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脊、通督、强腰、壮肾q!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4 22:51:48

中医对脊柱生理功能的认识

   《内经》提出“骨为干”、“筋为纲”,认识到了脊柱支撑躯体的粱柱作用及与筋肌的关系,及筋腱肌肉能保护脊柱,使其处于正常的生理功能位置,稳定而坚固。而“肾主骨”、“肝主筋”理论明确了脊柱与脏腑经络的密切关系。

   《难经》更进一步阐述了脊柱、脊髓与大脑通过督脉相互连属。后世医家关于脊柱的生理功能论述甚少,而多偏重于脊柱与脏腑经络的病理关系的论述,从病理角度说明脊柱与脏腑组织器官的密切联系。清代医家钱秀昌补充和明确了《内经》对脊柱功能的认识:“脊骨外小而内巨,人之所以能负任者是以骨之巨也。”汪晸《寿人经》提出了脊柱与保护内脏,维持脏腑功能正常的作用:“五脏皆系于脊,骨节灵通,均获裨益。”

    关于脊柱的运动功能,古代医家及导引学家认为:脊柱是人体运动的杻纽,脊柱一动全身皆动。脊柱骨节灵通,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就会增强。而脊柱的运动功能有赖于脏腑功能的正常,所以,隋太医令巢元方提出“肾主腰脚”,明代大型医学专著《普济方》进一步指出“夫足少阴肾之经也,属于腰脚而主于骨;足厥阴肝之经也,纳血而主于筋”。

    中医非常重视腰段脊柱在运动中的重要作用,“盖腰者,一身之要,躯身俯仰,无不由之”,认为“腰乃脉络经俞之大合也”,是人体活动的杻纽,是人体活动的重心。人体的前躯后伸、左旋右转、起坐翻身、劳作运动均以腰为轴,所以,在养生保健防病上特别重视强腰健脊壮肾。

 

 脊柱与与经络的关系

    督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向后行于脊柱内,上达项部(风府),进入脑内,上行颠顶,沿前额下行鼻柱,至上唇唇系带处。诸阳经都相互于督脉交汇。所以,督脉有“阳脉之海”之称,具有调节诸阳经经气的作用。由于督脉循行于脊柱内,上通于脑,所以,其除了对脊柱的位置、结构及生理功能有调整作用外,还统帅诸经,调整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七经八脉的生理功能。临床上,脊柱疾病常侵及督脉,引起肢体麻木不仁,活动丧失,脏腑功能失调,如二便异常等;而脊柱及相关内脏的疾病又可以通过锻炼脊柱调整督脉进行治疗,如对头项强痛、腰脊疼痛、脚弓反张、心胸胁腹疼痛的治疗。

脊柱与脏腑的关系

    五脏中肾、肝两脏与脊柱关系最为密切。肾主藏精,生髓主骨;肝主藏血,主筋束骨利节。所以,肝肾两功能的盛衰与脊柱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关系,而肾为人体先天之本,肾气的盛衰又决定着人的生长壮老及全部生命过程,故常做健脊功练习,可健脊、通督、强腰、壮肾抗衰老,延年益寿。

    除肾、肝外,五脏六腑之气均能通过经络输注入脊柱两旁(背腧穴),维持脊柱的结构和功能。而锻炼、运动脊柱又使脊柱两旁的背腧穴气机充盈,进而促进五脏六腑的健康。

    脊柱对内脏有保护作用,脊柱的稳固和灵活能保证内脏器官的正常和发挥,所以,汪晸《寿人经》说:“五脏皆系与脊,骨节灵通,均获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