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子女成功未来”(董进宇博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3:05:41

董进宇博士讲座——铸造子女成功未来

       (一)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家庭教育总思路
         无论孩子做什么事,你都必须想办法鼓动、诱导或启发,用这种间接方式把孩子的主动性引发出来,才能把孩子培养起来,否则是绝对做不好的。
        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家长和老师们的愚蠢就在于他们不懂的学习是脑力劳动,脑力劳动有它特有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劳动者必须处于主动的状态。”如果我们大家明白学习是脑力劳动,学习者不想学,这连上帝都没有办法。如果你不能把他引导到他想学习的状态,你最后的方法也许只能是放弃。
      德国的哲学家尼采采用三种动物来比喻人的精神状态。他说90%的人就像沙漠里的骆驼,骆驼它自己并不想背着沉重的行囊,在酷热的天气里,在沙漠中行走。而驼人用皮鞭打着它走。它自己的精神状态叫做“你应该”。中国孩子90%都是这样,他自己并不想学习,他被周围的人压迫着。他自己的学习状态是:“你应该”。
        第二种状态叫做“我想要”。就像狮子在草原上追赶羚羊。它的主观状态是“我想要”。如果能把孩子培养成狮子的状态,他才能学习好。如果不能用鼓动、启发、诱导的方法把孩子的学习动力引发出来,反而是通过高压的方式、打骂的方式培养他,你是亲手毁掉孩子的前程。要想办法把孩子的学习动力引发出来,而不是你想要它怎么样,是让他自己主动地去学习,这样你的孩子的前途才有了保障。 真正让孩子成功的是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进取精神、学习兴趣、良好习惯,不是脑海中的知识。知识早晚都可以学。家长们真正把孩子的主体人格架构培养起来了,把他的主动性引发出来了,这个孩子才能成为一个杰出的人,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第三种状态是小童状态,就是真正意义的人的状态,创造力被激发出来,能够创造性地学习。
      (二)主动进取精神是孩子成长的动力源   
         一个孩子长大后,能否在人生中取得成功,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他头脑中的知识和技能;而是他的人格中有没有主动进取的精神,有没有永不言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与别人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的能力。主动进取精神,是一个人在骨子里要出人头地的那股子劲,它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一个人的理想和抱负。当一个人有了他心中想要的事情时,他会涌起要做那种事情的冲动。这种要行动的冲动,会驱使孩子行动起来。当行动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结果时,他会继续行动下去。我们就是要培养孩子身上的那种不服输的劲头。常识告诉我们,一个人主动做事    和被动做事,对做事的效率有很大的影响。一个学生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对学习效果有决定性的影响。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很大程度取决一他的学习态度,他愿意学习,喜欢学习,主动学习,他的大脑会被激活。大脑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大脑注意力焦点会牢牢集中在学习的内容上,会迅速捕捉到要学习的信息,然后记下来。如果学生自己不想学习,他被人逼迫来学习,那他的注意力会涣散,此时对学习的内容会视而不见,根本就学不进去,白白浪费时间。一个人是锐意进取还是原地徘徊,对人生的成就就有决定性的影响。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决定有什么样的人生。孩子在童年时,家长让他尝到成功滋味,当孩子成功时,家长及时表扬,让孩子把成功与至高无上的快乐联想在一起。然后不断地鼓励孩子努力获得每一次的成功,让他在自己的人生经验中切身体会到成功会给他带来极大的快乐。时间一长,孩子尝到的成功所带来快乐的滋味越来越多,以至他产生对成功感觉的需要,这样他就会主动去寻找能够获得成功感觉的机会,由此产生出主动进取的精神。
      主动进取精神,有的人是从小培养的,有的人是偶然被激发出来的。从小培养主动进取精神的方法是,在孩子小的时候,不断地鼓励孩子,不断地表扬孩子,让孩子体会到成功是快乐的,从而产生对成功的追求。偶然激发的主动进取精神,是当一个人在贫穷平庸的生活中太痛苦了,突然受到偶然事件的刺激,他发现自己的生活简直就不是人过的生活,有此产生要摆脱痛苦生活而奋斗的欲望。这里第二种方法,纯属偶然。家长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主动进取精神,才能保证孩子此生必保成功,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杰出的人。
   (三)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
      一个人是否杰出,主要表现在他的行为上,而行为表现的优劣主要取决于他的习惯。因此,要把一个孩子培养成杰出的人,就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习惯是一个人在一种情境下如何应对的自动反应。人类是一种高智能生物,是以异常复杂的“社会”的生活方式生活着。我们生下来就会的行为叫本能;除此之外,其余一切都得学习。
     第一个是行为习惯。日常生活所进行的行为中,绝大部分的行为都是靠后天培养和训练。把一种行为教给孩子,然后让他反复练习,后来他就学会了此种行为。时间一长,他熟练了该种行为,不用用心想就会做此种行为。此时我们应该把该种行为命名为“习惯”:像吃饭、走路、睡觉、穿衣、说话、刷牙、洗澡、看书、待人接物等。。
      第二个是情感层面的习惯
     人类是情感的动物,对待周围的事物,总要做出情感的反应。对待每天接触的事物总是要做出喜欢还是排拒的情感反应。除了受自然本性的影响外,就是受父母的价值观和行为的影响。如果一个孩子形成了对某一类事物固定的情感反应,那他就形成了习惯性模式。
      第三个是思考层面的习惯
      人的思维习惯都是在童年形成的,优秀的人就是从小养成了卓越的思维习惯。然后,他会不自觉地使用他的思维习惯去加工每天遇到的问题,从而决定如何对待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