史密斯所著的《但以理与启示录研究》(此书曾经再版多次)对于一千年的论述采用了与怀爱伦及怀雅各大致相同的方式。W·A·施拜瑟尔所著的《从预言之亮光看时局》采取了相同的立场,正如1957年出版的《教义释疑》所做的。1980年,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接纳了以下的陈述,作为第26条基本信仰:

  “千禧年乃是第一次复活与第二次复活之间基督与圣徒在天上施行统治的时期。在此时期中,已死的恶人会受审判。地会完全荒凉。没有活人居住,但为撒但和他的使者所占据。一千年结束时,基督与祂的圣徒,并圣城,一同从天降至地上。那时死去的恶人要复活。他们同撒但与他的使者一起围攻圣城。但是从上帝那里来的烈火会烧灭他们并洁净地球。这样,宇宙就会永远不再有罪及罪人。”(《安息日会年鉴》1981年第8页)

 

IV、怀爱伦的注释

  非常有趣的是,怀爱伦对“千禧年”和“一千年”作了十分清楚的区别。她用第一个词来指一种“现世千禧年”的错谬的、后千禧年说的概念;而用第二个词来表示圣经里所提到的,圣徒在天上而撒但被囚禁在地上的千年期。

一、千禧年

  在怀爱伦于1840年听到米勒尔的讲道之前,她曾受教认为“在基督驾着天上的云降临之前,将要先有一段现世千禧年”(《怀传》第21页)。当她听说基督要于1843年复临时,她便深感“恐惧”,因为“要使全世界的人悔改得救,时日显得那么短促”(同上,第20页)。当她接受了米勒尔的讲道之后,她对千禧年的理解构成了她脱离美以美会的部分原因。在一次班级聚会中,爱伦讲述了她对基督复临的喜乐盼望。“当主持班级聚会的长老对班上其他的人讲话时,他提到自己多么向往现世千禧年的来临。那时,耶和华的知识要充满全地,好象水充满海洋一般。他渴望这个荣耀的时期早日来到。”会后,爱伦和她的哥哥罗伯特“意识到自己被那些从前友善仁慈的人所冷落”(同上,第44页)。以下是怀爱伦对“现世千禧年”的一些注释:

  “当代的大多数讲道,其性质是哄人进入一种属灵休眠。对于那些不愿意停止犯罪的罪人来说,千禧年的教义乃是一种镇静剂。羊群的牧者以搀和谬误的真理教导人,他们给予撒但的帮助,比最大胆的非信徒所给予的帮助更令撒但满意。”(《兆》1900年7月4日刊)

  “我们这时代的教会是在寻求属世的权势,他们象犹太人对待基督的第一次降临一样,不愿意了解预言的亮光和接受它们应验的证据,这些证据表明基督快要再来。他们期待弥赛亚在耶路撒冷作得胜的现世君王。现今自称为基督徒的人正在期望教会现世的繁荣,普世的悔改,和现世千禧年的安乐。”(3月11日刊)

  “在设立律法的主来刑罚悖逆的人之前,祂也要先警告犯罪的人悔改归正;但这些警告对于大多数的人却是徒然。使徒彼得说:‘在末世必有好讥诮的人,随从自己的私欲出来讥诮说:主要降临的应许在那里呢?因为从列祖睡了以来,万物与起初创造的时候仍是一样。’(彼后3:3,4)如今我们不是听见人在说这样的话吗?不但那些公然不敬虔的人这样讲,连讲台上的牧师也是如此。他们说:‘我们不必惊惶,基督降临之前,全世界的人都必悔改,公义必盛行一千年。放心吧,放心吧!万物同起初的时候仍是一样。不要让那些杞忧之人所说耸人听闻的话,搅扰你们。’其实,这一千禧年的道理与基督和祂使徒的教训并不相符。基督曾发过一个意味深长的问题说:‘然而人子来的时候,遇得见世上有信德吗?’(路18:8)祂也说,世界的状况,正如我们方才所读到的,必要与挪亚的日子一样。保罗警告我们,当末日临近的时候,我们总必看见罪恶增多的现象;他说:‘圣灵明说,在后来的时候,必有人离弃真道,听从那引诱人的邪灵和鬼魔的道理。’(提前4:1)使徒又说:‘末世必有危险的日子来到。’(提后3:1)同时他列举徒有敬虔外貌之人一连串的惊人罪恶。”(《祖知》第102,103页)

  怀爱伦责备从事上帝圣工的工人怠惰无力。她写道:“他们行动无精打采,似乎有一段现世的千禧年可供他们从事救灵的工作。”(《证》第2册第335页)在1885年的一篇《评阅与宣报》文章中,她写道:“就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必须作好准备面对那些将要临到我们身上的重大考验。然而我们当中有些人的所作所为却如同我们会有整整一千禧年的时间,好让我们完成圣工。但圣经告诉我们说:‘要儆醒祈祷,因为你们不晓得那日期几时来到。’”(《评宣》1885年8月18日刊)她在《传道良助》中写道:“有许多人在本来能够成功的事上却失败了,大大惨败了。他们不觉得工作的重担,办事也悠哉闲哉,似乎他们会有现世的千禧年,可供他们从事救灵的工作。”(《助》第279页)

二、一千年

  怀爱伦在提到有关启示录20章的一千年时,大多是描述在那千禧年之前,之内,以及之后的诸事件。但这里首先抄录的一段话是说人在接纳圣经之教义后所能得到的积极果效。

  “这就是那些接受复临信息的人所经验的福份。他们是从各宗派里出来的,但他们派别的隔阂都已消除了;互相矛盾的教条也被粉碎了;那不合乎圣经的一千禧年地上成立天国的指望被放弃了;有关基督复临的错误看法也被纠正了,骄傲和属世的心理都被扫除了;弟兄得罪弟兄的事都和解了,同道之间心心相印,彼此交通,仁爱和喜乐乃是当时的空气。这样的道理在那些少数接受的人身上既然有了此种作用,只要众人都肯接受,它在众人身上也必然能有相同的作用。”(《善》第379,380页)

1. 一千年之前

  “启示录的作者曾预言到撒但被放逐,以及地球荒凉的惨景;他也说明这种情形要延续一千年之久。在他描述了上帝复临和除灭恶人的情景之后,便接着说:‘我又看见一位天使从天降下,手里拿着无底坑的钥匙,和一条大链子。他捉住那龙,就是古蛇,又叫魔鬼,也叫撒但,把他捆绑一千年,扔在无底坑里,将无底坑关闭,用印封上,使他不得再迷惑列国,等到那一千年完了;以后必须暂时释放他。’(启20:1-3)”(同上,第658页)

  “在预表性的崇祀礼节中,大祭司为以色列人赎罪之后,就出来为会众祝福。照样,基督也要在中保工作结束之时显现,‘并与罪无关,乃是为拯救他们。’(来9:28)将永生之福赏给一切等候祂的人。古时祭司怎样把圣所中的罪带出来,按手在那归为阿撒泻勒的羊头上,照样,基督也要把一切的罪归在罪恶的发起者和主动者撒但的身上。那负担以色列民众罪恶的阿撒泻勒羊,要被‘带到无人之地’(利16:22),照样,撒但也要担负他引诱上帝子民所犯的一切罪恶,而被拘禁在将来凄凉荒废杳无人烟的地球上一千年之久,到了最后,他还要在那毁灭一切恶人的烈火中遭受罪恶充分的刑罚。这样,在罪恶彻底清除,和一切愿意放弃罪恶之人都已得救之后,救赎的大计划就完成了。”(同上,第485,486页)

2. 一千年之内

  “圣徒改变为不朽坏的而和耶稣一同升天领受金琴、白袍和冠冕并进入城里之后,耶稣和众圣徒就要坐下审判了。生命册记载圣徒的善行;死亡册记载恶人罪行。这两部书要与那大法典,就是圣经,相比较,众人也要根据圣经受审判。众圣徒和耶稣一同对死了的恶人进行判决。天使说,‘你们看,众圣徒和耶稣同坐行审判,并照恶人本身所行的事规定他们的刑罚,并将他们在执行审判时所要受的刑罚记在他们的名下。’我看到这就是众圣徒和耶稣在那一千年中所要作的工作。他们要在圣城里,在这城还没有降到地上之前,进行这项工作。”(《早》第52,53页)

  “我又听见另一位天使回答,……‘圣徒要在圣城里安息,作王和作祭司掌权一千年之久。然后耶稣要和圣徒降在橄榄山上,那山就要分开,形成一块大平原,使上帝的乐园可以停在其上。其余的土地要等一千年满了,已死的恶人复活并聚集在圣城的四周时才得洁净。恶人的脚迹永不能亵渎更新的地球。天上要有火从上帝那里出来吞噬他们──烧尽根本和枝条。撒但是根本,他的子女是枝条。那场将要吞噬恶者的烈火,也要洁净地球。’”(同上,第51,52页)

  “在第一次与第二次复活之间的一千年中,要进行审判恶人的工作。使徒保罗指明这场审判乃是基督复临之后所发生的事。他说:‘时候未到,什么都不要论断,只等主来。祂要照出暗中的隐情,显明人心的意念。’(林前4:5)先知但以理说,当亘古常在者来临的时候,祂要‘给至高者的圣民伸冤’(但7:22)。这时,义人要作上帝的祭司,并与祂一同作王。约翰在启示录中说:‘我又看见几个宝座,也有坐在上面的,并有审判的权柄赐给他们。’‘他们必作上帝和基督的祭司,并要与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启20:4-6)保罗所预言的‘圣徒要审判世界’(林前6:2),就是在这个时候,他们要与基督一同审判恶人,把他们的行为与上帝的法典(即圣经)互相对照比较,并按各人所行的定案。然后又照恶人的行为规定他们当受的处分,并在死亡册中记在他们的名字下面。”(《善》第660,661页)

  “地球看起来好象不毛的荒野。城市和乡村遭受地震的摇动,成了乱堆。山岭离开本位,留下巨坑。自海中飞喷而出,或从地球断裂出来的粗糙岩石散布遍地。参天巨树连根拔起,横盖地面。这就是撒但和其恶天使为期一千年的家园。撒但要被囚禁在这里。他要在破碎的地面上游荡徘徊,观看反抗上帝律法的后果。有一千年之久,他可以饱尝自己所酿成之咒诅的果子。他唯有被禁锢在这地球上,再也没有特权到其它星球去游荡,去引诱和干扰那些从未堕落的生灵。在这段岁月里,撒但要受尽苦楚。自从他堕落后,他那邪恶的特性,便从未片刻停止过活动。然而这时他要被剥夺其能力,好让他有闲暇思忖自从堕落以来自己的所作所为,并以战栗不已的心情瞻望自己可怕的结局,就是他要为自身所做的一切恶事受苦,也要为引诱他人所犯的一切罪恶遭受刑罚。”(《早》第290页)

3. 一千年之后

  “在一千年结束时,基督又再回到地上,有得救的群众伴随祂,也有大队的天使伺候祂。当祂在极大的威严中降临时,祂呼唤恶人从死里复活,以便接受应得的刑罚。这批起来的恶人,象海边的沙一样不计其数。他们与那些在第一次复活的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义人青春永驻,长生不老,而恶人依然带着疾病和死亡的痕迹。”(《信基》第355页)

  “在一千年的末了,荣耀之君耶稣身披如同闪电一般的光明,从圣城降在橄榄山上──就是祂复活升天的同一座山。当祂的脚触到那山时,山就分开成为大平原,准备迎接圣城,其中有上帝的乐园,就是当人类犯罪后被收回天上去的伊甸园。此时,它与圣城一同降落,妆饰得比当初从地上被收回时更加华丽,更加荣耀。上帝之城由天而降,停落在为它所预备的大平原上。耶稣离开那被得救群众环绕着的圣城,有大队的天使护送祂前行。祂在可畏的威严中呼唤死了的恶人。于是他们从长眠中醒过来,这是多么可怕的觉醒!他们看见带着可畏的威严和灿烂光芒的神子。所有的恶人一看见祂,就知道祂便是那位被钉十字架的主。祂受死为的是要拯救他们,而他们却藐视祂,拒绝祂。他们人数之多,犹如海边的沙。在第一次复活时起来的人都拥有不朽的青春,但在第二次复活时起来的人都带着咒诅的痕迹,历历在目。他们进入坟墓时是什么样子,现在起来依然是那个样子。那生活在洪水以前的人,起来时拥有巨大的身材,高过现今活在世上之人的两倍,不过他们躯体的各部分都相称均衡。洪水以后的世代,他们的身材比较矮小。世代相继,直到那住在地球上最后的世代,人的身材逐次缩小。住在世上的第一代恶人,与世上末代的恶人,两者之间的差别十分巨大。第一代人身材魁伟,也相称均衡。最后一代人复活时与他们进入坟墓时一样,乃是一个矮小、衰弱、畸形的族类。这一大群人之中,有君王、勇士、政治家、贵族,直到最卑贱的人。他们一同兴起,来到荒芜不毛的地上。当他们目睹荣耀中的耶稣之时,便都惊慌失措,急于躲避祂那可怕的临格。他们因祂极度的荣耀而不胜惊吓,不得不异口同声地哀叹道:‘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灵恩》第3册第83-85页)

  “想一想我们主的奇妙大能,然后回想祂对堕落之人的大爱。祂‘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相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鉴于上帝为世人作了这么多的事,鉴于基督为他们舍命,世人怎能继续为非作歹呢?我们怎能为一千年结束时所有拒绝接纳祂的人将要在上帝之城外遭受从天上来的烈火所消灭而感到惊奇呢?上帝宣称说这是必行之事。祂说:‘耶和华的日子临到,必有残忍、忿恨、烈怒;使这地荒凉,从其中除灭罪人。……我必因邪恶,刑罚世界,因罪孽,刑罚恶人;使骄傲人的狂妄止息,制伏强暴人的狂傲。’”(《总会报》1897年第80页)

 

V、参考文献

约珥·巴笛那,《启示录20:4-6节的千禧年:问题的关键:对解经的提议》,神学硕士论文,安息日会神学院,1983年版

大卫·L·巴尔,“启示录作为对世界的一种象征性的改变”,《解经法》38期(1984年1月刊):第39-50页

G·C·伯库威尔,《基督的再来》,大急流城:俄尔德曼斯出版社,1972年版

罗莱恩·波特纳,《千禧年》,费城:长老会与改革宗出版社,1957年版

G·B·克耳德,《对圣约翰之启示录的注释》,马萨诸塞州皮波底:亨德利克森出版社,1987年版

罗伯特·G·克鲁斯主编,《千禧年的含义:四种观点》,伊利诺斯州多纳斯格罗夫:大学校际出版社,1977年版

让·但尼鲁,《犹太基督教神学》,约翰·A·贝克翻译及编辑,尼西亚会议前早期基督教的教义史,第1册,伦敦:巴尔顿、朗文及托德出版社,1964年版

米拉尔德·J·埃利克逊,《末世论的当代选项:对千禧年的研究》,大急流城:贝克出版社,1977年版

查尔斯·L·菲恩伯格,《千禧年主义:两大观点:分析和比较圣经解释中的前千禧年说与无千禧年说》,第3版,芝加哥:慕迪出版社,1980年版

雷洛伊·弗罗姆《我们先祖的预言的信心》,共4册,华盛顿:评阅与宣报出版社,1950-1954年版

杰瑞·格拉德森,《复临信徒评阅》中的《千禧年的重要性》,1989年11月16日刊

──,《复临信徒评阅》中的《威廉米勒尔与前千禧年说的凯旋》,1989年11月9日刊

大卫·P·古隆,《对时代论的前千禧年说的审查:对约翰·F·瓦尔沃尔德之末世论的分析与评估》,博士论文,安德烈大学,1992年版

安东尼·A·何克玛,《圣经与未来》,大急流城:俄尔德曼斯出版社,1979年版

乔治·爱尔登·拉德,《新约神学》,修订版,大急流城:俄尔德曼斯出版社,1993年版

──,《有福的盼望》,大急流城:俄尔德曼斯出版社,1956年版

汉斯·K·拉伦戴尔,《预言中之上帝的以色列民》,密歇根州贝林斯普林:安德烈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千禧年:其在旧约圣经中的根源》,《牧者》1982年11月刊

──,《启示录20章中的一千年》,《牧者》1982年9月刊

J·威伯·米利,《一千年后:启示录20章中的复活与审判》,《新约圣经研究杂志》补充系列,70期,英国舍菲尔德:JSOT出版社,1992年版

弗朗西斯·D·尼古利,《夜半呼声》,华盛顿:评阅与宣报出版社,1944年版

──,《我们信仰的理由》,华盛顿:评阅与宣报出版社,1947年版

理查德·莱斯,《教会的使命,末世论和安息日》,《复临信徒教育杂志》,51期(1989年2-3月刊):第17-30页

查尔斯·C·莱利,《今日的时代论》,芝加哥:慕迪出版社,1965年版

乌利亚·史密斯,《但以理和启示录》,密歇根州巴特尔克里克:评阅与宣报出版社,1897年版(此后被多次翻印)

肯尼思·A·施特兰德,《对启示录书的解释》,弗罗里达州那不勒斯:安恩阿尔伯尔出版社,1979年版

──,《复临信徒评阅》中的《千禧年对我意味着什么》,1987年3月12日刊

麦力尔·C·腾尼,《对启示录的解释》,大急流城:俄尔德曼斯出版社,1959年版

T·F·托兰斯,《今日的启示录》,大急流城:俄尔德曼斯出版社,1959年版

怀雅各,《圣经基督复临论》,密歇根州巴特尔克里克: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出版协会,1870年版;翻印于纳什威尔:南方出版协会,197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