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钢质厂方门:做好自己的营养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9/21 11:24:19
食疗的重要性
    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听到两位二十多岁、穿着得体、气质不错的小伙子聊天。一位说,我发现在吃上花钱是最愚蠢的做法,吃了还要拉,真浪费;另一位说,我最讨厌买菜、做饭,做饭要花那么多时间,省下这些时间我可以做很多事。
    我想这种观念在现在的年轻人当中非常普遍。在校大学生,用省下的饭钱买衣服、添东西是再普遍不过的事情了。其实不光是在校大学生,还有一些“会过日子”的人,很会省吃俭用,从吃上省下钱去购置物件。这样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各脏器的供血不足,最常见的是心、脑供血不足。而心、脑供血不足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是死亡率之首。心脑血管疾病是慢性病,反复发作、致残率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多少人为治疗这种病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可结果往往是人财两空。
    曾经有一位女性朋友找我看病,才五十岁出头的她已经是头发全白,脸色蜡黄,很瘦弱。她自诉头痛、头昏、贫血已经二十多年,还有严重的胃痛、慢性肠炎和心脏病。到处看病,花光了家中的全部积蓄,可身体状况依然未见好转。
    我摸了她手上的第二掌骨,非常硬朗,说明她年轻时候身体很好。可看她的手相却是严重的营养不良,手掌干枯、暗黄,肠胃反射区纹理紊乱。
    我说从手相上看你原来的身体是非常好的,而现在有这么多病,病根在胃肠上。你一定是在吃的方面非常不注意,伤了胃肠,导致现在的血液亏虚。只要将脾胃调理好,多吃性平及温热性质的食物,把食物尽量做得细、软、烂,慢慢补足血液后,你的头痛、头昏、心脏病都能随着血液供应的充足而慢慢消失。
    她说年轻的时候身体确实很棒,从未生过病,经常干小伙子干的力气活。后来是因为母亲生病,为了给母亲治病而省吃俭用,每天只吃馒头、咸菜。冬天为了省钱也不敢买柴烧炕,睡了几年的凉炕,慢慢地身体就变差了。这几年经济条件宽裕些了,才开始为自己看病,攒的钱全买药了,每天吃着各种药,可身体就是不见好转。
    我让她将药全停了,回家重点放在一日三餐上。停掉所有寒、凉性质的食物,只吃性平、性温的食物,并把食物全部打碎。不论是米、肉还是菜,都在烧好之后用食物粉碎机打成糊状再吃。每天早上起床后,用生姜4-5片放入水中烧开,再小火煮5分钟,然后打一个鸡蛋放入碗中,用烧得滚开的姜水冲鸡蛋。坚持每天早上空腹吃,能暖胃肠、祛胃肠寒气,治疗胃痛、慢性肠炎。每天晚上用桶盛温水泡脚,常年坚持能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胃肠的消化吸收。这些方法都花不了多少钱,只要常年坚持,身体会慢慢强壮起来。
    她听了我的话,停掉了所有药物,按我教的食疗方法去调理饮食。一个月后她告诉我,胃疼几乎消失。大便也正常了,原来一天4-5次,现在1-2次。头痛、头昏都减轻了,心脏也没有明显的不舒服了。
    我告诉她继续坚持,中午的一顿可以不再打成糊状,但食物仍要细、烂,早晚仍然吃糊状的食物,生姜水冲鸡蛋仍要常年坚持。半年后再见到她,整个人已经变样,以前身体的各种不适基本消失。人也长胖了一些,脸上已有了红润与光泽,也显得年轻了许多。血色素从原来的7克升到了现在的10克,满头的白发有的开始变黄,有的发根已冒出黑发。
    “民以食为天”。“食”是人们生存下来的最基本条件,也是身体能否健康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可到底有多重要,如何落实到一日三餐上,又怎样吃出健康,真正懂得的人并不多。
    还有一个“病从口人”的道理也是人人皆知,可多数人都将“病从口入”理解成只要注意平时的饮食卫生与安全,就不会生病,这是很片面的。“病从口入”,可以说概括了除意外伤害之外的所有疾病的病因。也就是说.所有的慢性病,包括传染病都是由于不会吃、不懂吃而引起的。
    现在因贫致病的人多数与营养不良有关,而那些因病返贫的人多数不懂食疗知识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所以,只要懂得最基本的食疗知识,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合适的食物,就能做到少生病或不生病,不但能防病还能治病,这是关系到能否健康长寿的大问题。
    任何食物都有它特定的营养价值,都有它适合的人群。也就是说,食物都是好的,只要我们能根据自己身体的需要,根据所处的环境、季节来挑选食物,并不需要花很多钱就能保证身体最基本的营养需求。那些最普通的、物美价廉的食物,像米、面、肉、鱼、蛋、奶、菜、茶、果等等,就是适合我们身体的食物。
家中买菜、掌勺之人握有一家人的生死大权
    这话听起来好像是小题大作,可细细分析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家中买菜、采购食品的人,多数是按自己的喜好,自己的饮食习惯去买。我有个朋友特别喜欢吃寒凉的食物,他只要买菜一定买回各种寒凉的蔬菜、水果,家中的冷饮也是一年四季不断。一家人跟着他常年吃着寒凉的食物,全家人都身体虚胖。夫人有严重的妇科病、关节炎,女儿才上小学就开始脸上冒痘痘,而且经常过敏。连他家喂养的小狗也因为跟着吃寒凉的食物经常咳嗽、打喷嚏。
    还有一个朋友非常注重锻炼身体,常年坚持跑步,每天l0公里。在饮食上也很注重营养,鱼、肉、蛋、奶、蔬菜搭配得也合理。可他才35岁,头发却白了一大半,手指甲上全是深深的纵纹,又有严重的颈椎病。仔细询问后才知道,他最爱吃西瓜,而且常年吃。不但他自己吃得过早衰老,而且他夫人肠胃功能不好,经常胃痛、腹泻,人很消瘦,还经常眩晕得不能起床。五岁的儿子也小脸发青、发白,小小年纪就是医院的常客了,感冒、发烧、咳喘总是不断,还有中耳炎、遗尿等。
    一位女士,特别爱吃零食,从不好好吃饭。结婚生孩子后还是爱吃零食。孩子从小就体弱多病,而且也学着吃零食,不爱吃饭,这家人很少认真地烧上几回饭,全家人都脸色发灰,体弱多病。
    买菜的人买回什么,一家人就跟着吃什么;掌勺的人做什么,一家人也跟着吃什么。掌勺的人勤快,喜欢变着花样为一家人烧出可口的饭菜,并且懂得一些基本的食疗知识,一家人都会满面红光、身体健康。如果家中掌勺人总是偷懒,不愿意做饭,一家人的一日三餐就只能将就、凑合。特别是早餐不认真做,只是各种点心就打发了或根本不吃早餐的家庭,家庭成员很少身体是健康的。
    十几年间,我教给无数的人用红枣、黑芝麻、核桃仁、阿胶和冰糖自己动手制作适合全家人食用的固元膏。只要吃过的人,都能感到它对身体的补益效果,可常年坚持做下去的很少很少,都说做起来太麻烦了。一个人如果不能精心照顾自己的身体,不能为身体提供它最需要的优质能源的时候,那身体又能为你服务多久?它又怎能做到工作保质保量?太多的人认为吃饭是件麻烦事,烧饭是能简单就尽量简单。我们的身体每天都在不停地忙碌着,你却对自己的身体这样吝啬,身体在这样亏损的状况下,又能撑多久?这世上还是懒人多,自然各种疾病就会在懒人身上丛生。
    什么叫遗传性疾病?一家人长期吃着同样的食物,长期都有同样的饮食习惯,能不生同样的病吗?
    所以家中买菜、掌勺的人,一定要学会饮食保健的知识与方法。在买菜、买食物时,要根据季节、根据家人的身体状况,选择能让一家老小都能吃出健康的食物。尽量少买食品,多亲自动手加工食物,尽量烧出营养丰富又美味可口,并利于消化吸收的一日三餐。要舍得在一日三餐上花时间、花精力,让一家人能吃上新鲜、安全、美味、营养的饮食,才会在带给家人健康的同时也带来幸福一与.陕乐。
    最实用的食疗理论
    人的一生中,通过一日三餐把近百吨的水、粮食、蔬菜、水果、肉、禽、蛋、奶等食物一口口地吃下去,由婴儿长到成人、老人。是食物完成了人的生长、发育、生存,是食物支撑着人的生命、工作、思维、活动。大家都知道膳食结构强调的是平衡,强调的是食物与身体的平衡,以及食物之间各种成分的互补与平衡。而一旦失衡,我们的身体就会受到损害;如果是长期营养失衡,我们的身体就会百病丛生。
    西医和中医在指导人们如何吃得好、吃得平衡、吃得健康的问题上,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西医注重的是食物本身的成分,通过含量的有无、多少来指导现代人的饮食。如西瓜每100克里含水93.6克、蛋白质0.6克、脂肪0.4克、碳水化合物5.0克、粗纤维0.1克、热量108千焦、钙6毫克、磷7毫克、铁0.3毫克、钾124毫克等;荔枝肉每100克里含水84.8克、蛋白质0.7克、脂肪0.6克、碳水化合物13.3克、粗纤维0.2克、热量255.4千焦、钙6毫克、磷34毫克、铁0.5毫克、钾193毫克等。西瓜的水分多于荔枝,荔枝的碳水化合物、热量和磷、钾的含量明显高于西瓜,其他差异不大。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知道了这两种水果之间存在着几种成分上的差异,可是具体又会对身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又该怎样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去运用呢?西医的营养学家会根据实验室得出的数据给你一一解答,可在生活中的实际指导意义并不是很实用。因为我们知道食物中各种成分含量的多少,可我们不知道自己的身体内有哪些成分,又缺少哪些成分。去医院做各种检查,确实能查出身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他数据,但它并不能告诉你最关键、最基本的营养问题,就是你的身体到底是缺了热量、碳水化合物还是粗纤维。在这么多不可知的情况下,在缺乏实验室数据的情况下,我们怎么可能做到食物与身体需要之间的平衡呢?
    而中医对饮食的认识与传统的中医理论融会贯通,创立了完整的食疗理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认为食物与药物均来自于大自然,并遵循着“医食同源”的原则,代代传诵着“药补不如食补”的名言。前人在这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根据食物的性、味、功效进行搭配,做出了具有“食养”和“食疗”效果的膳食。
    正是由于食物也是药物,药物也是食物,古代医家常把食物的功用、主治与药物等同起来。例如:牛肉作为食物,能补脾胃、益气血,古代医家就把牛肉的功效与中药黄芪等同起来。《韩氏医通》就明确指出:“黄牛肉补气,与绵黄芪同功”。
    《黄帝内经》中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这就是说,人们必须以谷、肉、果、菜之类的食物互相配合来补充营养,增强体质。进而又有“谷肉果菜,食养尽之,勿使过之,伤其正也。”这是告诫人们:谷、肉、果、菜虽为摄生之物,其性有温、热、寒、凉、平之不同,味有辛、甘、酸、苦、咸之分别。如果偏食或过食,非但不能补益.反而有伤正气,不利于健康。
  就拿西瓜来讲,中医认为西瓜性寒,味甘淡,能清热解暑,生津止渴,有除烦、清肺胃、利小便的功效。《本经逢源》记载:“西瓜,能引心包之热,从小肠、膀胱下泄,能解热病大渴,故有天生白虎汤之称。”但因为西瓜性寒,平时已有胃寒疼痛或经常腹泻、便溏的人就要忌食;又因为西瓜含有大量的果糖、葡萄糖,多吃西瓜会使血糖升高,所以糖尿病人要尽量少吃或不吃,以免加重病情。立秋之后天气转凉也要忌食西瓜;病后、产后以及妇女行经期间忌食西瓜。盛夏之际冰镇西瓜也不宜多食,其性大寒,伤脾胃。这些对食物的功效及注意事项的介绍,在各种中医的食疗著作中都有详细的介绍。
    所以说,中医对食物的认识更细致、更人性化、更实用。将食物的性格、脾气、特长以及存在的缺点都一一呈现,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身体的特点,根据气候特点,根据所患疾病来选择能与身体保持平衡,能补充身体的缺陷,能治疗身体疾病的食物。经常食用身体最需要的食物就能让你健康不生病。如果选错了食物,食物就会与你的身体不和谐,与你的身体对着干,时间一长,就生病了。
    孙中山曾经说:“我中国近代文明事事皆落人之后,唯饮食之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中医的食疗理论对于指导我们科学、合理、均衡的膳食具有极为重要和实用的意义,,
    千万别忽略食物的形状    
    几乎每一本育儿书中都提到3-4个月大小的婴儿。由于婴儿体内消化酶发育不完全,特别是淀粉酶很少,我们是不能给婴儿吃大米、面粉、玉米、小米、红薯、马铃薯、芋头等含淀粉较多的食物的。可听老人说,以前没有牛奶、奶粉的时候,如果再没有母乳或母乳不足,都是给婴儿喂米汤、面汤等,孩子不都长得挺好的,这一点好像与书中说的有些矛盾。
    西医的营养学里有一种方法叫“要素饮食”,就是将各种营养食物打成粉状,它们在进入消化道后,即使在没有消化液的情况下,也能直接消化吸收,这在为重症、不能吃饭的病人配鼻饲营养液时会用到。这个要素饮食中提到,只要将食物打成粉状,就能直接消化、吸收。看来消化、吸收的关键是食物的形状,液体的、糊状的食物分子结构小,就可以直接通过消化道的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循环。
    在消化液中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胃酸,它具有的酸性能将食物腐化、腐烂。再通过胃、肠收缩运动后将食物磨碎,变成细小的物质就能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而当人体患重病或体质非常虚弱时,消化吸收的作用就明显减弱,就没有力量去收缩肌肉或收缩的力量明显减弱,这时吃进去的食物就很难磨碎。再加上各个器官都功能下降,该分泌的消化液如胃酸、肠液、胆汁等也明显减少,减弱了对食物的腐化、腐烂的程度,更不利于食物的变烂、变小、变细了。
    讲到这,大家应该明白了什么是“胃为后天之本”的真正含义了吧。也就是说只有胃、肠功能正常,吃进去的食物才能变成血液,才能使血液充足,源源不断地供给身体的各个器官,使它们工作运转正常,人就健康少生病。而当胃肠的功能下降,将食物变成血液的能力也随之下降,血液生成减少,人体的各个脏器因为能源供应的减少而不得不使它们应该做的工作放慢、减产,就造成了各脏器的功能减弱,该完成的任务打折扣。这时人体抵抗力下降,很容易生病。而当胃、肠功能彻底瘫痪,不能再生成血液时,也就是发生了断水、断电的情况时,各个脏器也只能停工了,停工的结果就是人面临死亡。
    而如果胃肠的功能已明显减弱或几乎接近瘫痪时,我们往胃、肠输送液体的、糊状的细小颗粒,不就能直接消化、吸收了吗?不就能使这些营养物质直接进入血液,及时补足血液,反过来营养胃肠,让胃肠的功能恢复,不就能帮助虚弱的胃肠起死回生吗?而保住了胃肠这个最关键的后天之本,我们的生命和健康就能保住。想想孩子喂养的整个过程,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孩子生下来各个器官还没有发育成熟,分泌的各种消化酶很少,而孩子胃肠的肌肉又非常的薄弱,是没有力量去将食物磨碎的,所以孩子出生时只能喝母乳、牛奶。这些液体的食物不需要任何帮助就直接进入了血液,孩子长到3-4个月以后,吃的米粉、奶糕这种粉状调和的糊状食物也可以直接进入血液。当孩子6个月后,会增添煮烂的稀饭、面条,以及肉泥、鱼泥、菜泥,同样在进入了消化道后也可以顺利地吸收进入血液。到了孩子8-9个月以后,胃肠逐渐发育,胃肠蠕动的力量增强了,分泌的消化酶也逐渐增多了,就可以吃一些烧烂的、剁碎的各种肉末、菜末及稀饭、软饭了。而到了孩子一岁时,就可以适当地吃一些烧得烂烂的固体食物了。而吃固体食物的前提必须是孩子先天充足,很少生病,长得强壮,身体各项发育指标正常,血色素在正常范围内。
    我经常看到许多大人图省事,孩子才几个月,大人吃什么就也让孩子跟着吃什么。孩子牙齿都没长全,虚弱的胃肠又不可能将食物消化、磨碎,只能是通过粪便排出来。家长一定要考虑到孩子身体发育的特点,你提早喂固体食物,孩子吃了下去,不代表孩子就能消化和吸收。做这样的事,是对孩子极不负责任。所以很多孩子的喂养问题都出在10个月以后慢慢增添固体食物的时候。以前不生病的孩子容易生病了,以前长得胖胖的、气色很好的孩子变得消瘦了、气色也暗淡了,就是说明你的孩子胃、肠很虚弱,还没发育到能消化固体食物的程度。这时候你还必须回到吃糊状食物和将食物剁得很碎的过程中去。对那些先天不足,常生病,长得不好的孩子,我一般是建议家长最好在孩子两岁前都不要让他吃固体食物,因为孩子在两岁前牙齿还没有长全,是没有能力将固体的食物嚼碎、嚼烂的。所以家长不要怕麻烦,还是将食物都剁烂、剁碎,以帮助孩子消化吸收。你平时给孩子的零食可以是一些饼干,让孩子练练他的小牙。等孩子两岁以后,中午一顿可以让他吃烧得烂一些的固体形状的菜和肉,两岁半以后可以跟大人吃一样的食物。家长同时还要做到每两、三个月带孩子去医院验一次血。看看血色素的情况,最好是12克左右,不能低于1l克。血色素的高低能反应孩子营养吸收的状况,看看你喂养的食物是否营养全面、均衡。
    这种喂养方法虽然麻烦一些,但是确实对那些先天不足、经常生病的孩子在增强体质上有明显的效果。那些大一些的孩子,生病后胃口不好,消化吸收功能减弱,我也建议家长给孩子吃一些有营养的糊状的、软烂的、切碎的食物,能很快帮助孩子恢复健康。
    这种方法同样适合成人和老人。只要是大病初愈、久病体弱的人,或者老年人,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减轻胃肠的负担,帮助消化吸收,帮助血液的生成,帮助身体的康复。
摘自《温度决定生老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