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相篇》研习报告-钟茂森专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1:02:10

《心相篇》研习报告

时间:2010-11-23 11:55:56

——摘自《文昌帝君阴骘文》研习报告第十六、十七集

钟茂森博士主讲

2008年10月10日至11日

    尊敬的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请坐。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文昌帝君阴骘文》,我们继续来讲「欲广福田须凭心地」这一句。这一句经文是整篇《阴骘文》的总纲,是核心,所以我们要花多一点的时间来深入的探讨。这个福田在哪里去种?在我们心地里去种。心所起的念头这是因,生了这个善心善念就会得到福报,福报就是果,这就是因果丝毫不爽。世间人都希望有福,这个福是从心地产生,而在我们的相上就显现出来,所以一般会看相的人就会懂得哪种人有福,哪种人他福薄。其实福厚或者是福薄,相上只是显现出来,根源就在我们的心地,存心仁厚就自然感得厚福,存心刻薄面相也就薄了。我们今天将这句的经文做一个发挥,我们采用宋朝初年一位相学大师叫陈希夷,他写的一篇「心相篇」,我们来学习福德、福相从心生的道理。

    陈希夷他的原名叫陈抟,他是五代末年,宋初年的一位道家的隐士。他在少年时期就发了出世隐居这样的一个心,他也无心于功名,他隐居在华山二十多年,在华山之前他也隐居武当山,相传他活了一百多岁。他对于道家的学问可以说是精通,尤其是对《周易》,对于这些相学真的是研究得非常的精通,他的学问,乃至对后来理学的这些大师们,像我们讲到的周敦颐,对他们也有很大的影响,后来邵康节,这些都是私淑他的弟子。宋太宗对他的学问非常注重、重视,就赐他的号叫希夷先生。陈希夷先生他所作的这篇「心相篇」,可以说是流传千古的不朽之作,这篇文字不长,总共只有一千三百零四个字,我今天早上数的,一千三百零四个字,一百一十七句,可是它把相学的纲要都给点出来了。它的总纲就是「心相篇」的头两句话以及末后两句话,所谓「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发,观行而祸福可知」,最后的两句,这一头一尾,末尾两句,「知其善而守之,锦上添花;知其恶而弗为,祸转为福」,这一头一尾两句,开头是提纲挈领,末后是总结,把整个相学的宗要给我们点出来。而且它不是一种宿命论,告诉我们人的相由心生,相由心转,存好心相就好,就是福相,如果心不善,念念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就变成刻薄的相、薄福的相。

    所以这篇「心相篇」,虽然是道家里头的文章,但是我们也要把它当作修身立德的很好的参考借鉴。古来陈希夷的「心相篇」几乎是与《感应篇》、《阴骘文》相提并论的,有助于我们修身立德的佳作。我们现在学的《阴骘文》也是道家的,这是印光大师极力提倡的,我们师父上人也极力提倡《太上感应篇》,这也是道家的,这些都是很好的因果教育的教材。这篇「心相篇」讲的是什么?就是讲的心地的因果,有如是心就有如是相,心是因,相是果,心转了相也跟着转。所以我们学了这篇之后,当然目的不是为了学看相,我们佛弟子对于算命、算卦、看相这些我们不讲究,我们知道它有,但是我们不追求这些,为什么?因为这些都是只在表相上看,我们学的是如何修心,修心是抓住根源、抓住根本,况且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不希求世间任何名闻利养、功名富贵,所以对于福报我们也不贪恋。可是我们学这篇,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观照我们的内心,有时候观照内心不容易,所以借助相上来观察,这就很容易达到内省的功夫,帮助我们自己断恶修善,这是很好的扎根教育,同时也可以用它来择友、观人,看看哪些人是善知识,我们应当亲近,哪些人心地不善的,我们就要远离,所谓亲贤远佞,「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我们用这个来做为镜子,对照一下,知道哪些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对象,所以这是一篇很好的文章。

    我们来简单的利用这两小时时间把它读一遍,学习一遍,要详细讲确实两个小时讲不完,只能是走马观花似的,但是过一遍之后,我们心里也就有一个善恶标准的准绳,也知道如何去修心,改造我们的命运。我们来看这篇文章,「心者貌之根」,心是我们相貌的根,所以「审心而善恶自见」。这个貌,面貌有善有恶,我们自己的面貌是善还是恶?我们先不要看别人,先看自己,我们要从审心来做起,命运的善恶也从我们现前的心念就可以知道。下面说「行者心之发」,我们的行为是我们心念的一种反应,有其心必有其行,儒家也讲,「诚于中,形于外」,你的心如果是诚恳的、恭敬的,你外表一定是恭敬的、有礼的,所以你的行为是你心的一种表现,我们就可能通过行为来看一个人的祸福,因为观察心不容易观察到,心无相,我们从什么地方看?从相上观察,就能够预卜人的祸福。左丘明先生曾经注过一部《国语》,这里面也记载着不少春秋时期的大夫,他们就会看相,看一个人的外表、神态、言行、举止,就能够预卜他未来的祸福,都非常的应验。为什么?因为「祸福无门,唯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祸福是由于人心的善恶招感的,善就招福,恶就招祸,所以我们通过他的行为能够知道他心的善恶,也就能够预卜他的祸福。古代真有学问的人他都懂得看,这就是看相的纲领,所以我们即使是不懂这些相术的学问,没关系,抓住这条纲领也就大概能够看得出来。古代的真正读书人都懂,当官的、做皇帝的他们都用这个方法来选拔人,一直到清朝末年,曾国藩先生他也是用这种方法,看人的言动,就能知道这个人是国家栋梁之材还是一般庸才,是忠臣还是小人,都能看得出来。所以曾国藩先生有人说他的眼睛很厉害,看你几眼,他把你的里里外外都看透了,那是为什么?因为他有这个学问,这就是这门学问的总纲。

    我们继续看这个总纲以后,底下是别说,一条条给我们讲,真的是有如是心就有如是的相、有如是的福。他说「出纳不公平,难得儿孙长育;语言多反复,应知心腹无依」,他整篇「心相篇」都是用这种对偶的形式来写的,可谓是言简意赅,语言非常简练,意思非常的深广。这里讲出纳,出纳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在相学上的说法,所谓出纳就讲的是口,五官这口为出纳,出纳不公平也就是说话不公道,心口不一,这是一种。另外一种解释,出纳是讲我们钱财上的,跟人交往上的出入、取与,你看《弟子规》上讲,「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这才应该。可是如果出纳不公平,是倒过来,他是取多与少,他拿别人的多,给别人的少,这就不公平。尤其是讲做生意的,老是想到占人家的便宜,把人家口袋里的钱抓过来,自己不想给别人任何利益。甚至最近我们看到报导上讲的,现在奶粉里面都掺上这些化学的毒粉坑害百姓,这些毒粉会导致肾结石,肾结石一个礼拜洗二、三次肾,很多婴儿吃了这些奶粉就遭到这样的伤害。婴儿小,肾也特别单薄,这么小就洗肾,这人就废了,不会有多久这人也就毙命了。你看这样坑人、害人,当然难得儿孙长育,他的儿孙,要不然就是断子绝孙,要不然就是儿孙变成他的冤家债主,把他的家产全部荡完。语言多反复,这是讲到说话反反复覆,也就是说话不算数,此一时彼一时,没有诚信。没有诚信,他的果报当然就没有知心朋友,心腹无依,心腹就是有推心置腹的朋友,他可以做依靠,但是语言多反复,他必定是没有知心朋友,他没人能够依靠,因为别人都远离他,知道这个人反反复覆,喜怒无常,有德君子自然对他是避而远之,所以这种人肯定是晚景凄凉。

    下面一句,「消沮闭藏,必是好贪之辈;披肝露胆,决为英杰之人」。这个消就是削减、损耗的意思,沮就是破坏、败坏,消沮的意思也就是损耗别人钱财这样的意思。闭藏,闭是封闭,藏是藏匿,他自己的这些财物他封闭得很,不让人知道,躲躲藏藏,隐隐蔽蔽。这种人我们就看出必是好贪之辈,这种人贪心重,喜欢损人利己,一有机会他就损耗别人来充实自己财富。披肝露胆,我们讲这是仗义疏财之士,他能够为朋友两肋插刀,非常的忠诚,讲求信用,是侠义之人。这种人必定是英杰之人,他心中坦坦荡荡,大公无私,这种人就是英雄豪杰。这些相基本上从小孩也就能够看出来,因此这个教育要从小开始教,把他的德行基础奠定好,将来他就能成为英雄豪杰。

    下面讲「心和气平,可卜孙荣兼子贵;才偏性执,不遭大祸必奇穷」。心和气平就是一般我们讲的心平气和,他的心总是和谐的、总是欢喜的,不急躁,他的气总是平和的,不会心浮气躁,遇事他能够耐心,以仁厚待人,这种人我们就可以预测到他将来必然是子孙荣贵,家庭兴旺。为什么?因为有这样好的人做家长,儿孙肯定是受到良好的家教,家长的身教非常的重要。所以最重要的是家里太太要有心平气和,你才知道她能够旺你家三代,如果娶了一个才偏性执的太太就麻烦了,不遭大祸必奇穷。才偏就是她很有才华,这种才华还是偏才,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奇才、鬼才,人家一般人没有的,她有。这倒没什么,但是问题是她性执,这个执就是执着、偏执、固执,不能够听从人劝告,非常拧,我们讲这种人通常都会性情偏激,恃才傲物,很狂妄,不能听劝。俗话有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如果有这种才偏性执的人,他就不会听老人言,那他的亏就吃大了,他必定是遭大祸的人,为什么?因为通常祸都是因为一个人傲慢、放肆招来的,或者是失言得罪人,祸从口出,或者是放肆、不谨慎,招来天灾人祸临头。倘若幸免不受大祸的,那也是这一生奇穷,穷困潦倒。古来有一些所谓的大才子,往往都会有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所以他也是一生潦倒。

    下面说「转眼无情,贫寒夭促;时谈念旧,富贵期颐」。转眼无情就是我们讲的这个人无情无义,一转眼不认人,今天你对他有好处,他对你卑躬屈膝,非常的热情,等来日你对他没有好处,他认都不认你,薄情薄义之人,他们肯定一生贫寒夭促,夭是夭折,促就是很短,短寿,又贫穷又短寿,这福薄,福薄的相就是无情无义。反过来,时谈念旧,就是常常念旧的人、念恩的人,你跟他交往你就能够从他口中听到,他常常感念某某人对他的恩德,古人讲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哪怕是他过去对我施过一顿饭,这么一点恩德,我都念念不忘,就好像韩信,一饭千金。韩信过去是一个穷苦的人,一个老太太给他一碗饭吃,他就念着,最后自己当了大将,以千金报答。能够念恩念旧,不忘故友,这种人他的富贵绵长,这个期颐的意思就是绵长。古人用一百年做为一期,颐就是颐养,就是养的意思,就是颐养天年,富贵期颐就是你百年富贵、长寿多福这个意思。为什么?因为他厚道,他不忘本,这就是厚福之相。

    下面「重富欺贫,焉可托妻寄子;敬老慈幼,必然裕后光前」。如果一个人他对富贵很重视,见到富人他就非常尊重,但是对于贫寒的人他就看不起,甚至会欺负他,这种心刻薄,对这种人你怎么能够把妻子寄托给他?古人真正厚道的,跟朋友肝胆相照,这个朋友他能够把自己的妻儿子女寄托给他,甚至可能失去生命了,他知道这个朋友到以后也一直会照顾好自己的妻儿。最有名的,《三国演义》里面刘备托孤,把他儿子托付给诸葛亮。周朝武王去世得早,把成王托付给周公。这些人都是大厚大德,存心仁厚,所以他能可靠,因为他们对功名富贵很淡泊,他注重的是道义、恩义、情义,这种就可以把重担交付给他。下面讲,敬老慈幼,必然裕后光前,这个人能够敬老、爱老,对老人,特别是孤寡的老人,特别的照顾、爱护、关怀,对于晚辈非常的慈爱,我们就可以预卜他将来必定大发。裕后就是他的福德可以庇佑子孙,他子孙荣显,光前就是他自己能够立身扬名,光耀门楣,前就是指祖先,令祖先都得到荣显。就好像「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于公治狱大兴驷马之门」,这前面我们说到的,厚道存心必然是能够光耀门楣,福荫子孙。

    下来「轻口出违言,寿元短折;忘恩思小怨,科第难成」。违言,我们佛家就说这是造口业,这个违就是违背心性。一般说来有几种,第一种,违心的话,口和心不符合,心口不一,就是说心里想一套,口里说一套,就这种人,而且是轻口说出来,随便说话,随便答应人,随便承诺,这是轻口,很轻率,语言不慎重。另外一种违,就是违情之言,不合情理,说话伤人感情,伤了和气,令人听了之后心寒,这是违情之言。第三种,违理之言,就是讲话不符合道理,我们讲强词夺理,而且即使有点理,他也不饶人这种。第四种是违实之言,就是不符合事实,蓄意捏造,古代有所谓指鹿为马,无中生有,讲这些话,这就是造口业。那么他的果报是什么?寿元短折,就是他折寿了,他短命了。而且不仅自己短命,可能他子孙也会短命,也会夭折,断子绝孙,都是口业造的。所以三寸舌是利刃,怎么可以随便轻口出违言?下面说,忘恩思小怨,就是忘恩负义,忘恩,小怨他老记着,人家对他再多的恩德他不念,稍有一点过错他就老记着不忘,恩怨缠缚在胸中,这种人心地刻薄,当然他就科第难成,科第是功名,他考不上功名,也就是他没有富贵。所以《弟子规》教我们,「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这种人他才会有功名富贵,尤其是读书人,这条是大忌。

    下面讲「小富小贵易盈,刑灾准有;大富大贵不动,厚福无疆」。这是讲一个人刚刚遇到了一点富贵,我们讲他骤发了,或者是有一些才能,得到一些重用,得到一点名声,他就自满了,盈就是自满,骄傲,甚至狂妄,觉得自己最了不起。谦受益,满招损,你要是自满,必定有减损。什么是减损?刑灾准有,肯定有灾祸。这个灾祸是什么?刑灾,他会遭到官刑,就是被判刑,甚至引来杀身之祸。最明显的,三国时代的吕布,凭着一点骁勇,觉得自己最了不起,目中无人,目空一切,结果最后被曹操抓了,还是丧命,被砍头了。大富大贵的人他遇到富贵他不动心,像关公,关公被曹操俘虏了,劝他投降,而且给他封侯,封他汉寿亭侯,大富大贵都来了,可是关公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念念想着回到他兄长刘备那里去,他不动心,这种人才是厚福无疆,因为什么?他重道义,轻富贵,这就是厚福。

    下面讲「欺蔽阴私,纵有荣华儿不享;公平正直,虽无子息死为神」。这个欺蔽阴私就是讲的心地隐讳,暗中造一些坏事,损阴德,做了一些不可告人的丑事。这种人,人虽然不知道他干了坏事,可是天报应之,即使他有荣华富贵,也不能长久,到不了儿孙那一代。所以我们有时候看到有人大富大贵的,没几年就不行了,家道中衰,为什么?肯定造了缺德事,损了阴德。甚至有时候表面上看是善的,慈善家,可是你要知道,他为什么家道中衰?为什么没有善终?里头有我们没见到的因果。要知道,天道对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这个道理一点都不会差错,所谓是福善祸淫。下面讲公平正直,一个人光明正大,他公平,待人公道、正直,内心是正直,这种人即使是他没有子息,就是没有后代,他死了也会做神,为什么?因为神就是公平正直。他能够享受大众的祭祀供养,虽然自己没有子嗣祭祀,大众给他祭祀。我们最近的看到,周恩来总理,公平正直,虽然他没有子息,可是他受全中国人民的爱戴,甚至是世界人民的爱戴,他走的时候联合国为他下半旗,这都是证明这个道理。

    下面说「开口说轻生,临大节决然规避;逢人称知己,即深交究竟平常」。这是开口随便就来豪言壮语,说我可以给你两肋插刀,赴汤蹈火在所不惜,说轻生。这种人,你别听他现在豪言壮语,真的有需要他的时候,临大节,他就不知人去哪儿了,决然规避,不知道他去哪了,靠不住!真正靠得住的人,反而他口里不说这个,忠厚老成,急则可相依,真正有急难的时候,反而忠厚老成的人,平时缄默,不太爱说话的,这种人反而是很好的依靠。逢人称知己,这种人有,见到人,刚认识没多久,拍肩膀称哥们,跟人是患难知己了,你跟他深交下去,一看也平平常常,这种人怎么是知己?要知道人生,古人讲得一知己足矣,知己难遇,有的人甚至一生都得不到一个知己。所以真正得了一个知己,这种人必定是非常珍惜这种友情、这种朋友的道义。朋友可以满天下,跟每个人都应该和谐,都应该讲礼貌、恭敬,这是对的,但是知己没几个人。因此对那些轻佻的人,一下哥们来哥们去的,那种人你就知道你不可能跟他深交。

    下面讲「处大事不辞劳怨,堪为梁栋之材;遇小故辄避嫌疑,岂是腹心之寄」。如果一个人,你交代给他大任,他能够不辞劳苦,不避讥嫌,不辞劳怨,这种人他能够堪任大事,他是国家栋梁之材,我们讲这是中流砥柱的人物。为什么?因为他能担当,他不会因为这些辛苦,或者人家讥嫌他,他就会推托,当然这种人肯定不是随便担当。就像刘备去请诸葛亮,三顾茅庐,诸葛亮不出山则已,一出山,真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们应该学这种人。反过来,遇小故辄避嫌疑,这是什么?遇到点小事发生了,或者人家有一点讥嫌了,说点风凉话,他这一听就坐不住,他就要避嫌疑了,不愿意承担一点责任,把自己的面子放在第一位,有什么责任,推得干干净净,跟自己一点关系也没有,不肯担当,那岂是腹心之寄?腹心就是你很难把他做为心腹之交,你很难寄托他大任。为什么?他不能担当。所以做大事的人是能担当的人,你看我们现在学习弘法利生的人,这是大业,如来家业,这就要学不辞劳怨,不避讥嫌,不用怕人家有嫌疑,要能够勇于承担,这种人才能够成就栋梁之材。

    下面说「与物难堪,不测亡身还害子;待人有地,无端福禄更延年」。与物难堪,什么意思?物就是一切万物,人、事、物都包括了,难堪,堪就是忍受、包容的意思,也就是他跟一切人事物都很难忍受、包容,就是跟人事物过不去,常常会起对立、起烦恼,怨天尤人,这种人这个福已经损得差不多了。所以他不测亡身还害子,不测就是横祸,没有预料到的横祸突然来了,所谓横祸而死的,而且还贻害子孙,子孙也会遭到报应,遭到连累。所以人要有包容心,天地重和气,和气能育万物,如果跟万物都不能够相容,真有这样人,我还见过,跟每个人都闹矛盾,而且东西摆得不正他都会起烦恼,跟万物都会对立、矛盾,一有点什么事就会大发脾气,什么事都没有他自己一个人还生闷气,这种人肯定是会遇上奇祸。下面说待人有地,这个地就是余地,待人处事接物都留有余地,要懂得包容、懂得容忍,留三分给人面子,给事有余地,这种人他会无端得福,就是无端端的得福报,福从天而降,就好像中了六合彩这种,福报从天而降,而且他还延年益寿,福报来自于他厚道,他留有余地。

    下面讲「迷花恋酒,阃中妻妾参商;利己损人,膝下儿孙悖逆」。迷花恋酒就是我们一般讲寻花问柳,心淫念很重,而且很放荡,生活放荡,这种人我们可以预测,他家里的妻妾女眷肯定也是不和睦,甚至也会出现所谓的婚外情。所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今日淫人妻,来日自己妻被人淫,这一报还一报。利己损人,这种人他的儿孙必定是败家子,为什么?因为他跟人家损人利己,是别人的冤家,他的儿孙也就做他的冤家,他损人利己得来的这些利益,没多久他儿孙就给败完了。这种故事历史上多得不得了,小说里看到的真的是非常多。

    「贱买田园,决生败子;尊崇师傅,定产贤郎」。贱买田园,就是人家卖田园家产他要贱卖,为什么贱卖?肯定是因为有急事,譬如说父母有病,没钱,急着要变卖家产来医治,或者是要变卖家产来还债等等,总之都是有急事,才不得不变卖家产。如果我们这时候趁火打劫,把这个田园压低价格,从中渔利,这叫做趁人之危。人家有危难,不但我们不能够帮助,反而趁火打劫,这种人你想想,决生败子,肯定他生的是败家子。因为他的这些家产得来的,这里面缺了阴德,有怨气,所以自然招感冤家来给他败完。尊崇师傅,这是对老师非常尊敬,尊师重道之人,这种人定产贤郎,他肯定有孝子贤孙来投生。为什么?这是感应,你重视师道,必定有尊师重道的子孙来投到你家,所以他长大必定是贤能之人。因此你要求福报、求好儿孙,还得反求诸己,要自己从内心里求。

    下面说「愚鲁人,说话尖酸刻薄,既贫穷,必损寿元」。先看第一句,这个愚鲁,愚是愚昧,鲁是鲁莽,又愚昧又鲁莽,还带说话尖酸刻薄,你想想真的是薄福之相,他肯定贫穷短命,必损寿元就是短命,这明摆着的,本来就不识时务,还乱说话,得罪人,甚至是得罪天,必得天灾人祸。下面说「聪明子,语言木讷优容,享安康,且膺封诰」。聪明子就是天资聪慧的人,可是他语言并不多,语言木讷就是少言寡语,这个讷就是少言寡语。老子说的「大辩若讷」,这个大辩就是辩才无碍之人,很会讲话,可是平时看到他少言寡语,好像不懂说话,就好像孔子的学生闵子骞一样,平时不说话则已,一说话,这个语言可以定国安邦。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说话要少,沉默,但是行动要敏捷,这才是君子。他不仅说话谨慎,处事戒多言,言多必失,处事的时候要少话,多话了很容易有过失。只有愚人、鲁莽之人他才会多话,他就得罪人多。他不仅少言寡语,而且神态优容,就是悠然自在、和谐、潇洒大方,这个神态一看,大富大贵之人,他能够享安康,安是平安,康是健康,而且还膺封诰,膺是接受,接受什么?朝廷重任,封爵封位。

   「患难中能守者,若读书,可作朝廷柱石之臣」。这是在艰苦患难的时候能够坚持自己的操守,这种人他如果能够读书,将来可以做朝廷砥柱栋梁这样的重臣,可以定国安邦。为什么?因为他的品格忠厚,而且他读书又有学问,他就能够堪当大任。下面说「安乐中若忘者,纵低才,岂非金榜青云之客」。这个安乐中若忘,什么意思?就是他不会耽于安乐,不会沉沦于安乐,这叫安乐中能忘,换句话说,他有忧患意识,安乐中他还要想到忧患,甚至能想到天下人的忧患。这种人他必定有功名富贵,纵然他是才学比较低,他也一定是金榜题名,青云是青云直上,这种人他的功名富贵很畅通。为什么?因为他有德,而且他不会被富贵所迷,胸有大志,这就是国家的人才。

    下面说「鄙吝勤劳,亦有大富小康之别,宜观其量」。这个鄙就是心地卑鄙,心胸狭窄,不能够容人,不能容事,吝就是吝啬、自私,这种人往往是什么?什么东西舍不得,你看他好像挺惜福的,对很多自己的这些用品确实很珍惜,本来勤俭是好事,可是他这个勤俭是出于自私。他也很勤劳,一生都在很勤苦的干,但是他能不能得大富?这个不一定。这种人能够一辈子勤劳,而且能节俭的,他也能得个小康,吃饭、生活能过得去,但是如果得大富,那就要看他的量,宜观其量,这个量是心量,心量大他的福才大,他才能有大富。换句话说,你看他很节俭,还要看他对人怎么样,如果他对人也吝啬,那么你知道,他最多是个小康,他不能得大富,他量小,我们讲量大福大。所以勤劳、节俭是好事,你还得扩大心量,对自己要勤劳、节俭,但对别人要丰厚布施、服务,让人家安乐,你有这个心量你就能得大富。

    下面讲「奢侈靡丽,宁无奇人浪子之分,必视其才」。这个奢侈靡丽就是我们讲的生活,一般都是富贵人家,很奢侈浪费,靡丽就是很华盛,生活真的是丰富多彩。这种人有两种,一种人是奇才之人。什么是奇才?就是他有一种特殊的才能,所以他能够恃才傲物,这种人往往是视金钱如粪土,所以他对生活他可以很奢侈,他无所谓。过去弘一大师就是这种人,未出家之前他是这种人,生活也是很奢侈,甚至还不太检点,我们一般看起来他不太检点,看起来像个纨裤子弟,可是这种人他一旦接触了正法,他也是一个难得的大成就者。另外一种人那就不行了,浪子,就是纨裤子弟,他就是爱耍这些阔气,显示自己富贵,实际上自己没量,无才无学又无德,这种人他这一生肯定就不行。所以这也要看两种不同,这是相学当中看人看得很细致。

    底下讲「弗以见小为守成,惹祸破家难免;莫认惜福为悭吝,轻财仗义尽多」。见小就是见识小,没见过世面的,守成就是他能够墨守成规。这两种人其实是不一样,不要把这些见识浅薄的人,只顾眼前利益,他本质上实际上他是胆小怕事、贪吝,舍不得自己的钱财,害怕自己的家产破落,他不肯布施,你看这种人,表面上看他好像挺老成,挺忠于家道,墨守成规,实际上他内心里贪吝如果没放下,布施的心没有真正拿出来,甚至会有损人利己的心,这样他也是会最后破家难免,惹祸也难免。底下讲惜福和悭吝这两个不同,惜福他是对自己的生活节俭,很珍惜福报,不会奢侈浪费,但是对人他不会悭吝,不会吝啬,不小气,小气的人就没有福报。惜福的人往往会做出什么?轻财仗义。你别看他自己生活好像很节俭,一到需要的时候,他可以为朋友倾家荡产去布施。所以惜福的人他不是贪的,心不贪,这跟悭吝不一样,悭吝是自私,惜福的人他是大公无私的。

    下面讲「处事迟而不急,大器晚成;见机决而能藏,高才早发」。处事迟,这个意思是讲临事的时候很镇静、沉着、从容、淡定,不急不躁,这种人往往是大器晚成,因为他有耐心,他往往能够给自己留有足够的时间和余地,他不会急躁,可以预言他是大器晚成。见机决,这是见到机会来了,马上就决定,这个人当机立断,他不犹豫。这个机,特别是大事来临,他能够马上把问题看清楚,当机立断,已经下了决定,但是他还能藏,藏是什么?他不会显露,机是有机密的意思。特别是古代的统帅,领兵打仗,看到眼前这些军事的形势,他已经是心中有数,可是他藏而不发,他的心有这个量,我们讲「将军额头能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他的心量很大,所以他能藏得住。心量小的藏不住事,一点小事都给发出去了,这就不能够担当大任,也做事就很容易败。所以见到这个机会来了,当机立断,而且能够藏而不发,慢慢的把他的工作计划推展出去,这种人高才,而且高才早发,他往往会我们讲很快就能够走上大任。

    下面讲「有能吝教,己无成子亦无成;见过隐规,身可托家亦可托」。这是讲有一类人,自己有能力、有才能,可是他不肯教人,吝教,就是佛法讲吝法。吝法的人,他不肯布施法,自己就没有成就,这因果,所以自己无成,子孙也无成,祸延三代,所以千万不可以吝法。自己有才华,人家来请教,一定是和盘托出,毫不保留,这是真正成就自己。布施法得聪明智慧。见过隐规,就是见到别人的过失,隐就是暗中,暗中来规劝他,不在大庭广众,不在别人面前来规劝。为什么?因为在别人面前规劝的话让他不好意思,让他下不了台,要给人留有余地,给人留面子,这种心是厚道。厚道存心的人你可以把身家都托付给他,这种是高义之士,他有道义,能够担当的。

下面讲「知足与自满不同,一则矜而受灾,一则谦而获福」。知足,这是他安分守己,没有非分之想,而且他是谦卑的。自满的人不同,表面上来看好像知足人和自满的人有共通点,都好像不想再进取了,不与人争,可是自满的人他的内心是傲慢的,自命清高。那么这种人是得什么?矜而受灾,矜就是自满、骄傲,满招损,谦受益,自满的人他就有灾祸来了。知足的人能谦虚,他能获福,他能常乐,常得安乐。

下面说「大才与庸才自别,一则诞而多败,一则实而有成」。大才和庸才有区别,什么是庸才?诞而多败,庸才的人是没有实际能力的,反而他会夸夸其谈,诞就是夸夸其谈,俗话有一种叫扯诞,就是这个诞字,爱扯诞的就是爱夸夸其谈的,说假大空的话,纸上谈兵,像战国时的赵括,纸上谈兵,最后全军覆没,做事往往多败,那是庸才。大才不同,大才是实而有成,实是实实在在的,一步一个脚印,重视实际操作,不重视夸夸其谈,这种人往往有成就。所以我们要看是不是真才,要有真才实学。

下面讲「忮求念胜,图名利,到底逊人;恻隐心多,遇艰难,中途获救」。这个忮,忮求念胜的忮就是固执的意思,所谓刚愎自用,不能听人劝导,自己认定是这样就不肯回头,这个念胜就是好争胜。确实有这种人,很固执,他这个目标他一定要去实现,实际上这个目标不一定是妥当的,别人劝阻他,他也不听,一意孤行,为什么?因为他争强好胜,不服输,不肯认低微。他心里图什么?图的是名利,他为这个动机来的。到最后,到底逊人,逊就是差过人,最后结果他肯定也是败局,他争不过人,为什么?他没这个德、没这个才,换句话说,他没这个福报,他怎么能跟人较量?他只能看到眼前利益,不知道统观全局,最后他这一局棋还是输的。历史上刘邦跟项羽之争最明显的,项羽是非常厉害的,也是一意孤行,争强好胜,也是勇猛无比,所去无敌,确实一直都是打胜仗,打到最后,人家刘邦很有谋略,有张良辅助他,有韩信帮助他,最后一举还是把项羽给灭了,项羽乌江自刎,到底逊人,他这局棋还是输了。所以不要有争强好胜,名利也不要去图,不贪图。不贪图名利,不争强好胜,你的心是定的,看问题就清楚,你自然就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下面说恻隐心多,恻隐之心就是佛家讲的慈悲之心、仁爱之心,仁爱心很厚,慈悲心很重,遇到人总要去帮助别人,他的果报自然是他遇到艰难他中途也获救,往往我们讲他是福大命大之人。所以一般世间人有句话讲,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个话不是因为他大难不死才有后福,这个必有后福这个果不因为他大难不死这个因来的,大难不死也是果,因是什么?因为他恻隐心多,他有慈悲心、有仁爱心,这就是福,所以他能够大难不死,他也有后福无穷,因果不能搞错,我们要看到根本的因。

下面讲「不分德怨,料难至乎遐年;较量锱铢,岂足期乎大受」。不分德怨,这在《弟子规》上讲的,恩和怨他不明白,浑浑噩噩,《弟子规》讲的是什么?「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要有这种厚道心。可是恩他不记,甚至有人对他有恩,稍微有一次做错了,他就记着他的怨,把他的恩都忘了,这就是不分德怨,讲的是这个意思。所以他的果报是什么?料难至乎遐年,遐是远,遐年就是晚年,他很难到晚年,料就是我们可以预料他难到晚年,换句话说,他必定是夭折。一个人的寿命跟他的福报成正比,而他的福报是跟他的心地相应的。所以你看《太上感应篇》上讲,「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等等,最后讲到「算尽则死」,寿算最后尽了就死了。寿算,天神他依人的这个善恶来加减,心地刻薄,老念怨不念恩,那寿算一定大大减损。较量锱铢,锱铢是古代重量的单位,是很小的重量,一锱是一两的四分之一,一铢是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所以这是很小的一个重量单位。较量锱铢就是这些小的东西都是斤斤计较,不只是斤斤计较,两两计较,一斤都算多了,一两一两都得计较,那他的福就小。岂足期乎大受,你怎么可能让他能得到大受、大富贵?他受不了,为什么?因为他的容器小,量小,装的福就少。所以量大福大,待人都要厚道,「与宜多,取宜少」,不可以斤斤计较,要尽量的布施,不能为利益去跟人争执,这种人有大福报。

下面说「过刚者图谋易就,灾伤岂保全无?太柔者作事难成,平福亦能安受」。这个过刚者就是人太过刚强,刚强本来不是坏事,人应该坚强,要能够勇猛精进,特别是做事,需要有勇猛之心,才能够坚持到底把它做完。但是如果太过刚强了,就变得很容易跟人家闹矛盾,做事不圆融,那么你做事,可能一件、两件事你能够很容易成功,你凭着你刚勇之气一蹴而就,很快你就能够做成功,可是灾伤岂保全无,你怎么能够保证没有灾伤、没有祸害?一次、两次行,再多了可能你就会遭到很大的障碍,甚至是天灾人祸、伤害、毁谤统统来了。所以做人不能够太刚,古人讲的,要内刚外柔,外圆中方,内是刚的,就是有一股正直之气,对外要圆融、要柔和,这是我们老法师讲《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里讲到的四德之一,就是「柔和质直」,内要正直,处世待人要柔和。下面讲,太柔者作事难成,平福亦能安受,柔和也是好事,但是不能太柔,太柔就变成软弱了,软弱的人他就很难办事,他不能担当,所以做事难成,一生做不了什么大事,可是他因为柔和,他也能够平平安安,平福,他有个平安的福,他也能够安受。为什么?因为他也能做到逆来顺受,不跟人起冲突,不跟人争执,可是要办事他又办不来,那就得一个平安,安享晚年,也就是这样的一个命。这是要学会中道,刚柔相济这就是好,不可过刚亦不可太柔,这些都是学问,让我们自己去体会。

下面说「乐处生悲,一生辛苦;怒时反笑,至老奸邪」,这是从相上来预卜人一生,一个人遇到乐事,本来是快快乐乐,值得庆幸,值得欢喜,可是他偏偏生起悲恼。这种人是什么?他受不了乐事,他没这个福。所以我们应该常常懂得知足常乐。为什么会生悲恼?因为他想到乐极生悲,月圆了就得亏了,事到乐极了就生悲了,他想到这他就生悲了。所以一切法由心想生,他想这个就得这个,所以一生乐的少、悲的多,一生辛苦操劳。我们修行人不要有这些忧悲苦恼,只在当下,永远都是欢欢喜喜,知足常乐,一生过的是悠然自得的生活。下面讲,怒时反笑,至老奸邪,这种人很厉害,本来他遇到这个事,一般人会很生气的,可是他竟然笑起来,这种人我们讲他城府很深,所谓喜怒不形于色,他的相貌上你看不出他内心里想什么。三国里面曹操就是这样的人,他赤壁之战大败,走到华容道遇到了张飞、关公、赵云来擒他,这时候他应该是非常生气才对,兵败如山倒,正是很愤怒的时候,他反而大笑,至老奸邪,这种人他肯定是大奸大恶之人,所谓老奸巨猾,这种人也不是好对付的。真正我们不要学这个,不要学城府,要学什么?坦坦荡荡,也不要发怒,但也不要故意做出这种怒时反笑的样子,总是正直、坦荡,做个正人君子,心里不要有奸邪。

下面说「好矜己善,弗再望乎功名;乐摘人非,最足伤乎性命」。这个好矜己善就是很喜欢自己表功,矜就是夸奖自己,讲自己善,讲自己怎么怎么好,怎么怎么有这些功劳,爱自我吹嘘,这种人就不要再望功名,换句话说,你的福都被享完了,都被你吹掉了。你的好名声也是你的福报,你的好名声都出去了,将来怎么还有再多?没了,没有再有功名。读书人过去都非常谨慎这一点,所以都很谦虚,自己做善不要人知道,要积阴德。所以阴德能够让你提升,功名富贵你才能够有。乐摘人非,就是好挑剔人,好讲人的是非,特别揭人短处,揭人的阴私。《太上感应篇》讲的,「攻人之过,揭人之私」,爱讲人家的毛病,特别是人家最不乐意的那些阴私的事,他都给抖出来,这是最败坏阴德的,所以他自己性命也难保,因为福都给他荡完了。

下面说到「责人重而责己轻,弗与同谋共事;功归人而过归己,尽堪救患扶灾」。有一类人喜欢责备别人,特别出现问题了,他不肯自己担负责任,他把责任推给别人。责己轻,就是对自己不会责备,不会自我批评,去批评别人,这种人我们就不能跟他同谋共事,他不是你真正的朋友,他不可能跟你共患难,不是你的知己,为什么?因为他不愿意担当,有责任推给别人。真正的正人君子都是过归于己,功归于人,就是下面讲的,功归人过归己,自我责备很重,绝不批评别人,这是厚德,所以他能够堪当大任。救患扶灾,救百姓患难,救人于水火之中,这就是正人君子。

再看下一句,「处家孝弟无亏,簪缨奕世;与世吉凶同患,血食千年」。这是讲到在家里注重孝悌,一家能和睦,所谓孝悌传家,无亏是没有亏损,大家都做得很好,这样一个家庭,我们知道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他后福无穷。簪缨就是过去古代达官贵人他帽子上的这些装饰品,这是比喻显官。奕世是累世,世世代代都有出这些显贵的儿孙,所谓忠臣出孝子之门,国家找人才肯定是从孝悌之家来找的,自然子孙就能荣贵。与世吉凶同患,这是跟世人同患难、共吉凶,我们一般讲有福共享,有难同当,这种人受到世人的爱戴、敬仰,所以血食千年,一般民间用血食供养鬼神,祭奠这些神灵。这是比喻什么?世世代代的人民都怀念他、爱戴他、敬仰他、祭祀他。

下面讲的,「曲意周全知有后,任情激搏必凶亡」,这句话是讲,曲意周全就是委曲求全的意思,自己甘愿吃亏,能够顾全大局,能够照顾到别人,宁愿自己受点气,吃点亏,不在乎,这种人必有后福,知有后,这个后就是一般世间人有后代,有好儿孙。另外一种人,任情激搏,就是任性,他性格很激烈,很爱搏斗、好斗、好争,那么这个人必定最后是凶亡,死路一条。从历史上看,大凡早亡夭折的人都是任性、好斗之人,顽固、不肯回头之人。

下面说「易变脸,薄福之人奚较;耐久朋,能容之士可宗」。这个易变脸就跟前面讲的转眼无情那个意思相像,他这个人心里没有道义、恩义、情义,老是变脸,对富贵的人就点头哈腰,满脸笑容,对贫贱的人他就傲慢,看不起,做出那种轻贱别人的样子,这是薄福之人,这是最薄的,因为心地刻薄,相也就刻薄。这种人奚较,奚就是何必,何必跟他计较。所以我们如果遇到这样的人,我们帮助他的时候他们千感恩万感恩,转头他不认识你了,这种人我们知道他福薄,不要跟他计较,再过几年你再去看他。耐久朋,这是什么?能够耐久的朋友,什么是耐久的朋友?跟你共患难多年,所谓松柏能够历严寒,岁寒才知道松柏之后雕,他这个道义、恩情耐久,这种人他像大海一样能包容,他有容量,他能担当,他可以你以身家托付,你能信任,能够靠得住。

下面说「好与人争,滋培浅而前程有限;必求自反,蓄积厚而事业能伸」。这句话是讲喜欢争强好胜,跟人家竞争,争功抢利,这种人我们知道他滋培浅,换句话说,他福薄,他肤浅,只重眼前利益,眼光也短浅,那你就知道他前程有限,不可能成大气候。下面讲的必求自反,他能反求诸己的,特别遇到了发生问题的时候,他必定是自我检讨,把过失归到自己,他不会去责怪别人,这种人他蓄积厚,他有容乃大,他根基厚、福报厚,我们可以预料这种人将来事业能伸,他事业能够得到大发展,将来必定得功名富贵,学佛的人必定是在佛法中有很大的成就。为什么?佛法常讲「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真正修道的人不会看别人的过失,都是反求诸己,所以他才能够成就。

下面讲到「少年飞扬浮动,颜子之限难过;壮岁冒昧昏迷,不惑之期怎免」。这是年轻人、少年人,阅历不深,经验不足,但是飞扬浮动。这什么?好出风头,好表现。可能是有点才华,也给他能够表现出来,人家在旁边看到都很赞叹,年纪很小有这么好的才华,神童,天才,都给他赞叹,心就浮动,心浮气躁,他的心就扎不下来学习,这种人最后必定是我们讲的江郎才尽。古代的江郎就是这样的,从小就会写诗,写得很好,个个大家都捧他,都赞叹他、恭维他,说他是神童、天才,都找他写诗,成年以后这些才华都没有了,江郎才尽,用完了。所以少年人最重要的是充实自己的才华,加厚自己的德行,我们希望的是大器晚成,不是求的少年飞扬浮动,所谓的厚积薄发。如果不是这样,少年飞扬浮动的话,那么颜子之限难过,颜子是颜回,颜回只活到三十二岁,这是用他来代表寿数,三十岁也就难过了。一般讲的才子、红颜多薄命,古代的这些才子,早发的才子,很少过三十岁的,像骆宾王、王勃这类的所谓才子,都是三十岁上下就走了,为什么?福都享尽了,没有积后福。纵然没有夭折,他中年以后也不会有什么成就。现在我们看到很多父母培养孩子都喜欢搞这个飞扬浮动的东西,让孩子出来表演节目,《四书》背得烂熟,到处去风光,大家都喜欢得不得了。看了这句你就晓得,颜子之限难过,所以就要把浮躁的心降下来。

下面说「壮岁冒昧昏迷」,壮岁是壮年,一般讲到了二十几三十岁还冒昧,所谓鲁莽行事,冒进,这种人做事考虑得不全面,没有考虑观察大局,做的决定鲁莽,或者昏迷,昏迷就是混混蒙蒙的,迷惑颠倒的。这个不惑之期怎免?不惑是指四十岁,叫不惑之年。这个不惑的四十岁的期限你可能都过不了,换句话说,你也是短命夭折之类。为什么?到二、三十岁了,还没把这些习气、毛病改过来,那就难了。所以古人重视从小的教育,给他扎好根,就防止他将来会出现不幸,这是父母真爱子女。即使是天生命不好,相不好,也能通过教育,让他能够知书达礼,来断恶修善,改造命运。我在小时候长辈们就告诉我,说一个人命运是由五个方面决定,所谓「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民间说的话,你这个大运,当然你天生的是命,后头是流年运,大运、小运、流年,这是运,还有风水,风水是你家里的,你的祖先坟地,这三者你改不了,可是四积阴德、五读书,这两条你能做,你积阴德可以改造命运,也能改变风水,我们这里讲的,你能够改相,跟改风水一样,风水也是相。五读书,这个读书就是读圣贤书,学习了圣贤教育,知道了伦理、道德、因果,你就知道如何做人,断恶修善你就能够改造命运。所以教育是何等重要。

这个「心相篇」非常的好,可是我们今天的时间已经到了,还没有讲完,我们就留到明天继续来跟大家分享。最重要的,不是拿这个东西来看别人,看人家的相是怎么样的,有没有福报,关键是反求诸己,看看自己,对照一下我自己有没有问题,要改正过来,这就叫修行。今天讲得不妥之处,请诸位大德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尊敬的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文昌帝君阴骘文》,为了阐明「欲广福田须凭心地」这一句,我们用宋朝的陈希夷先生的「心相篇」,帮我们加深理解福由心造这个道理。昨天我们讲到「心相篇」里面第六十四句,总共有一百一十七句,我们今天从第六十五句开始看起,都是很简要的来跟大家讲述。「喜怒不择轻重,一事无成;笑骂不审是非,知交断绝」。这一句话讲到的是有一种人,所谓是喜怒无常,感情用事,不分场合,也不看什么人在场,他就随随便便的讲话,随随便便的发怒、发脾气、任性,让在场的人往往接受不了,即使是他这个人可能智商很高,可能能力很强,但是他容量不大,不能够包容别人的过错,很容易就会发脾气,跟别人就常常会起矛盾,即使是他现在有这个威势、有这种能力,但是他却很难有真心帮助他的人,因为他缺少所谓的团队精神,不能够跟人配合、合作,结果当然是一事无成。我们知道,一个人,即使能力再强,也需要帮手,一件事的成功,哪里是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就可以达到的,有多少人的付出。如果是自己任性,随意的喜怒,不给人留面子,那么自自然然就所谓「失道者寡助」,没有人来帮助他,所以他这一生就很难有成就。另外一种是笑骂不审是非,这种人就喜欢开玩笑,这个笑是有玩笑、讥笑的意思,骂是批评人、骂人,也就是他讲话随随便便,很喜欢拿人来开玩笑,批评人、毁骂人不当一回事,我们俗话讲的,笑人、骂人,拿这个话来给自己塞牙缝,没事无聊他就好讥笑人、批评人,这是笑骂不审是非。这种人当然知交就没有,知交是知心的朋友,知心的朋友注重的是道义、恩义、情义,这一看,这个人常常都是讥嫌,讥笑人、毁骂人,心里就没有道义,自然君子就远离他。所以讲话一定要注意厚道、注意口德,这才能够长久,也有真正的知心朋友。

下面一句,「济急拯危,亦有时乎贫乏,福自天来」。这个是讲到一个人有慈悲心,能够在危难、急难当中去拯救他人。我们看到四川汶川大地震,很多灾民都在急难当中,有不少人仁爱心很重,当知道这个消息之后,立刻解囊相助,出钱的、出力的、献血的,他去尽自己的能力去救助。甚至我们看到光明日报上登了一个新闻,还有一位乞丐把他讨饭来的钱,都用来捐助地震灾区。这样的人我们知道,他有时乎贫乏,他现在虽然是贫乏,很穷,沦落为乞丐,可是我们能够预想,可以能够断定他将来福报无穷,福自天来。为什么?因为他的仁爱心厚,布施心切,这个福就不可思议。了凡先生在他的《四训》当中写到一个贫女布施两文钱,后来能够入宫富贵,得这样殊胜的果报。为什么?因为那两文钱是她全部的钱财,她能统统拿出去布施,这个福报就大了。福报是看她布施财富的比例,她是百分之百布施,这个福比那些有钱人拿出十万、八万出来福还要大。为什么?因为十万、八万对那些有钱人来讲不算什么,可能只有百分之一,对他的家产的比例,所以他得的福当然就没那么大。

下面说,「解纷排难,恐亦涉乎囹圄,名扬海内」,有另外一个版本讲到是「神必佑之」。这句话都是讲到一个人他能够为人分忧解难,能够帮助别人从被冤枉、被陷害这样的一个困境当中救拔出来。这种人虽然有时候可能也有牢狱之灾,囹圄就是牢狱之灾,但是他的心真诚,天必佑之,天神都会保佑他,他最后也能名扬四海,他后福无穷。所以我们有时候看一件事情,看它的结果,要把眼光放长,不能够看很短的一段距离。

下面说,「饿死岂在纹描,抛衣撒饭;瘟亡不由运数,骂地咒天」。这个在命相学里面讲,说假如一个人他的法令纹,法令纹就是鼻子下面这两条叫法令纹,法令纹如果是入到口里,一直进到口里,这样的一种相注定是饿死的,这叫做纹描。纹描这个相学的术语也叫做腾蛇纹入口,就是法令纹入口,这叫纹描。相传在汉朝汉文帝时代,当时有一个人叫邓通,他就有这种纹描,法令纹入口,相士就说他将来一定会饿死。汉文帝当时就不信,于是就将四川一个铜山赐给邓通,让他专门铸造铜钱,我们现在说他是成了中央银行的行长,这样的一个高官怎么会饿死?没想到汉文帝以后,景帝登位了,结果遇到一桩事情,邓通就被罢官,抄家了,最后真的落得穷困而死,这是纹描。如果我们到医院去看一看,会发现食道癌病人往往都会有这种纹描,他是饿死的。这证明相是真有,命相那是因为我们过去生中和现在生中造作的善恶的反映。不是因为说我长的这个相,这个相让我饿死,不是,相也是果报,因为我们有饿死的因,自然就会有饿死的相、饿死的果报。饿死的因在哪里?抛衣撒饭,浪费粮食,浪费衣物,我们说糟蹋资源,不肯惜福。不能惜福,福报就很容易用尽,用尽不就饿死了?

我父亲过去在我小的时候就跟我讲过这么一个故事,都是他亲眼见到的。他小时候,他是解放前出生,一九四二年出生的,解放前他们村里有一个地主,这个地主家的儿子那真的是奢侈浪费到极点,而且心地不善,他宁愿把这些腊肠扔到湖里喂鱼,也不肯布施给同村的穷人。村里的人都很穷,真的是开不了锅,生活在饿死的边缘上,但是他竟然把他的这些粮食随便丢弃,让人看了真的是咬牙切齿。结果后来解放了,解放之后大家都知道,土地改革斗地主,那村里斗地主你说能拿谁去斗?肯定是把这家抓出来斗,抄了家,最后这个扔腊肠的地主儿子真的是在街头饿死。所以如是因得如是报,不是因为我们长了这个纹描就会饿死,是因为我们有这个不善的因。如果长了这个纹描,能不能得救?可以,这个纹描是前生造作的因,现在显出的相,现在我们痛改前非,惜福、布施,绝对就改造命运。所以你看这个抛衣撒饭、浪费资源的,就知道他一定是薄福的相。要把薄福改成厚福,这个命运就改了,命运改了相也改了,所谓相由心转。

下面讲,瘟亡不由运数,瘟亡就是得了瘟疫而死的。现在这个瘟疫很厉害,前一段时间,这前几年的所谓非典、禽流感,到今年发生过的这些瘟疫,我们都知道它必定是有因果,染上这些瘟疫死的人不能够全把这个责任推到运数上面。它因是什么?骂地咒天,就是他常常怨天尤人,指天地骂鬼神、骂爹娘、骂祖宗、骂领导,真的没有他不骂的,这把阴德都丧尽了,亵渎天地神明,不孝父母、祖宗,最后的果报当然是横祸而死。

下面讲,「甘受人欺,有子忽然大发;常思退步,一身终得安闲」。如果一个人他能够甘心忍受别人欺辱,逆来顺受,能够忍辱,这个福报就大了。修福有两种,一种是布施,一种是忍辱,如果两种加在一起,那可就更不得了。像昨天还是前天,有一位同学跟我讲,说他的女儿因为布施灾区一万块钱,这是发起布施的心赈灾,但是反而让领导生了嫉妒心,你布施一万块钱,那我领导要布施多少?所以反而诬赖她,说她这个钱不知从哪来的,是不是洗黑钱来的,还是从哪弄来的,检举她,无中生有给她栽一个罪名,把她给开除了。如果遇到这个事情我们能甘受人欺,甘心忍受,知道过去生中肯定是这样对过他,他现在来讨债,我做还债想,后福无穷。这里讲有子忽然大发,就是你的儿孙会忽然之间发达起来。这是举出一条例子讲你的后福无穷,后来的福报大。所以福是逆着来的,逆着来的我们就欢然受赐,欢欢喜喜接受,接受的是福。下面说,常思退步,一身终得安闲,常常都想着退路,常常退后一步让别人,不与人争,真的是于人无争,于世无求,那他一生就得到自在安闲。所以真的是性格决定命运,你想得一生安乐,你要有一种知足常乐的性格,你想有福报,你要有一种忍耐、好施的心态。

下面说,「得失不失其常,非贵亦须大富,寿可知矣」。这是讲到如果我们对于得失,这里讲「举止不失其常」,因为留下来的文有不同的版本,文字稍有出入,并不是大碍。我这里看的版本稍有几个字不同,意思都很好。这里讲「举止不失其常」,也很好,「得失不失其常」,也很好。举止,这是我们的行为举止,都要有常。什么叫常?儒家讲五常,仁义礼智信,这是常。举止,乃至动念,跟这五常相应,这种人非贵亦须大富,他肯定是大富大贵,而且寿命还长久。如果讲「得失不失其常」,也很好,这是他不管是得到还是失去,他看得很淡,他还保持他的常态,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荣辱不惊,得失他不把它放在心上,这种人心量很大,往往也都是贵格,非贵也是大富。所以福报完全是跟自己的德行、修养成正比例的。

下面讲的,「喜怒不形于色,成名还立大功,奸亦有之」。喜怒不形于色这是讲一个人的城府很深,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欢喜、什么时候发脾气,他不表现出来,就是你很难看透他心里想什么。这种人往往他能够成大名、立大功,为什么?因为这个人涵养很深,谋略很深,所以他能够成就功名大业。古代的这些开国的皇帝往往都是这种人。但是你要晓得,奸亦有之,他的喜怒看不出来,不知道心里想什么,这种人可能是一种奸雄,像曹操似的,乱世之奸雄。跟他们在一起确实要很小心谨慎,要看看他是不是能够,跟他共患难没问题,但是共富贵这就要仔仔细细的看了,所谓伴君如伴虎,不容易的。

下面讲,「无事失措仓皇,光如闪电;有难怡然不动,安若泰山」。这个话确实也对我们的修养是很大的提醒,无事失措仓皇,就是慌慌张张,心里没有一点定力,没事他都会慌张。真的有这样的人,你跟他讲话,交代问题、交代工作,上句讲完了,他马上就一溜烟跑了,你下句还没说,没耐心,俗话讲的,脚跟不沾地,没有定力,看到他老是风风火火的,蹦来蹦去,但是他做的事情不一定做得很多。广东话有一句讲得很形象,叫「腾来腾去,唔见功夫去」,就是蹦来蹦去没见他出功夫,就这种人。这种是什么?也是福薄之相。光如闪电,这个光就是说他即使是偶然有一点小成绩,闪了一下光,一下就没了,像闪电一样,一瞬即逝,所以他不可能有大成就。为什么他是这样?因为他心浮气躁,眼睛看形势也看不明白,心里也是老慌慌张张,没有定力,这种人就难堪大用。再下面看,有难怡然不动,安若泰山,这是另外一种人,他是即使是灾难现前了,我们讲就是天塌下来了,他还是怡然不动,有定力。俗话讲的「人定胜天」,人有定力,胜天,天是天命,命运。要改变命运我们一定先要不动,什么不动?心不动,安若泰山,泰山不动,这是比喻那种稳,安稳。《了凡四训》当中说,「凡祈天立命,都要从无思无虑处感格」,无思无虑就是心不动,不动的时候你才可能改变命运、改变局势。所以要临危不乱,镇定自若。这种人,有这样的修养的功夫,他自然也是会有很大的福报。所以定就是福。

下面说,「积功累仁,百年必报;大出小入,数世其昌」。这个积功累仁我们就讲到他修善积德,这个人很喜欢行善,他的善报无穷,不一定在眼前,但是你知道,即使是一百年以后,儿孙享他的这个福报是无穷无尽的。《了凡四训》里面记载着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位老太太,这老太太很喜欢布施,每天都做了很多馒头(粉团)布施给乞丐,到她家来吃这些馒头的乞丐很多,因为她每天都做,所以大家都形成习惯,一到时间就在她门口排着队等着吃东西。有一位仙人就想来试探一下她是不是真心布施,他就来这里,也化成一个乞丐,来吃她的粉团,而且每次一拿拿七、八个,拿很多,但是老太太一点都不在乎,还是这样平等的布施,欢欢喜喜布施。如是三年如一日,后来这个仙人告诉这个老太太,说我吃了你三年的馒头,不知道怎么报答你,我看到你这个府宅后面有一块地,风水很好,你将来百年之后,你的儿孙把你葬在那里,你儿孙将来得到功名富贵的有一升麻子这么多。麻子就是芝麻,一升的芝麻,你看有多少。果然后来老太太百年之后,儿孙们把她葬在那里,结果他们家世世代代儿孙都显贵,第一代就有九个人考上功名,以后真的是世世代代都是这样。那个地方是福建,这个老太太是林家,林氏家族,所以在民间当时有个民谣讲说「无林不开榜」,只要这个考功名的金榜公布出来,肯定有他林家的。累世这些儿孙确实是功名富贵的太多,为什么?老太太积功累仁。下面讲的,「大出小入,数世其昌」,大出小入就是甘愿自己吃亏,多布施,拿出去的多,拿进来的少,这叫大出小入,也就是《弟子规》上讲的,「与宜多,取宜少」,这样的家道必定昌隆,而且是数世昌隆。

下面说,「人事可凭,天道不爽」,这是说可以凭借人事去努力,但是天道,什么叫天道?就是因果报应之道不爽,爽就是差错,没有差错。这就是俗话所说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你可以去努力去争取功名富贵、争取名闻利养,但是你能不能达到?看你有没有这样的福,有没有这个善因。这个善因在哪里?就在我们的心地,欲广福田须凭心地。

下面说,「如何餐刀饮剑?」这个餐字也有的写成享字,「君子刚愎自用,小人行险侥幸」。所谓「餐刀饮剑」,或者「享刀饮剑」,享就是吃的意思,什么意思?就是自刎、自杀、寻短见。为什么一个人的命最后他会导致寻短见?这有两种人,如果是君子,这是刚愎自用的人。什么叫君子?就是他为人还是正直的,没有什么私心的,他是大公无私,可是他的问题在于刚愎自用,固执己见,不能听从人劝谏,所以他最后导致结果可能是一败涂地,最后没脸见人,就只好自刎。另外一种是小人,小人是私心很重,损人利己,所以他行险,损人利己心太强烈,就铤而走险,干出伤天害理的事,想侥幸可以不被发现,所谓是孤注一掷,他来试一试、看一看,铤而走险,结果最后败事了,也没有好结果。我们看到美国一个很大的石油公司安然集团倒闭,这是好几年前,二00一年,倒闭的原因是因为公司几个CEO,就是这些董事长、这些执行官,他们怎么?做假帐、贪污,欺骗股民,铤而走险,最后被发现了,结果股市一落千丈。那几个主要的CEO,有的自杀了,自己开枪朝太阳穴打,死在汽车里,有的锒铛入狱,终身监禁,有的心脏病突发死掉了,所以都没有好结果。

下面说,「如何投河自缢?男人才短蹈危,女子气盛见逼」。这是另外一种自尽的方式,投河自尽,这也是讲轻生的人,这是另外一种。分两种来讲,一个是男人,一个是女人,是男人的,才短,也就是他才华不大,可是他偏偏想干大事,结果铤而走险,蹈危,危险,走入了危险的地步,但是他不肯回头,他一意孤行。这个是最明显的例子,战国时代的赵括,纸上谈兵的,才短,他没有真正的军事才能,但是他自以为了不起,蹈危,担负军机大权,带领四十万军队跟秦国作战,结果全军覆没,这就是很明显的例子。另外一种是女子,女子本应是柔和,以柔为美,可是她气很盛,很刚强,我们说性格很硬、很拧,心高气盛,又遇到外境逼迫,这是过去我们讲的烈女,这个时候也很容易就出现投河自尽。这些都是所谓的性格决定命运,当然人有正直刚强之气是好的,但是我们也要注意能够内刚外柔,特别是在危险的境地。男子才短蹈危,见到危险,这个时候自己要是没有这样的本事,就不要太过的逞能,逞能的人叫匹夫之勇,要懂得委曲求全。就像张良,张良他能够忍辱负重,而且劝刘邦忍辱负重,最后才能够建立功业。张良他在年轻的时候也是年轻气盛,他是赵国人,赵国被秦国灭了,他家族都死在秦始皇嬴政手里,他想报仇,所以叫了一个大汉去行刺秦王,结果不成功,这很危险,最后遇上圯上老人,让他把这个气折服。这很有名的,圯上老人坐在河上,他鞋掉到河里,让张良去捡。张良看到老人家也是挺可怜的,就帮他捡了鞋子。然后老人家把脚一伸:「你给我穿上」,又给他穿上。然后要他,这样吧,看你年轻人还不错,我有一部兵书传授给你,你明天早上来。结果告诉他几点,很早,张良就来了,来了之后看到老人家已经坐在那里,说你怎么来的比我还晚,不行,明天再来过。结果第二天早上张良就起早,很早就赶到,发现老人家又在那,说你比我又来晚了,不行,明天再来过。第三天张良聪明了,干脆晚上不睡觉,在那个桥头等了一晚,第三天凌晨发现老人家来了。告诉他,不要行匹夫之勇,然后传授给他一部「姜太公兵法」。结果张良后来真的学成了,辅佐刘邦灭了秦朝,打败项羽,建立汉朝的基业。所以苏东坡有一篇很著名的「留侯论」,这是《古文观止》里面的,我小的时候我母亲教我念,我还记得,就是写张良,留侯就是张良。他说「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志向远大他就能忍辱,他就能负重,他不会急于冒进,才短蹈危,最后是自取灭亡。

下面讲,「如何短折亡身?出薄言,做薄事,存薄心,种种皆薄」。这是讲一个人为什么会短折,就是夭折、早逝?原因是因为他口出薄言,讲刻薄的话、做刻薄的事、存心刻薄,种种都是刻薄,身口意都刻薄,得到的果报那就是夭折亡身。下面一句,「如何凶灾恶死?」为什么有的人他会逢上凶灾,天灾横祸而死的,为什么?「多阴毒,积阴私,有阴行,事事皆阴」。多阴毒是心里头有阴毒,这个毒还是阴毒,阴毒是别人还不知道,他内心里怀着这些毒害,他积的是阴私的这些恶事,身口意造作的都是邪恶的,行为恶、心里恶,而且还是阴恶,事事皆阴。人虽不知道他有这些阴毒,天报应之,天来收拾他,所以落得个凶灾横死。

再下面讲,「如何暴疾而殁?色欲空虚」,我们看到某人突然暴病死了,死得这么出乎人意料,什么原因?大部分都是色欲空虚。所以古人讲「色字头上一把刀」,杀人不见血的。所以这个一定要防范,心不要有邪思,要断除欲念,自自然然就感得长寿福报。

还有下面讲,「如何毒疮而终?肥甘凝腻」,毒疮就是说人长那些疮、瘤、癌症这些东西。现在这些病特别多,为什么?病从口入,你看他吃的,杀生,这些海鲜、鸡鸭鱼肉,肥甘凝腻,这个凝腻用我们现在话讲就变成三高,什么血脂高、胆固醇高这些。这个腻我们可以想象出来,就像一些猪油它冷却以后凝固了,如果它堵在血管里头那就变成血管硬化。现在人吃的东西多样化,而且吃肉吃得多,反而病也多了,所以真正吃素的人身体就健康。像我们的师父上人,你看今年八十二了,吃了五十多年素,身体健康,没有病痛。每天还讲经两小时,还能够在国际上到处走,去宣扬宗教团结、伦理道德、因果教育,健康有活力的老人家,其中一个秘诀就是吃素,另外就是心地纯净纯善、没有烦恼。

下面说,「如何老后无嗣?性情孤洁」,一个人为什么到老了还没有儿孙、没有后代?你看看他大多因为性情孤洁,这个性情孤洁就是他性格很孤傲,不能够跟人和合得来,比较偏执,而且他还有一种洁癖,他不能容纳一点他看不顺眼的东西。古人有所谓「地至秽者多生物,水至清则无鱼」,如果是大地,你看土地里面很多污秽的东西,可是它生的东西多,清水潭里面,一眼见到底的清水,这里头鱼就很少。为什么?这是自然之道,一个人如果没有容忍的心量,这个心里面一点不顺眼的东西都不能容纳,最后你就变成孤寡一人,老后无嗣,也没人照顾你。「如何盛年丧子?心地欺瞒」。盛年,我们讲中壮年,四十岁上下这种人。中年丧子这是最令人心痛的,本来一个人到四十岁,他的事业已经发展到很不错的地步,这时候所谓年富力强,事业正是如日中天,可是偏有丧子的悲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果报?反省一下,心地欺瞒,背地里干了不少欺心的事,伤天害理,亏心事做了不少,招致这种果报。

再看下面,「如何多遭火盗?刻剥民财」。为什么有的人会常常遇到这些灾害,火灾、盗贼,家里都烧了,或者被抢夺了,什么原因?大概是因为刻剥民财,可能这家家里有当官的,搜刮民脂民膏,或者是做生意的,贪图利益,损人利己。好像现在什么奶粉里还放了那些化学毒品,这就不只刻剥民财,简直是谋财害命,他的果报必定是遭火盗,遭到火盗不仅是家财没了,恐怕命也没了。所谓「天道好还」,你是怎么待人,天就怎么待你。

下面说,「如何时犯官府?调停失当」,有一个版本也讲,「如何时犯官府?强梁作胆」,这两个意思都很好。调停失当,这是给人调解的时候,譬如说你当律师,你给人调解失去了公道,自己可能就会犯下牢狱之灾。为什么?因为自己有调停失当,使人有牢狱之灾,我们也就有牢狱之灾。另外一种,所谓强梁作胆,强梁就是强横、粗暴凶狠的人叫强梁,他胆大包天,仗势欺人,这样就很容易招到官府的制裁。老子有所谓的「强梁者不得其死」,就是这个道理,他没有好下场。

下面一句,「何知端揆首辅?常怀济物之心」。这个端揆指的是宰相这一类的,这是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这种高官,首辅也是宰相,也就是他能够得到这个大富大贵。为什么?因为他常怀济物之心,他好济助、救济别人,救济众生,他有仁爱心、有慈悲心,所以他的格就贵。「何知拜将封侯?独挟盖世之气」。这个拜将封侯是讲武官,前面的端揆首辅是文官,文宰相,这个武是当元帅、大将这类的,因为他有盖世的气概,有广大的胸襟,他就有这么高的福禄。所以人志向要广大,气量要广大,自然福报也就大。

「何知玉堂金马?动容清丽」。我们看一个人的相,看到他是动容清丽的人,这种人,我们讲他格局,他的举止容貌很清秀、很有神采,这种人我们看到他会有贵格,就是他的气质很高、很雅,他就得玉堂金马,这是比喻翰林、学士这一类的,就是很有名望的这些官员,这是从文采上来看。下面一句说,「何知建牙拥节?气概凌霄」。这是从武士这类的气节。建牙这是指古代将军出征,他在军前立的一个旗子,这叫建牙。这是指镇守一方的将领。拥节,这个节就是指古代元帅用的一种特殊的帅印,换句话说,他能够统帅一方、镇守一方的大将。因为他有气概凌霄,这个气概是因为他有壮志凌云,他有气吞河山之势,因此他就有这样的一种气概,也就有这样的福报。所以孟子告诉我们,要养我们的浩然之正气,这个气是我们的一个德行修养、学问见地的一个综合的标志。

下面说,「何知丞簿下吏?量平胆薄」。这类人跟刚才上面讲的文武官员不同,这里他是做小职员,丞簿,丞簿是指文秘工作这一类的文职人员,下吏就是下层官员,所以他的官位很低,我们讲一般小公务员。为什么?因为他量平胆薄,气量不大,很平常,很一般,没什么大志,胆也很薄,很胆小,不敢承担大的事情,这种人当然就不堪大用。「何知明经教职?志近行拘」。这种人讲的是明经,明经是他对于古圣先贤的经典他也明白不少,懂得不少,出口成章,讲话还振振有词,可是他只能教书混日子,教职,他只能当一个教师。古代读书人志向是考取功名,他志向一般不是在教书,当然有一类的隐士,他是能考取功名他不去,他宁愿归隐,那是不一样的。就像陈希夷先生似的,他是不求功名的,他归隐山林的这种。如果是有志功名,可是他志近行拘,他的志向比较浅,而且行为也比较拘谨,比较胆小怕事,就有这么一种人,当然他的日子也是能过得平平安安,不会有什么大错,可是他也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成就,这是一种。

下面讲,「何知苗而不秀?非惟愚蠢更荒唐」。苗而不秀这是讲一个稻谷它长苗了,你种下去它长苗,可是你看不到它结穗子,苗而不秀也就是它最后长不出粮食,结不了果。什么原因?因为做人愚蠢而且还荒唐,行事荒唐,做人愚蠢,这是苗而不秀。本来看他是个好苗子,就是不成才,为什么?不懂做人,愚蠢。为什么愚蠢?他还是没有真正学习传统文化,没落实,所以不懂得如何处事待人接物,做起事来就荒唐,就是不符合套路,怪,怪异,这种人自然就很难成才,很难成功。

下面说,「何知秀而不实?盖谓自贤兼短行」。苗而不秀,这是长了苗它不结穗子;秀而不实,结了穗子,可是没能长出果实,还是没有收成。为什么?因为他自贤,自贤是自己认为自己了不起,这叫自贤,自高、自大、自满,而且还短行,德行上有了亏欠,犯了缺德的事,这种人最后还是没有结果。讲到这里都是通论,人的相貌跟他的心地、德行确实是息息相关,他的命运完全是他的内心善恶决定。

下来就专门提出妇人,前面谈的男子,也包括妇人,这里专提出妇人家,妇女她的心相来谈。「若论妇人,先须静默;从来淑女,不贵才能」。这是讲看一个妇女她的德行,首先要讲什么?要静默,就是这个人能够安静,能够沉稳、安详,少言寡语,这种妇女她自然就带着德行。从来淑女,淑女就是真正有德的女子,有教养的这种女子,这个女子不一定是美貌女子,这个淑女是指她的德行美好,她不贵才能,真正淑女,我们说贤妻良母型的,她对于显示自己的才华一点不看重。所以女子以纯静、娴静为美,不是以她这个才华怎样显露为美。这些在古代,如果是娶媳妇,他请人看相都要看这些,看一个女子有没有真正的德行。像我姥姥那时候嫁到我外公家,她十八岁,我外公也十八岁,我外公的父亲,大家族,就很会看人,我姥姥有一次上到我外公家好像借一样东西,结果我外公的父亲看到了,看中了,马上就去提亲。如果一般我们现代人就觉得不可思议,就看一眼就能定终身?真的,古人他有智慧,他都懂。我的姥姥真的是一位静默贤淑的女子,你看她过去的这些相片,一看都是贤妻良母型的,很安详的,少言寡语、静默,这就是真正的德行。果然真是我外公娶了我外婆,十八岁结婚,到八十岁我外公去世,我外婆是终身陪伴,每天做三餐饭、洗衣服,给我外公端洗脚水,伺候他一辈子毫无怨言,相夫教子,拉扯大四个儿女,我妈妈最小。这是老一辈人有眼光,一看知道什么人是淑女。

再看下面,说「有威严,当膺一品之封;少修饰,能掌万金之重」。所以一个女子她有德行,而且还带有几分威严,这样的人她将来可以掌大权。一品之封就是我们讲的一品诰命夫人,就是她必定是自己显贵或者是家族显贵。所以古代能够看这些人的动容、相貌,就能够预卜你家的这个千金是不是将来可以做贵妃娘娘或者是皇后娘娘,都能够预卜。这是什么?一个人他这个相显示他的福德。少修饰,就是这位女子她不喜欢打扮,她生活起居都很节俭,并不重视妖冶的打扮,反而她能够掌万金之重。这种女子她的命往往是什么?是正夫人,一个大家族她是正夫人,在后宫里面她可能是后宫之主,是皇后娘娘。你想想,如果是一家之主,她处理的事很多,她也没有时间修饰,所以她的心肯定是放在相夫教子,辅助家庭这个方面,她就不会把心思放在修饰装扮这上面。哪些人会放在修饰装扮上面?那些争宠的侍妾,她们的心思就放在修饰方面,那么当然她也就自己的命局就决定了她不可能当上正品。

下面讲,「多言好胜,纵然有嗣必伤身;尽孝兼慈,不特助夫还旺子」。这是讲女子如果是多言,喜欢讲话,还好胜,太过刚强,这样的人,即使她有儿女,她的身体也不好。为什么?好胜伤身。古人都讲,「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钢刀口易伤」。这个硬弩,就是这个弓,硬的弓,那个弦是最早断的,你老拉,拉不动就使劲拉,弦先断,钢刀,愈刚硬的刃它的口愈容易伤,为什么?因为要用这个钢刀劈最硬的东西。所以你看看一个人这身体就带来很多寓意,嘴里头有牙齿、有舌头,你说哪个硬?当然牙齿硬,舌头软。可是你看看八、九十岁的人,满口牙都掉了,他舌头还在。说明什么道理?柔软反而能长久,刚硬的它先脱落。这些道理我们都要好好去体会。能尽孝、能仁慈的,所谓母慈子孝这种人,这是讲女性,她孝顺公公婆婆,慈爱儿女,相夫教子,自然她是不特助夫还旺子,她肯定是她的夫君的好帮手、贤内助,而且她还旺子,儿女都会很好的。

下面讲,「贫苦中毫无怨詈,两国褒封;富贵时常惜衣粮,满堂荣庆」。这个贫苦中,就是她生活虽然贫苦,但是她竟然没有怨言,她能甘心忍受,她能够安分守己。这样的女人不好找,太难得,她必定会两国褒封,两国是比喻,比喻什么?一个是婆家,一个是娘家,这两家称为两国,两边都赞叹她,她这个德行感得大家的赞叹、恭敬。富贵的时候她还能够惜福,她不奢侈浪费,那么必然会满堂荣庆,荣是光荣,庆我们讲是幸福美满,家和人乐。所以都要好好的惜福、修福。

下面讲,「奴婢成群,定是宽宏待下;赀财盈箧,决然勤俭持家」。在家里她手下的奴婢很多,前前后后听差马弁很多,为什么?因为这个主人宽宏大量,对下人很温和厚道,所以家里人都很喜欢跟她在一起,我们讲她很有亲和力,她对人不苛刻、不挑剔,一切能够随缘,都能够跟人相处得很和谐。所以一个人你看,我们从这个家里就可以扩展来看,一个人在社会上有多少能够帮助他的人,还是要决定于他自己是不是有宽宏大量的胸襟,气量狭小不能容人、不能容事,就难以有人来辅佐。赀财盈箧就是她家里很多钱,满箱子都是钱,就这个意思。富贵是因为勤俭持家而来,钱财固然是过去财布施的因得来的果报,但是这一生还是要通过勤俭持家得到。勤俭持家是一个缘,增上缘,让你过去的财布施的因得到果报。如果是我们什么都不干,好吃懒做,过去生中即使是有财,那也很快给败完,这是要懂得。

下面讲,「悍妇多因性妒,老后无归;奚婆定是情乖,少年浪走」。悍妇就是很凶悍的这些妇女,特别是什么?大家族里面男子有娶妻、有娶妾,这古代,正室夫人很凶悍,妒忌这些侍妾,甚至会陷害、威逼这些侍妾,自己到老来也就到了没有依靠的地步,所谓老来无后,流离失所,晚景悲凉。为什么?都是自己造的,自己有势的时候仗势欺人,为什么仗势欺人?妒忌,妒忌是心灵的肿瘤,妒忌人对自己一点好处没有,把自己的福都给败完了,等到自己威势没有了别人就报复你。奚婆,奚是指的女奴、奴隶、仆人这一类的,婆就是老年的妇女,这是什么?到了老年还当人家的奴婢,她年轻的时候未必是奴婢,她年轻的时候可能也是一位千金小姐,但是情乖,大概是很任性,或者是什么?很放荡,不守礼法,这是我们讲出走、私奔,少年浪走,到最后到晚年也是晚景悲凉,这是没有孝心,一意孤行,最后自食其果。

下面又讲,「为甚欺夫?显然淫行」。这是讲女子为什么会欺负丈夫,特别在古代,丈夫是一家之主,经济来源要靠先生,所以女子一般在家里的地位都是低于丈夫,可是她竟然敢欺负丈夫,为什么?显然淫行,肯定有外遇。这是讲到,点出来,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这个,她因为外面有外遇,心里在外面另有依靠,在家里她就可以欺负丈夫。「缘何无子?暗里伤人」。为什么她到老还没有儿女?要知道儿女不是人人都生得了的,天生万物,为什么?因为天有和气、天有仁爱,所以能生。假如我们心里面嫉妒人,阴毒谋害他人,暗里伤人,虽然得逞了,自己最后老来无子,还是得这个果报。这个在历史上我们看到的有很多,特别是所谓的后宫里面的斗争,这些因果报应都看得很清楚。

下面讲,「合观前论,历试无差;勉教后来,犹期善变」。这一句是总结,结论。合观前论,就是你从上面的种种的相来看心,从心显示的行为来预卜他的祸福,历试无差,屡试不爽,一点差错都没有,这是相学大师给我们说的。从这些古圣先贤的经验当中我们要学到,真的不可以造恶业,造恶业必有其报。我们现在命运不好没有关系,可以改变的。勉教后来,这是后来者,我们读到这篇「心相篇」的这些人,要犹期善变,这个善变最重要的,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通过断恶修善来改变。这一篇「心相篇」可以说是我们最好的镜子,照照我们自己我们有没有这些毛病。如果有这些毛病,有这些不好的相,我们说福薄之相,马上得改,这就叫善变。改自己也能够会识人,也懂得看某人他是福薄之相还是厚福之相,你这样冷眼观察世间,因果真的是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点不会有差错。

下面讲,「信乎骨格步位,相辅而行;允矣血气精神,由之而显」。这个骨格步位是相学里面讲求的,你看一个人的骨格,是方的、还是圆的,是长的、短的,怎么个长法,这里都有讲求的。从这些骨格的步位、五官、肢体等等,能够看出这个人是富贵相还是贫贱相。这是讲骨格与步位可以相辅相成来帮助你看人,但是最重要的要先看自己,你用「心相篇」做为自己的镜子,每天端详端详自己的相貌,看看还有哪一些不足之处,把它改过来。血气、精神,血气和精神也属于相,都是反映我们的德行、我们的气质、我们的学识、我们的内心,反映出来的这些相,由之而显。所以学了这篇「心相篇」真的是可以好好的对照自己,这是帮助我们改过迁善的一个好的教材。

最后两句话,这是本文的总结论,也是点睛之笔,最后劝勉,「知其善而守之,锦上添花;知其恶而弗为,祸转为福」。所以陈希夷先生讲这篇「心相篇」,讲到最后,目的是什么?就让我们断恶修善。我们看到自己相还是不错,还算是厚福之相,这里讲的很多,什么叫厚福,我们有,那就要好好的保持,而且要更加增上、进步,锦上添花,更上层楼,让你的福报更大、更长。如果看到我们的相有福薄之相,知其恶,这个恶既是讲相上有恶,也讲心有恶,那么怎么办?赶快要改正过来,弗为就是不要再造,后不再造,改过自新,则祸转为福,你有灾祸的都能够转变成福报,正是所谓相由心生,也是相由心转。真正君子他懂得怎么样来趋吉避凶,转祸为福。所以道家所谓风鉴大师,就是看这些相学、风水学,这确实是高深的学问,他们这些人都懂这个道理。陈希夷先生他本身就是一位风鉴大师,跟他同时代的还有一位很著名的风鉴大师,叫麻衣道人,陈希夷先生跟他是好朋友,也曾经跟他讨教过。现在我们流传下来的有所谓《麻衣相法》,这个就是麻衣道人留下来的,但是这个书到底是不是已经讹传了,这就不得而知,但是麻衣道人真的有。《麻衣相法》里头它有一句话说得好,它说「有心无相,相随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这句话就跟佛法讲的有异曲同工之妙。它说有心而无相,你有这个心念,有这个念头,但是你这个相现在还没显出来,但是它就会显,相就会由心生。所以心是主宰、心是根源,相只是一个表相,它是附带产生的,包括我们的福报,包括我们的风水,包括我们这一生来投胎的八字、相貌,乃至你取什么名字,现在还有从名字看人生的,名字,你的性格,你的言行、行为等等,统统是你心的反映,这个统称为相,你有这个心就自然有这个相。

那有相无心?假如我们有一个不好的相,一看短命相,可是我无心,就是没有刻薄的心,我有厚道的心,这个薄福的相也就随着灭了。我们师父上人是最好的例子,他比了凡先生干得更彻底。了凡先生你看他过去遇到孔先生给他算命,算得那真是准,哪年考试考第几名,一年吃多少斗米,跟你算得丝毫不错。到后来了凡先生遇到云谷禅师,云谷禅师点化他,告诉他,「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为什么你不把这个命转一转?怎么转?心转命运就转,命运也是相。所以本来了凡先生是短命的,五十三岁该死的,他多活了二十年,本来了凡先生命中无子的,他添了两个儿子,本来了凡先生是考不上举人,没有功名的,他不仅考了举人,而且还得了进士。为什么?他断恶修善,真的老老实实用功过格来对照、真干,他改造命运了。而我们师父上人他命运,他自己说的,比了凡先生更差,算命的说他只能活四十五岁,他也相信,为什么?他父亲、他伯父、他祖父都是没超过四十五岁的,大概是遗传,所以他四十五岁走他也就认了。而且福薄,年轻时代是流离失所,几乎是当乞丐的命,遇上抗日战争,逃难,过这个日子。你看他现在福报多大,不仅长寿,今年八十二岁,而且这些福报大得不得了,你看健康、财富,他财富不是世间人能够想象的,怎么说?他要钱的时候马上有人送钱来,有人供养,要做什么事有人出钱,不用自己,自己?自己不用钱,身无分文但是财用自在。所以这个福真的都是修来的。所以真正有断恶修善的心,因为我们师父上人一生讲经说法,普度众生,做的是圣贤事业,一心不想自己,只想众生,他相也就转了,命也跟着转了。

在道家有这么一个典故,出自于《庄子》这本书,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叫「壶子看相」。这是讲春秋战国时代郑国有一位风鉴大师,相学的大师,他很会看相,这个人叫做季咸。这个人看相厉害到什么程度?他能够非常准确的预言你什么时候死,说的那个时间是分秒不差,看你一眼他就知道你将来吉凶祸福,他给你说得很准,所以郑国的人都怕见到他,为什么?一见到他就给他说得死定了,所以都怕,都不敢去见他。但这些也是迷惑颠倒,你不让他看你还得死,他只是看那个相,当然他解决不了生死。结果当时列子,这也是道家的一位很著名的学者,列子就非常钦佩这位季咸这个风鉴大师,他当时跟着他的老师壶子来学道,因为羡慕这个相学大师,这个心就动了,就对他老师讲,说我以前以为老师您老人家很了不起,现在看来季咸比您更高,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就不要跟你学了,我要跟季咸学。他老师听了之后微微一笑,说可惜你跟我学这么几年,根本没入道,只学了点皮毛,你不信你叫季咸明天来给我看看相你就知道。列子就请了季咸来给他老师看相,结果看了以后季咸就出来了,列子就赶紧去追问,结果怎么样?季咸就叹息、摇头,你老师恐怕不行了,他面如死灰,我看他寿数将尽,已经不可救药,你赶快给他准备后事。列子听了之后,因为季咸是算得很准,听了之后很悲伤,哭哭啼啼的就把这个事告诉老师,老师笑笑说,你明天再让他来看一次。

    第二天列子又请季咸来,结果看了以后出来了,列子又追问,怎么样?季咸他说,幸亏遇上我,你这老师有救了,他今天已经面上带了生机,可以过难关了。列子听了也很高兴,回去又报告他老师壶子,壶子就笑着说,昨天我给他看的相是地相,所以心地沉寂,动静全无,没有一点的念头,所以他看我是个死相,因为我把生机给闭塞住,今天我给他看的是天相,天就露出生机了,这生机从我脚跟生起来,所以他说我有救了,其实我是用我的心控制我的相,你明天再让他来看看。结果列子第三天又请季咸来看,看了以后出来告诉列子,他说你老师现在精神恍惚,心神不定,我已经没办法给他看了,等他把心神宁静下来我再给他看。列子又把这个事告诉他老师,老师说我刚才给他显示的是太虚之相,太虚之相他任何机关都察不到,所以他看不出来,明天你再让他来一趟。这第四天又来了,结果季咸一看壶子掉头就跑,慌慌张张的,列子追出去一问到底怎么回事,结果还追不上,只好很沮丧回来跟他老师报告。壶子就笑着对他说,我刚才给他看的相是空相,就是万法皆空,他什么都看不到,所以让他如堕虚空,因此他吓得要命,就跑掉了。你看这个故事,说明他的老师功夫高,列子听了以后才由衷佩服他老师,从此跟他老师学道,后来也成就了。

    这就说明真的相由心生,有相而无心,那么相也随心灭。所以我们不要追求说怎么样好的相貌,要追求的是我们心地的提升。我还遇到一位很会看相的大师,这个大师是朋友给我介绍的,他给我的朋友说,他说说得非常准,一丝一毫都不差,我也好奇让他看看,他跟我说也说得很对,一看相,都不认识你,第一眼看你,他就能够把你的过去种种、未来种种说得很清楚。有一次我们就请他看我们师父上人的相,看手相,一看,他说不能再看,为什么不能再看?他说这个相根本已经看不出来,他也没多说,是不是跟季咸看到的是什么太虚之相、空相就不晓得了。但是一个人,要知道,你的心里如果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你心空了,那么什么相他都看不出个根本。所以有妄想分别执着才有相,没妄想分别执着那叫常寂光土,本来无一物,你看个什么,那就真的是「身在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所以这是「心相篇」我们要提升的佛法,修我们的心性。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有讲得不妥之处,请各位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原文转自 道德隆弘网 http://www.zy680.cn/Html/?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