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的特点”等6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0:48:45

张维为:中国模式的特点

  中国模式至少包含了8个特点:一是实事求是。通过对事实的检验,中国得出了结论: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和西方民主模式都不能使一个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中国在1978年决定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并采取了一种务实的方式来推动自己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二是民生为大。中国纠正了西方人权观念中公民政治权利总是高于其他权利的偏见,制定了消除贫困的一系列务实政策,这可能会深刻地影响占世界人口一半的穷人的命运。三是稳定优先。过去的30多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跨长度的持续稳定的发展,这才使中国奇迹成为可能。四是渐进改革。中国拒绝了“休克疗法”,鼓励各种改革的试验,经济特区就是进行改革试验的地方,试验成功了再推广。五是顺序差异。中国改革的总体顺序是:先农村后城市,先沿海后内地,先经济为主后政治,先进行相对容易的改革后进行相对艰难的改革。这样做的好处是,第一阶段的改革为下一阶段的改革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六是混合经济。中国力求把“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市场的力量和政府的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防止市场失灵。七是对外开放。中国保持了有选择地汲取别人长处的传统,但始终坚持了自己的政策空间,自己来决定取舍,绝不盲从。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国家之一。八是有一个比较中性、开明、强势的政府。(《红旗文稿 》2011年第6期)

  常修泽:中国“发展”的新理念

  当前,我们正处在新的发展理念与传统发展理念博弈的时刻,已到了从“量”的过度扩张到“质”的战略提升的新阶段。如果说,在“生存型”阶段,讲究GDP指标还有一定合理性的话,那么,在以追求人自身发展为主要诉求的“发展型”新阶段,讲究与人的多方面发展相关的“幸福指标体系”,则具有创新意义。这是对发展的核心价值的新判断和新追求。注重以人为本,必须准确把握人的三层含义:横向上“全体人”,应是“惠及全体公民”,纵向上“多代人”,应实现“本代公平”和“代际公平”并重;内核上“多需人”,应包括人的尊严在内的物质精神等各种需要。坚持以人为本, 要把“民生为本”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切实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二是实现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两个“同步”增长,同时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三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光明日报》2011年3月23日)

  孙 峰  龚晓伟:新自由主义的本质与危害

  为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演变的需要,新自由主义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学术理论、政策主张而政治化、意识形态化。1990年,“华盛顿共识”的形成,标志着新自由主义最终蜕变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范式和意识形态纲领。国际垄断集团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推销”新自由主义,大肆鼓吹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否定公有制、社会主义、国家干预,极力推行其主导的全球政治经济新秩序,从而为历次危机的爆发埋下了深层次的隐患——资本主义固有矛盾、世界财富两极分化和有效需求不足的极大发展。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到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从2001年的阿根廷金融危机到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无一不是新自由主义的“杰作”。历史的沉痛教训表明,新自由主义根本不是什么福音,推行到哪个国家或地区,哪个国家和地区都会遭受巨大的损失和灾难。可见,以种种形式精心包装的新自由主义,实质上是一种极端市场原教旨主义,是“弱肉强食、胜者通吃”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与经济理论结合的产物,是国际垄断集团向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推行剥削主义、新殖民主义的理论烟幕,代表的是国际垄断集团的根本利益——通过扭曲市场、操纵国民经济命脉来加强剥削和掠夺,其关于“给人民带来幸福公平,给经济带来繁荣稳定,给世界带来和平发展”的承诺不过是一个美丽的谎言。(《理论月刊》2011年第2期)

  李小兵:当代资本主义文化的矛盾和危机

  在当代,后工业资本主义、消费资本主义将资本主义的矛盾反映到文化中来,形成了资本主义文化的矛盾与危机。根据西方国家一些学者的论述,当代资本主义文化的矛盾与危机可概括为:一是知识分子的危机。与商业明星、体育明星、电影明星及政客相比,知识分子的知名度及其在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影响日益弱化。理性、真理、正义、价值、尊严感的消失,使人作为人文科学的对象与主体将不复存在。二是大学和教育的危机。现代科技取消了大学与社会的功能分界。大学不再是文化的基地,不再具有思想生活的特征,而受制于“消费社会”的本能。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真正的教育,就是电视图像和消费性的交流。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式教育已经死亡,传统的名著和价值观念无人顾及和关注。三是文明失去伦理价值。曾经在18、19世纪引导着普遍思想的伦理哲学,逐渐被歪曲现实的思辨哲学所取代,文明变成了理论文明而不是伦理文明。现代人丧失经济地位、独立精神和个性发展的自由,也就失去社会道德感和创造性。资本主义文化危机根源于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尖锐矛盾之中。它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缺少道德信仰和伦理价值体系,而陷入外向的社会发展与内向的文化回归的深刻矛盾。(《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第14卷第6期 )

  李洪峰:要尊重文化

  文化特征是人类最本质的特征。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尊重文化就是尊重自己。尊重文化,就要尊重文化的历史发展。中国在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无论如何不能忽略本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弘扬,无论如何不能丢掉中华民族的文化本色。中华文化同世界任何民族的文化比较,都毫不逊色,而且有着自己无与伦比的独特风采。尊重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创造新的文化。要用世界眼光和历史眼光认识中华文化的伟大价值,从我国伟大的历史文化中建立起坚定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造新的历史文化,创造新的历史文化高峰。尊重文化,就要尊重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和文化性格。国内各民族文化和各地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各民族文化和各地域文化,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互相补充,才造成了中华文化波澜壮阔、跌宕起伏、多姿多彩、气象万千的宏大气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是实现各民族经济社会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过程,也是实现各民族文化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过程。蓬勃发展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是继承、弘扬和创新中华文化的神圣事业,也是推动和促进各民族文化共同发展繁荣的神圣事业。尊重文化,就要尊重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创作出无愧于我们伟大人民、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学习时报》2011年4月11日)

  邓伟志:善待善用善管互联网

  社会是随着生产工具的发展而发展的,互联网既变革了生产方式,也变革了生活方式。要把互联网的事情办好,必须辩证地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一是堵与疏的关系。网络上的信息是良莠不齐的:有真信息,有假信息,有信息精华,也有信息垃圾,这是一种必然,是信息化的正常现象。对信息流像对河流一样,重要的是疏。不要把防火墙当作铜墙铁壁。防火墙对“弱者”来讲是墙;对“强者”来讲,只不过是一张薄薄的纸,是包不住火的纸;而对“半弱半强”的人来讲,虽不是纸,但也是可以一跃而过的墙。因此,与其事倍功半地“堵”,不如大大方方地“疏”。中国在“畅通”二字上下了很大工夫。二是管与用的关系。既然有信息垃圾就要管。要分类管、有序地管、科学地管。管好了垃圾才有利于信息的畅流。在管的时候,既要防止扩大“垃圾面”,又要强调在用中管。这里也有个真理标准问题,有个实践出真知的问题。要提倡领导带头办微博,领导要当好微友。在用互联网中取得对互联网的管理权、引领权。三是褒和贬的关系。因为微博里,还有互联网上常有损人的字眼、贬人的话语,应当批评,但作为管理者,不应当过分计较这些,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剥去损人的外壳找出其合理的内核,洗刷掉网语中的污秽,挖掘出网民闪闪发光的金点子。只有与网民交友,才能做到及时准确地把握全局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互联网是人民群众的智慧泉、超大型的百科全书。要善待网络、善用网络、善管网络,网络一定会成为国家舒展的、流畅的血脉。(《文汇报》2011年3月8日)
 
 
责任编辑:李泾一
 
 
**********转载请注明来源:求是理论网,原文网址:http://www.qstheory.cn/zxdk/2011/201109/201104/t20110428_787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