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 悟 炊 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2:05:30
标签:人文 炊烟 柴草 地锅 家居 休闲

感 悟 炊 烟
三 余 草 堂 / 文

感 悟 炊 烟
三 余 草 堂 / 文(2009-10-30 20:41:19)

人文 炊烟 柴草 地锅 家居 休闲
炊烟是乡村的文化符号, 是我故乡最古老的信息代码, 更是乡村所独有的亮丽风景, 有了炊烟,便有了乡村的生机和活力, 有了炊烟, 便有了乡村的丰饶和富足。炊烟自远古燧人氏钻燧取火,化腥臊为熟食起便有了。自此,凡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了炊烟,从此人与烟便结下了不解之缘,自然也就有了人烟之辞,有人居住,便有了人烟,空旷大漠,人迹罕至,便荒无人烟。历史在炊烟的升腾中走过沧桑,村庄在炊烟的浓淡疏密中完成嬗变。
炊烟是人们生存的希望,炊烟是乡村生活的展示,更是乡村不老的旗帜,有了炊咽,便有了一日三餐的温饱生活,日子会过得红红火火。生活有依托,人们便有了信心和希望,也就有了幸福。如果断了炊烟,也就断了生计,那是很凄凉的。所以炊烟袅袅,把清纯,质朴的农家生活升腾得红红火火,打造得有滋有味,炊烟由此也成为召唤乡民的号角.人在田里劳作,看到炊烟知道家里已升火做饭,便咕摸着收工回家吃饭,学生放学路上见到炊烟,便想到家的温馨,母亲常常在炊烟燎绕中安排出一日三餐,既使在那生活艰难的岁月,野菜当粮,只要炊烟不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热腾腾的饭菜,那也是心里美美的,甜甜的。

我的故乡在美丽富饶的微山湖畔, 水气较重,每到深秋, 炊烟因气压的原因总是薄而均匀地悬浮在空中, 与淡淡的轻雾纠缠在一起, 象扯起的一帘幕纱, 将树林和村庄隔成上下两段, 神奇无比, 很象宋人的山水画, 煞是好看。这时,炊烟成了乡村的纽带和一大景观,早晨衔来一轮红日,傍晚送走一抹晚霞,寒暑易序,岁月更迭,炊烟也不断变换着姿彩,树枝柴草的炊烟,清淡而有香气,煤的炊烟,浓烈而有辣味,沼气,煤气无烟而炊,气味却难闻,炊烟的变迁打烙着时代的印记,炊烟连接着炊烟送走一个个黄昏,迎来一个个黎明和一年一年的好光景。牧归的牛羊,卸套的车马,归巢的燕雀,收工的乡亲还有鸡鸣鸭噪,都融合于袅袅的炊烟之中,构成了多元一体的优美画图;饭菜的香味,柴草的甜味,乡土的雅味,牛粪的酸味,构成乡村特有的五味,彰显着农家生活的特点。
改革开放给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 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现在很少有人再用柴草烧地锅, 都改用了沼气, 煤气, 液化气., 但烧出的饭菜却没有柴草地锅做的香, 只是卫生了环境, 减少了污染, 除却了脏, 乱, 差, 提升了生存文明。因此有些聪明人在这里发现了商机,便在合适的地段开起了传统风味店,冠名曰:“柴禾鸡”,“ 地锅鱼”,“ 劈材鸭”, 既保持了原有地锅的清香美味,又创出了自己的风格品牌,生意还真的就火起来,不提前预约,还真的订不上座。花钱不多,吃的就是这个地道老味,享受的就是正宗家乡菜饭,令人感到亲切,温暖而又回味无穷。
人们烧柴久了便悟出了许多哲理,从古传自今比如看烟测天气,如果炊烟直上青天,说明来日定是晴天,如果炊烟盘桓在烟囱口出烟不畅,则预示阴天或者有雨。最家喻户哓的当属“人心要实,火心要虚”, 以烧火喻人,说明做人要诚信守实,烧火架起柴草便于中间通风透氧,然烧旺盛。在外工作久了偶尔回家小住几天,也不能再备液化气,支个地锅,烧起柴草,感受一下陈年老味,回忆一下故乡的温馨和柴草文化的渊原,写下这篇小文,时二00九年十月二十八日。
感悟 炊 烟
三 余 草 堂 /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