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针灸临床荟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2:50:01

 

重子穴治疗落枕及久年背痛经验

落枕为临床常见病症,一般治疗此症之效穴甚多,常用者有1.悬钟,2.落枕穴,3.后溪,4.风池、天柱等穴。个人尝以后溪、束骨两穴治疗颈项强痛,并以之治疗落枕,自谓为十四经穴之最特效者,盖《灵枢◎杂病篇》云:“项强不能(回)顾取手太阳,不能俯仰,取足太阳”,临床遇有颈项强硬,不能左右转动之症状,取手太阳小肠经俞穴后溪。不能前后抬抑,则取足太阳膀胱经俞穴束骨,均有立竿见影之效,遇有颈项前后左石转动均不利时,则束骨与后溪配合,疗效更佳。此外董氏奇穴正筋正宗治疗“颈项筋痛及扭转不灵”,个人亦常以此穴治疗落枕亦甚效。

然据多数古籍所载(玉龙歌赋,通玄指要赋、卧岩凌效应穴歌)承浆为治疗项强最常用穴位,因此不论何种落枕,加承浆配用效果更佳。

在多年临床中体验,落枕之际,非只颈项强硬,甚而连及肩背上臂极为酸痛,非仅限于手足太阳经之范围而已,经上述针疗后,虽能迅速解除大部份痛苦,但总仍有些不适感,经加针重子穴,则可完全消失。因此本人近十余年来皆以重子穴配承浆穴,治疗落枕,绝大多数病例1次而愈。

能简单谈谈治疗颜面神经麻痹的经验吗?
答:好的,颜面神经麻痹为针灸特效对应症。  只要能争取早期治疗,连续扎针,基本上一周甚至更快可愈。  1981年我曾经将经验发表于台北市中医师公会会刊, 1990年福建中医学院编的台湾中医药概览也曾介绍我治疗颜面神经麻痹五十例的的经验。  1998年夏季台北联合报介绍我治疗自己颜面神经麻痹仅四天即痊愈的经验,几天内就来了半百病患,可见罹患此病的真是不少。  最近治疗数例皆一周而痊愈(口正眼闭能吹哨) 。  治疗颜面神经麻痹的特效穴有: 内颊车(三棱针) 、耳背(放血) 、侧三里、上巨虚、太冲、合谷、丰隆、地仓、下关、翳风、劳宫等,每个穴都能独当大任。  我只用其中一二穴。  这里介绍我箇人最常用的穴位。
首选内颊车 ,这也是董老师首选穴,即面颊部口腔内,正对颊车穴处,或当口腔咬合处。  用三棱针在患侧内颊车穴点刺八到十下,深度约l分左右,使其自然出血,然后以温开水速漱口。  每隔二日或三日1次。  面瘫多由风寒之邪侵袭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致,肝经在口内环口一周,口腔刺血能泻肝袪风活络,也能调治阳明经气(阳明经亦环口一周) ,经筋得以濡养,正气来复,逐邪外出,则面肌弛缓得以恢复。  此为治口歪第一要法,疗效较毫针高出许多,患病早期治疗,往往二三次即愈。  也可以先扎针再刺血。  董老师一般针侧三里穴,我有时也用,但多时则是针上巨虚穴或太冲穴。

针太冲之理由是 : 面神经麻痹其部位与阳明经及肝经有关 , 肝经 “ 连目系, ”“ 下环唇内 ”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太冲穴对于以眼眶周围及唇面为主的病变,皆有效果。  《百症赋》说 :" 太冲泻唇喎以速愈 " 。  太冲穴为肝 ( 木 ) 经俞穴,五行属土,为木经土穴,能疏肝袪风及调理脾胃大肠 ( 肝与大肠通 ) ,而口唇恰为为大肠所过。  本穴为肝经原穴,理气作用亦什强。  又肝主藏血,治风宜治血。  太冲穴能舒肝理气,通络活血。  血虚阴虚动风,本穴皆有效。  面神经麻痹为经筋病,太冲为肝经穴, ( 肝主筋 ) 能治疗筋病。  透涌泉,则又有补水润木之功,疗效更佳,如穴位再向后贴近骨缘,即火主穴,效果更佳,盖贴骨治骨,并能与肾相应,亦有补水润木熄风之功。
针上巨虚之理由则是: 《灵枢•经筋》篇说:"足之阳明……筋急则口自为僻" 。  手阳明大肠经「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足阳明胃经「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还唇,下交承浆」由此可知,手足阳明胃大肠经包围口唇;上巨虚为大肠经之下合穴,但位于胃经上,一穴而兼大肠及胃之穴性,而能兼治两经之病,《标幽赋》说: 「头有病而脚上针」    以下治上,取此穴,经府皆治,疗效甚佳,争取早期治疗效果尤佳,几天以内即可口正眼闭,但若超过三个月以上才治疗,有时就需针至十次以上了。  本穴配合足三里共用,疗效更为迅速。  盖足三里为胃经下合穴,胃与大肠之下合穴并用,两针成为倒马针力量更强。

肾关穴治疗多尿及五十肩特效经验简介

肾关穴为董氏奇穴七七(小腿)部位要穴,位置在阴陵泉穴直下一寸五分处。为董师景昌治疗肾亏之第一要穴,举凡肾虚引起之各种病痛皆有疗效。

个人最常应用此穴治疗肩臂不举(五十肩)尤为特效。疗效之佳,经多年百余例统计及临床实践,较条口透承山或肩关节附近局部穴位效果既迅速又确实。一般病例若发病较久,病况严重者,可泻尺泽穴作为辅助,效果尤佳。若除上举困难外,尚有后转困难者亦可加取足五金(健侧)可立见显效。但病久肩部凝硬过度者,则必需辅以肘弯棱针点刺出血。

以此穴治愈数10例夜间多尿,尤其年老肾亏者亦见卓效,年青人见效更快。治疗白昼多尿效果亦佳,验诸临床多年,亦非十四经之任何穴位所能比拟。

另外治疗双手十指发麻及十指疼痛,亦极特效。治疗眼科尤为要穴,常配复溜并用,最常用于治疗飞蚊证及眼球歪斜。此外治疗半身不遂亦为常用,均针双侧。

总之本穴效果极佳,治疗范围极为广泛,除上述作用外,凡肾亏引起之各病,均可以本穴针刺治疗之。

董氏奇穴“木穴”治疗富贵手(手掌及感冒流涕)特效经验简介

“木穴”为董氏奇穴在手掌上之超级穴位,位于阴掌食指第一节中央线与食指内侧黑白肉际线之连线中央,两指纹之间上1/3及下1/3处各一穴。

本穴董师原用于治肝火旺脾气燥,故名木穴,个人常用于治疗眼睛发干、眼易流泪、手汗等皆有疗效,其效果绝不逊于十四经穴。

个人用治手皮发硬,手皮肤病,尤其是手掌皱裂(富贵手)尤具特效,尝治数十例富贵手,平均3至4次即愈。(甚至有一二次即愈者)

木穴治疗鼻涕多,不论清涕浓涕皆有效,尤其感冒流涕可止于倾刻。

治疗手皮肤病及富贵手以患侧为主,治疗鼻涕则以健侧为主。

本穴能清泄肝火,与龙胆泻肝汤结合应用,尤妙。

能說說您治療網球肘的特效經驗嗎?
答:網球肘即肱骨外上髁炎,是一種常見多發病。患者自覺患肢工作時肘外側痠痛乏力,持物受限,用力握拳旋轉(如絞毛巾〉時加劇。休息時減輕。疼痛一般局限於肱骨外髁之背側(前臂撓側)。疼痛逐漸加重,可放射至前臂或肩背部。夜痛較甚。於肱骨外上髁附近可按到壓痛點,當伸肘垂直持重或水平持重或前臂旋前用力時,疼痛更為明顯。一般關節活動尚屬正常。

中醫學認為網球肘屬於肘部傷筋,屬"肘痹"範圍,認為其係因肘部強力屈扭、勞動過極,使經氣及筋膜受損,氣滯血瘀所致, 即所謂之「勞損」。可因受寒而誘發。治療期間患肢應盡量減少活動,避免手提重物。

治療網球肘目前一般以阿是針法或隔薑灸最多。我個人仍以遠處取穴為主,療效甚佳。常用的一針特效穴位有:曲後、靈骨、手三里…等。這裡介紹如下:
1曲後(後曲池)
【位置】:屈肘拱胸,當肘橫紋外端凹陷處(屈肘橫紋頭陷中)為曲池,再沿紋頭向後沿伸至骨前緣寄即是曲後穴。
【針法】:取健側穴貼骨進針,直刺一寸半。針入後令病患伸屈活動肘部一二分鐘。留針三十分鐘,每隔十分鐘撚針一次,撚針時伸屈活動肘部。
【解析與經驗】:後曲池即曲池向肘骨尖沿伸至骨前緣貼骨進針,為本人臨床自訂之穴位,療效極佳。貼骨進針,此法相當於《內經》之《短刺》,《官針篇》說:「短刺者,刺骨痺,稍搖而深之,致針骨所,以上下摩骨也。」近代研究有「骨膜傳導」之說,骨膜富含神經及血管,針刺抵骨或貼骨,透過骨膜傳導,治療一些骨關節的疾病,效果甚佳。肱骨外上踝炎〈網球肘〉即屬骨痺,後曲池穴貼骨進針治肱骨外上踝炎〈網球肘〉效果極佳,數次可癒。以左取右,一在求其平衡,一在能讓病處活動,動引針氣療效更高。治療期間患肢應酌情減少活動,避免提拿重物。

2靈骨
【位置】:在手背姆指與食指叉骨間,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接合處,與重仙穴相通。
【針法】:取患側穴位,握拳取穴,在姆指食指叉骨間,第一掌骨第二掌骨接合處貼骨進針,直刺一寸半。針入後令病患伸屈活動肘部一二分鐘。留針三十分鐘,每隔十分鐘撚針一次,撚針時活動肘部。
【解析與經驗】:靈骨穴貼骨進針則通腎應骨,貼骨進針,此法相當於《內經》之《短刺》,《官針篇》說:「短刺者,刺骨痺,稍搖而深之,致針骨所,以上下摩骨也。」針刺貼骨,透過骨膜傳導,治療骨關節的疾病,效果甚佳。肱骨外上踝炎〈網球肘〉屬骨痺,靈骨穴貼骨進針治肱骨外上踝炎〈網球肘〉效果甚佳。肱骨外上踝炎病灶基本上是在大腸經外緣。取大腸經之同側靈骨穴,能讓病處活動方便,以便使用動氣針法,若針對側曲骨穴,再加針同側之靈骨則靈骨,既係治療又是牽引效果更強。

3火腑海
【位置】:在前臂火山穴後兩寸,按之肉起,銳肉之端。本穴在三焦經定位,翻手取穴,則反而在背面橈側,約當手三里穴處,握拳屈肘時,肱橈肌部呈凹陷處。
【針法】:取健側穴位,握拳屈肘取穴,直刺約1寸,得氣後施以提插撚轉手法,強剌激,令病患伸屈活動肘部一二分鐘。留針三十分鐘,每隔十分鐘撚針一次,撚針時伸屈活動肘部。
【解析與經驗】:本穴約當手三里穴處,手三里為大腸經重要穴位,由於大腸經多氣多血,調理氣血作用極強,能疏風活絡,針感尤強,善長經絡病的治療,本穴因經絡循行之故,歷代均推為治肩背痛及臂痛要穴(見《通玄指要歌》《勝玉歌》《席弘賦》《雜病穴法歌》) 穴在銳肉之端,即筋肉特別隆起的肉,或可說是有 " 分理 " 的肉,古人對此悉以筋論,故治筋病甚好(這些在我剛完成的高級董氏奇穴講座中皆有詳細解說,以後也會出書詳論),又本穴在三焦經定位,亦能補腎治骨,故為治網球肘的特效針。(以上取之楊維傑著《一針療法》)
按:幾天前(十月十九日)在洛杉磯舉行的國際腦科學會,我也是主講之一,最後答覆提問時,有幾位醫生提問痛證的治療,有人問到網球肘應該怎樣治療。有位我的學生李姓醫師於散場時回應該提問者(也是李醫師),敘述應用我的上述方法近期治療五例網球肘,都於短期迅數痊癒,證明上述經驗是非常實用的。

能談談你治療肩周炎(肩關節周圍炎)的特效經驗嗎?
答:治療肩關節周圍炎常用的特效穴很多,有:三間(大白)、腎關、尺澤、下巨虛、上巨虛 、中渚、三叉三穴、肩井、手三里、攢竹、天宗、條口、臑俞、中平、陽池、手三里、天窗、巨骨、陽陵泉、足千金等,這些穴都有一針見效的作用(詳見楊維傑著作《一針療法》)。

我曾治療肩周炎數百例,前述各穴雖皆有應用經驗,但仍以遠處取穴為主,針刺時讓病患痛處能活動以引針氣,療效較佳。若肩部痛點明確,先在對側腳部穴位刺針,然後循痛點所在經絡,根據「俞主體重節痛」「滎俞治外經」原則加取患側本經俞或滎穴,既可作為牽引針,也可作為治療針,療效更為迅速。例如疼痛點在肩前內側的,取魚際穴;疼痛點在肩外側的,取三間;痛點在肩外側偏後方的,取中渚,痛點在肩後側的取後溪。

我個人治療肩臂不能上舉最常取腎關,治療肩臂不能左右抬及後伸最常取足千金,又不論上舉困難或左右後抬困難,尺澤尤為特效常用要穴。這裡介紹個人應用這些穴位的機理。

1、腎關

【位置】: 在陰陵泉穴直下一寸五分。脛骨之內側。

【針法】: 直刺,針深一半寸至二寸。針刺得氣後,令患者反復做上肢抬舉、外展 、後伸動作 , 爭取擴大上肢正常活動範圍。留針30 分鐘。每隔十分鐘撚針一次。

【解析與經驗】:腎關為補腎要穴,此穴在天皇穴下,亦有脾腎雙補(陰陵泉為土經水穴能脾腎雙補)作用。對於腎虧所引起之坐骨神經痛、背痛、頭痛、腰痠均有顯效,另外治療兩手發麻或疼痛亦有效,.透過脾與小腸通(小腸經脈 " 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 "。),治肩臂痛及肩臂不舉(五十肩),尤為特效。針後令其活動手指或抬舉肩臂,可立見奇效。又天皇(陰陵泉)穴在全息對應於頭,則腎關穴對應於肩頸部,亦係治五十肩特效之又一原因。余曾以腎關治某部司長之五十肩(肩關節炎),一次而癒。病程短者療效甚速,病程長者針此更宜。

2、足千金
【位置】: 在腓骨前緣,在側下三里穴外(後)開五分,再直下二寸處是穴。

【針法】: 針深一寸至二寸。待患者有明顯酸、脹、麻、重等得氣後囑病患反復做上肢抬舉、外展 、後伸動作 , 爭取擴大上肢正常活動範圍。留針30 分鐘。每隔十分鐘撚針一次。

【解析】: 穴名為「金」,與氣有關,能調肺氣,可治肩背痛。穴名為千金,善治沉重如負戴千金之病,尤善治肩凝之不能左右轉動及後伸。五十肩有相當多病患,不但肩臂不能上舉,而且也不能後伸,針刺本穴有較好之效果。上臂疼痛不能上舉 ,多屬陽明經筋病變 , 上臂不能左右抬舉,與少陽經有關,本穴位於少陽經取刺本穴善於調和氣血、舒筋活絡, 因此對肩周炎、肩扭傷等原因引起不能左右抬舉及後伸之肩痛 ,針刺療效極佳。

3、尺澤

【位置】: 手掌向上,前臂稍屈,正當肘橫紋,靠肱二頭肌健之外側凹陷處。

【針法】: 直刺,從掌側面向背側面刺入深一寸。採用呼吸補瀉法進針時趁患者吸氣時進針,進針後,趁患者吸氣時,迅速捻針以催氣,呼氣時則手握針不動。氣至後,仍趁患者吸氣時而用瀉法─強烈刺激,迅速捻針,呼氣時則手握針不動,瀉已中機,俟患者呼氣時出針,出針後不揉按穴孔。
【解析】:本穴為肺經合穴,五行屬水,金生水,為肺經子穴。就五行關係言,肺實則金克木,木受克則筋攣拘急,瀉本穴,可以舒筋活絡,對於消除各部位拘急皆有良效,況且肝經支脈注於肺中,經脈直接相通,肝主筋,因此治筋病有效。又本穴緊貼筋旁下針還有以筋治筋之作用,治療五十肩當然效果絕佳。由於肺主氣,與呼吸關係密切,因此以呼吸補瀉法之瀉法施針,療效顯著,常有病患一次即能高舉過頭,甚至一次即癒。

能簡單談談你治療三叉神經痛的經驗嗎?
答:好的,針灸治療三叉神經痛的機會很多,療效也好。我曾經在台北中國時報寫過一篇談三叉神經痛的文章,一周內就來了六七十位此症病人,可見 罹患此病的真是不少。

三叉神經痛其部位在面頰及額顴部 , 主要為三陽經。特別是與足陽明胃經關係最大。陽明胃經與少陽膽經均循繞側頭面部 ,另外小腸經「…上頰,至目銳眦,却入耳中;其之者,別頰上拙,抵鼻,至目內眦,斜絡於顴」,此一部分與三叉神經痛亦有密切關係。

治療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特效穴很多,我個人習慣遠處針刺,基本上以1、後溪、大白為主,可取健側的大白穴(作治療針)及患側的後谿穴(作牽引針),或取健側的後溪穴配患側大白穴雙穴共治,效果都不錯。2、間而用側三里、腎關為主,效果也不錯。這幾組穴對治療三叉神經痛都是非常好的。三叉神經痛有時候非常嚴重,可是針刺起來可以馬上止住疼痛。一般兩穴即可達到鎮痛效果。

取側三里之之機理及經驗:側三里穴介於陽明經(土經)與少陽經(木經)之間,善治木土不和之病,對於陽明經及少陽經之病變皆有療效,尤善治 陽明少陽兩經合病之疼痛,因此對於牽涉少陽陽明經之間的偏頭痛及三叉神經痛皆有顯效。若因情緒所致(木土不和即肝脾不和)或加重者,療效尤佳。若久病偏正頭痛及三叉神經痛,配腎關穴療效尤佳,一則久病入腎,針腎關可補腎,一則腎關在脾經上,透過脾與小腸通治三叉神經痛亦有效,如此雙穴相輔,療效尤佳。

取後溪之之機理及經驗:後溪為小腸經穴位,小腸經「其支者,從缺盆循頸,上頰,至目銳眦,却入耳中;其之者,別頰上出頁,抵鼻,至目內眦,斜絡於顴」這段經文指出頰顴鼻目內外眦皆小腸經所過,與三叉神經分布區域大致相合,經脈所過,主治所在,後溪為手太陽小腸經之俞(木)穴,俞主體重節痛,尤其是陣發性疼痛更為有效(俞主時間時甚之病),本穴五行屬木,與風相應,風之性常突如其來,三叉神經痛常突發而至,有風之突發性。因此本穴治療三叉神經痛甚為有效。

取三間(大白)之之機理及經驗:三間為手陽明大腸經之俞穴,俞穴主體重節痛,為治痛最常用之穴位,頭面陽明部位與三叉神經區域有關。經脈所過,主治所在。本穴五行亦屬木,與風相應,風之性常突如其來,三叉神經痛常突發而至,有風之突發性。因此本穴治療三叉神經痛甚為有效。如係多年疼痛,中醫認為久病多兼腎虛,本穴再向前貼骨,即大白穴,大白穴接近第二掌骨側,屬全息點之頭點,因此亦為治療頭面痛特效點,刺之效果尤佳。

取腎關之機理及經驗:腎關為脾經之穴位,治療本經脾經之病療效甚佳。透過脾與小腸通能治小腸病,小腸經循行經過三叉神經痛之部位,透過脾與小腸通,兼之本穴兼有土水二性,善治先後天能健脾益氣,補腎袪寒,治療三叉神經痛有效,久病尤宜用之。(以上機理詳見即將出版之《楊維傑一針療法》)

董氏奇穴“妇科”治不孕症

不孕证近年来有逐渐升高之趋势,中医辨证分型大致分为肾虚、血虚(或气血亏虚)、肝郁、血瘀、痰湿等几型,以中药及针灸治疗,疗效均不差,除分型论治外,亦有人就主病或兼症另外立方或立穴治疗,例如输卵管阻塞、子宫后倾或左屈等。

个人治不孕症多年,在辨证分型基础下辅以针灸治疗,疗效颇佳。尤值称道及推介同仁者,则为以妇科穴为主,还巢穴为辅之专穴治疗,十年来治愈近百位不孕妇女,使之怀孕,疗效较十四经穴为佳。针刺可隔日为之。妇科穴及还巢穴可左右交替运用。但据经验,年龄越轻,治疗时间愈早者疗效愈好。

有关不孕之中医论文,余参阅不下数百篇,其所列之验案,百分之八十在35岁以下。余所遭遇之病例则百分之八十在35岁以上,怪哉。

指趾疼痛要穴——五虎穴

常见一般针灸医生治疗手指疼痛,喜于十指缝中之八缝穴针刺,治疗脚趾疼痛则于十趾缝中之八风穴针刺。不但用针多,且效果亦未必显彰。笔者以董氏奇穴五虎穴中之五虎一治手指痛,五虎三治脚趾痛,非只用针少,且有立竿见影之效,值得广为介绍,大力推广。

五虎穴为董师景昌所发现,以“董氏正经奇穴学”中记载主治仅“治全身骨肿”一项,个人随董师学习多年,见老师常灵活用治手指、脚趾疼痛效果极佳。笔者临床中亦有颇多发现,除用治手指脚趾疼痛外,并广泛用治脚背痛、脚跟痛、腱鞘炎等。病例达数百之多,其中不乏国手国脚等运动员,更不乏在多处辗转治疗无效者,均能收立刻效果,且迅速痊愈。五虎穴位于大指第一节手太阴肺经之黑白肉际上,自第一掌骨至指间横纹共五穴,取穴采六分点法,即每1/6一穴。自指尖向手掌,依序为五虎一、五虎二、五虎三、五虎四、五虎五。

五虎一常用于治疗手指痛、手掌痛及腱鞘炎;五虎三用于治疗脚趾痛;五虎二则用于加强五虎一或五虎三之作用。五虎四用于脚背痛,五虎五用于治疗脚跟痛。

病例:陈XX,篮球国手,左脚大趾二趾踢伤一周,行动不便,在它处治疗无效,经人推介前来诊治。当即于其右五虎三针刺一针,针后嘱其活动左脚脚趾,二三分钟后即觉轻松甚多。留针3O分钟起针,已觉不痛,1次而愈。

感冒流清涕
庞某,女,55岁,感冒流清涕两天,此患者于前 三天来诊,此患者来诊时流清涕不止,当时与以木穴治疗一次,流清涕基本消失。患者连连称 奇,称针灸不可思议。本人也是第一次应用,效果奇佳,在此介绍给同道。

过敏性鼻炎
女,40岁,常年的过敏性鼻炎,整日喷嚏、清涕不止,一天要用一卷纸,在广州大医院看,人家要求“激光治疗”,觉得挺怕,来我处。
单侧驷马三穴加对侧木穴(只取一穴),隔日一次(左右互换),共4次。
初次针后,两天内只打一个喷嚏,:)无流涕。
说明:1.针灸第二天开始服麻黄附子细幸汤5剂。
      2,.至今数月未发,再远期还要观察。
     还有一男性患者,比这个更重,已做过各种治疗,无效,也用相同方法,已至今半年未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