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祠堂说苏绣(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0:00:02
宰相祠堂说苏绣(上)     从这个标题,大家也许就能一下子看出尖兵这次主要聊什么内容了,主要的关键词是宰相祠堂、苏绣。祠堂和苏绣正可谓是风马牛不相及,怎么能扯上什么关系呢?原来不仅祠堂这片完整的祠堂古建筑群被列入了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而且这里被辟为了苏州刺绣艺术的展出地,自然祠堂就和苏绣就有了密切的联系。

    宰相祠堂祭祀的对象叫王鏊。王鏊是苏州人,是明朝苏州籍的高官之一。他16岁时,已经是一个文章惊天下的大才子。《明史》上讲,他入朝为官之前,曾连中解元、会元两魁,只是在殿试时主考官妒其才华,暗箱操作排为探花,否则就是有一个连中三元的苏州人。入朝以后担任编修等职,户部担任侍郎时,联同诸位同僚,请求皇帝诛杀干涉把持内政的太监刘瑾等“八党”。不久王鏊被推举进入了内阁,而且又被提升为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至此已经是位列“三孤”的从一品大员了。但是在皇帝的赏识下,他再次被加封少傅兼太子太傅,进入了朝廷中位极人臣的最高阶层。此后,他坚持正义,不阿谀逢迎刘瑾,不仅在朝政上与其周旋,还积极营救保护被他们迫害的正直官员。但是皇帝却对刘瑾等内廷阉人等宠信依旧。朝廷高层中阉党党羽频频作梗,同为内阁成员的焦芳也早就投向了刘瑾,王鏊曲高和寡无法挽救局面。最终,他为了保持自身清正,连连上疏后辞去了官职,而且离职后虽经同僚通力举荐,但却心灰意冷始终不再出山入朝。

    尽管在大是大非前他最终选择了逃避,但是不能否认的是王鏊是一个好官。一方面,王鏊是一位朝廷的高官,另一方面,王鏊还是那个时期的文坛领军人物,他与差不多同时代的另一为苏州高官,礼部尚书书画大家吴宽一同开创了苏州在明代的文坛盛世。其门人,被誉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的唐寅就这样评价这位高官文人“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王鏊这位吴门文坛领袖在苏州至今留存着大量的遗迹,比如他家乡东山陆巷中的解元会元牌坊、故居、葬身之处……而在古城区内,除了以王鏊大学士之位命名的学士街等处的故居遗址外,保留最好的,就是这个王家后人祭祀王鏊的王鏊祠。

    祠堂坐落在苏州市中心的景德路上,景德路得名于曾经建在这条路上的景德教寺。到了明代,屡建屡毁的景德教寺最终被废弃。王鏊的儿子中书舍人王延哲就给嘉靖皇帝写了一份请示报告,说我能不能在这个废墟上为自己的父亲建一座祠堂啊?嘉靖皇帝一看,这位中书舍人的父亲原来是正德朝颇有盛名的老臣王鏊,于是就恩准了。王延哲为父亲建造的这座祠堂全名王文恪公祠(文恪是王鏊死后皇帝追赠的谥号),历经三百多年的多次维修,目前除头门改成了清代的样式外,轿厅、享堂仍然是简洁淳朴的明代风格。

    祠堂非常好找,就在景德路中段苏州中医院的东侧。如果坐公交车的话,只要有停靠中医院或者环秀山庄的都可以,比如游1、3路、88路等车都到。这里只有一个缺点,就是私家车停靠比较困难。但其门票却相当便宜,成年人5元,年满60岁的3元,7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

    祠堂的大门和门墙不同于大多数的苏州民居,采用的是黛色。门厅硬山顶五开间,明间和左右两次间开放,东西两侧封闭,一作为门房值班休息,一作为售票点。门厅是清代光绪年间,由王鏊的后代第十二世孙倡议重修的,所以采用的是清代的样式。从门厅、轿厅到最后的享堂之间,中间都由一个个小天井隔开,两侧均由廊庑相连,从而组成了一个个独立的院落。第二进的轿厅和最后的享堂都不算小,轿厅明间设长隔扇,次间及稍间砌半墙短窗,朴素无雕花。享堂前设轩廊,檐枋下饰挂落,次间和梢间檐柱间安栏杆,廊东西两端有门洞。名为延芳的门洞内,立有一块碑刻。这块碑刻有历史,字迹清晰完整,全名《王文恪公怡老院记》。从内容看,此碑介绍的是王鏊辞官后在苏州的居所怡老院的内容,由苏州才子文徵明后裔文震孟(园林艺圃的主人)所撰书。据说此碑原本留存于怡老院内,在清末才被移至此处。


    祠堂本身就是一个王家后代祭祀先人的所在,现在其后人自然不会再到这里来进行祭祀活动。划归苏州刺绣研究所后,研究所出资全面维护,并辟为苏州刺绣博物馆。祠堂整体规模不大,仅仅千余平方米,现今两侧的廊庑都没有开放。用于陈列的展厅也就轿厅和享堂两处。管理人员讲,两侧的廊庑将用作王鏊的资料陈列,看来目前先期工作已经开始。届时王鏊祠一定会大放异彩,也必将为游客开启一道了解这位山中宰相的历史之门。

               尖兵  2008-5-23 同程网首发下篇将介绍王鏊祠(苏州刺绣博物馆)中的苏绣及苏绣艺术 随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