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尊邪风txt:终究悲哀的出版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2 20:37:54
终究悲哀的出版商

黄锫坚

冬日午后,阳光明媚。几位关心电子书的朋友,边喝茶,边议论行业趋势。在某一刻,大家沉默不语,情绪有些黯淡。我心里蓦地冒出一句感叹:终究悲哀的出版商。

2011开年的北京图书订货会无甚亮点,倒是同期举行的“2011中国电子书产业峰会”吸引了不少眼球。主办方之一百道网提出了一个貌似聪明实则混沌的理论:把电子书分为1.0、2.0、3.0。有好事者做了个好标题,中国电子书市场谁最2?好玩的是,最2的书,恰好也是最赚钱的──以盛大文学为代表的PC模式和以中移动手机阅读为代表的手机模式,是目前难得的上规模的电子阅读平台。

中移动手机阅读基地的营收规模非常惊人,据基地内容总编傅晨舟在会上透露,正式商用才一年,目前月收入已超过8000万元。依我看,如果基地2011年收入能达到20多亿,单以营收规模衡量,都可以跻身传统出版集团的第三梯队了。

不过,快乐是他们的,和出版社、和作者无关。当当网CEO李国庆在峰会上说,中国移动的手机阅读,排名前三的类别,正好是纸体书同比全行业下滑的:青春、励志和武侠小说。

电子渠道和传统内容商的冲突,让李国庆一直不能释怀。他回忆说:“百度MP3频道曾经占了全部音乐下载市场的25%,当年也就是给他们带来2千万的广告销售额,现在可能4千多万。那一年我就说,你们缺这2千万的销售额吗?把我们这个行业都毁了。”磨铁图书的总裁沈浩波更是在现场表达了他的愤怒,针对主办方邀请百度出席论坛,他的评价是“怎么能让我们过来与盗贼为伍,和我们坐在一起?”

抛开盗版因素不谈,中国电子书市场的前景依然晦暗不明。以硬件来区分,可以简单总结如下:PC阅读,经过十年的探索,几乎找不到突破口;手机阅读,CP和出版社基本就是给运营商打工,看运营商脸色过日子。而移动设备方面,E-ink电子书的普及率远远不够,倒是平板电脑,尚存些许希望。

有人也许会反驳,E-ink电子书还是有前景的。但一位精通Kindle软硬件产业的朋友对我说,E-ink电子书,在2011年的中国市场,依然不会有多大规模。

据他了解,E-ink屏占据了电子书一半的成本,而唯一的供货商元太的产量,基本被亚马逊一家通吃。换句话说,国内的厂商,不论大品牌还是山寨厂家,都不可能以同样价格拿出和Kindle同等性能和体验的产品。因此,从理性消费的角度出发,真正喜爱电子书阅读体验的用户,与其购买国内产品,还不如买水货的Kindle。

在中国山寨界,有个不成文的832定律。当标杆企业推出一项产品之后,如果跟进厂商提供的产品能够做到性能是前者的8成,价格是其1/3的话,那么,后续产品的市场规模将可以达到前者的2倍。如果说苹果创造的平板市场,还有可能应验这一定理。那么在亚马逊开创的电子书市场,这一定律的实现,将遥遥无期。

试想Kindle 3的价格仍然是139美元,那么在中国市场,电子书价格要掉到1000元以下,将有多大的难度。倒是平板电脑,随着瑞芯微等厂家的Android方案逐渐成熟,低于1000元的产品将充斥市场。

总而言之,在这些不同的硬件平台上,我们仍然看不到健康可持续的模式。在美国市场,亚马逊的Kindle和苹果iBook书店对出版业生态的影响仍然众说纷纭。而在中国,甚至这样的平台,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对出版业而言,也许还是得回到纸书的世界。磨铁总裁沈浩波就明确表达过这样的观点,他说:“我转身回家还是会花99.9%的精力做我的传统出版,因为那是给我来钱的事情,那是一个非常优良的商业模式……对于传统的出版企业、传统的出版社和民营的出版企业来讲,不要被这个市场弄乱了,觉得自己马上就要怎么样,觉得马上明天纸就没了,明天印刷厂就要关门了,明天新华书店就要关门了……”

末日并未来临,图书也不会消亡,只不过它不再增长罢了。或者,让我模仿美国科技导师Kevin Kelly的思路说一句:任何媒介都不会消失,它们构成了一个生生不息的生态体系,只不过有的长成大树,有的变成小草罢了。

(本文作者黄锫坚,中信出版社新媒体事业部总经理。清华大学中文学士、科技哲学硕士。曾在《财经》、《经济观察报》、《东方企业家》和搜狐网等媒体工作,有10年财经和科技报导经验。译有《连线:数字时代的传媒梦想》、《信息烟尘》和《大冲突》等。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您可以通过新浪微博 (http://t.sina.com.cn/pjhuang) 与他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