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自备稿件男生:以国为家,以血洒花--访许继慎故乡皖西土门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05:53:48

以国为家,以血洒花--访许继慎故乡皖西土门店

 

(版主注)既然今天上帝允许写日志了,顺便把2007年春写的这篇东西在这里发表。此文刊登于2007年8月22日《皖西日报》。

... ... ... ... 抱歉,网络仍然不接受我的“发表”

... ... ... ...

许继慎,一九零一年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县土门店,一九二一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三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二十年代初安徽学生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黄埔一期生中的姣姣者,北伐骁将,更是一位杰出的红军将领。一九三零年春,受中/共/中/央派遣, 许继慎出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军长,将鄂豫皖三支各自为战的小股红军统编。他与第一师师长兼副军长徐向前密切配合,在短短九个月的时间里,歼敌两万人,屡次创造“小蛇吞大象”的奇迹,同时红军从装备匮乏的两千一百人发展成为兵强马壮的逾万人的部队,更巩固发展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晚年周/恩/来回忆许继慎时,充满深情的称赞他“政治上很强,很能打仗,把叶挺独立团的战斗作风带到了红四方面军”。

皖西,出六安市,沿六霍公路南行十五公里处,就是许继慎的家乡土门店。不知始于哪朝哪代,霍山到六安的大道一直由土门店经过,南来北往的人们,把新闻旧事不断带到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因此,尽管村小,可人们并非寡闻。

百年后的今天,原来只是五、六户人家的村落,已经有了一百四、五十人,漂亮独楼和土坯房与静静的水塘共存,带给小村几分生气和现代感,也令人感受到乡村的恬静和质朴。

栽种了两行松柏的小村路把我引到许继慎故居,一座原本简易的土坯房,因年久失修,不久前由有关部门翻修过:不很大的院子铺上了地砖,新栽了两棵桂花树,原屋檐处纤细的原木顶柱变成了结实的砖加水泥柱子,旧有的土坯墙改成了砖墙,又在墙外抹上一层土皮,房屋的内部结构也被改动了。可是,这并非许家故宅几十年里的第一次重建。土地革命期间,在国民党“民尽匪尽”的一次次“围剿”下,这个地区的房屋被多次烧毁,百姓被赶尽杀绝,各个村庄十所九空,甚至一度成了无人区。然而,人民并没有被吓倒,反对派的暴行,更燃烧了农民运动的烈火,掀起了武装革命的怒潮 … …

收起远去的思绪,我来到村口,这里是当地政府和党员干部集资修建的“许继慎将军陵园”,于一九九一年许继慎诞辰九十周年之际落成开放。陵园占地3000平方米,青松翠柏环绕,凝重洁净的大理市地面上托着出自著名雕刻大师刘开渠之手的许继慎半身汉白玉雕像、“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军长许继慎同志之墓――徐向前敬题”的墓碑、许继慎生平介绍的文碑以及大理石砌成的墓。

半个多月以来,我踏访了数万人的墓园和殉难地。从多伦多张国焘入葬的松山园,到安徽金寨县独山的六霍起义纪念碑、河南白雀园殉难烈士纪念碑、湖北红安县王锡九村的“白骨墩”――红军“肃反”烈士和被国民党屠杀的百姓的遇难地 … … 在我近期所见的为个人修建的墓地中,许继慎墓是最具规模的一个,然而,却是唯一的一座空坟!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对事业极端负责、勇于抵制张国焘错误路线的许继慎,被张国焘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于其为排除异己、建立个人统治而掀起的“肃反”狂潮,罹难时年仅三十岁。周维炯、熊受暄、庞永俊、肖方、姜镜堂等一大批红军高级将领以及两千五百余名赤胆忠心的红军将士也先后遇害。短短的秋冬两季里,鄂豫皖苏区的创始人和先于张国焘到达的主要红军、地方领导干部,这些为根据地创立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一代精英,大都被张国焘陷害斩除,由此延及地方红军、党、苏维埃政府和群众的“肃反”,又使更多的人们惨遭不幸,一时间,大别山血流成河。

许继慎等“要犯”于九月下旬被捕,关押在新集(现河南新县)壁垒森严的鄂豫皖政治保卫局,毒刑逼供,毫无结果,遭残忍杀害之后被抛尸荒野。如同在白雀园访问当地人时听到的一样,新县老人也告诉我,当时“肃反”遇害红军将士的尸体很多都没有掩埋,野狗、家狗吃人都吃疯了,遇见活人都想咬… …

那是中国现代军史上最黑暗、最惨痛的一幕。

十四年后,中共第七届党代会上,许继慎等人的冤案得到平反昭雪,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许继慎名列烈士名录第一册第一名。一九八九年,中/央/军/委确认许继慎为三十三位中国无产阶级军/事/家之一,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叶挺等人以及十大元/帅、十大将并列齐名。

暂住在许继慎生长的小村,徘徊在他童年少年嬉戏、劳作过的地方,我知道他当初完全可以选择其它人生之路。许继慎天资聪慧,受过良好教育,在早年的学生运动中即表现出卓越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大革命时期,文武双全的他为国共两党所看好,尤其是他杰出的军事才干,使他在北伐战争中脱颖而出,备受关注。尽管时势坎坷多变,但许继慎确有机会为自己选择不同的未来:荣华富贵,洁身自好,披荆斩棘。

我想起美国电影骄子阿尔.帕西诺饰演的一位双目失明的退役陆军中校,谈起往事,这位退休军官感慨地说:“每当我面对人生十字路口的时候,我总是知道正确的方向,可是,我从来没有选择正确的道路,因为那条路太艰难了。”

在时局动荡、国难当头之际,在一次次人生的挑战面前,许继慎总是勇敢地选择自己坚信不移的道路,一条条布满荆棘和险恶的道路。从学生时代组织学运,救国救民,被发动政府通缉,投笔从戎,血战汀泗桥、贺胜桥,武汉平叛,到组建红一军,运筹帷幄,奋战鄂豫皖,尤其是从实际出发,冒险抵制当时“代表中/央”、至高无上的“立三路线”和张国焘的错误路线,他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忠诚磊落,无私无畏,从未考虑过个人得失!

… … … …

在我的大别山之行即将结束时,我再次来到土门店。许继慎故居小停之后,我轻轻地带上门,扣上锁,眼前浮现出一组短镜头:面带稚气的许继慎告别亲人和家乡,执意前行;匆匆的脚步中,家的内涵,在他年轻的心里扩大了,土门店――大别山――安徽省――整个中国。

以国为家,以血洒花… … 黄埔旋律,在许继慎短暂的拼搏人生中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