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灭火器会爆炸吗:彭德怀与侄女彭梅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5 23:24:57
彭德怀与侄女彭梅魁 (2011-05-12 22:36:13)

                    彭德怀的亲笔“交待”

   庐山会议后,建国十周年大典前夕,彭德怀中南海移居北京西北郊挂甲屯吴家花园。1965年,中央决定调彭德怀去成都工作,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一九六六年十二月底,被北京地质学院和航空学院红卫兵押至北京。

   在彭德怀“犯错误”的那年,彭梅魁刚好满30岁,在北京第一汽车厂医院当一名普通医生。她1955年到北京第一汽车厂工作,在北京的前三年,彭德怀“辉煌”的岁月,包括第一汽车厂的领导,都不知道她是彭德怀的侄女,而在彭德怀“犯错误”之后,她却对厂党委书记说,“我是彭德怀的侄女”。并说:彭德怀身边没有子女,生活上需要有人关心照顾,作为彭德的侄女,她希望自己还能去看望伯伯,照顾他。此后星期天和节假日,她和她的丈夫张春一常来彭德怀住处。彭德怀担心自已会牵连侄女,说:“我犯了错误,以后不要再来了。”彭梅梅安慰伯伯:“犯了错误就改正呗。”始终伴陪在彭德怀的左右,默默地分担着他的艰辛和苦难。

   特别是在文革那段腥风血雨,人人自危的岁月里,一些人或出于政治见解的不同或迫于形势压力或是某种欲望,渐渐从彭德怀的身边走开。而彭梅魁却凭着“我是彭德怀的侄女”见不到本人就让人转,仍坚持给伯伯送日用品和书籍资料。彭德怀1969年4月6日在给专案组写的“关于与彭梅魁来往问题”也证明了这些。

   信是这么写的:

 

 

关于彭梅魁的来往问题

 她是我的侄女,常来我处,上月已作了详细交代,现在补充呈述如下:

“她来往什么信件,经常来我处,还有什么人一同前来?

过去没有信件来往,一九五五年到汽车工厂当医士,别人不知道她是我的侄女。在一九五九年庐山会议我犯错误时,她把此事报告了工厂党委,说她是我的侄女,并想去看看我,当时厂党委同意她常来我处看看。上述这些话,是我离开中南海搬到北楼门不久时,她来我处说的。我说,犯了错误,以后不要再来了。她说,犯了错误就改正呗。她还说,在医务业余大学学习,家里的小孩闹翻天,很难认真学习好,矛盾论和实践论有些看不懂的要我当辅导员。此后星期日她还是常来我处,但不是每星期日都来。她的丈夫名张春一,在人民解放军某军医学院毕业,在汽车(厂)当医生,有时也同她一道来,多半是年节带着他们小孩一起来,此人对工务学习比较认真,他不是党员。此外,没有其他人同她来过我处。

“一九六二年六月我写给主席和中央的那封长信,她看过没有?提过意见没有?”

我写给中央的那封长信,她没看过,她也不知道有此信。

“我被捕到此家后,同彭梅魁来往关系?”

我是一九六六年十二月底,被地质学院和航空学院红卫兵押至北京的,到后即由解放军某部和学院红卫兵共同看管,还有某部负责者(可能是警卫局或卫戍司令部派来的),一同参与管押。到一九六七年二月中下旬,我没衬衣换洗,身上生疮已化脓,某负责人问我北京有无亲属和朋友?我说,有侄女彭梅魁,在成都市工作机关,还有警卫工作者和秘书,此外就无私人关系了。某负责人要我两处都写信,将需要的东西也写上,由内部帮我送去。这些,上月已作了详细交代,不需重复。送来了日用品和购买了列宁选集等书,所有送来的东西都附清单,我也给了收(条),有一次还写上解放军风格很高,要她向解放军好好学习。这些也是由看押我的部队负责转给我和送出去的。此外同彭梅魁就没有别的来往。

 

                                                    彭德怀  一九六九年四月六日

 

 

  

   1973年1月,彭梅魁又一次转送给彭德怀一些东西,但仍然没有收到任何收条,她担心伯伯有什么不测,于是1973年1月28日,给周恩来总理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再次表明自己是彭德怀的侄女,在政治上要与他划清界限,但在生活上还要照顾他,并告诉总理从1967年以来,她就一直给彭德怀送东西,开始还有回条,后来就没有任何音信了,目前也不知他的生死。信是这样写的:

周总理:您好!

我是彭德怀的侄女:我叫彭梅魁,在北京东方红汽车制造厂职工医院作医务工作。

对于彭德怀这样一个人我坚决地同他划清界限,努力地学习毛主席著作,不断地提高路线斗争觉悟,决心跟共产党、毛主席干一辈子革命。

67年初卫戍区通知我,因彭德怀没有衬衣等物,要我帮助给他准备生活用品并送到卫戍区,也有本人的回条。近几年送东西就没有回条了,特给您写这封信,向您请示,能否告诉我,他还活着没有,能否探视。请您通知我。

祝您身体健康

                                                                 彭梅魁 73.1.28

 

住址:朝阳门内,南小街大方家胡同30号。

 

  

  彭德怀1973年4月18日被诊断患癌症,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人世不愿意因为自己而再牵连侄女。于1973年7月11日给彭梅魁写了一信:

 

梅魁:

我被捕后承你关照,从六七年期承购日用品和书籍,所费多少?我无法记清楚了。最近由我拘押处某负责人给了八百元,作为偿还你的费用。以后不再麻烦你了。你也不要再挂念!以免妨碍工作。

现有:一身蓝布冬棉服,志愿军皮冬服,均已破旧。另有两卷蓝斜纹布,你拿去,除作为还你六八年替我作的制服外,再加作一条棉裤。

                                                  彭德怀  一九七三年七月十一日

  

   1974年11月29日14时25分在北京含冤辞世。

   1978年,四人帮粉碎之后,彭梅魁在报纸上看到黄克诚参加一些活动的报道,于是便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到黄克诚在301医院住院的消息。彭梅魁找到黄克诚后,讲了她与伯伯彭德怀的交往,将彭德怀手稿交给他并让他转给胡耀邦。
   胡耀邦听了黄克诚的介绍,收下彭德怀文稿,并写下如下文字:

克诚同志:并梅魁同志:

今天上午,克诚同志交给了你要他转给我的彭德怀同志的一批手稿。计:五个32开笔记本,一个22开笔记本,一封给中央的信的手稿,一份注有眉批的“庐山会议文件”。

我当作为珍贵的历史文物转给中央。

这封信是我给你的收条。

                                                          胡耀邦  1979.1.4下午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彭德怀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同月24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邓小平同志亲致悼词,悼词中称:“彭德怀同志是国内和国际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一直受到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怀念和爱戴。”“彭德怀同志热爱党,热爱人民,忠诚于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他作战勇敢,耿直刚正,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关心群众,从不考虑个人得失。他不怕困难,勇挑重担,对革命工作勤勤恳恳,极端负责。”

 

 

                   红色典藏之一:朱毛《出路在哪里?》印发于何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d4ea0e0100ot7q.html

                   红色典藏之二:谁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d4ea0e0100oxnh.html

                   红色典藏之三:40年后“红军”归还当年借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d4ea0e0100pg9k.html

                   红色典藏之四: 八十年前的中华苏维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d4ea0e0100qa8u.html    

                   红色典藏之五:中共一大代表演讲时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d4ea0e0100r73y.html

                   红色典藏之六:陈独秀处女作显思想家端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d4ea0e0100rfw1.html

分享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