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吕斌比赛视频:忆 柱 国(李君曼散文两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7 00:22:58

忆 柱 国

(李君曼散文两篇)

  在老人院住了将近两年,回来后在与老同志聚会中得知严柱国已经离开人世。在我去广州之前,他已经中风卧床不起,不过我总觉得,现在有这么好的医疗条件,再加上他原来身体素质不错,会好起来的,不料还是没有扛得过去。他比我年轻10来岁,身体一向很好,应该多活些日子,这也是人生难预料吧。

  从上世纪60年代初,我们由相识到相知,一直是好朋友。听到这个消息后,心情特别沉重。

  他是1956年在广州应招参加公司建设的,名副其实的“开荒牛”。由于他多才多艺,不仅在生产建设上发挥着骨干作用,在思想文化建设上,也做出了突出贡献。

  1962年,国民党叫嚣反攻大陆,不时派遣特务从沿海潜入内地骚扰。为了提高职工的国防意识,我们组织创作了一个小型歌剧《东风凯歌》,内容大意是,我们的渔船在海上打渔与台湾偷渡过来的特务遭遇,经过一番搏斗,制服了敌人。这里要稍加说明的是,我们企业哪来的渔船呢?那正是经济困难时期,公司在电白成立了一个捕鱼队,用打渔来改善职工生活,剧本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写出来的。找演员时,经人推荐找到了严柱国。他身材魁梧,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略识简谱,经过试唱,编剧和导演都很满意。《东风凯歌》就由他主演,演出很成功。严柱国是公司也是全市歌剧演员第一人。

  1964年,公司掀起学大庆高潮,公司党委要求工会在开展劳动竞赛中要狠抓典型。于是,我又想起严柱国,他是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第一线生产工人,希望他抓住典型写一篇报告文学。他说他从未接触过这种题材的文章。好在他天资聪颖,稍加点拨就能领会,很快写出作品《5号炉》,把原油生产的艰辛和茂名第一代产业工人的精神风貌展示给读者。文章刊登在第一集《职工文艺作品选》(《工人作品》的前身)上,引起广泛的关注。这年5号炉在劳动竞赛中被评为红旗炉,进而整个原油车间被评为红旗单位,对工业学大庆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严柱国也是公司写出报告文学作品的第一人。

  为了广泛宣传先进人物的事迹,除了由先进人物本身作报告外,公司组织文艺宣传队,采用快板、对口词、三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基层宣传先进人物事迹。他主持的一个锣鼓词《赞歌》,节目结束时,他把大鼓举过头顶大步流星走下场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1966年,文革风暴席卷全国,茂名岂能例外。严柱国是第一批被揪出来的牛鬼蛇神之一。文革期间同样都是牛鬼蛇神,机关和车间“待遇”不同。在机关,逼你下跪,戴高帽,挂黑牌,游街示众,等等,多是文斗形式。在车间除此之外,还要拳脚相加。想想看,那些抡大锤握钢钎的手,攥成拳头,砸在肉体上,还是颇有分量的。可是严柱国在我面前从未怨恨过谁。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我主持工会宣教部工作。当时思想文化战线,经过文革这场浩劫,几乎是一片沙漠。重新组建思想文化阵地,深感责任重大,渴望有一个得力助手。这时严柱国在循环水车间工作,经过多方努力,把他调到工会来。从此之后,我们肩并肩手携手地走在一起。你说是如鱼得水也好,相得益彰也罢,怎么形容都不算过分。

  在青年职工中开展讲理想树新风的读书活动中,我负责选书目,组织积极分子谈体会写心得。在此基础上,由他组织演讲比赛。他演过话剧、歌剧、说唱节目,有丰富的演艺经验。他在辅导积极分子演讲时,从语言的抑扬顿挫到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点拨得非常到位,比赛非常成功。读书活动我们是广东省先进单位,严柱国功不可没。

  最难忘的是1985年,公司党委决定庆祝公司建设30周年的活动,给工会的任务是:一台戏,一个展览。即通过一场文艺演出,展现公司30年的建设历程;通过一个展览,展示公司30年的建设成就。两个项目,规模之大,都是公司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压力之大也是前所未有的。严柱国负责成就展,我负责“一台戏”。经过多年的磨合,我们配合默契。我在创作《创业者之歌》中,因为他有多年的舞台经验,本身能歌善舞,从舞台美术、布景、节目穿插等,出了不少好点子。我对公司发展历史、文字组织略胜一筹,成就展从文字组织到框架布局,也为他出了一些主意。公演和展出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领导的肯定。

  1987年我办理了离休手续,他握住我的手说:“请老部长放心……”有什么不放心的?我退下来以后,公司的文化事业更上一层楼,其中自然有严柱国的一份付出,我感到分外欣慰。

  严柱国永远离开了我们,他对公司文化事业的贡献我们将永志不忘。

 

民间诗人李伟

  

一次早茶会友,李伟雄塞给我一本书《诗趣》,封面清丽素雅,“李伟雄著”端端正正四个隶书体字赫然入目,不由让我一阵惊喜。

  前些时听他说过,要把退休后的一些诗作汇集成册,以为他是随便说说,我也随便听听就是了。也就是个把月的时间,358首诗作,270多页的诗集问世了。没想到李伟雄这种不放空炮、做事认真负责的务实作风,退休后依然保持。

  李伟雄是上世纪50年代,茂油建设的“开荒牛”,由学徒、操作工做起,直到公司工会生产部长。工会办公室搬过几次家,生产部与我所在的宣教部,都是同一层楼,有时只有一墙之隔。两个部门,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他是从基层做起的,懂生产,又是当地人,人脉甚好;他为人忠厚,作风踏实,有许多地方我都得向他求教。在我心目中,他是一位优秀的群众工作干部,评先进提到他的名字,我都会投赞成票的。那时,说什么我也不会把他和诗人联系在一起。

  在我退休后20多年的今天,当我用一整天的时间,轻轻松松读完他的著作《诗趣》的时候,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更加丰满了。他不仅是一位优秀干部,还是一位诗人,民间诗人。听人说,退休也能改变人生,在李伟雄身上得到了证实。退休后的李伟雄给自己铺设了一条灿烂的艺术之路,从而改变了自己的“身份”,从生产部长——诗人。

  我说李伟雄是诗人,决非妄谈,更无半点讥讽之意。我想任何人读完他的诗集,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李伟雄浑身是诗。早晨散步他有诗《河堤漫步》,友人相会他有诗《茶淡情浓》,女儿搬家他有诗《女儿新居会客》,还有赞扬儿媳贤惠,鼓励孙辈上进,更不用说外出旅游,重大节日等等。对李伟雄来说,诗,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他几乎把全部生活都诗化了。这样的人不叫诗人,谁还敢当诗人!

  李伟雄不是一般的诗人,是民间诗人。因为他这个诗人无需什么机关发凭证、盖公章,李伟雄是一个不务虚名的人。再者,他虽然会写诗,他还是老百姓的一员,谁也不会因为他会写诗就敬而远之,反而对他更亲切更敬重;说他是民间诗人,因为他的诗作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他是用老百姓的语言传达真情,讲述真理,无论文化高低,一听就懂;说他是民间诗人,因为他写诗不是为了赚稿费,更非为了扬名声,正如他自己说的“但愿墨香常四溢,不求钱财不求名”。可钦可敬。

  最后,读完诗集总得给老李出出点子,提点建议,看能否使诗作更上一层楼。

  首先,我觉得是否把视野再放宽些。历代诗人都十分关注社会问题。比如当前贪官污吏大有前赴后继之势,人民群众深恶痛绝,作为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的民间诗人,不妨拿起笔来进行挞伐,扬正气、除恶风;对于人民内部的败坏社会公德、搅乱社会秩序的恶习,或讽刺或幽默,以警世人。还有,当前中国正处在崛起时代,社会生活发生急剧的变化,出现许多新的社会群体,比如,农民工、民企经营者,在这些人群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在这方面多加关注,能写出许许多多的动人诗篇。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写出许多长篇叙事诗,可兹借鉴。

  再就是,希望作者在今后的写作中,进一步提高质量,打造一批精品佳作,形成自己的风格。我想,读者会充满期待的。

    (文章来源《茂名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