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广告:产业资本出逃升温 股市流动性恐慌蔓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5 23:22:42
产业资本出逃升温 股市流动性恐慌蔓延

2011年01月21日 22:43
来源:经济观察报

字号:T|T
1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张勇

对流动性缺乏的恐惧情绪,犹如一片迅速扩张的阴云笼罩股市。

与此前研究机构的乐观预期不同,进入2011年后的A股不断震荡走低,尤其在1月中旬出现明显下跌,市场甚至开始出现恐慌。1月20日,上证综指再度跌去80.45点,跌幅高达2.92%,而深证成指[11639.96 0.63%]则暴跌近500点,幅度达4.14%。

在诸多市场人士看来,纵观本轮股市下跌可以发现,做空的源头在于创业板的连续“破发”,这刺破了A股部分中小盘品种累积数日的泡沫,也为资金博傻暂时画了一个句号;而更深层的原因,则是在基金规模发展不给力的情况下,日益加重的紧缩预期迫使产业资本逃离股市,以至于主板市场的情绪也随之出现恐慌,最后导致全市场的大跌。

对紧缩的判断,也存在于海外投资者中。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就从与海外投资者交流中发现,高达七成的机构投资者认为现在是做空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的时候。

暴跌

1月20日,虽然在国家统计局公布去年经济数据后A股市场一度展开反弹,但强烈的做空欲望还是让大盘掉头向下,特别是午后,两市放量杀跌,沪指再失2700点整数关口,并且再创本轮下跌的新低,两市股指收出光头光脚的大阴线,呈现明显的破位走势,再度重创市场人气。

而在此次下跌之前,A股曾一度企稳,18日和19日分别以上阳线报收。

不过,中金公司研究所的曾令波认为,虽然温家宝总理在18日的国务院会议上提出要处理好银行资本金补充与信贷扩张、银行体系风险防范与资本市场稳定的关系,市场可能也将其解读为政府对资本市场的呵护,但场外资金观望的情绪仍然较浓,反弹高度难以寄望过高。

曾令波还认为,随着近两周食用农产品[15.84 1.28%]价格环比数据再度走高,投资者将重新开始关注1月份通胀水平大幅反弹带来的紧缩性政策,从而未来一段时间内股指陷入弱势震荡的概率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20日的大跌前两天,A股还曾出现过幅度更为猛烈的重挫,1月17日,上证综指下跌了3.03%。一周之内出现两次大跌,开始引发市场的恐慌情绪。于是,许多人开始寻找导致股市下跌的“元凶”。

根据沪深证券交易所公开信息,1月24日至1月28日这一周,新股发行将达14只,为2011年以来单周发行最高纪录。

在多数市场分析人士看来,在股市疲软的时候,新股或权重股增发往往成为市场的焦点,因为投资者此时往往会将利空放大,而A股市场向来有“圈钱市场”之称,因此该消息对股指构成短期利空,这也是20日股指大跌的原因之一。

根据资金监测结果显示,20日市场资金大幅流出183亿元;其中,中小散户资金净流出109.42亿元,显示中小散户在重大利空的催化下恐慌性割肉出逃。

在以散户投资者为主的世纪证券南昌八一大道营业部内,到处可以见到唉声叹气的股民,分析师张毅说,“散户大多被套,而且是重仓,操作上已经没有什么回旋余地,只能叹气了。”

产业资本离场

实际上,这一次的恐慌情绪首先来自于新股的破发。

1月18日,司尔特[23.80 -2.54%]等5只新股上市后集体破发。这只是2011年开年以来中小板和创业板新股破发局面的一个延续。此前,主板发行价最贵的华锐风电[72.43 0.11%]挂牌首日大跌逾9%。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至1月20日,登陆A股的21只新股中,有14只个股破发,其中有9只上市首日破发,破发股中除2只为主板股票外,其余全为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股票。

此外,去年7月以来在A股挂牌的193只股票中,截至今年1月20日,有57只的收盘价低于发行价,也即29.53%的次新股已经破发。

进入到2011年后,市场对于货币政策偏紧的预期就不断加深,而实际上,产业资本对紧缩预期最为敏感。国泰君安[99.28 0.00%]证券研究所策略分析师王成认为,“产业资本的回流不是一种可能,而已经是一个趋势。”

在创业板和中小板中,大量的解禁股开始通过各种方式套现,“不要以为创业板里套现的是个人就把他们排除在产业资本之外。”张毅说,现在的产业资本已经越来越多地以个人的形式出现。

如果说以“小非”形式出现的个人也属于产业资本的话,那么作为产业资本最主要形式的“大非”对于资金极度的渴望则更加明显,王成指出,2011年信贷投放很可能将低于预期,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资金争夺将更为激烈。

另一方面,通货膨胀的预期正随着经济复苏迅速升温。中原证券研究所策略部经理刘锋说:“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已经反映出市场对通胀的担忧了,而企业为了应付通胀所造成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也必须储备足够的资金头寸。”

显然,在这样的情况下,股市中的产业资本就形成了强烈的套现冲动。也因此出现创业板和中小板先于主板而开始下跌,同时也引发了大量次新股的破发。

此外,历年为A股注入“弹药”的公募基金,在2010年也不够“给力”。2010年,公募基金产品虽大幅增加147只,但资产管理规模却同比缩水1700多亿元,份额规模也微降。

紧缩预期

“中国宏观经济目前最令人担忧的是如何控制通胀。人民银行未宣布2011年具体的信贷增长目标,但已经通知商业银行将采用包括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在内的新手段来控制流动性和贷款投放。”对于未来的紧缩预期,瑞银集团经济学家汪涛表示这可能是未来股市最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

但在汪涛看来,尽管在流动性管理方面采取了新举措,他认为最终人民币新增贷款实际额将不会与目前市场普遍预计的7-7.5万亿元有很大出入。

2010年上半年,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在跟投资者,尤其是海外投资者的交流过程当中,发现大家有相当多的时间在集中讨论中国经济是否出现严重问题,经济结构会否出现严重失衡,经济增长能不能持续,甚至有5%-6%的增长悲观预期,中国跟全球经济不可能脱钩等等,由此产生一系列担忧:不良资产问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不良贷款问题、金融稳定问题等等。甚至会遇到一些非常极端看空中国的观点。

但在2010年12月底的全球路演中,王庆却另有发现——已经没有人探讨先前的问题与担忧,毕竟“资本市场投资者整体是短视的”。经过最近三年的发展后,这种辩论基本告一段落。虽然不认为中国未来十年可以保持10%的增速,但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变得更有信心。

不过,投资者的关注点转变为通胀。海外投资者对中国通胀变得更谨慎,区别不在于中国内部因素的理解。海外投资者更多考量的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形势,对美国经济可能出现超预期的表现有充分的了解,这使他们把中国的通胀放在全球经济范围的逻辑来看。

事实上,很多投资者认为,在危机之后,除非货币政策很快收缩,否则就会有通胀。如果相信整个应对金融危机的结局就是通胀的话,那么通胀首先就是在增长速度比较快的国家先出现。美国经济增长又可能出现超预期的情况下,通胀就意味着在增速比较快的新兴市场国家先出现,然后传导到全球。

由此,在这样的环境下来看的话,海外投资者对中国通胀就显得不那么乐观,包括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但国内的投资者比较乐观,认为2010年11月5.1%就是顶了,2011年全年都不会超过这一增长数,这就是另外一种形势的判断。这跟海外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可能的演进、逻辑判断是不一致的。

在王庆看来,2011年中国CPI全年平均将同比增4.5%,月增幅高点是5.5%。

历史规律,在一个通胀上行、流动性偏紧的环境里,是很难出现资产价格重估的。因此,王庆认为,A股结构性机会在3-6个月内不大。

而在王庆的路演观察与调研中,海外投资者(有一半以上是对冲基金)比较喜欢的投资者策略是,做多美国股市,做空新兴市场股市;行业的投资策略则是做多上游如能源,做空下游如可选消费。在王庆拜访的49个机构投资者中,持有这种投资态度的居然有70%。他们逻辑很简单,美国等发达国家,从政策周期来讲处在一个执行宽松财政货币政策的初期,而新兴市场国家的政策周期则正处在一个可能的激进的紧缩政策初期,这对市场是不言而喻的。

做空最多的是受大宗商品影响比较多的新兴市场国家,中国算一个,但其实最敏感的是印度、菲律宾、泰国。对冲基金是做多做空来反映,共同基金则是超配低配来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