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斗士满级号:渔具小知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3:04:17

因鱼选竿是正理

精细的鱼竿,并不一定特别纤细和精巧,因为我们更需要讲究鱼竿和钓线、鱼钩、鱼情的合理配合。要想在单位时间里钓得更多、钓得更好,必须根据鱼的大小和上鱼快慢,选择软硬适度的竿。鱼竿选择不当,钓快鱼时用了软竿,必然起鱼太慢;钓糗鱼(猾、上钩慢的鱼)时用了硬竿,鱼嘴被拉豁、断线的机率会增加许多(因为糗鱼吃食慢而浅,我们用的钓线通常较细,用硬竿提竿时,对线和鱼嘴的冲击力较大)。当然,也有的钓友基本功扎实过硬,能很好地控制提竿力道,通常只有很少的两三根竿也可能钓得很好,但终究不如“专业竿”的针对性强,能将钓组的能力发挥到极致。

拉力递减护鱼竿

从竿到主线、子线,拉力应该呈递减趋势,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护鱼竿、主线和浮标。鱼竿的拉力是一定的,少数鱼竿标有配备钓线的号数,绝大多数没有标。我们只有时时关注这个问题,尽可能给鱼竿的强度留有余地,才能避免损失价格昂贵的钓具。

防止水份浸蚀鱼竿

常听到钓友抱怨某某鱼竿油漆做的不好。不少钓友保养鱼竿非常细心,收竿后会把竿擦得干干净净、堵好前后堵头。殊不知,这样的保养看似精心和认真,却让竿体内的水份无法完全透出。长此以往,竿表面就会起泡脱漆。相反,有些钓友只是在收竿时擦一擦,收竿后前堵头并不堵上,鱼竿却能够完好无损,这是因为竿里的水份可以透过竿口慢慢蒸发出去。收竿后把前后堵头打开几天晾晾竿,可以让我们的鱼竿免受水份的长久侵蚀。

竿尖防缠的小方法

垂钓时,竿尖的蛇口(粗的线绳)常常会和主线一起缠着竿尖,我们把这一段粗线弄得后部硬、前部软,能够有效地减少缠线现象。我们取502胶水一小瓶,在竿尖和蛇口交接的地方慢慢地挤一些,细细地看着胶水打湿蛇口的下半部,注意不要让胶水超过蛇口长度的1/2。这样处理后,竿尖处的蛇口绳有较大硬度,能减少缠竿现象;蛇口前是软的,套在上面的钓线不易松动。

主线防脱的小方法

主线扣在竿尖前的线脑上,发生脱落的事屡见不鲜,笔者曾经发生过还没有开始垂钓,主线就被拉跑、浮标失踪的尴尬场景。这个故障的原因是钓线太硬太粗,或者是用于绑线的蛇口线太硬。不少休闲钓友是在线脑上安装一个快速别针,这样装主线虽然容易,但容易挂线,显然不是那么精细。使用粗线和硬线时,在主线的扣环上套上一个太空豆,把主线套上去以后把太空豆拉过去压住套结便可以解决问题。

钓线粗细,不可随便

钓线是钓具六大构件中最纤弱、最精细、最需要关注的。比如说线的粗细:主线细了,稍有不慎就会漂走钩失;子线细了会跑鱼,速钓时容易缠线;相反,线用粗了、硬了,鱼吃食困难、信号假,不容易上鱼。

我们在垂钓中,到底用多少号数的线,有下面一些原则和讲究。

节省、省事原则。很多传统钓手常采用这种配线方法,他们用的钓线往往非常粗,一副线组可以用很长时间,很节约、也很省事。这种粗线钓大鱼尚可,钓寻常大小的鱼会非常困难。

钓获最优原则。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钓手以钓获的鱼最多为目的的选线方式。既要让鱼有顺利的入口性,不挡口,又不要用得太细,经常断线。有经验的钓手会合理地平衡二者的关系,选择合适号数的钓线。

强力超常发挥原则。这是竞技钓手对付最严酷的鱼情时,采用的配线原则,它的特点是钓线和鱼钩都用得小到了极限,追求的是“钓到鱼就是胜利”。其实,这种配线方法也应该算是“钓获最优”原则的一个特例。比如鱼吃口很轻且猾,一小时只能钓三、两尾的鱼情下,许多钓友会考虑使用最细的主线和子线,只要钓上了鱼就行,尽量多用时间把鱼遛好了再提竿。

大小兼顾原则。这是休闲钓手通常的思维方式。这个用线原则对兼顾大小鱼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其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大鱼难对付,小鱼难上钩。技艺高超的钓手会根据垂钓的不同时段,或者根据对鱼情的判断,及时更换线组钓对象鱼。一天之内只用一种“中间”线组,企图大小兼顾,难以取得最理想的收获。因时而变,因鱼而变,采用“敌未变而我变”的策略,无疑会有更强的针对性。

正确打结强力匀

钓线在打不同的结时,会有不同的抗拉强力;同样一种打结方法,在甲线能让钓线保持较好的抗拉强力,而在乙线就不是最好的方法。所以,不同的钓线,最理想的打结方法也不一定相同。书上介绍的打结方法很多,对钓线强力和直径有苛刻要求的钓友,在使用一盘线前,最好试试打不同线结的抗拉强力,哪种结的强力大就用哪种结。

子线好看更要松、顺

看高手绑的子线,像一排排子弹,齐刷刷的,非常好看。绑钩功夫略微不到位的钓友为了达到这一效果,常常会强行将线拉齐,不知不觉地拉伤了子线。还有一种情况:有些钓友在挂子线时没有注意到轻松绷线的要点,把子线拉得很紧,子线也会变长受伤。还有,我们在绑子线时,把子线捋顺了再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钓线“扭曲应力”,使子线顺直、更少地缠绕。

钓线软硬很重要

配线讲粗细,也讲软硬。硬线耐磨性好,通常作主线;硬线作子线时能让钓线比较顺直、不易缠绕,钓快鱼时较有用处。钓慢鱼、糗鱼时,硬线作主线有可能使信号受到衰减,作子线时有可能使钩饵进入鱼口的难度加大。特别是冬钓慢鱼时,由于水冷线硬,鱼摄食的动作很小,硬线作主线、子线都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烦恼。所以,我们在冬钓时,要选用线质柔软的钓线。钓线的软硬我们目前尚无量化的检测方法,是凭专业人员或钓手的经验判断,哪些线是软线、怎么判断线的软硬,还靠大家细细体会。如果无法判断线的软硬,直接用子线替代主线也是可以的。

单钩转环不伤子线

笔者喜爱的结线方式,和广大的竞技钓手差不多(参看笔者发表在《垂钓》中的《品读钓线》系列文章介绍),但是子线的连接却另有章法。近来,笔者最喜爱用单钩转环连接主线和子线。经测试,在使用单钩转环时,用如下所示的方法打结,可以获得该钓线近95%的直线强力。而且,子线从钩子上卸下时,可以从单钩中退出、不必剪断。比如窝子里来了大鱼,我们把细线拆下放在一边,换上粗子线;感觉大鱼走了、窝里剩下小鱼,我们再把子线卸下再换上前面的一副细线。根据鱼情变化反复更换而不必剪线,非常节约。下图所示的结线方法,子线未事先打结。我们在玩台钓、竞技钓时,需要事先定好钩距,也可以按照正常的方法给子线打结,然后再按图示的方法装上。

太空豆松紧很紧要

使用太空豆的方法很简单。但是,如果您在垂钓中发生过从中间断主线的情况,或者在垂钓中经常发现有太空豆松动浮标移位的情况,那么就应该审视一下自己在使用太空豆时不够精细的地方了。使用太空豆,最主要的问题,是太空豆的孔径和钓线号数的配合。

太空豆有SL、L、M、S、SS、SSS、SSSS(加大、大、中、小、超小等)之分,它们分别代表着太空豆内孔的大小。按照包装上提示的号数使用,应该不会有大错。可惜,包装上标错线号和不标线号的比比皆是,线的号数和实际直径不相符的也是十之八九。如果使用了大小不合适的太空豆,垂钓中便会发生两种最常见的故障:细小的太空豆勒伤了钓线、主线不知道什么时候断掉;太松的太空豆没有紧固效果,本应固定的浮标成了“滑动标”,不知道丢掉多少信号。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在穿太空豆前先穿上一颗,湿水后在主线上捋动几下,细心地感受一下太空豆在主线上的阻滞力是否合适,过大、过小的太空豆,绝对不可以勉强使用。

“主豆”、“辅豆”巧安排

我们不妨把浮标上、下紧挨着的两颗太空豆称为“主豆”,和主豆相邻的两颗称为“定位豆”或“辅豆”。浮标下面的主豆,在提竿时会在浮标的重量和提竿冲击力的作用下向钩的方向滑动;上面的主豆,在钓上大鱼、钓线被拉长时发生移位。这两颗太空豆,一定要用紧缩力更稍强一些的。捋动这两颗太空豆时,一定要在湿水状态下,一点一点地捋,最忌干豆干线、快速、长距离地捋线,特别是用较细的钓线时。

装豆之前先磨豆

新豆紧,旧豆松。如果嫌太空豆太紧,装豆前可以先将太空豆的内孔磨一磨:在将太空豆拉入主线时,会有一段拉太空豆的双线弃之不用,我们把太空豆放在双线部位来回拉几次,太空豆内孔会扩大一些。

流线配件阻力小

讲究精细的钓友会特别在意钓组在水中运行的阻力。尽管这种力非常小、也无法测试,但是他们总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总是希望钓具的外形呈现阻力更小的流线形。于是,市场上的“流线钓具”应运而生:“流线”太空豆、“流线”浮标座、“流线”铅皮座等应运而生。

上述道理同样可以用于铅坠和浮标。笔者认识的知名钓手中,一位垂钓数十年的钓手,垂钓时总爱用什锦锉反复地把坠子修磨成上下都是尖尖的流线形。这样的坠子在水下运行时阻力小,也不容易产生意外的旋转。尽管我们无法测算它究竟有多少积极作用,但是我们说:这种做法从理论上讲是存在的,绝对不会产生反作用。精细的钓友会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尽自己所能一丝不苟地把钓组做精做细。

锱铢必较调浮标

我们在垂钓时,有时会发现钓目时多时少,却不是因为钓点的水深不一。这咱情况,极有可能是因为线组的浮力不稳定。调标,就是要调出一个类似枪枝的标尺和准星东西,我们把它称为“标尾”和“调目”。

垂钓时,若不考虑饵团大小和换钩后钩子重量不一的因素,影响线组浮力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线组中的空腔和空隙。笔者早就发现,在将标脚插入标座时,如果插的松紧不同,或者漂脚和标座不甚吻合,标脚里面往往还留有空隙,这种空隙产生的浮力,能相当于浮标的半目之多;铅皮包的不紧,也会在其内部产生一个时有时无的空气间隙,它们时有时无、时大时小,在需要精密调标的鱼情下垂钓,其负面影响不小。铅皮座的内部(铅皮管和钓线之间),也时常会因为太空豆的半密闭作用,使整个线组产生规律性的空隙,对浮标产生产生时大时小、时有时无浮力影响。

二,水温变化。钓友们都有这么一个经验:早上调好的浮标,到了中午时浮力就发生了变化。现在大家都认为,这是因为水的比重(密度)发生了变化。水温不同造成水体密度和浮标体积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影响浮标目数。尽管具体原因并不一定确切,但众多在实际垂钓中的这一发现,是需要重视并予以注意的。这一事实提醒我们:一定要在实际垂钓的时段调标,在接近水底的深度调标。

三,线组表面不干净。浮标表面的油脂、线体或钓具上粘带的残饵剩渣被溶解,也会影响浮力。有些新浮标,由于油漆表面会有一层薄薄的油脂,这个会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慢慢地被溶解掉,浮力逐渐发生变化。有经验的钓手会在新浮标使用前用中性洗涤剂将浮标洗一洗。其实,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比如我们不小心将浮标或钓线上沾带有饵料残渣,下次使用前调标是一个目数,钓过一段时间后又变为另一个目数。

四,持竿的姿式影响浮力。钓手调标时,鱼竿的方向和位置,会对线组产生不同的牵引力。所以调标时的一个基本的要求是:保持调标时鱼竿方向和位置和垂钓时鱼竿的方向、位置前后一样。

我们在垂钓中,还可以利用这种不同提竿姿式产生的浮力变化实现快速调标、快速改变钓法的目的。

比如我们用软尾标调3目一线、钓3目一线。当发现鱼群上浮了一点点、要钓离底时,通常的办法,是修剪铅皮,调高目钓低目。不用说,这样做一定会耽误时间,或许就是在这一会儿,鱼群被人家诱走了,再也难得回来。这时候,我们可以采取的一个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是:浮标略向下移,鱼竿不压水、略向上抬钓3目左右。这样钓,就相当于调5目、钓3目了,非常快捷、方便。

五,水表张力忽视不得。让我们先做一个小试验:取一只浮标,在标脚上缠适量铅皮,放在水桶中调到4目。当我们慢慢把标尾压下去,它可能在3目甚至2目的位置不起来;当我们把浮标提起到5目或5目多时,它也沉不下去。这一现象对实际垂钓的启示是:调标时,到底哪个点是我们的调目?笔者以为,浮标最上点和最下点的中间位置应该是我们的调目基准,浮标尾部停在这里的目,才是我们要找的调目。有经验的钓友在调标时,会把调好的浮标往下压一压,看看浮标向上回升的有多快、能够回升到几目。这样做除找准浮标的真正调目外,还有熟悉浮标信号的目的。垂钓中,压标后如果回升得快了或慢了,就说明有鱼在吃饵。

鱼钩上的精细

作为直接和鱼接触的钓具,鱼钩选用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是否能迅速钓上鱼。

钩条的粗细。尽管细钩的强度比同样大小的粗条钩差许多,但是在比赛钓鲫鱼,甚至钓混养鱼时,都有越来越多的竞技钓手喜爱细条钩,这是因为细条钩轻,有非常理想“入口性”。

钩条的软硬。现在市场上符合钓友需要的硬质细条钩,还真是凤毛麟角。太硬的鱼钩比较脆,容易断掉;太软的钩在钓上一些鱼后,特别是用脱钩器刮鱼,钩尖便倒了尖,垂钓中会频频脱钩跑鱼。需要快速垂钓的场合,我们爱使用最硬的、不会倒尖的鱼钩,虽然它会在某一次提竿时跑鱼,但因为是钓快鱼,跑这一两条也无所谓;钓糗鱼、慢鱼,我们也可以使用容易倒尖的“软”钩。用软钩钓鱼,遛鱼时一定要细心,最好使用抄网,防止把钩子拉开了;最好不要用脱钩器刮鱼,防止钩尖被刮得倒了尖。

鱼钩和鱼饵的重量。鱼钩和鱼饵重量的不同,会在底钓时造成双钩状态和目数的复杂对应关系,这也是喜爱精确调标的钓友经常被搞糊涂的原因。无论如何,笔者建议钓友们要熟知你常用的鱼钩和鱼饵各有多少目,在使用不同的钩子和饵团的大小时,能据此判断出它们在水底的基本状态。

钩子的形状。钩尖和角度、长短,钩门的宽窄,都和垂钓的结果有直接的关系,和钓法也有直接的关系。比如钩尖内倾的钩,挂中鱼的难度会变大,但是中鱼后脱钩的机会也减少许多,比较适合保守、被动、提竿较晚的钓法。反之,钩尖向外倾的钩子,撩中鱼的机会较多,鱼吃进去后中鱼的机会也多,所以比较适合快速钓。像一些钩尖向外倾的大型钩子,则有快速扎入鱼的脑部,促其快速死亡、失去挣扎力的功能。其实钩尖外倾的小型钩子,也有类似的作用,只是表现的不是那么明显。

脱钩器的软硬

竞技钓手对脱钩器的重视程度很高,至少会备软硬两根。这一点,不少初涉竞技不久的钓友无法理解。一位竞技钓玩得颇好的朋友对我讲过这样一句话:“我就凭这根脱钩器,就能比你多钓几条鱼”。此话当时对我没有什么促动,但是后来,当我根据不同的鱼情使用了不同粗细和钢性的挡针后,才发现这话真是至理名言。

抛提竿也要讲精细

看高手抛竿和提竿,那么舒展、那么自然,有行云流水的感觉。练到这一步虽说不容易,却是竞技钓鱼的基本功。我们注意到以下几个要点,就可以细细体会,注意纠正。

1、抛竿时钩饵的落点准、入水轻,子线顺。只有落点准,才能实现钓窝中、钓窝边、钓窝外等战术上的变化;只有入水轻,才能不惊鱼、饵团不提前在水的上层散得太多;只有子线顺,才能让鱼有更多的接钩机会,减少打结缠线等失误。

2、提竿要求:提竿时有短促的爆发力,但感觉到鱼的力后,就要变为匀而缓慢的力量顺势向上、向后领。如果没有中鱼,提竿后鱼钩绝不出水。匀速提竿不仅可以保护窝子里的鱼不被惊散,而且可以防止子线缠绕。我们常在鱼脱钩时出现缠线现象,这提示我们:提竿用力不匀容易缠线,提竿时如果感觉鱼体偏大,最好及时改用抄网。

遛鱼路线要巧妙

竞技钓比的是上鱼快,对遛鱼速度也非常讲究。黑冰曾经对我讲过他的一次比赛钓混养的经历:那一场,钓的好的一般都只有5、6尾草鱼,而他却一场钓了27尾草鱼,都是3、4斤的。他介绍说:钓上鱼后也不遛鱼,边扬竿边往后退,把鱼拉到岸边后直接下抄网。等把鱼到了网子中后,鱼好像才想起来要挣扎。仅凭这一点,窝子里的鱼没有像别人那样受到惊吓、钓一条鱼后要等好长时间才能有新鱼聚窝,而是一下竿就有鱼。

2004年,笔者参加一个地区性钓赛,第一场鱼情几乎疯狂,近100人的小组中得3分,却比第一名少了近40尾。当时,感觉体力消耗得无法支撑。赛后估计,如果力量更大一些,钓具更精良一些,应该可以多钓30尾以上。自那以后,经过了近三年时间我才悟到,当时除了体力差、钓具不够精良外,我的操作手法也有问题。近 500克的大鲫鱼,我都是把它呈直线拉回来的——表面看来,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是鱼走直线所发挥出来的力量,是非常大的,所以人的体力消费更大。我如果当时懂得走斜线,把大鲫鱼拉一个大弧度,从左边近处抄网处出水,体力一定会节省很多,也能减少一些。

打窝的精细操作

打窝,过去叫撒窝。这一个“撒”字,就撒出了过去钓法中的粗放。台钓打窝,是钩子带饵入水,轻抛轻入;钓法精细的传统钓友多用器械打窝,也有用包食打窝的,同样是轻提轻入、窝点控制得很小,在打窝的量上,能够做到“循序渐进、循循善诱”。

饵料状态最须精细

鱼饵的状态有太多的讲究。调整鱼饵的状态需要五样法宝,它们在鱼饵中的比例,实在可以说是“一分不能多,一丝也不能少”。这五样法宝是:拉丝粉、雪花粉、超级诱饵、鱼饵膨散剂、水。特别是鱼饵膨散剂,这是一款崭新的鱼饵状态饵,它的用量应视饵料的基料和自己对鱼情的理解而定,需反复调试才可以达到最理想的状态。调试时,我们把饵团搓在钩子上,放水分中拖动,察看鱼饵的雾化状态、饵芯大小、附钩强弱。只有经常这样精心调制,反复练习、察看和对比饵团的状态和中钩率等,才可以提升我们的配饵水平。再如,一款“可搓可拉”的鱼饵,我们用它作搓饵时,由于拉丝粉的含量较专业搓饵高,我们通常多加些水,使之柔和一些,以免过多的拉丝粉“挡口”。现在好了,有一种新产品叫做“鱼饵膨散剂”,它不仅直接降低拉丝粉在饵料中的比例,而且能使饵团中的丝变细变松,减少挡口现象。以外,拌饵次数的多少、在钩上搓饵时捏饵团的松紧,都会直接影响着饵团的粘度和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