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武跟武魂那个好玩:毛泽东、刘少奇在中央会议上争执让很多老干部为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17:52:09
毛泽东、刘少奇在中央会议上争执让很多老干部为难(2009-08-27 09:13:35) 标签:杂谈  外,充满着活力。周总理更像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行动敏捷,体格健硕。而父亲在山东陪伴刘少奇的时候就发现他有很严重的胃病,身体瘦弱单薄,刚刚40岁出头白发已经比黑头发都多了。但是他常常不顾病体超负荷地工作,解放后更感到刘少奇是身体衰弱得最快的。 当父亲和我谈到这段往事的时候,我说:“其实主席的担心是多余的,刘少奇不会在他百年后反对他,也不大会活得过毛主席。”父亲又是以一个严谨的老共产党人的口吻说:“历史最不能假设。你的假设不是我更不是你能够说清楚的。” 父亲接触刘少奇最多是1941年在山东,刘少奇视察山东后也对父亲的工作给予了较高评价,父亲是心怀感激的。如果不是搞文化大革命,砍了父亲的脑袋也不会相信刘少奇会是反革命。但是既然是主席定性的,父亲即使不理解,也要坚决拥护,并且在批判中加深理解,又在无数次重复和舔油加醋、颠倒黑白中把假的变成了真的。在那个年代,不管地位高低,像父亲这样的人太多了,谁也不可能违抗汹涌的潮流。特别凑巧的是,父亲在北平军调处就认识了王光美,那时候王光美是个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担任中共方面的翻译。父亲久在多为农民出身组成的部队熔炉里,见到这位年轻的为中共代表努力工作的洋学生很是感慨。王光美也和父亲有过几次谈话交流,后来军调处工作即将结束时,父亲还赠送了王光美一块手表。不久王光美到延安,先是参加晋绥土改,认识了少奇。当时少奇同志的第五次婚姻已经解体,在中央一些领导同志的撮合下王光美与少奇同志结婚。解放后,少奇同志的地位越来越显赫,一直高居仅次于毛主席的第二把手,直到1959年成为共和国主席。60年代初王光美随同刘少奇主席访问多个国家,王光美也成了轰动一时的人物。父亲退休后也和我们闲聊,说那个时候感到光美同志的出访虽然是工作需要,但到处放映电影,报纸都是头版头条刊登她和少奇一起坐敞篷车招手,这在共和国是没有先例的,而毛主席的夫人尚未有这样的“风头”。 当然,父亲说这样的联想他也是深深埋藏在心底,没敢和任何一个人甚至母亲谈起。这种影影绰绰的预感其实在党内很多同志的脑海里闪现过。果然,几年后,一直压抑着和隐藏着的江青大露峥嵘,以一个十足泼妇的形象大打出手,对待王光美进行一种病态的虐待。在这场风暴中,所有的中共高级、普通干部和百姓必须毫无怀疑地参与批判,与少奇和王光美都有过很好交往的父亲也只能毫不犹豫地参加各种批判,而且要上纲上线,否则要被视为同谋。 1969年党的九大召开,父亲是主席团成员并被选举为中央委员,他也毫不犹豫地同几百位中央委员一起举手同意永远开除刘少奇的党籍(只有陈少敏一个人投了反对票,在那个年代真是骇世惊俗的义举)。这是多么荒唐和令人毛骨悚然的环境。父亲在晚年也有着深深的忏悔,他说成天批来批去,每天重复几十次,假的也成真的了。但是父亲也说,就是有一多半人投

外,充满着活力。周总理更像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行动敏捷,体格健硕。而父亲在山东陪伴刘少奇的时候就发现他有很严重的胃病,身体瘦弱单薄,刚刚40岁出头白发已经比黑头发都多了。但是他常常不顾病体超负荷地工作,解放后更感到刘少奇是身体衰弱得最快的。 当父亲和我谈到这段往事的时候,我说:“其实主席的担心是多余的,刘少奇不会在他百年后反对他,也不大会活得过毛主席。”父亲又是以一个严谨的老共产党人的口吻说:“历史最不能假设。你的假设不是我更不是你能够说清楚的。” 父亲接触刘少奇最多是1941年在山东,刘少奇视察山东后也对父亲的工作给予了较高评价,父亲是心怀感激的。如果不是搞文化大革命,砍了父亲的脑袋也不会相信刘少奇会是反革命。但是既然是主席定性的,父亲即使不理解,也要坚决拥护,并且在批判中加深理解,又在无数次重复和舔油加醋、颠倒黑白中把假的变成了真的。在那个年代,不管地位高低,像父亲这样的人太多了,谁也不可能违抗汹涌的潮流。特别凑巧的是,父亲在北平军调处就认识了王光美,那时候王光美是个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担任中共方面的翻译。父亲久在多为农民出身组成的部队熔炉里,见到这位年轻的为中共代表努力工作的洋学生很是感慨。王光美也和父亲有过几次谈话交流,后来军调处工作即将结束时,父亲还赠送了王光美一块手表。不久王光美到延安,先是参加晋绥土改,认识了少奇。当时少奇同志的第五次婚姻已经解体,在中央一些领导同志的撮合下王光美与少奇同志结婚。解放后,少奇同志的地位越来越显赫,一直高居仅次于毛主席的第二把手,直到1959年成为共和国主席。60年代初王光美随同刘少奇主席访问多个国家,王光美也成了轰动一时的人物。父亲退休后也和我们闲聊,说那个时候感到光美同志的出访虽然是工作需要,但到处放映电影,报纸都是头版头条刊登她和少奇一起坐敞篷车招手,这在共和国是没有先例的,而毛主席的夫人尚未有这样的“风头”。 当然,父亲说这样的联想他也是深深埋藏在心底,没敢和任何一个人甚至母亲谈起。这种影影绰绰的预感其实在党内很多同志的脑海里闪现过。果然,几年后,一直压抑着和隐藏着的江青大露峥嵘,以一个十足泼妇的形象大打出手,对待王光美进行一种病态的虐待。在这场风暴中,所有的中共高级、普通干部和百姓必须毫无怀疑地参与批判,与少奇和王光美都有过很好交往的父亲也只能毫不犹豫地参加各种批判,而且要上纲上线,否则要被视为同谋。 1969年党的九大召开,父亲是主席团成员并被选举为中央委员,他也毫不犹豫地同几百位中央委员一起举手同意永远开除刘少奇的党籍(只有陈少敏一个人投了反对票,在那个年代真是骇世惊俗的义举)。这是多么荒唐和令人毛骨悚然的环境。父亲在晚年也有着深深的忏悔,他说成天批来批去,每天重复几十次,假的也成真的了。但是父亲也说,就是有一多半人投

 

文化大革命的重要目的是打倒刘少奇,父亲的晚年也向我回忆了当年的情景。他说,其实在四清运动的时候,两位主席已经有了矛盾。他们高级将领和老干部虽然不敢公开议论,但在私下片言只语的消息还是有的。东北局第一书记宋任穷在井冈山时代与父亲成为战友,文革前他和父亲在一次聊天中忧心忡忡地说,在前不久的中央会议上,刘主席和毛主席发生了争执,尽管刘主席作了一些解释,而且没敢继续和毛主席顶撞,但是毛主席还是很不满意。

外,充满着活力。周总理更像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行动敏捷,体格健硕。而父亲在山东陪伴刘少奇的时候就发现他有很严重的胃病,身体瘦弱单薄,刚刚40岁出头白发已经比黑头发都多了。但是他常常不顾病体超负荷地工作,解放后更感到刘少奇是身体衰弱得最快的。 当父亲和我谈到这段往事的时候,我说:“其实主席的担心是多余的,刘少奇不会在他百年后反对他,也不大会活得过毛主席。”父亲又是以一个严谨的老共产党人的口吻说:“历史最不能假设。你的假设不是我更不是你能够说清楚的。” 父亲接触刘少奇最多是1941年在山东,刘少奇视察山东后也对父亲的工作给予了较高评价,父亲是心怀感激的。如果不是搞文化大革命,砍了父亲的脑袋也不会相信刘少奇会是反革命。但是既然是主席定性的,父亲即使不理解,也要坚决拥护,并且在批判中加深理解,又在无数次重复和舔油加醋、颠倒黑白中把假的变成了真的。在那个年代,不管地位高低,像父亲这样的人太多了,谁也不可能违抗汹涌的潮流。特别凑巧的是,父亲在北平军调处就认识了王光美,那时候王光美是个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担任中共方面的翻译。父亲久在多为农民出身组成的部队熔炉里,见到这位年轻的为中共代表努力工作的洋学生很是感慨。王光美也和父亲有过几次谈话交流,后来军调处工作即将结束时,父亲还赠送了王光美一块手表。不久王光美到延安,先是参加晋绥土改,认识了少奇。当时少奇同志的第五次婚姻已经解体,在中央一些领导同志的撮合下王光美与少奇同志结婚。解放后,少奇同志的地位越来越显赫,一直高居仅次于毛主席的第二把手,直到1959年成为共和国主席。60年代初王光美随同刘少奇主席访问多个国家,王光美也成了轰动一时的人物。父亲退休后也和我们闲聊,说那个时候感到光美同志的出访虽然是工作需要,但到处放映电影,报纸都是头版头条刊登她和少奇一起坐敞篷车招手,这在共和国是没有先例的,而毛主席的夫人尚未有这样的“风头”。 当然,父亲说这样的联想他也是深深埋藏在心底,没敢和任何一个人甚至母亲谈起。这种影影绰绰的预感其实在党内很多同志的脑海里闪现过。果然,几年后,一直压抑着和隐藏着的江青大露峥嵘,以一个十足泼妇的形象大打出手,对待王光美进行一种病态的虐待。在这场风暴中,所有的中共高级、普通干部和百姓必须毫无怀疑地参与批判,与少奇和王光美都有过很好交往的父亲也只能毫不犹豫地参加各种批判,而且要上纲上线,否则要被视为同谋。 1969年党的九大召开,父亲是主席团成员并被选举为中央委员,他也毫不犹豫地同几百位中央委员一起举手同意永远开除刘少奇的党籍(只有陈少敏一个人投了反对票,在那个年代真是骇世惊俗的义举)。这是多么荒唐和令人毛骨悚然的环境。父亲在晚年也有着深深的忏悔,他说成天批来批去,每天重复几十次,假的也成真的了。但是父亲也说,就是有一多半人投

一些地方的负责同志私下议论过,两个主席吵起来了,让我们很为难。父亲提到两个主席的争论还是有些痛心的,如果不搞文化大革命,他所深爱的国家不会遭受如此之大的损失,他本人也不会如履薄冰,到头来还犯了错误、妻离子散。他感慨地说,两个主席实际上是老乡,在湖南的两个“冲”,韶山冲与炭子冲,一座山把两个“冲”隔开,其实相距不过60华里。方圆几十里,诞生了新中国的第一、第二任国家主席,真让人感到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两个湖南英才密切合作大半生,出生入死,少奇辅佐主席,主席器重少奇。

文化大革命的重要目的是打倒刘少奇,父亲的晚年也向我回忆了当年的情景。他说,其实在四清运动的时候,两位主席已经有了矛盾。他们高级将领和老干部虽然不敢公开议论,但在私下片言只语的消息还是有的。东北局第一书记宋任穷在井冈山时代与父亲成为战友,文革前他和父亲在一次聊天中忧心忡忡地说,在前不久的中央会议上,刘主席和毛主席发生了争执,尽管刘主席作了一些解释,而且没敢继续和毛主席顶撞,但是毛主席还是很不满意。一些地方的负责同志私下议论过,两个主席吵起来了,让我们很为难。父亲提到两个主席的争论还是有些痛心的,如果不搞文化大革命,他所深爱的国家不会遭受如此之大的损失,他本人也不会如履薄冰,到头来还犯了错误、妻离子散。他感慨地说,两个主席实际上是老乡,在湖南的两个“冲”,韶山冲与炭子冲,一座山把两个“冲”隔开,其实相距不过60华里。方圆几十里,诞生了新中国的第一、第二任国家主席,真让人感到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两个湖南英才密切合作大半生,出生入死,少奇辅佐主席,主席器重少奇。父亲说,我们这个党在这么困难的条件下取得胜利,除去毛泽东的天才决策外,同样重要的是有一个非常完美的领导集体。比如我们有一批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军事家,事实证明他们不比国民党那些从正规军事院校出来的将军差,而且能够战胜他们。但是仅仅有军事人才还不行,还要有周恩来、刘少奇这样在各条战线都很出色的人才。父亲特别举例,1941年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后,我党军队内义愤填膺,与蒋介石决一死战的呼声很高。我们很多将领上书中央,中央做出了“不但政治上要反攻,军事上也要反攻”的号令。这时候刘少奇的头脑很清醒,写了万言书,说那样会给国民党造成口实,敌我力量悬殊,为了军队不被扼杀,只能在政治上反攻,不能在军事上反攻。事后证明少奇同志是理智的,否则有可能让蒋介石撕破脸皮扼杀掉共产党的军队,让日本军国主义更加嚣张。父亲还回忆,他在山东护送少奇同志到延安也是在执行毛主席的指示,因为毛主席知道刘少奇从白区到延安要历时9个月,过103道封锁线。毛主席特别担心会出现问题,十几次发电报让少奇同志“注意安全”、“安全第一”,可见毛泽东对刘少奇的关心与器重。但是没有想到晚年会出现那样一幕让人痛心的悲剧。其实,父亲是很钦佩少奇同志的,早在1941年抗日战争中,父亲就负责接待刘少奇到山东指导工作,并护送刘少奇离开山东。在相处的一段时间内,感到他是一个很讲原则的人,也是要求自己很严格的人。父亲说刘少奇为人很严谨,性格比较内向,表面看不苟言笑,内心却对工作有火一样的热情。父亲还说,同毛泽东、周恩来不一样的是,毛泽东、周恩来的身体都很好,只是文化大革命让他们身体受到损害,否则他们都能活到90多岁。父亲说,文革前到中南海修建防空工事,毛主席还是精力充沛、谈笑风生,除去身体比较胖以父亲说,我们这个党在这么困难的条件下取得胜利,除去毛泽东的天才决策外,同样重要的是有一个非常完美的领导集体。比如我们有一批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军事家,事实证明他们不比国民党那些从正规军事院校出来的将军差,而且能够战胜他们。但是仅仅有军事人才还不行,还要有周恩来、刘少奇这样在各条战线都很出色的人才。

父亲特别举例,1941年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后,我党军队内义愤填膺,与蒋介石决一死战的呼声很高。我们很多将领上书中央,中央做出了“不但政治上要反攻,军事上也要反攻”的号令。这时候刘少奇的头脑很清醒,写了万言书,说那样会给国民党造成口实,敌我力量悬殊,为了军队不被扼杀,只能在政治上反攻,不能在军事上反攻。事后证明少奇同志是理智的,否则有可能让蒋介石撕破脸皮扼杀掉共产党的军队,让日本军国主义更加嚣张。

外,充满着活力。周总理更像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行动敏捷,体格健硕。而父亲在山东陪伴刘少奇的时候就发现他有很严重的胃病,身体瘦弱单薄,刚刚40岁出头白发已经比黑头发都多了。但是他常常不顾病体超负荷地工作,解放后更感到刘少奇是身体衰弱得最快的。 当父亲和我谈到这段往事的时候,我说:“其实主席的担心是多余的,刘少奇不会在他百年后反对他,也不大会活得过毛主席。”父亲又是以一个严谨的老共产党人的口吻说:“历史最不能假设。你的假设不是我更不是你能够说清楚的。” 父亲接触刘少奇最多是1941年在山东,刘少奇视察山东后也对父亲的工作给予了较高评价,父亲是心怀感激的。如果不是搞文化大革命,砍了父亲的脑袋也不会相信刘少奇会是反革命。但是既然是主席定性的,父亲即使不理解,也要坚决拥护,并且在批判中加深理解,又在无数次重复和舔油加醋、颠倒黑白中把假的变成了真的。在那个年代,不管地位高低,像父亲这样的人太多了,谁也不可能违抗汹涌的潮流。特别凑巧的是,父亲在北平军调处就认识了王光美,那时候王光美是个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担任中共方面的翻译。父亲久在多为农民出身组成的部队熔炉里,见到这位年轻的为中共代表努力工作的洋学生很是感慨。王光美也和父亲有过几次谈话交流,后来军调处工作即将结束时,父亲还赠送了王光美一块手表。不久王光美到延安,先是参加晋绥土改,认识了少奇。当时少奇同志的第五次婚姻已经解体,在中央一些领导同志的撮合下王光美与少奇同志结婚。解放后,少奇同志的地位越来越显赫,一直高居仅次于毛主席的第二把手,直到1959年成为共和国主席。60年代初王光美随同刘少奇主席访问多个国家,王光美也成了轰动一时的人物。父亲退休后也和我们闲聊,说那个时候感到光美同志的出访虽然是工作需要,但到处放映电影,报纸都是头版头条刊登她和少奇一起坐敞篷车招手,这在共和国是没有先例的,而毛主席的夫人尚未有这样的“风头”。 当然,父亲说这样的联想他也是深深埋藏在心底,没敢和任何一个人甚至母亲谈起。这种影影绰绰的预感其实在党内很多同志的脑海里闪现过。果然,几年后,一直压抑着和隐藏着的江青大露峥嵘,以一个十足泼妇的形象大打出手,对待王光美进行一种病态的虐待。在这场风暴中,所有的中共高级、普通干部和百姓必须毫无怀疑地参与批判,与少奇和王光美都有过很好交往的父亲也只能毫不犹豫地参加各种批判,而且要上纲上线,否则要被视为同谋。 1969年党的九大召开,父亲是主席团成员并被选举为中央委员,他也毫不犹豫地同几百位中央委员一起举手同意永远开除刘少奇的党籍(只有陈少敏一个人投了反对票,在那个年代真是骇世惊俗的义举)。这是多么荒唐和令人毛骨悚然的环境。父亲在晚年也有着深深的忏悔,他说成天批来批去,每天重复几十次,假的也成真的了。但是父亲也说,就是有一多半人投

父亲还回忆,他在山东护送少奇同志到延安也是在执行毛主席的指示,因为毛主席知道刘少奇从白区到延安要历时9个月,过103道封锁线。毛主席特别担心会出现问题,十几次发电报让少奇同志“注意安全”、“安全第一”,可见毛泽东对刘少奇的关心与器重。但是没有想到晚年会出现那样一幕让人痛心的悲剧。

其实,父亲是很钦佩少奇同志的,早在1941年抗日战争中,父亲就负责接待刘少奇到山东指导工作,并护送刘少奇离开山东。在相处的一段时间内,感到他是一个很讲原则的人,也是要求自己很严格的人。父亲说刘少奇为人很严谨,性格比较内向,表面看不苟言笑,内心却对工作有火一样的热情。

父亲还说,同毛泽东、周恩来不一样的是,毛泽东、周恩来的身体都很好,只是文化大革命让他们身体受到损害,否则他们都能活到90多岁。父亲说,文革前到中南海修建防空工事,毛主席还是精力充沛、谈笑风生,除去身体比较胖以外,充满着活力。周总理更像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行动敏捷,体格健硕。而父亲在山东陪伴刘少奇的时候就发现他有很严重的胃病,身体瘦弱单薄,刚刚40岁出头白发已经比黑头发都多了。但是他常常不顾病体超负荷地工作,解放后更感到刘少奇是身体衰弱得最快的。

外,充满着活力。周总理更像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行动敏捷,体格健硕。而父亲在山东陪伴刘少奇的时候就发现他有很严重的胃病,身体瘦弱单薄,刚刚40岁出头白发已经比黑头发都多了。但是他常常不顾病体超负荷地工作,解放后更感到刘少奇是身体衰弱得最快的。 当父亲和我谈到这段往事的时候,我说:“其实主席的担心是多余的,刘少奇不会在他百年后反对他,也不大会活得过毛主席。”父亲又是以一个严谨的老共产党人的口吻说:“历史最不能假设。你的假设不是我更不是你能够说清楚的。” 父亲接触刘少奇最多是1941年在山东,刘少奇视察山东后也对父亲的工作给予了较高评价,父亲是心怀感激的。如果不是搞文化大革命,砍了父亲的脑袋也不会相信刘少奇会是反革命。但是既然是主席定性的,父亲即使不理解,也要坚决拥护,并且在批判中加深理解,又在无数次重复和舔油加醋、颠倒黑白中把假的变成了真的。在那个年代,不管地位高低,像父亲这样的人太多了,谁也不可能违抗汹涌的潮流。特别凑巧的是,父亲在北平军调处就认识了王光美,那时候王光美是个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担任中共方面的翻译。父亲久在多为农民出身组成的部队熔炉里,见到这位年轻的为中共代表努力工作的洋学生很是感慨。王光美也和父亲有过几次谈话交流,后来军调处工作即将结束时,父亲还赠送了王光美一块手表。不久王光美到延安,先是参加晋绥土改,认识了少奇。当时少奇同志的第五次婚姻已经解体,在中央一些领导同志的撮合下王光美与少奇同志结婚。解放后,少奇同志的地位越来越显赫,一直高居仅次于毛主席的第二把手,直到1959年成为共和国主席。60年代初王光美随同刘少奇主席访问多个国家,王光美也成了轰动一时的人物。父亲退休后也和我们闲聊,说那个时候感到光美同志的出访虽然是工作需要,但到处放映电影,报纸都是头版头条刊登她和少奇一起坐敞篷车招手,这在共和国是没有先例的,而毛主席的夫人尚未有这样的“风头”。 当然,父亲说这样的联想他也是深深埋藏在心底,没敢和任何一个人甚至母亲谈起。这种影影绰绰的预感其实在党内很多同志的脑海里闪现过。果然,几年后,一直压抑着和隐藏着的江青大露峥嵘,以一个十足泼妇的形象大打出手,对待王光美进行一种病态的虐待。在这场风暴中,所有的中共高级、普通干部和百姓必须毫无怀疑地参与批判,与少奇和王光美都有过很好交往的父亲也只能毫不犹豫地参加各种批判,而且要上纲上线,否则要被视为同谋。 1969年党的九大召开,父亲是主席团成员并被选举为中央委员,他也毫不犹豫地同几百位中央委员一起举手同意永远开除刘少奇的党籍(只有陈少敏一个人投了反对票,在那个年代真是骇世惊俗的义举)。这是多么荒唐和令人毛骨悚然的环境。父亲在晚年也有着深深的忏悔,他说成天批来批去,每天重复几十次,假的也成真的了。但是父亲也说,就是有一多半人投

文化大革命的重要目的是打倒刘少奇,父亲的晚年也向我回忆了当年的情景。他说,其实在四清运动的时候,两位主席已经有了矛盾。他们高级将领和老干部虽然不敢公开议论,但在私下片言只语的消息还是有的。东北局第一书记宋任穷在井冈山时代与父亲成为战友,文革前他和父亲在一次聊天中忧心忡忡地说,在前不久的中央会议上,刘主席和毛主席发生了争执,尽管刘主席作了一些解释,而且没敢继续和毛主席顶撞,但是毛主席还是很不满意。一些地方的负责同志私下议论过,两个主席吵起来了,让我们很为难。父亲提到两个主席的争论还是有些痛心的,如果不搞文化大革命,他所深爱的国家不会遭受如此之大的损失,他本人也不会如履薄冰,到头来还犯了错误、妻离子散。他感慨地说,两个主席实际上是老乡,在湖南的两个“冲”,韶山冲与炭子冲,一座山把两个“冲”隔开,其实相距不过60华里。方圆几十里,诞生了新中国的第一、第二任国家主席,真让人感到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两个湖南英才密切合作大半生,出生入死,少奇辅佐主席,主席器重少奇。父亲说,我们这个党在这么困难的条件下取得胜利,除去毛泽东的天才决策外,同样重要的是有一个非常完美的领导集体。比如我们有一批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军事家,事实证明他们不比国民党那些从正规军事院校出来的将军差,而且能够战胜他们。但是仅仅有军事人才还不行,还要有周恩来、刘少奇这样在各条战线都很出色的人才。父亲特别举例,1941年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后,我党军队内义愤填膺,与蒋介石决一死战的呼声很高。我们很多将领上书中央,中央做出了“不但政治上要反攻,军事上也要反攻”的号令。这时候刘少奇的头脑很清醒,写了万言书,说那样会给国民党造成口实,敌我力量悬殊,为了军队不被扼杀,只能在政治上反攻,不能在军事上反攻。事后证明少奇同志是理智的,否则有可能让蒋介石撕破脸皮扼杀掉共产党的军队,让日本军国主义更加嚣张。父亲还回忆,他在山东护送少奇同志到延安也是在执行毛主席的指示,因为毛主席知道刘少奇从白区到延安要历时9个月,过103道封锁线。毛主席特别担心会出现问题,十几次发电报让少奇同志“注意安全”、“安全第一”,可见毛泽东对刘少奇的关心与器重。但是没有想到晚年会出现那样一幕让人痛心的悲剧。其实,父亲是很钦佩少奇同志的,早在1941年抗日战争中,父亲就负责接待刘少奇到山东指导工作,并护送刘少奇离开山东。在相处的一段时间内,感到他是一个很讲原则的人,也是要求自己很严格的人。父亲说刘少奇为人很严谨,性格比较内向,表面看不苟言笑,内心却对工作有火一样的热情。父亲还说,同毛泽东、周恩来不一样的是,毛泽东、周恩来的身体都很好,只是文化大革命让他们身体受到损害,否则他们都能活到90多岁。父亲说,文革前到中南海修建防空工事,毛主席还是精力充沛、谈笑风生,除去身体比较胖以

当父亲和我谈到这段往事的时候,我说:“其实主席的担心是多余的,刘少奇不会在他百年后反对他,也不大会活得过毛主席。”父亲又是以一个严谨的老共产党人的口吻说:“历史最不能假设。你的假设不是我更不是你能够说清楚的。”

文化大革命的重要目的是打倒刘少奇,父亲的晚年也向我回忆了当年的情景。他说,其实在四清运动的时候,两位主席已经有了矛盾。他们高级将领和老干部虽然不敢公开议论,但在私下片言只语的消息还是有的。东北局第一书记宋任穷在井冈山时代与父亲成为战友,文革前他和父亲在一次聊天中忧心忡忡地说,在前不久的中央会议上,刘主席和毛主席发生了争执,尽管刘主席作了一些解释,而且没敢继续和毛主席顶撞,但是毛主席还是很不满意。一些地方的负责同志私下议论过,两个主席吵起来了,让我们很为难。父亲提到两个主席的争论还是有些痛心的,如果不搞文化大革命,他所深爱的国家不会遭受如此之大的损失,他本人也不会如履薄冰,到头来还犯了错误、妻离子散。他感慨地说,两个主席实际上是老乡,在湖南的两个“冲”,韶山冲与炭子冲,一座山把两个“冲”隔开,其实相距不过60华里。方圆几十里,诞生了新中国的第一、第二任国家主席,真让人感到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两个湖南英才密切合作大半生,出生入死,少奇辅佐主席,主席器重少奇。父亲说,我们这个党在这么困难的条件下取得胜利,除去毛泽东的天才决策外,同样重要的是有一个非常完美的领导集体。比如我们有一批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军事家,事实证明他们不比国民党那些从正规军事院校出来的将军差,而且能够战胜他们。但是仅仅有军事人才还不行,还要有周恩来、刘少奇这样在各条战线都很出色的人才。父亲特别举例,1941年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后,我党军队内义愤填膺,与蒋介石决一死战的呼声很高。我们很多将领上书中央,中央做出了“不但政治上要反攻,军事上也要反攻”的号令。这时候刘少奇的头脑很清醒,写了万言书,说那样会给国民党造成口实,敌我力量悬殊,为了军队不被扼杀,只能在政治上反攻,不能在军事上反攻。事后证明少奇同志是理智的,否则有可能让蒋介石撕破脸皮扼杀掉共产党的军队,让日本军国主义更加嚣张。父亲还回忆,他在山东护送少奇同志到延安也是在执行毛主席的指示,因为毛主席知道刘少奇从白区到延安要历时9个月,过103道封锁线。毛主席特别担心会出现问题,十几次发电报让少奇同志“注意安全”、“安全第一”,可见毛泽东对刘少奇的关心与器重。但是没有想到晚年会出现那样一幕让人痛心的悲剧。其实,父亲是很钦佩少奇同志的,早在1941年抗日战争中,父亲就负责接待刘少奇到山东指导工作,并护送刘少奇离开山东。在相处的一段时间内,感到他是一个很讲原则的人,也是要求自己很严格的人。父亲说刘少奇为人很严谨,性格比较内向,表面看不苟言笑,内心却对工作有火一样的热情。父亲还说,同毛泽东、周恩来不一样的是,毛泽东、周恩来的身体都很好,只是文化大革命让他们身体受到损害,否则他们都能活到90多岁。父亲说,文革前到中南海修建防空工事,毛主席还是精力充沛、谈笑风生,除去身体比较胖以父亲接触刘少奇最多是1941年在山东,刘少奇视察山东后也对父亲的工作给予了较高评价,父亲是心怀感激的。如果不是搞文化大革命,砍了父亲的脑袋也不会相信刘少奇会是反革命。但是既然是主席定性的,父亲即使不理解,也要坚决拥护,并且在批判中加深理解,又在无数次重复和舔油加醋、颠倒黑白中把假的变成了真的。在那个年代,不管地位高低,像父亲这样的人太多了,谁也不可能违抗汹涌的潮流。

特别凑巧的是,父亲在北平军调处就认识了王光美,那时候王光美是个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担任中共方面的翻译。父亲久在多为农民出身组成的部队熔炉里,见到这位年轻的为中共代表努力工作的洋学生很是感慨。

外,充满着活力。周总理更像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行动敏捷,体格健硕。而父亲在山东陪伴刘少奇的时候就发现他有很严重的胃病,身体瘦弱单薄,刚刚40岁出头白发已经比黑头发都多了。但是他常常不顾病体超负荷地工作,解放后更感到刘少奇是身体衰弱得最快的。 当父亲和我谈到这段往事的时候,我说:“其实主席的担心是多余的,刘少奇不会在他百年后反对他,也不大会活得过毛主席。”父亲又是以一个严谨的老共产党人的口吻说:“历史最不能假设。你的假设不是我更不是你能够说清楚的。” 父亲接触刘少奇最多是1941年在山东,刘少奇视察山东后也对父亲的工作给予了较高评价,父亲是心怀感激的。如果不是搞文化大革命,砍了父亲的脑袋也不会相信刘少奇会是反革命。但是既然是主席定性的,父亲即使不理解,也要坚决拥护,并且在批判中加深理解,又在无数次重复和舔油加醋、颠倒黑白中把假的变成了真的。在那个年代,不管地位高低,像父亲这样的人太多了,谁也不可能违抗汹涌的潮流。特别凑巧的是,父亲在北平军调处就认识了王光美,那时候王光美是个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担任中共方面的翻译。父亲久在多为农民出身组成的部队熔炉里,见到这位年轻的为中共代表努力工作的洋学生很是感慨。王光美也和父亲有过几次谈话交流,后来军调处工作即将结束时,父亲还赠送了王光美一块手表。不久王光美到延安,先是参加晋绥土改,认识了少奇。当时少奇同志的第五次婚姻已经解体,在中央一些领导同志的撮合下王光美与少奇同志结婚。解放后,少奇同志的地位越来越显赫,一直高居仅次于毛主席的第二把手,直到1959年成为共和国主席。60年代初王光美随同刘少奇主席访问多个国家,王光美也成了轰动一时的人物。父亲退休后也和我们闲聊,说那个时候感到光美同志的出访虽然是工作需要,但到处放映电影,报纸都是头版头条刊登她和少奇一起坐敞篷车招手,这在共和国是没有先例的,而毛主席的夫人尚未有这样的“风头”。 当然,父亲说这样的联想他也是深深埋藏在心底,没敢和任何一个人甚至母亲谈起。这种影影绰绰的预感其实在党内很多同志的脑海里闪现过。果然,几年后,一直压抑着和隐藏着的江青大露峥嵘,以一个十足泼妇的形象大打出手,对待王光美进行一种病态的虐待。在这场风暴中,所有的中共高级、普通干部和百姓必须毫无怀疑地参与批判,与少奇和王光美都有过很好交往的父亲也只能毫不犹豫地参加各种批判,而且要上纲上线,否则要被视为同谋。 1969年党的九大召开,父亲是主席团成员并被选举为中央委员,他也毫不犹豫地同几百位中央委员一起举手同意永远开除刘少奇的党籍(只有陈少敏一个人投了反对票,在那个年代真是骇世惊俗的义举)。这是多么荒唐和令人毛骨悚然的环境。父亲在晚年也有着深深的忏悔,他说成天批来批去,每天重复几十次,假的也成真的了。但是父亲也说,就是有一多半人投

王光美也和父亲有过几次谈话交流,后来军调处工作即将结束时,父亲还赠送了王光美一块手表。不久王光美到延安,先是参加晋绥土改,认识了少奇。当时少奇同志的第五次婚姻已经解体,在中央一些领导同志的撮合下王光美与少奇同志结婚。

文化大革命的重要目的是打倒刘少奇,父亲的晚年也向我回忆了当年的情景。他说,其实在四清运动的时候,两位主席已经有了矛盾。他们高级将领和老干部虽然不敢公开议论,但在私下片言只语的消息还是有的。东北局第一书记宋任穷在井冈山时代与父亲成为战友,文革前他和父亲在一次聊天中忧心忡忡地说,在前不久的中央会议上,刘主席和毛主席发生了争执,尽管刘主席作了一些解释,而且没敢继续和毛主席顶撞,但是毛主席还是很不满意。一些地方的负责同志私下议论过,两个主席吵起来了,让我们很为难。父亲提到两个主席的争论还是有些痛心的,如果不搞文化大革命,他所深爱的国家不会遭受如此之大的损失,他本人也不会如履薄冰,到头来还犯了错误、妻离子散。他感慨地说,两个主席实际上是老乡,在湖南的两个“冲”,韶山冲与炭子冲,一座山把两个“冲”隔开,其实相距不过60华里。方圆几十里,诞生了新中国的第一、第二任国家主席,真让人感到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两个湖南英才密切合作大半生,出生入死,少奇辅佐主席,主席器重少奇。父亲说,我们这个党在这么困难的条件下取得胜利,除去毛泽东的天才决策外,同样重要的是有一个非常完美的领导集体。比如我们有一批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军事家,事实证明他们不比国民党那些从正规军事院校出来的将军差,而且能够战胜他们。但是仅仅有军事人才还不行,还要有周恩来、刘少奇这样在各条战线都很出色的人才。父亲特别举例,1941年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后,我党军队内义愤填膺,与蒋介石决一死战的呼声很高。我们很多将领上书中央,中央做出了“不但政治上要反攻,军事上也要反攻”的号令。这时候刘少奇的头脑很清醒,写了万言书,说那样会给国民党造成口实,敌我力量悬殊,为了军队不被扼杀,只能在政治上反攻,不能在军事上反攻。事后证明少奇同志是理智的,否则有可能让蒋介石撕破脸皮扼杀掉共产党的军队,让日本军国主义更加嚣张。父亲还回忆,他在山东护送少奇同志到延安也是在执行毛主席的指示,因为毛主席知道刘少奇从白区到延安要历时9个月,过103道封锁线。毛主席特别担心会出现问题,十几次发电报让少奇同志“注意安全”、“安全第一”,可见毛泽东对刘少奇的关心与器重。但是没有想到晚年会出现那样一幕让人痛心的悲剧。其实,父亲是很钦佩少奇同志的,早在1941年抗日战争中,父亲就负责接待刘少奇到山东指导工作,并护送刘少奇离开山东。在相处的一段时间内,感到他是一个很讲原则的人,也是要求自己很严格的人。父亲说刘少奇为人很严谨,性格比较内向,表面看不苟言笑,内心却对工作有火一样的热情。父亲还说,同毛泽东、周恩来不一样的是,毛泽东、周恩来的身体都很好,只是文化大革命让他们身体受到损害,否则他们都能活到90多岁。父亲说,文革前到中南海修建防空工事,毛主席还是精力充沛、谈笑风生,除去身体比较胖以解放后,少奇同志的地位越来越显赫,一直高居仅次于毛主席的第二把手,直到1959年成为共和国主席。60年代初王光美随同刘少奇主席访问多个国家,王光美也成了轰动一时的人物。父亲退休后也和我们闲聊,说那个时候感到光美同志的出访虽然是工作需要,但到处放映电影,报纸都是头版头条刊登她和少奇一起坐敞篷车招手,这在共和国是没有先例的,而毛主席的夫人尚未有这样的“风头”。

当然,父亲说这样的联想他也是深深埋藏在心底,没敢和任何一个人甚至母亲谈起。这种影影绰绰的预感其实在党内很多同志的脑海里闪现过。果然,几年后,一直压抑着和隐藏着的江青大露峥嵘,以一个十足泼妇的形象大打出手,对待王光美进行一种病态的虐待。在这场风暴中,所有的中共高级、普通干部和百姓必须毫无怀疑地参与批判,与少奇和王光美都有过很好交往的父亲也只能毫不犹豫地参加各种批判,而且要上纲上线,否则要被视为同谋。

外,充满着活力。周总理更像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行动敏捷,体格健硕。而父亲在山东陪伴刘少奇的时候就发现他有很严重的胃病,身体瘦弱单薄,刚刚40岁出头白发已经比黑头发都多了。但是他常常不顾病体超负荷地工作,解放后更感到刘少奇是身体衰弱得最快的。 当父亲和我谈到这段往事的时候,我说:“其实主席的担心是多余的,刘少奇不会在他百年后反对他,也不大会活得过毛主席。”父亲又是以一个严谨的老共产党人的口吻说:“历史最不能假设。你的假设不是我更不是你能够说清楚的。” 父亲接触刘少奇最多是1941年在山东,刘少奇视察山东后也对父亲的工作给予了较高评价,父亲是心怀感激的。如果不是搞文化大革命,砍了父亲的脑袋也不会相信刘少奇会是反革命。但是既然是主席定性的,父亲即使不理解,也要坚决拥护,并且在批判中加深理解,又在无数次重复和舔油加醋、颠倒黑白中把假的变成了真的。在那个年代,不管地位高低,像父亲这样的人太多了,谁也不可能违抗汹涌的潮流。特别凑巧的是,父亲在北平军调处就认识了王光美,那时候王光美是个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担任中共方面的翻译。父亲久在多为农民出身组成的部队熔炉里,见到这位年轻的为中共代表努力工作的洋学生很是感慨。王光美也和父亲有过几次谈话交流,后来军调处工作即将结束时,父亲还赠送了王光美一块手表。不久王光美到延安,先是参加晋绥土改,认识了少奇。当时少奇同志的第五次婚姻已经解体,在中央一些领导同志的撮合下王光美与少奇同志结婚。解放后,少奇同志的地位越来越显赫,一直高居仅次于毛主席的第二把手,直到1959年成为共和国主席。60年代初王光美随同刘少奇主席访问多个国家,王光美也成了轰动一时的人物。父亲退休后也和我们闲聊,说那个时候感到光美同志的出访虽然是工作需要,但到处放映电影,报纸都是头版头条刊登她和少奇一起坐敞篷车招手,这在共和国是没有先例的,而毛主席的夫人尚未有这样的“风头”。 当然,父亲说这样的联想他也是深深埋藏在心底,没敢和任何一个人甚至母亲谈起。这种影影绰绰的预感其实在党内很多同志的脑海里闪现过。果然,几年后,一直压抑着和隐藏着的江青大露峥嵘,以一个十足泼妇的形象大打出手,对待王光美进行一种病态的虐待。在这场风暴中,所有的中共高级、普通干部和百姓必须毫无怀疑地参与批判,与少奇和王光美都有过很好交往的父亲也只能毫不犹豫地参加各种批判,而且要上纲上线,否则要被视为同谋。 1969年党的九大召开,父亲是主席团成员并被选举为中央委员,他也毫不犹豫地同几百位中央委员一起举手同意永远开除刘少奇的党籍(只有陈少敏一个人投了反对票,在那个年代真是骇世惊俗的义举)。这是多么荒唐和令人毛骨悚然的环境。父亲在晚年也有着深深的忏悔,他说成天批来批去,每天重复几十次,假的也成真的了。但是父亲也说,就是有一多半人投

1969年党的九大召开,父亲是主席团成员并被选举为中央委员,他也毫不犹豫地同几百位中央委员一起举手同意永远开除刘少奇的党籍(只有陈少敏一个人投了反对票,在那个年代真是骇世惊俗的义举)。这是多么荒唐和令人毛骨悚然的环境。

文化大革命的重要目的是打倒刘少奇,父亲的晚年也向我回忆了当年的情景。他说,其实在四清运动的时候,两位主席已经有了矛盾。他们高级将领和老干部虽然不敢公开议论,但在私下片言只语的消息还是有的。东北局第一书记宋任穷在井冈山时代与父亲成为战友,文革前他和父亲在一次聊天中忧心忡忡地说,在前不久的中央会议上,刘主席和毛主席发生了争执,尽管刘主席作了一些解释,而且没敢继续和毛主席顶撞,但是毛主席还是很不满意。一些地方的负责同志私下议论过,两个主席吵起来了,让我们很为难。父亲提到两个主席的争论还是有些痛心的,如果不搞文化大革命,他所深爱的国家不会遭受如此之大的损失,他本人也不会如履薄冰,到头来还犯了错误、妻离子散。他感慨地说,两个主席实际上是老乡,在湖南的两个“冲”,韶山冲与炭子冲,一座山把两个“冲”隔开,其实相距不过60华里。方圆几十里,诞生了新中国的第一、第二任国家主席,真让人感到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两个湖南英才密切合作大半生,出生入死,少奇辅佐主席,主席器重少奇。父亲说,我们这个党在这么困难的条件下取得胜利,除去毛泽东的天才决策外,同样重要的是有一个非常完美的领导集体。比如我们有一批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军事家,事实证明他们不比国民党那些从正规军事院校出来的将军差,而且能够战胜他们。但是仅仅有军事人才还不行,还要有周恩来、刘少奇这样在各条战线都很出色的人才。父亲特别举例,1941年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后,我党军队内义愤填膺,与蒋介石决一死战的呼声很高。我们很多将领上书中央,中央做出了“不但政治上要反攻,军事上也要反攻”的号令。这时候刘少奇的头脑很清醒,写了万言书,说那样会给国民党造成口实,敌我力量悬殊,为了军队不被扼杀,只能在政治上反攻,不能在军事上反攻。事后证明少奇同志是理智的,否则有可能让蒋介石撕破脸皮扼杀掉共产党的军队,让日本军国主义更加嚣张。父亲还回忆,他在山东护送少奇同志到延安也是在执行毛主席的指示,因为毛主席知道刘少奇从白区到延安要历时9个月,过103道封锁线。毛主席特别担心会出现问题,十几次发电报让少奇同志“注意安全”、“安全第一”,可见毛泽东对刘少奇的关心与器重。但是没有想到晚年会出现那样一幕让人痛心的悲剧。其实,父亲是很钦佩少奇同志的,早在1941年抗日战争中,父亲就负责接待刘少奇到山东指导工作,并护送刘少奇离开山东。在相处的一段时间内,感到他是一个很讲原则的人,也是要求自己很严格的人。父亲说刘少奇为人很严谨,性格比较内向,表面看不苟言笑,内心却对工作有火一样的热情。父亲还说,同毛泽东、周恩来不一样的是,毛泽东、周恩来的身体都很好,只是文化大革命让他们身体受到损害,否则他们都能活到90多岁。父亲说,文革前到中南海修建防空工事,毛主席还是精力充沛、谈笑风生,除去身体比较胖以父亲在晚年也有着深深的忏悔,他说成天批来批去,每天重复几十次,假的也成真的了。但是父亲也说,就是有一多半人投反对票也没有任何用处,而且也不可能成为多数,因为毛主席当时的威望是无可动摇的。

联想起80年代公开公布的资料,毛泽东在和刘少奇争论中说:“你有什么了不起,我用一个小手指头就可以把你打倒。”可见党内的政治生活已经到了多么不正常的地步。

反对票也没有任何用处,而且也不可能成为多数,因为毛主席当时的威望是无可动摇的。联想起80年代公开公布的资料,毛泽东在和刘少奇争论中说:“你有什么了不起,我用一个小手指头就可以把你打倒。”可见党内的政治生活已经到了多么不正常的地步。 (本文摘自《一生紧随毛泽东--回忆我的父亲开国上将陈士榘》,陈人康策划、口述,金汕、陈义风著)毛泽东为何没有见过唯一的孙子毛新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9tva.html 毛泽东弃刘少奇用林彪始于七千人大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apui.html 为什么毛泽东首次穿上绿军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ayt2.html 毛泽东走上府右街发动群众支持文化大革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av25.html 毛泽东给红卫兵的信点燃大串连序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aem9.html “你办事我放心”的华国锋了不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actg.html 毛泽东“小祖宗”的沉浮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b29h.html 毛泽东在这里看了一生中唯一的国际足球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b29h.html 找毛主席诉说”让全国学生涌向北京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ag0d.html 文革开乱,毛泽东緣何平静回故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bevx.html 毛泽东的眼泪映照中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bglh.html

(本文摘自《一生紧随毛泽东--回忆我的父亲开国上将陈士榘》,陈人康策划、口述,金汕、陈义风著)

毛泽东为何没有见过唯一的孙子毛新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9tva.html

外,充满着活力。周总理更像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行动敏捷,体格健硕。而父亲在山东陪伴刘少奇的时候就发现他有很严重的胃病,身体瘦弱单薄,刚刚40岁出头白发已经比黑头发都多了。但是他常常不顾病体超负荷地工作,解放后更感到刘少奇是身体衰弱得最快的。 当父亲和我谈到这段往事的时候,我说:“其实主席的担心是多余的,刘少奇不会在他百年后反对他,也不大会活得过毛主席。”父亲又是以一个严谨的老共产党人的口吻说:“历史最不能假设。你的假设不是我更不是你能够说清楚的。” 父亲接触刘少奇最多是1941年在山东,刘少奇视察山东后也对父亲的工作给予了较高评价,父亲是心怀感激的。如果不是搞文化大革命,砍了父亲的脑袋也不会相信刘少奇会是反革命。但是既然是主席定性的,父亲即使不理解,也要坚决拥护,并且在批判中加深理解,又在无数次重复和舔油加醋、颠倒黑白中把假的变成了真的。在那个年代,不管地位高低,像父亲这样的人太多了,谁也不可能违抗汹涌的潮流。特别凑巧的是,父亲在北平军调处就认识了王光美,那时候王光美是个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担任中共方面的翻译。父亲久在多为农民出身组成的部队熔炉里,见到这位年轻的为中共代表努力工作的洋学生很是感慨。王光美也和父亲有过几次谈话交流,后来军调处工作即将结束时,父亲还赠送了王光美一块手表。不久王光美到延安,先是参加晋绥土改,认识了少奇。当时少奇同志的第五次婚姻已经解体,在中央一些领导同志的撮合下王光美与少奇同志结婚。解放后,少奇同志的地位越来越显赫,一直高居仅次于毛主席的第二把手,直到1959年成为共和国主席。60年代初王光美随同刘少奇主席访问多个国家,王光美也成了轰动一时的人物。父亲退休后也和我们闲聊,说那个时候感到光美同志的出访虽然是工作需要,但到处放映电影,报纸都是头版头条刊登她和少奇一起坐敞篷车招手,这在共和国是没有先例的,而毛主席的夫人尚未有这样的“风头”。 当然,父亲说这样的联想他也是深深埋藏在心底,没敢和任何一个人甚至母亲谈起。这种影影绰绰的预感其实在党内很多同志的脑海里闪现过。果然,几年后,一直压抑着和隐藏着的江青大露峥嵘,以一个十足泼妇的形象大打出手,对待王光美进行一种病态的虐待。在这场风暴中,所有的中共高级、普通干部和百姓必须毫无怀疑地参与批判,与少奇和王光美都有过很好交往的父亲也只能毫不犹豫地参加各种批判,而且要上纲上线,否则要被视为同谋。 1969年党的九大召开,父亲是主席团成员并被选举为中央委员,他也毫不犹豫地同几百位中央委员一起举手同意永远开除刘少奇的党籍(只有陈少敏一个人投了反对票,在那个年代真是骇世惊俗的义举)。这是多么荒唐和令人毛骨悚然的环境。父亲在晚年也有着深深的忏悔,他说成天批来批去,每天重复几十次,假的也成真的了。但是父亲也说,就是有一多半人投

毛泽东弃刘少奇用林彪始于七千人大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apui.html

为什么毛泽东首次穿上绿军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ayt2.html

毛泽东走上府右街发动群众支持文化大革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av25.html

毛泽东给红卫兵的信点燃大串连序幕

外,充满着活力。周总理更像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行动敏捷,体格健硕。而父亲在山东陪伴刘少奇的时候就发现他有很严重的胃病,身体瘦弱单薄,刚刚40岁出头白发已经比黑头发都多了。但是他常常不顾病体超负荷地工作,解放后更感到刘少奇是身体衰弱得最快的。 当父亲和我谈到这段往事的时候,我说:“其实主席的担心是多余的,刘少奇不会在他百年后反对他,也不大会活得过毛主席。”父亲又是以一个严谨的老共产党人的口吻说:“历史最不能假设。你的假设不是我更不是你能够说清楚的。” 父亲接触刘少奇最多是1941年在山东,刘少奇视察山东后也对父亲的工作给予了较高评价,父亲是心怀感激的。如果不是搞文化大革命,砍了父亲的脑袋也不会相信刘少奇会是反革命。但是既然是主席定性的,父亲即使不理解,也要坚决拥护,并且在批判中加深理解,又在无数次重复和舔油加醋、颠倒黑白中把假的变成了真的。在那个年代,不管地位高低,像父亲这样的人太多了,谁也不可能违抗汹涌的潮流。特别凑巧的是,父亲在北平军调处就认识了王光美,那时候王光美是个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担任中共方面的翻译。父亲久在多为农民出身组成的部队熔炉里,见到这位年轻的为中共代表努力工作的洋学生很是感慨。王光美也和父亲有过几次谈话交流,后来军调处工作即将结束时,父亲还赠送了王光美一块手表。不久王光美到延安,先是参加晋绥土改,认识了少奇。当时少奇同志的第五次婚姻已经解体,在中央一些领导同志的撮合下王光美与少奇同志结婚。解放后,少奇同志的地位越来越显赫,一直高居仅次于毛主席的第二把手,直到1959年成为共和国主席。60年代初王光美随同刘少奇主席访问多个国家,王光美也成了轰动一时的人物。父亲退休后也和我们闲聊,说那个时候感到光美同志的出访虽然是工作需要,但到处放映电影,报纸都是头版头条刊登她和少奇一起坐敞篷车招手,这在共和国是没有先例的,而毛主席的夫人尚未有这样的“风头”。 当然,父亲说这样的联想他也是深深埋藏在心底,没敢和任何一个人甚至母亲谈起。这种影影绰绰的预感其实在党内很多同志的脑海里闪现过。果然,几年后,一直压抑着和隐藏着的江青大露峥嵘,以一个十足泼妇的形象大打出手,对待王光美进行一种病态的虐待。在这场风暴中,所有的中共高级、普通干部和百姓必须毫无怀疑地参与批判,与少奇和王光美都有过很好交往的父亲也只能毫不犹豫地参加各种批判,而且要上纲上线,否则要被视为同谋。 1969年党的九大召开,父亲是主席团成员并被选举为中央委员,他也毫不犹豫地同几百位中央委员一起举手同意永远开除刘少奇的党籍(只有陈少敏一个人投了反对票,在那个年代真是骇世惊俗的义举)。这是多么荒唐和令人毛骨悚然的环境。父亲在晚年也有着深深的忏悔,他说成天批来批去,每天重复几十次,假的也成真的了。但是父亲也说,就是有一多半人投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aem9.html

“你办事我放心”的华国锋了不起

文化大革命的重要目的是打倒刘少奇,父亲的晚年也向我回忆了当年的情景。他说,其实在四清运动的时候,两位主席已经有了矛盾。他们高级将领和老干部虽然不敢公开议论,但在私下片言只语的消息还是有的。东北局第一书记宋任穷在井冈山时代与父亲成为战友,文革前他和父亲在一次聊天中忧心忡忡地说,在前不久的中央会议上,刘主席和毛主席发生了争执,尽管刘主席作了一些解释,而且没敢继续和毛主席顶撞,但是毛主席还是很不满意。一些地方的负责同志私下议论过,两个主席吵起来了,让我们很为难。父亲提到两个主席的争论还是有些痛心的,如果不搞文化大革命,他所深爱的国家不会遭受如此之大的损失,他本人也不会如履薄冰,到头来还犯了错误、妻离子散。他感慨地说,两个主席实际上是老乡,在湖南的两个“冲”,韶山冲与炭子冲,一座山把两个“冲”隔开,其实相距不过60华里。方圆几十里,诞生了新中国的第一、第二任国家主席,真让人感到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两个湖南英才密切合作大半生,出生入死,少奇辅佐主席,主席器重少奇。父亲说,我们这个党在这么困难的条件下取得胜利,除去毛泽东的天才决策外,同样重要的是有一个非常完美的领导集体。比如我们有一批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军事家,事实证明他们不比国民党那些从正规军事院校出来的将军差,而且能够战胜他们。但是仅仅有军事人才还不行,还要有周恩来、刘少奇这样在各条战线都很出色的人才。父亲特别举例,1941年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后,我党军队内义愤填膺,与蒋介石决一死战的呼声很高。我们很多将领上书中央,中央做出了“不但政治上要反攻,军事上也要反攻”的号令。这时候刘少奇的头脑很清醒,写了万言书,说那样会给国民党造成口实,敌我力量悬殊,为了军队不被扼杀,只能在政治上反攻,不能在军事上反攻。事后证明少奇同志是理智的,否则有可能让蒋介石撕破脸皮扼杀掉共产党的军队,让日本军国主义更加嚣张。父亲还回忆,他在山东护送少奇同志到延安也是在执行毛主席的指示,因为毛主席知道刘少奇从白区到延安要历时9个月,过103道封锁线。毛主席特别担心会出现问题,十几次发电报让少奇同志“注意安全”、“安全第一”,可见毛泽东对刘少奇的关心与器重。但是没有想到晚年会出现那样一幕让人痛心的悲剧。其实,父亲是很钦佩少奇同志的,早在1941年抗日战争中,父亲就负责接待刘少奇到山东指导工作,并护送刘少奇离开山东。在相处的一段时间内,感到他是一个很讲原则的人,也是要求自己很严格的人。父亲说刘少奇为人很严谨,性格比较内向,表面看不苟言笑,内心却对工作有火一样的热情。父亲还说,同毛泽东、周恩来不一样的是,毛泽东、周恩来的身体都很好,只是文化大革命让他们身体受到损害,否则他们都能活到90多岁。父亲说,文革前到中南海修建防空工事,毛主席还是精力充沛、谈笑风生,除去身体比较胖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actg.html

毛泽东“小祖宗”的沉浮记

外,充满着活力。周总理更像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行动敏捷,体格健硕。而父亲在山东陪伴刘少奇的时候就发现他有很严重的胃病,身体瘦弱单薄,刚刚40岁出头白发已经比黑头发都多了。但是他常常不顾病体超负荷地工作,解放后更感到刘少奇是身体衰弱得最快的。 当父亲和我谈到这段往事的时候,我说:“其实主席的担心是多余的,刘少奇不会在他百年后反对他,也不大会活得过毛主席。”父亲又是以一个严谨的老共产党人的口吻说:“历史最不能假设。你的假设不是我更不是你能够说清楚的。” 父亲接触刘少奇最多是1941年在山东,刘少奇视察山东后也对父亲的工作给予了较高评价,父亲是心怀感激的。如果不是搞文化大革命,砍了父亲的脑袋也不会相信刘少奇会是反革命。但是既然是主席定性的,父亲即使不理解,也要坚决拥护,并且在批判中加深理解,又在无数次重复和舔油加醋、颠倒黑白中把假的变成了真的。在那个年代,不管地位高低,像父亲这样的人太多了,谁也不可能违抗汹涌的潮流。特别凑巧的是,父亲在北平军调处就认识了王光美,那时候王光美是个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担任中共方面的翻译。父亲久在多为农民出身组成的部队熔炉里,见到这位年轻的为中共代表努力工作的洋学生很是感慨。王光美也和父亲有过几次谈话交流,后来军调处工作即将结束时,父亲还赠送了王光美一块手表。不久王光美到延安,先是参加晋绥土改,认识了少奇。当时少奇同志的第五次婚姻已经解体,在中央一些领导同志的撮合下王光美与少奇同志结婚。解放后,少奇同志的地位越来越显赫,一直高居仅次于毛主席的第二把手,直到1959年成为共和国主席。60年代初王光美随同刘少奇主席访问多个国家,王光美也成了轰动一时的人物。父亲退休后也和我们闲聊,说那个时候感到光美同志的出访虽然是工作需要,但到处放映电影,报纸都是头版头条刊登她和少奇一起坐敞篷车招手,这在共和国是没有先例的,而毛主席的夫人尚未有这样的“风头”。 当然,父亲说这样的联想他也是深深埋藏在心底,没敢和任何一个人甚至母亲谈起。这种影影绰绰的预感其实在党内很多同志的脑海里闪现过。果然,几年后,一直压抑着和隐藏着的江青大露峥嵘,以一个十足泼妇的形象大打出手,对待王光美进行一种病态的虐待。在这场风暴中,所有的中共高级、普通干部和百姓必须毫无怀疑地参与批判,与少奇和王光美都有过很好交往的父亲也只能毫不犹豫地参加各种批判,而且要上纲上线,否则要被视为同谋。 1969年党的九大召开,父亲是主席团成员并被选举为中央委员,他也毫不犹豫地同几百位中央委员一起举手同意永远开除刘少奇的党籍(只有陈少敏一个人投了反对票,在那个年代真是骇世惊俗的义举)。这是多么荒唐和令人毛骨悚然的环境。父亲在晚年也有着深深的忏悔,他说成天批来批去,每天重复几十次,假的也成真的了。但是父亲也说,就是有一多半人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b29h.html

反对票也没有任何用处,而且也不可能成为多数,因为毛主席当时的威望是无可动摇的。联想起80年代公开公布的资料,毛泽东在和刘少奇争论中说:“你有什么了不起,我用一个小手指头就可以把你打倒。”可见党内的政治生活已经到了多么不正常的地步。 (本文摘自《一生紧随毛泽东--回忆我的父亲开国上将陈士榘》,陈人康策划、口述,金汕、陈义风著)毛泽东为何没有见过唯一的孙子毛新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9tva.html 毛泽东弃刘少奇用林彪始于七千人大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apui.html 为什么毛泽东首次穿上绿军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ayt2.html 毛泽东走上府右街发动群众支持文化大革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av25.html 毛泽东给红卫兵的信点燃大串连序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aem9.html “你办事我放心”的华国锋了不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actg.html 毛泽东“小祖宗”的沉浮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b29h.html 毛泽东在这里看了一生中唯一的国际足球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b29h.html 找毛主席诉说”让全国学生涌向北京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ag0d.html 文革开乱,毛泽东緣何平静回故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bevx.html 毛泽东的眼泪映照中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bglh.html

毛泽东在这里看了一生中唯一的国际足球赛

外,充满着活力。周总理更像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行动敏捷,体格健硕。而父亲在山东陪伴刘少奇的时候就发现他有很严重的胃病,身体瘦弱单薄,刚刚40岁出头白发已经比黑头发都多了。但是他常常不顾病体超负荷地工作,解放后更感到刘少奇是身体衰弱得最快的。 当父亲和我谈到这段往事的时候,我说:“其实主席的担心是多余的,刘少奇不会在他百年后反对他,也不大会活得过毛主席。”父亲又是以一个严谨的老共产党人的口吻说:“历史最不能假设。你的假设不是我更不是你能够说清楚的。” 父亲接触刘少奇最多是1941年在山东,刘少奇视察山东后也对父亲的工作给予了较高评价,父亲是心怀感激的。如果不是搞文化大革命,砍了父亲的脑袋也不会相信刘少奇会是反革命。但是既然是主席定性的,父亲即使不理解,也要坚决拥护,并且在批判中加深理解,又在无数次重复和舔油加醋、颠倒黑白中把假的变成了真的。在那个年代,不管地位高低,像父亲这样的人太多了,谁也不可能违抗汹涌的潮流。特别凑巧的是,父亲在北平军调处就认识了王光美,那时候王光美是个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担任中共方面的翻译。父亲久在多为农民出身组成的部队熔炉里,见到这位年轻的为中共代表努力工作的洋学生很是感慨。王光美也和父亲有过几次谈话交流,后来军调处工作即将结束时,父亲还赠送了王光美一块手表。不久王光美到延安,先是参加晋绥土改,认识了少奇。当时少奇同志的第五次婚姻已经解体,在中央一些领导同志的撮合下王光美与少奇同志结婚。解放后,少奇同志的地位越来越显赫,一直高居仅次于毛主席的第二把手,直到1959年成为共和国主席。60年代初王光美随同刘少奇主席访问多个国家,王光美也成了轰动一时的人物。父亲退休后也和我们闲聊,说那个时候感到光美同志的出访虽然是工作需要,但到处放映电影,报纸都是头版头条刊登她和少奇一起坐敞篷车招手,这在共和国是没有先例的,而毛主席的夫人尚未有这样的“风头”。 当然,父亲说这样的联想他也是深深埋藏在心底,没敢和任何一个人甚至母亲谈起。这种影影绰绰的预感其实在党内很多同志的脑海里闪现过。果然,几年后,一直压抑着和隐藏着的江青大露峥嵘,以一个十足泼妇的形象大打出手,对待王光美进行一种病态的虐待。在这场风暴中,所有的中共高级、普通干部和百姓必须毫无怀疑地参与批判,与少奇和王光美都有过很好交往的父亲也只能毫不犹豫地参加各种批判,而且要上纲上线,否则要被视为同谋。 1969年党的九大召开,父亲是主席团成员并被选举为中央委员,他也毫不犹豫地同几百位中央委员一起举手同意永远开除刘少奇的党籍(只有陈少敏一个人投了反对票,在那个年代真是骇世惊俗的义举)。这是多么荒唐和令人毛骨悚然的环境。父亲在晚年也有着深深的忏悔,他说成天批来批去,每天重复几十次,假的也成真的了。但是父亲也说,就是有一多半人投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b29h.html

"找毛主席诉说”让全国学生涌向北京

文化大革命的重要目的是打倒刘少奇,父亲的晚年也向我回忆了当年的情景。他说,其实在四清运动的时候,两位主席已经有了矛盾。他们高级将领和老干部虽然不敢公开议论,但在私下片言只语的消息还是有的。东北局第一书记宋任穷在井冈山时代与父亲成为战友,文革前他和父亲在一次聊天中忧心忡忡地说,在前不久的中央会议上,刘主席和毛主席发生了争执,尽管刘主席作了一些解释,而且没敢继续和毛主席顶撞,但是毛主席还是很不满意。一些地方的负责同志私下议论过,两个主席吵起来了,让我们很为难。父亲提到两个主席的争论还是有些痛心的,如果不搞文化大革命,他所深爱的国家不会遭受如此之大的损失,他本人也不会如履薄冰,到头来还犯了错误、妻离子散。他感慨地说,两个主席实际上是老乡,在湖南的两个“冲”,韶山冲与炭子冲,一座山把两个“冲”隔开,其实相距不过60华里。方圆几十里,诞生了新中国的第一、第二任国家主席,真让人感到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两个湖南英才密切合作大半生,出生入死,少奇辅佐主席,主席器重少奇。父亲说,我们这个党在这么困难的条件下取得胜利,除去毛泽东的天才决策外,同样重要的是有一个非常完美的领导集体。比如我们有一批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军事家,事实证明他们不比国民党那些从正规军事院校出来的将军差,而且能够战胜他们。但是仅仅有军事人才还不行,还要有周恩来、刘少奇这样在各条战线都很出色的人才。父亲特别举例,1941年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后,我党军队内义愤填膺,与蒋介石决一死战的呼声很高。我们很多将领上书中央,中央做出了“不但政治上要反攻,军事上也要反攻”的号令。这时候刘少奇的头脑很清醒,写了万言书,说那样会给国民党造成口实,敌我力量悬殊,为了军队不被扼杀,只能在政治上反攻,不能在军事上反攻。事后证明少奇同志是理智的,否则有可能让蒋介石撕破脸皮扼杀掉共产党的军队,让日本军国主义更加嚣张。父亲还回忆,他在山东护送少奇同志到延安也是在执行毛主席的指示,因为毛主席知道刘少奇从白区到延安要历时9个月,过103道封锁线。毛主席特别担心会出现问题,十几次发电报让少奇同志“注意安全”、“安全第一”,可见毛泽东对刘少奇的关心与器重。但是没有想到晚年会出现那样一幕让人痛心的悲剧。其实,父亲是很钦佩少奇同志的,早在1941年抗日战争中,父亲就负责接待刘少奇到山东指导工作,并护送刘少奇离开山东。在相处的一段时间内,感到他是一个很讲原则的人,也是要求自己很严格的人。父亲说刘少奇为人很严谨,性格比较内向,表面看不苟言笑,内心却对工作有火一样的热情。父亲还说,同毛泽东、周恩来不一样的是,毛泽东、周恩来的身体都很好,只是文化大革命让他们身体受到损害,否则他们都能活到90多岁。父亲说,文革前到中南海修建防空工事,毛主席还是精力充沛、谈笑风生,除去身体比较胖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ag0d.html

 反对票也没有任何用处,而且也不可能成为多数,因为毛主席当时的威望是无可动摇的。联想起80年代公开公布的资料,毛泽东在和刘少奇争论中说:“你有什么了不起,我用一个小手指头就可以把你打倒。”可见党内的政治生活已经到了多么不正常的地步。 (本文摘自《一生紧随毛泽东--回忆我的父亲开国上将陈士榘》,陈人康策划、口述,金汕、陈义风著)毛泽东为何没有见过唯一的孙子毛新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9tva.html 毛泽东弃刘少奇用林彪始于七千人大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apui.html 为什么毛泽东首次穿上绿军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ayt2.html 毛泽东走上府右街发动群众支持文化大革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av25.html 毛泽东给红卫兵的信点燃大串连序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aem9.html “你办事我放心”的华国锋了不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actg.html 毛泽东“小祖宗”的沉浮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b29h.html 毛泽东在这里看了一生中唯一的国际足球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b29h.html 找毛主席诉说”让全国学生涌向北京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ag0d.html 文革开乱,毛泽东緣何平静回故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bevx.html 毛泽东的眼泪映照中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bglh.html 文革开乱,毛泽东緣何平静回故乡

反对票也没有任何用处,而且也不可能成为多数,因为毛主席当时的威望是无可动摇的。联想起80年代公开公布的资料,毛泽东在和刘少奇争论中说:“你有什么了不起,我用一个小手指头就可以把你打倒。”可见党内的政治生活已经到了多么不正常的地步。 (本文摘自《一生紧随毛泽东--回忆我的父亲开国上将陈士榘》,陈人康策划、口述,金汕、陈义风著)毛泽东为何没有见过唯一的孙子毛新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9tva.html 毛泽东弃刘少奇用林彪始于七千人大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apui.html 为什么毛泽东首次穿上绿军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ayt2.html 毛泽东走上府右街发动群众支持文化大革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av25.html 毛泽东给红卫兵的信点燃大串连序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aem9.html “你办事我放心”的华国锋了不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actg.html 毛泽东“小祖宗”的沉浮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b29h.html 毛泽东在这里看了一生中唯一的国际足球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b29h.html 找毛主席诉说”让全国学生涌向北京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ag0d.html 文革开乱,毛泽东緣何平静回故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bevx.html 毛泽东的眼泪映照中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bglh.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bevx.html

外,充满着活力。周总理更像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行动敏捷,体格健硕。而父亲在山东陪伴刘少奇的时候就发现他有很严重的胃病,身体瘦弱单薄,刚刚40岁出头白发已经比黑头发都多了。但是他常常不顾病体超负荷地工作,解放后更感到刘少奇是身体衰弱得最快的。 当父亲和我谈到这段往事的时候,我说:“其实主席的担心是多余的,刘少奇不会在他百年后反对他,也不大会活得过毛主席。”父亲又是以一个严谨的老共产党人的口吻说:“历史最不能假设。你的假设不是我更不是你能够说清楚的。” 父亲接触刘少奇最多是1941年在山东,刘少奇视察山东后也对父亲的工作给予了较高评价,父亲是心怀感激的。如果不是搞文化大革命,砍了父亲的脑袋也不会相信刘少奇会是反革命。但是既然是主席定性的,父亲即使不理解,也要坚决拥护,并且在批判中加深理解,又在无数次重复和舔油加醋、颠倒黑白中把假的变成了真的。在那个年代,不管地位高低,像父亲这样的人太多了,谁也不可能违抗汹涌的潮流。特别凑巧的是,父亲在北平军调处就认识了王光美,那时候王光美是个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担任中共方面的翻译。父亲久在多为农民出身组成的部队熔炉里,见到这位年轻的为中共代表努力工作的洋学生很是感慨。王光美也和父亲有过几次谈话交流,后来军调处工作即将结束时,父亲还赠送了王光美一块手表。不久王光美到延安,先是参加晋绥土改,认识了少奇。当时少奇同志的第五次婚姻已经解体,在中央一些领导同志的撮合下王光美与少奇同志结婚。解放后,少奇同志的地位越来越显赫,一直高居仅次于毛主席的第二把手,直到1959年成为共和国主席。60年代初王光美随同刘少奇主席访问多个国家,王光美也成了轰动一时的人物。父亲退休后也和我们闲聊,说那个时候感到光美同志的出访虽然是工作需要,但到处放映电影,报纸都是头版头条刊登她和少奇一起坐敞篷车招手,这在共和国是没有先例的,而毛主席的夫人尚未有这样的“风头”。 当然,父亲说这样的联想他也是深深埋藏在心底,没敢和任何一个人甚至母亲谈起。这种影影绰绰的预感其实在党内很多同志的脑海里闪现过。果然,几年后,一直压抑着和隐藏着的江青大露峥嵘,以一个十足泼妇的形象大打出手,对待王光美进行一种病态的虐待。在这场风暴中,所有的中共高级、普通干部和百姓必须毫无怀疑地参与批判,与少奇和王光美都有过很好交往的父亲也只能毫不犹豫地参加各种批判,而且要上纲上线,否则要被视为同谋。 1969年党的九大召开,父亲是主席团成员并被选举为中央委员,他也毫不犹豫地同几百位中央委员一起举手同意永远开除刘少奇的党籍(只有陈少敏一个人投了反对票,在那个年代真是骇世惊俗的义举)。这是多么荒唐和令人毛骨悚然的环境。父亲在晚年也有着深深的忏悔,他说成天批来批去,每天重复几十次,假的也成真的了。但是父亲也说,就是有一多半人投

毛泽东的眼泪映照中国

外,充满着活力。周总理更像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行动敏捷,体格健硕。而父亲在山东陪伴刘少奇的时候就发现他有很严重的胃病,身体瘦弱单薄,刚刚40岁出头白发已经比黑头发都多了。但是他常常不顾病体超负荷地工作,解放后更感到刘少奇是身体衰弱得最快的。 当父亲和我谈到这段往事的时候,我说:“其实主席的担心是多余的,刘少奇不会在他百年后反对他,也不大会活得过毛主席。”父亲又是以一个严谨的老共产党人的口吻说:“历史最不能假设。你的假设不是我更不是你能够说清楚的。” 父亲接触刘少奇最多是1941年在山东,刘少奇视察山东后也对父亲的工作给予了较高评价,父亲是心怀感激的。如果不是搞文化大革命,砍了父亲的脑袋也不会相信刘少奇会是反革命。但是既然是主席定性的,父亲即使不理解,也要坚决拥护,并且在批判中加深理解,又在无数次重复和舔油加醋、颠倒黑白中把假的变成了真的。在那个年代,不管地位高低,像父亲这样的人太多了,谁也不可能违抗汹涌的潮流。特别凑巧的是,父亲在北平军调处就认识了王光美,那时候王光美是个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担任中共方面的翻译。父亲久在多为农民出身组成的部队熔炉里,见到这位年轻的为中共代表努力工作的洋学生很是感慨。王光美也和父亲有过几次谈话交流,后来军调处工作即将结束时,父亲还赠送了王光美一块手表。不久王光美到延安,先是参加晋绥土改,认识了少奇。当时少奇同志的第五次婚姻已经解体,在中央一些领导同志的撮合下王光美与少奇同志结婚。解放后,少奇同志的地位越来越显赫,一直高居仅次于毛主席的第二把手,直到1959年成为共和国主席。60年代初王光美随同刘少奇主席访问多个国家,王光美也成了轰动一时的人物。父亲退休后也和我们闲聊,说那个时候感到光美同志的出访虽然是工作需要,但到处放映电影,报纸都是头版头条刊登她和少奇一起坐敞篷车招手,这在共和国是没有先例的,而毛主席的夫人尚未有这样的“风头”。 当然,父亲说这样的联想他也是深深埋藏在心底,没敢和任何一个人甚至母亲谈起。这种影影绰绰的预感其实在党内很多同志的脑海里闪现过。果然,几年后,一直压抑着和隐藏着的江青大露峥嵘,以一个十足泼妇的形象大打出手,对待王光美进行一种病态的虐待。在这场风暴中,所有的中共高级、普通干部和百姓必须毫无怀疑地参与批判,与少奇和王光美都有过很好交往的父亲也只能毫不犹豫地参加各种批判,而且要上纲上线,否则要被视为同谋。 1969年党的九大召开,父亲是主席团成员并被选举为中央委员,他也毫不犹豫地同几百位中央委员一起举手同意永远开除刘少奇的党籍(只有陈少敏一个人投了反对票,在那个年代真是骇世惊俗的义举)。这是多么荒唐和令人毛骨悚然的环境。父亲在晚年也有着深深的忏悔,他说成天批来批去,每天重复几十次,假的也成真的了。但是父亲也说,就是有一多半人投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ddf60c0100bglh.html

毛泽东、刘少奇在中央会议上争执让很多老干部为难 毛泽东与刘少奇在“三面红旗”上的分歧 毛泽东在庐山会议上的错误,到底是什么?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黄淑和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黄淑和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李源潮同志在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李源潮同志在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第2次会议上的讲话 李源潮在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把创先争优活动办成群众满意工程 王光美:庐山会议前后的毛泽东、彭德怀、刘少奇 在反腐败问题上毛泽东和刘少奇的分歧及决裂(转载) 毛泽东在“宁都会议”前后 何勇在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检查组动员培训会议上强调 认真履行职责 扎实开展工作 毛泽东1964年为何让刘少奇“做秦始皇” 毛泽东在一九五九年庐山会议大会上的讲话 毛泽东同志在八届七中全会(上海会议)上的讲话摘录 高清:90周年大会上卸任的中央老干部【組圖文】 俞正声:政治局会议上很多问题都是敞开讨论的 俞正声:政治局会议上很多问题都是敞开讨论的 俞正声:政治局会议上很多问题都是敞开讨论的 俞正声:政治局会议上很多问题都是敞开讨论的 俞正声:政治局会议上很多问题都是敞开讨论的 俞正声:政治局会议上很多问题都是敞开讨论的 俞正声:政治局会议上很多问题都是敞开讨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