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争乱40贴吧:英国之行:中英教育比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8 15:36:45

英国之行:中英教育比较  

2008-09-24 22:51:27|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英国之行:中英教育比较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简朴实用的教育资源观

    英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之一,教育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成果显著。在我们想象之中,应该是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设施豪华气派,世界一流。然而,通过几天的考察访问,特别是对一些堪称一流的几所学校参观考察,我们才彻底改变了原有的错误认识。其实,英国的教育资源利用非常到位,外表绝无华丽的装饰,可以说是简朴实用。① 几乎是所有的学校都没有一个“象样”的校门。不要说中学,就是象剑桥、牛津等世界一流高校的学院也是如此,要想与人家学校的领导合个影,在校门口是不气派的。因为不少学校仅仅是一个很不起眼的牌子而已。② 校舍外表毫无装饰,不要说是铝塑板,就是瓷砖也没有,看上去确实是“原汁原味”。③ 学校的教室是按课程来区分的,因此,上课用的教室与做实验用的教室是“合二为一”的。客观上就节约了一个教室,而且实验室里的设备也不是十分现代化的,可以说,没有我们三星、四级学校的实验室漂亮,但是很实用。④ 学校实行助教制度,上课一律是教师(具有教师资格证书的),而帮助教师上课、辅导学生的,则用教辅人员来完成(英国称助教),究其原因是助教的工作不需要过高的要求,因此就可以减少教师的聘用人数,少化资金。原来,助教的工资与教师有较大差别的。

    (二)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

    教育到底追求什么,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是片面追求升学率,还是追求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这是一个分水岭,是正确与错误价值观的显著区别。

    以人为本在学校教育中就是坚持以师生的发展为本。在英国的学校里,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观念可以说已经落实到每一个方面。① 课堂教学中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英国,每个教室的人数比较少,通常在25人左右,教室里的座位也不是中规中距排放的,而是较为随便放置的,老师通常不是十分严肃地站在前面讲课的,而是较为随和地坐着,或站在学生中间的,师生关系十分融洽,完全是朋友式的关系。② 为了落实关爱每一个学生,英国的学校里都坚持教师和助教同时进班上课,教师在上课,助教可以在教室里辅导,也可以把几个学生安排在其它地方个别答疑,应该说有效地照顾到个别学生的特殊要求。③ 对特殊学生的关爱。我们在Wellacre Echnology College这所学校里了解到,该校在招生时招了一名下肢残疾的学生,上下楼梯不方便,学校便向当地政府出据报告要求改建学校教学楼的楼梯,增加电梯,这一报告迅速得到同意,并付诸实施。

    (三)关注学校进步幅度的发展性评价观

    英国的教育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成果丰硕,仅就剑桥大学一所学校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就可以让人瞠目。一批划时代的科学巨匠,如物理学上的焦耳、牛顿,化学的道尔顿,生物学家的达尔文等,都是由这块土地培养出来的。同时,一批社会科学的思想家也是如数家珍,经济学上的亚当?斯密斯(《国富论》的作者),文学戏剧学家莎士比亚等,就是马克思绝大部分时间也是在英国大英博物馆里渡过的。

    这些成就的取得与英国的基础教育是分不开的。应该说英国的基础教育过去还是比较好的,评估的机制还是比较完善的。① 英国也十分重视全国的统考,但他们的考试不是一次,而是三次,即11岁、14岁和16岁,一个学生在大学之前最起码要有三次全国统考,这些成绩都在你的成长记录袋里,都非常有用;②学校也参加统考,其均分和优分率、通过率等也全国排名,并公布于众,可以说竞争还是十分激烈的。③学校的发展状况也由英国的教育标准办公室(OFSTED)每三年检查评估一次,其评估的结果分为四个等级,凡是被评为4等的,学校将被要求限期整改,否则就关、停、并、转,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将自然逃脱不了厄运的降临。因此,这个评估报告和结果对校长和全校都十分重要。然而,这个报告十分关注的是学校的进步幅度和发展潜力,而不仅仅是现状,也就是说是发展性评价而不是终结性评价,更不是简单的贴了什么“星”,或挂个什么牌子。

    (四)关注思维品质培养,强调实际应用的教学质量观

    与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不同的是,尽管在难度上尤其运算能力上,英国的学生似乎不及我国的学生,但通过听课和对其各级数学试题(统考)的分析研究,我们感到英国的课堂教学关注社会生活、关注实际、强调体验、注重服务于实践、注重应用。在教学中,纯运算的少,化生活实际情景为教学模型,找规律等题目多,思维量大、要求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是从生活实际入手,然后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指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学生在课堂上活跃异常。我们以为这种源于实际、关注生活、服务于实践的出发点,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增强体验,对于思维品质的培养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谓“悠闲出智慧”可能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英国的教育由于其历史的、文化的背景以及社会制度与我国不同,所以差异较大。但我以为,以上的几点对我们的教育以及对我们这些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具有较强的启发和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