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格拉斯权杖捡不起来:南方周末 - 【写真】喝酒的中国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18:26:33
1/8

喝酒的中国人

责任编辑: 李楠 实习生 冯飞 网络编辑: LF 21 顶

标签

  • 写真
  • 摄影
共有评论(71) | 收藏本文 | 推荐给朋友

我要打分:

5/5 (共2票)

评论(71)

  • 热门评论
  • 所有评论

初生本为玉琼浆,只求觞涤世人狂,可怜红尘枉我意,何必留我祸沧桑!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要想混得好,酒量不能小。

这是一种文化,但喝酒的按量而行!

这是一种文化,但喝酒应按量而行!

酒 是人情世故中不可或缺的最好的桥梁, 在中国则更能体现出这一点 。但是因为酒而酿制的一幕幕悲剧不断在我们生活的周遭上演。在6.30案之后,国家加大了对酒后驾驶的管制。让那些“饮君子”望而生畏。不得不承认,这样的管制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社会关注度的升高,引发了公民对于此类事件的讨论和关注。司机的警觉性空前的提高。人们深知贪杯后造可能成的严重后果,知道按量而行。所以,酒在中国是不能缺的,酒文化是根深蒂固的扎在中国的土壤里的。因此,对于中国人的饮酒问题,应该要有辩证的理解。

酒是个好东西

酒能乱性,茶可清心!

结交有味贫何害,野酒虽村饮亦豪!

酒后乱性

我家就是酿酒的,2斤玉米能酿造1斤50度白酒,而且这玉米还是玉米粒称重的,并不是我们吃的玉米面,两万斤玉米能酿造一万斤白酒,同时酒糟能育肥十到十三头猪,也就是能出产1600斤至2040斤左右的猪肉,我认为酿酒并没有编辑说的那么坏!

不管怎么说,酒已经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了。喝酒未必是件坏事,但喝多就可能不是什么好事了,过犹不及。都是成年人,应该知道“量”。我个人觉得酒不会害人,害人的是人!

酒文化已经走过了几千年,不可能一时消除,况且这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你怎么看了,我觉得关键在于对“度”的把握


这时候这能和酒色财气联系在一起了,寻常老百姓喝酒大都是为了小庆祝一下,而所谓的酒文化只不过是一种交易的序幕罢了。那里有酒,那里就会有不寻常的东西。

年轻人少喝点准是好事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国内的酒桌文化让我望而却步,所以很想留在国外至少这里没有那么多的应酬。

希望以后大家喝酒是为了"怡情",而不是为了升官发财或者那要命的"自尊"!
顺便说一句,那个制造5死1伤后果的人叫张明宝,不是张宝明.

酒一直以来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也形成了形式多样的酒文化。然而,在近代社会,因为醉酒而引发的事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酒一时间变成了有的人口中的洪水猛兽。其实不然,如何评定酒,关键还是看喝的人。

的确,只要你参加工作了,怎么能缺了酒哇。酒本身并无好坏。就比如作者讲的,在酒场上可以做很多“社交”活动,我就不举例说明了。我就拿我身边的例子说:我老爸喜欢喝酒,每天必喝2两,虽然他老人家年入花甲,却依然身板硬朗、血脉通常,这不能不说没有白酒的功劳;可是醉酒驾车造成的惨案亦不鲜见,血案一幕幕,痛心一幕幕。大家好好利用这把双刃剑才好。

的确,只要你参加工作了,怎么能缺了酒哇。酒本身并无好坏。就比如作者讲的,在酒场上可以做很多“社交”活动,我就不举例说明了。我就拿我身边的例子说:我老爸喜欢喝酒,每天必喝2两,虽然他老人家年入花甲,却依然身板硬朗、血脉通常,这不能不说没有白酒的功劳;可是醉酒驾车造成的惨案亦不鲜见,血案一幕幕,痛心一幕幕。大家好好利用这把双刃剑才好。

无酒的中国老百姓生活,你能想象吗? 酒是却不得的,几千年了,喝酒的习惯也许有人打小就有,我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一个生活在华北平原的农民汉字,爱酒,能喝个一斤左右,现在快要毕业了,找工作,拉关系,能喝一点还说过一些挺靠谱的事!喝酒没什么可说的,喝杯酒,但要花不少钱,自己不花钱的就还是少喝,年轻人身体得保护好,为了下一代,也必须这样!

要适度~~

不错 是个好东西 看你怎么用

我家就是酿酒的,2斤玉米能酿造1斤50度白酒,而且这玉米还是玉米粒称重的,并不是我们吃的玉米面,两万斤玉米能酿造一万斤白酒,同时酒糟能育肥十到十三头猪,也就是能出产1600斤至2040斤左右的猪肉,我认为酿酒并没有编辑说的那么坏!

酒后乱性

酒,适时,适量,增添人生情趣,享受生活之美。

酒能乱性,茶可清心!

结交有味贫何害,野酒虽村饮亦豪!

无酒。无局

鄙视那种没事喝酒喝得烂醉的人!还说什么是兄弟就干了,脂肪肝你干不干?

痛恨喝酒

李建刚/摄 李楠/文

刚刚过去的春节,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过法,但有一样,肯定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相同之处,那就是:喝酒。

酒,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很特殊的一种东西。它不仅是一项饮食行为,更是一种社交方式,甚至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处事之道。高兴的时候,比如逢年过节,要喝酒;不高兴的时候,比如失恋、失意,也要喝酒;文人雅士爱喝酒——“李白斗酒诗百篇”;帝王将相也爱喝酒——曹刘“煮酒论英雄”,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一番惊心动魄在推杯换盏之中化为不动声色。至于贩夫走卒,寻常百姓——一杯浊酒喜相逢,生活同样离不开酒的润滑。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酒,都是一种充满了无限可能性且刚柔并济、收放自如的媒介。到了现代,许多国外大企业高级员工在被派往中国时,都要接受关于中国国情与文化的培训,其中,“吃饭”和“喝酒”是两项重要内容。因为,在中国,很多微妙、重要甚至不太好办的事情往往能在酒桌上找到变通的途径——“感情深,一口闷”,几杯酒之后,气氛马上不同。但同时,类似这样名目繁多,层出不穷的敬酒名堂也让老外们晕头转向、望而却步。令他们惊讶与佩服的是,中国人还在不断刷新这项“博大精深”的酒桌礼仪。

酒文化不断创新的背后当然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中国是世界第一酿酒大国。据业内人士称,生产1升白酒需要3至5公斤甚至更多粮食。有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白酒产量为890.8万千升,至少需要消耗粮食2672.4万吨;若以我国一年人均口粮389公斤的数据计算,酿造白酒消耗的粮食则相当于6870万人的消费量,大约是3座北京市的人口总量。因国家公布的白酒行业统计数据仅为规模以上企业,由于酿酒行业的管理跟不上其发展步伐,很多企业包括规模以上企业漏掉的统计还有很大的比重,因此,有业内人士预测,白酒产业年消费粮食数量应该比上述统计所得要高。

如此惊人的产量背后当然是巨大的市场需求和经济利益。2011年伊始,一线白酒品牌茅台、五粮液和剑南春纷纷涨价。涨价后,最受追捧的53度飞天茅台出厂价为每瓶619元,经销商销售普通茅台酒的价格为959元,市场上很快便突破千元,目前在广州已卖到1400多元。虽然茅台同时声称“限制终端零售价”,但涨价同时的大量缺货——北京30家茅台专卖店基本全部一酒难求,使得不但“限价令”形同虚设,还引带着二三线白酒纷纷跟进涨价。同时,据称80年的贵州茅台年份酒酒瓶回收价已高达10000元以上。有意思的是,茅台如此解释其涨价原因:“为更好地统筹兼顾好国家、消费者、企业、经销商和投资者等各相关方的利益。”与此相比,五粮液则比较直白:“为满足消费者的身份需求。”仿佛是为酒商做注脚,2009年爆出一条耐人寻味的新闻就是:河南两家驻京联络处联合一次性花66万元购买了777瓶假茅台酒。

而对于众多还没有特别“身份需求”的普通人来说,酒,就是每一座城市每一个夜晚,真实上演的悲喜剧。无论是在酒吧里尽情狂欢,High到顶点的男男女女,还是豪饮之后踏上不归之路的醉客,酒,不是遥远的畸形天价,而是近在眼前改写生命轨迹的符咒。南京张宝明造成5死4伤的“6·30”醉酒驾车肇事案、成都孙伟铭造成4死1伤的“12·14”醉酒驾车肇事案,仿佛是热闹喧哗的酒桌一道隐形的黑色背景。这两起车祸直接促成了全国机动车驾驶“禁酒令”的出台。在酒和生命的对决里,后者本能地捍卫了自己。

酒,有时候是如此恣意地流淌于中国人的喉舌和生活,它一路攻城略地的,当然不仅仅是肠胃。如何让“酒”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更喜悦?“酒”所引发的话题与问题,可能还会日趋复杂,正如同这些照片,零散地拍摄于数年之间的大街小巷、酒楼餐厅,但决不仅仅是摄影师随意的路遇偶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