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珠里的人造人:140篇可以用来做素材的美文选编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5 22:00:38

留个缺口给别人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作报告,一位听众问:“你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请问,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

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

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与同事去填满它。”

留个缺口给他人,并不说明自己的能力不强。实际上,这是一种管理的智慧,是一种更高层次上带有全局性的圆满。也许,这就是企业管理用人的最高境界。

 

濒临绝境

有句老话:上帝为你关了这扇门,必定会为你再开一扇窗。

在一场船难中,唯一的生存者随着潮水,漂流到一座无人岛上。

他天天祈祷老天保佑他早日离开此处,回到家乡。

他还每天注视着海上有没有可搭救他的人,但眼前除了汪洋一片,什么也没有。

后来,他决定用那些随他漂到小岛的木头造一间简陋的木屋,先在这险恶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小屋艰难地搭成了。可是,有一天,当他外出捕捉鱼虾物回到小屋时,突然发现小屋竟然已陷在熊熊烈火之中,大火引起的浓烟不断向天上蹿。

他所有赖以维生的东西,都在这一瞬间通通化为乌有。

悲愤的他,气愤地对天呐喊着:“神啊!你怎么可以这样对待我!”眼泪止不住地流下。

第二天一早,他被一艘正*近小岛的船只的鸣笛声吵醒。

他得救了!

到了船上,他问那些船员说:“你们怎么知道我在这里?”

“因为我们看到了你的信号,那股浓烟。”他们回答。

人陷于困境时,很容易会沮丧。不过,我们真的不该失去信心。下次,当你唯一的小木屋着火时,不要绝望,记住这个故事,把那当成好运来临前的一股烟雾,一个信号。

 

不妨简单一点

 

一个朋友说,现在的大学生不懂算术。见我不明就里,便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他代表单位去招聘一些大学毕业生。面试时,他出了这样一道算术题:十减一等于几?

有的应试者神神秘秘地说:“你想让它等于几,它就等于几。”

还有的人自作聪明地说:“十减一等于九,就是消费;十减一等于十二,那是经营;十减一等于十五,那是贸易;十减一等于二十,那是金融;十减一等于一百,那是贿赂。”

只有一个应试者说等于九,但还有点犹犹豫豫。问他为什么,这个应试者说:“我怕照实说,会显得自己很愚蠢,智商低。”然后,他又小声补充了一句:“对获得一份好工作来说,诚实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没有用的武器。”

结果,这个老实人被录用了。

听了朋友的故事,问他为什么出这样的问题。

朋友说,我们公司的宗旨就是“不要把复杂的问题看得过于简单,也不要把简单的问题看得过于复杂。”

就这么简单!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人把“诚实”视为“愚蠢”。一个简单的问题被千奇百怪的答案搞得离真实越来越远。

 

把垃圾踩在脚下

 

一头老驴掉到一个废弃的旧井里,很深,根本爬不上来。主人看它是老驴懒得去救它了,让它在那里自生自灭。

那头驴一开始也放弃了求生的希望。每天不断地有人往井里倒垃圾,老驴也生气自己倒霉掉到了井里主人不要它,就算死了也不让它死得舒服点,每天还有那么多垃圾扔下来可是有一天,它改变了对垃圾的态度。它每天都把垃圾踩到自己的脚下,并从垃圾中找到残羹来维持自己的生命,而不是被垃圾所淹没。终于有一天它重新回到了地面上。

不要抱怨你的学校不好,不要抱怨你的专业不好,不要抱怨你住在破宿舍里,不要抱怨你的男人穷,你的女人丑,不要抱怨你没有一个好的爸爸,不要抱怨你的工作差,工资少,不要抱怨你空怀一身绝技没有人赏识……

现实有太多的不如意,就算生活给你的是垃圾,你同样能把垃圾踩在脚下,登上理想之巅。

 

只差5丝米

 

很多人知道电话是贝尔发明的。但在贝尔之前,还有一位发明家为研制电话作出过贡献,他就是莱斯。

莱斯研究过一种传声装置,它能用电流传送音乐,但不能传送话音。

贝尔在莱斯研究的基础上,一方面采取了新措施,另一方面将装置里的一颗螺丝钉往里面拧了5丝米。

莱斯的疏忽被贝尔纠正了,奇迹也随之出现:不能通话的莱斯装置神话般地变成了实用的电话机。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只差5丝米便决定了一个人的成败!

贝尔的改进使莱斯感慨万千。莱斯说:“我在离成功5丝米的地方灰心了。我将终生记住这个教训。”

 

人生无乞丐

 

朋友对我讲起一件事:

那天正是中午,又下着小雨,车厢里的乘客稀稀落落的。车子停站时,上来了一老一小两位乘客,从近似的容貌很容易看出,他们是父子,而且都是残疾人。

中年男子双目失明,而那个大约八九岁的男孩则是一只眼紧闭着,另一只眼也只能微微地睁开些。小男孩牵引着父亲,一步一步地摸索着上了车,径直走到车厢中央。当车子缓缓前行时,小男孩的声音也随之响起:“各位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你们好,我叫小明。我现在唱几首歌给大家听。”

这时,音质很一般的电子琴声响了起来,小男孩自弹自唱,孩子的歌声有着天然童音的甜美。唱完几首歌曲之后,小男孩走到车厢头,正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他开始行乞了。他没有托盘子,也没有直接把手伸到你前面,只是轻轻地走到你身旁,叫一声叔叔阿姨什么的,然后默默地站立着。所有的人都知道他的意思,但都装出不明白的样子,或者干脆把头转向另一侧……

当男孩空着小手走到车尾时,坐在我身旁的一位中年妇女尖声大叫起来:“怎么搞的,这么多的乞丐,连车上都有?”

顿时,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他俩身上,没想到,小男孩小小的脸上竟显现出与其年龄极不相符的冷峻,声音不大不小,语速不紧不慢地说:“阿姨,我不是乞丐,我是卖唱的。”

霎时间,所有淡漠的目光都变得生动起来,不知是谁带头鼓起了掌,片刻车厢里掌声连成一片。

说到这儿,朋友的声音变得很低沉:“一个没有生存能力的小男孩却已经不屈地承受命运,他怎么可能是乞丐呢?”

那一刻,我的眼睛飘浮着一层雾水。

有一天,我路过中心广场,看见一位少年在拉二胡,我一眼就看出,他就是朋友提过的那个卖唱的小男孩。当我以完全没有施舍的心态把微薄的人民币放在小男孩的手心时,我相信它同时还伴随着一个沉甸甸的信念——人生无乞丐。

 

车票的价值

 

小时候,我家住在一座城市的东郊。一个冬天的下午,我和母亲到市中心去买东西。年少的我对城市里的什么事情都很好奇,总是在马路上东张西望。最后,我和母亲走散了。

当我发现母亲不见了时,心里顿时发了慌。那些年我们那座城市里的人贩子特别猖獗,当时我七岁,是一个很容易就会被拐骗的年龄。于是我强忍住内心的恐慌,在每一条大街上攒动的人群中寻找母亲的身影。天色越来越暗,然而直到城市的霓虹灯亮起来的时候我还没有找到母亲那熟悉的身影。

最后,我沮丧地坐在地下商场入口处的台阶上愁眉不展。我暗暗地告诫自己:不能哭,千万不能哭!说不定哪个人贩子早就盯上你了。

我决定不再等母亲了。我摸摸口袋里下午出门时母亲给我的两元钱,决定自己坐公共汽车回家。

由于当时是下班的高峰期,我挤了好几次都没能挤上由市中心开往东城的那趟公共汽车。我只好一个人坐在站台的候车椅上看着公共汽车一趟一趟地从我身边驶过。但我没掉一滴眼泪,因为我知道我一旦哭出来后会是什么后果。

当我好不容易挤上公共汽车时,已经是夜里九点多了。当时我还没有手表,我是在挤车时听到售票员说:“大家挤一挤,最后一班车了,互相体谅体谅。”

买完票之后,我那颗悬着的心才踏实下来。因为公共汽车的终点站离我家只有几十米,下了车就等于回到家了。于是我便*在汽车的座椅上甜甜地睡着了。

当车上的人陆陆续续下得差不多的时候,我才发现汽车所走的路线和来时大不一样了。我虽然心里纳闷着,但嘴里还是没有问别人,因为我得时时提防人贩子是不是就在我的身边。

汽车终于到站了,我随着最后一批乘客下车后才发现这里竟不是离我家不远的那个站台。我一下子傻了眼,一股恐慌倏地袭遍了全身。我努力地睁大眼睛,用自己仅有的汉字储备量去辩认站台上的站牌名字。

没有错啊,站牌上明明写着这是往返于东城和西城的公共汽车呀。旋即,我明白了,我是南辕北辙了——这里是西郊。

摸摸口袋里刚才买票后剩下的那一块钱,我想还可以搭这班车回东城去。可是,这趟车却径直开进了路边的一个车蓬里去了——收班了。

我咬咬牙,决定沿着公共汽车的线路一个人走路回家。

……

当我出现在家门口时,我看见父母惊慌失措的样子。全家上下都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奶奶甚至提议去报警。当得知我是走路回来的,妈妈心疼得流下了眼泪,父亲则竖起大拇指对我说:“好样的,将来一定有出息!”

多年以后,凭着自己不懈的拼搏和顽强的努力,我终于拥有了自己成功的事业。虽然也曾南辕北辙过,但我还是像小时候一样,一步一步地走了过来。那些曾和我一起长大的朋友,有人取得了博士文凭,有的当上了公司老板,也有的人为了金钱不惜铤而走险最后锒铛入狱。人生中,每一个人都拥有一张等价值的车票,并有权决定这张车票的旅程,我们虽然都有着同样的起点,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会有同样的终点。面对一次南辕北辙的旅行,关键在于你有没有迷途知返的勇气。

 

坐在生活的前排

 

万教授的课堂上,经常会遇到一些看似漫不经心的提问。比如有一次,万教授问道:“世界第一高峰是哪座山?”如此小儿科的问题大家当然不屑一答,仅用最低的分贝附和:珠穆朗玛峰。谁知教授紧接着追问:“世界第二高峰呢?”这下,大家可傻了,有人争辩道:“书上好像没有见过!”教授不置一词,再问:“那么,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是谁?”不料,此次没有人敢回答了。不是忘记了加加林,而是因为大家都知道教授的下一个问题,痛苦的是不知道第二个人是谁。于是,教授又自鸣得意地提了几组类似的问题。非常奇怪,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而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却几乎没有人知道。

万教授很高兴,似乎成功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却感到莫名其妙,不知教授在玩什么花招儿。幸好教授转过了身,黑板上飞快出现了一行字:屈居第二与默默无闻毫无区别!原来,教授是在鼓励我们要永争第一呀!

教授接着陈述了他的一项实验结论。十二年前,教授曾要求他的学生毫无顺序地进入了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独自找个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学生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学生似乎特别钟情于后面的位置,教授分别记下他们的名字。十年后,教授对他们的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教授还讲到他被很多大型公司视为“人才伯乐”的原因,就是应用了这个结论。

最后,教授语重心长地说道:“不是说一定要做得最好、站在最前、永远第一,而是说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十分重要。在漫长的人生中,你们一定要永争第一,积极坐在前排呀!”

 

一条腿站立

 

他们家一共有五个孩子。在那个年代,五个孩子虽然不算很多,但生活也非常勉强。可这兄弟五个,都一一考上大学并顺利毕业,这在农村是个奇迹。

令人不解的是,一个农村家庭,怎么供得起五个孩子读大学?原来,当老大考上大学的时候,老二主动休学一年,和父亲种菜卖菜供老大上学。当老二考上大学,老大又用做两份家教的报酬供弟弟……就这样,他们兄弟间相互支持,一一完成了学业。

这兄弟五个还不只是团结向上、学业优秀,他们大学毕业后,无论在哪个行业、部门工作,个人能力、人品都相当出众。

记者采访他们的大哥:是不是你们的父亲,施行了什么特别的教育方法?

如今是当地中学校长的老大回忆说:“父亲与大多农民一样,没受过什么教育,一生老实巴交。我们犯错或相互打闹时,父亲从来不打、也不骂我们,而用一种简单的惩罚方式——罚我们一条腿站立。”

无论冬夏,只要他们犯错或相互打架,父亲便会将他们那只凌空的脚脱掉鞋,在脚底涂上白灰,谁想有丝毫取巧,都会在地上留下痕迹。父亲要他们诚恳地反思自己,直到他满意才可以将脚放下来。

他们放下那条酸痛的腿后明白:两条腿才可以长久承担重量。尤其是在障碍面前,哪怕只需要你一条腿走十步,都比两条腿行万步困难。

他们一条腿站立无数次后,有了意外的发现:如果自己只有一条腿,仍然可以像两条腿那样自如生活。假设因一条腿就放弃了行走,哪怕找一根拐杖做依*,也永远不可能重获两条腿时的力量了。

“我们都明白父亲的用意,人生之路需要和别人团结互助、两条腿支持替换着去走,但当没有两条腿时,也要坚持走下去,面对自己的生活,不能依*任何人。”

 

超越极限

 

电视台正在播放一档新节目,名为《超越极限》。参赛者被选中后,须在规定时间内吃掉一盘让人毛骨悚然的食物——活的蚯蚓、蜘蛛……场面刺激,直接挑战人的嘴、胃和心理承受能力。

那期节目从头到尾,尝试者不乏其人,但几番努力,终于还是败下阵来,到最后竟无一人从容过关。

妻说:“换了我,我也无论如何吃不下去,真恶心呢。”在女人中,妻算勇敢的了,一次在车上遭遇小偷,人人明哲保身,视而不见,惟妻挺身而出,坤包甩过去,将小偷的刀打落在地。

“那要是给你很多钱呢?”我故意问,“比如说两万,你敢不敢吃下去?”

妻毫不犹豫地摇头。

“两万太少,要是两千万呢?一辈子锦衣玉食,你吃不吃?”我接着寻找可能的条件。

妻想了一会儿,仍摇头:“确实诱人。但要真吃下那盘东西,我想我下半辈子再也吃不下任何东西了。生无乐趣,要那些钱有什么用?”

我说:“如果发生灾难,不幸被压在石堆下等待救援,无食无水,只有这些东西可以维生,我想那时候任何人都吃得下去了。”

妻说:“也许那时我会吃吧,饿得晕头转向,求生的本能会战胜一切恐惧和恶心。”

“所以说想要超越极限,必须将人置于死地,否则人的潜能就不会发挥到极致。”我得意地做总结。

妻沉思着。

良久,她开口,一字一顿:“只有在一种条件下,我一定会将它整盘吃下去,毫不勉强,心甘情愿。”

我问:“什么?”

妻说:“如果能让父亲回来。”

妻的父亲去年因肝癌去世,妻在病榻前陪伴数月,用尽所有办法,却终于无力回天,眼睁睁看着老人怀着对人世无比的留恋而离去。那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遂成妻心口永远的痛,时至今日,每每午夜梦回,泪湿枕巾,常说又见到父亲笑容依旧,宛如生时。

“如果能让父亲回来,那算得了什么呢?”妻的眼圈红了,面容却透着坚定。

我听着妻的话,一颗心不由得被深深震撼了。

原来,许多时候,能让我们超越极限的力量,不是名利,不是财富,甚至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是,而是在血管里涌动、一次次漫过心底的爱啊。

 

永不放弃你的希望

 

在马来西亚的一个国际心理学会议上,我认识了一个朋友,他向我大力推荐他所创立的积极心理治疗理论。

他讲了他所做过的一个试验:将两只大白鼠丢入一个装了水的器皿中,它们会拼命地挣扎求生,一般维持的时间是8分钟左右。然后,他在同样的器皿中放入另外两只大白鼠,在它们挣扎了5分钟左右的时候,放入一个可以让它们爬出器皿的跳板,这两只大白鼠得以活下来。若干天后,再将这对大难不死的大白鼠放入同样的器皿,结果真的令人吃惊:两只大白鼠竟然可以坚持24分钟,3倍于一般情况下能够坚持的时间。

这位心理学家总结说:前面的两只大白鼠,因为没有逃生的经验,它们只能凭自己本来的体力来挣扎求生;而有过逃生经验的大白鼠却多了一种精神的力量,它们相信在某一个时候,一个跳板会救它们出去,这使得它们能够坚持更长的时间。这种精神力量,就是积极的心态,或者说是内心对一个好的结果心存希望。

当时我心里想到那两只大白鼠,总觉得不是滋味,就略带反感地对那位心理学家说,有希望又怎样,那两只大白鼠最后还不是死了。出乎我的意料,这时,他告诉我:不,它们没有死,在第24分钟时,我看它们实在不行了,就把它们捞上来了。

我问:你为什么那样做?

他说:因为有积极心态的大白鼠更有价值,更值得活下去。我们人类应该尊重一切希望,哪怕是大白鼠内心的希望。

希望就是力量。在很多情形下,希望的力量可能比知识的力量更强大,因为只有在有希望的背景下,知识才能被更好地利用。一个人,即使他一无所有,只要他有希望,他就可能拥有一切,却不拥有希望,那就可能丧失他已经拥有的一切。

 

懒惰的智慧

 

长期以来,人们一说起懒惰就深恶痛绝。其实,“懒”从某种角度来说,既能成为一种创造的动力,也能提高生产的效率。

犹太人汉弗特就是推崇这种“懒惰”哲学的人。他在加拿大渥太华开设了一家豪华宾馆,处事甚为“懒惰”,凡是能吩咐别人为他干的事,他绝不亲躬。宾馆业务虽然繁忙,他却整天悠闲自在。年终时,他让宾馆分别评选出10名最勤快和10名最“懒惰”的员工。汉弗特叫人把10名“懒惰”的员工叫到他的办公室。这些员工心里七上八下,心想老板肯定会要我们滚蛋。可是他们万万没想到,一进门,汉弗特就说道:“恭喜各位被评为本宾馆最优秀的员工。”他们被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看着他们一个个目瞪口呆的表情,汉弗特招呼他们坐下后,笑着慢慢解释道:“据我观察,你们的‘懒’突出表现在总是一次就把餐具送到餐桌上,习惯于一次就把客人的房间收拾干净,一次就把工作干完,讨厌多走半步路,讨厌做第二次。因而在别人眼里你们整天闲着,在偷懒。但依我看,最优秀的员工全无例外的都是‘懒汉’,因为他们‘懒’得连一个多余的动作都懒得去做。而勤快员工的‘勤’,大多表现在他们整天忙忙碌碌,不在乎把力气花在多余的动作上,做一件事不在乎往来多少趟,花多少时间,这样能有效率吗?”

人正是懒得推磨,才发明了风车;懒得走路,才发明了汽车;巧于懒惰的人,身上常常闪烁着创造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