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造价信息216第七期:浅议山东快书的传承与发展 张卫东 史继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06:02:07

浅议山东快书的传承与发展 张卫东 史继明

来源:山东快书网 发布时间:2011-4-21 阅读次数:142 返回

浅议山东快书的传承与发展

 

张卫东  史继明

 

最近,由中华山东快书研究会组织的“山东快书传承人大师故乡行”在中国葛天文化之乡、中国长寿之乡河南省宁陵县进行了隆重的慰问演出,笔者全程陪同。其间,议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山东快书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笔者多有感触。现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些个人的看法,与业内人士共勉。

一、传承与发展山东快书,要研究山东快书的历史渊源。纵观山东快书这门始自民间艺术样式的发展历史,可谓源远流长。经研究证明,山东快书是在乐舞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据《吕氏春秋·古乐篇》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这就是我国古代最初的乐舞,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了。当时的舞蹈、唱歌都是在劳动过程中逐渐萌发、形成的,其舞蹈动作和歌唱内容也常常是生产劳动过程的再现。在人们庆祝捕猎胜利、谷物丰收和重大庆典时,人们头戴饰物,手持牛尾、棍棒,手舞足蹈,就是最原始的舞蹈;人们吆喝着劳动号子,嘴里念念有词,嘿喻有声,就是最原始的歌。唱歌和舞蹈的结合,就是最早的乐舞。

到了先秦时期,《诗经》里的“颂①”、《楚辞》里的“九歌②”等,为人们的歌舞充实了唱词的内容。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③”、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唐代中后期,是戏曲的形成期。中唐以后,我国戏剧进入了飞跃发展时期,戏剧艺术逐渐形成。宋代出现了“杂剧”。金代出现了“院本④”和说唱形式的“诸宫调⑤”,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到了元代,“杂剧”在原有基础上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元末明初昆剧形成。到了明代,传奇性戏曲发展起来。万历年间,山东快书的萌芽已经形成,主要是说唱《武老二》,后来被人们称之为“说武老二的”,或“说大个子的”。(豫剧形成于18世纪中叶,后期黄梅戏成熟。京剧形成于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期至中期,评剧、越剧形成。)

从山东快书的初步形成到新中国建立前的一段时间,山东快书与河南坠子、快板书等一样,都是人们为了生计而创作的一个剧种。其演出的方式无非有两种:一是“唱门户”,豫东一带叫“扛门框⑥”、“踅门子”,解放后叫“查门牌”,靠这种形式要饭,目的是为填饱肚子;二是“跑码头”、“撂地”卖唱,从中获得一点收入,维持生计。一代宗师高元钧起初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演唱“说武老二的”。1923年,7岁的高元钧因家贫随兄流落江湖卖唱。11岁说唱“武老二”,14岁在南京怡和堂正式拜戚永立为师学演“说武老二的”。习艺三年后,曾辗转全国各地演出,20世纪40年代,他来到运河岸边的临清一带说书传艺,留下许多佳话。解放初期,高元钧将“说武老二的”易名为山东快书。其间,高元钧一直致力于山东快书语言的净化工作,并借鉴相声、京剧等艺术,采百家之长为我所用,坚持创新,不断改革,逐步形成了语调丰富、板式多变、口风甜脆、重说重做、擅变、擅抖(抖“包袱”)、擅模拟的技法,其表演雄壮洒脱,形神兼备,声情并茂,刚柔相济,幽默风趣,乡土味浓,被誉为“高派”山东快书艺术风格。许多作家、艺术家对高元钧的山东快书艺术曾给予高度评价。郭沫若曾盛赞他是“民间艺术的一面旗帜”;茅盾曾写下“轻敲绰板轻摇舌,既慷慨兮复诡谲。绝技快书高元钧,沁人心脾如冰雪。”的诗句。

二、传承与发展山东快书,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来看,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各类戏曲是这样,山东快书也不例外。它体现了劳动人民勤劳朴实的优秀品质,凝聚了中国人民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

京剧是经徽戏、秦腔、汉调的融合,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豫剧的前身是河南梆子,后形成祥符调、豫东调、豫西调和沙河调四大流派。建国后,在豫剧编导杨兰春等的领导下,对豫剧四大地域流派唱腔进行了综合吸收和大幅改革,运用科学的发音,融入了歌剧元素,形成了“现代流派”。山东快书是在“武老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曲种。一代宗师高元钧对“武老二”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宁肯因改掉“荤口”会失去某些听众,在经济收入上蒙受损失,也要开一条新路。在改革中,他一方面剔除“荤口”,又如饥似渴地向姊妹艺术吸取、借鉴,努力提高自身的艺术表现力,并融汇贯通各种戏曲、曲艺形式,从而使这门土生土长的艺术形式进入了一个更高的艺术档次,开了新生面创出的境界。这是他在曲种改革中,做出的历史性的贡献。

时至今天,山东快书如何创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它不仅仅是失去多少听众问题,也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山东快书这个曲种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创新,是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就是用创新方法继承传统,用传统精髓引导创新。创新,就是要开阔创新视角。首先要清除“门户之见”,避免墨守成规。从神似到口型,从声调到语言,从打圆场到拿架势,都要创新。其次要与时俱进。事物的发展规律是由低级到高级、由残缺到完善、由普及到提高的过程。当今社会,不是“褴袍糟食⑦”的时代,也不是“医治创伤⑧”时期,更不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社会,而是一个由温饱向小康社会过渡时期,是一个人们的生活水平、文化素质、思想觉悟较高的时期,如果再用山东快书初期那一套水平,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的需要。其三要进一步吸取其他剧种、曲种的精华,与之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融会贯通,以便达到一个适宜人们需要的曲艺水平。

三、传承与发展山东快书,要体现时代特色。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的历史时期。我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新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山东快书的创作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把握时代的脉搏,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山东快书的发展除了遵循“双百”方针和、“二为⑨”方向以外,还要服务于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于改革开放,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历史潮流,从中找准位置,发挥功能。让艺术之树常青,思想之花常开。

山东快书要体现主旋律,努力反映现实生活,体现时代精神,为提高人民素质,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要团结、教育和鼓舞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为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十二五规划而努力奋斗。

当代文艺发展进步最深刻的根源、最显著的标志,就在于大力弘扬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和主导精神,唱响代表时代发展方向、体现社会进步要求的主旋律,为构筑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添砖加瓦。

山东快书的发展要善于弘扬正气。讲正气,树新风是我们文艺界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创作和演出方面,不但要表彰影响全局、轰动全国的英雄模范人物,同时,还要表彰发生在身边的起到楷模作用的人和事,努力追求真善美。

要敢于针砭时弊。目前我国最大的时弊就是政治腐败和一些不正之风。在一些机关团体和一些人中,某些封建主义的传统观念和思想意识的影响并未消失,有的人道德崩溃,风俗败坏。有的人一朝有了权,就千方百计捞取好处,吃拿卡要,敲诈勒索,贪污受贿,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同时,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资产阶级利己主义思想、享乐主义的人生观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被一些人奉若神明,与“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处世哲学一拍即合,对不正之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尽管这样,一些人目时弊,口不敢论⑩。对此,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觉。座位文艺工作者,特别是山东快书创作者,要发挥山东快书快、准、狠的特点,针砭时弊,激浊扬清,创作一批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文艺节目,以满足人们的渴求。
    四、传承与发展山东快书,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山东快书的创作和演出要想达到质量优良、数量充足、多姿多彩,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诸方面的需要,演创人员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创作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结合的优秀山东快书,来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表现人民群众的情感世界和优秀品质,从而实现题材多样化、风格多样化、手法多样化,塑造出一大批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赢得亿万观众的广泛欢迎。

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人民群众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这两句朴素的至理名言,山东快书的创作者应当时刻牢记心中、始终坚持和遵循。离开火热的生活,远离人民大众,创作之源就会枯竭,艺术之树就会枯萎。广大山东快书演创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自觉向实践学习,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才能获取创作素材和艺术灵感,才能激发澎湃的创作热情,才能使自己的作品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更加具有吸引力、感染力。

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类历史的发展演变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人民群众不断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历史。从工具的发明和改进,到思想文化的创新与积累;从葛天氏之乐的原始乐舞到现代的剧种、曲种的形成,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凝聚着人民群众的劳动和智慧。山东快书要想真实地再现历史、反映时代,就必须把人民群众作为表现的主体。要心里始终装着群众,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观察生活、提炼素材、塑造人物,让更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成为山东快书的主角,让更多普通劳动者的生活成为山东快书表现的主要内容。要更加广泛深入地关注人民群众的内心世界,体验他们的冷暖,感受他们的爱恨,书写他们创造新生活的奋斗历程,讴歌他们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要不断研究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特点新趋向,密切追踪人民群众审美需求的新变化新规律,以广大人民群众欢迎不欢迎、满意不满意、喜欢不喜欢作为衡量创作成败得失的重要标准,真正使我们的作品面向群众、反映群众、服务群众并接受群众的检验。

——————————————

①《诗经》的六义之一,与风、雅、赋、比、兴合称六义。

②是《楚辞》篇名。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战国楚人屈原根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

③是一种类似现在摔跤、拳斗一类的角力游戏。它们主要是通过力量型的较量,用非常简单的人体相搏的方式来决出胜负。

④金元时期,行院(妓院)演唱用的戏曲脚本。体制与宋代杂剧相同,是北方的宋杂剧向元杂剧过渡的形式。

⑤是中国宋、金、元时期的一种大型说唱艺术。有说有唱,以唱为主。

⑥指艺人为了生计采取的逐户讨要的办法。在大户人家门前唱歌小曲、小段,讨得东家喜欢。扛门框、踅门子、查门牌也同。

⑦以乱麻衬于其中的袍子和粗劣的食物。

⑧创伤指经受战后争的社会状况。医治指整治、重建。

⑨双百方针,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毛泽东提出的繁荣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二为是指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我党新时期提出的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方针。

⑩语出宋苏舜钦《乞纳谏书》。指看到时局弊病而不敢评论、指责。

(作者简介:张卫东系中共河南省宁陵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中华山东快书研究会副会长;史继明系河南省宁陵县人民政府县长级干部、中华山东快书研究会名誉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