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岛酒店排名:从本质上说,外汇储备毫无疑问是老百姓的资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04:08:42

外汇局否认外储为老百姓“血汗钱”说法

  羊城晚报讯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外管局前日公布了了2011年3月末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这是外管局首次打破年度发行的惯例,公布季度国际投资头寸统计数据。2011年3月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43948亿美元,较上年末增长7%;对外金融负债24608亿美元,增长5%;对外金融净资产19340亿美元,增长8%。

  同时,外管局还再次就外汇储备热点问题进行了解答。这也是外管局在不到一周内第二次对外汇储备的相关问题进行解答,此次外管局对“外汇储备是老百姓的‘血汗钱’”的说法进行了“澄清”,并表示目前“藏汇于民”的障碍不在于政策,而在于涉汇主体的持汇意愿。

  有观点认为,我国外汇储备是企业或个人用实实在在的商品、能源、资源以及隐性的环境代价换来的,是老百姓的“血汗钱”。

  外管局对此表示,外汇储备是由人民银行通过投放基础货币在外汇市场购汇形成的。在人民银行买入外汇的时候,已经向原外汇持有人支付了相应的人民币。换句话说,外汇储备形成过程中,企业和个人不是把外汇无偿交给国家,而是卖给了国家,并获得了等值人民币。这些交易都是出于等价和自愿的原则,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利益在外汇和人民币兑换时已经实现。

  外管局同时称,由于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国内外汇差利差等因素,目前,企业和个人结汇意愿较为强烈,普遍不愿意持有和保留外汇。也就是说,目前“藏汇于民”的障碍不在于政策,而在于涉汇主体的持汇意愿。

 

外汇储备不是政府的“净资产”

首先要明确的,是外汇储备怎么来的。外汇两个大头,一个出口,一个外部投资。中国人出口商品到国外,换回美元,以前的“强制结售汇规定”以及现在的“央行高价收购美元”,造成中国商人会到银行把美元换成人民币。央行靠回收市场上的人民币或者新印人民币给商人,拿到了美元,就形成外汇储备。投资也类似,外国人想在中国投资,得使用人民币,于是就去银行拿美元换。央行用同样的方法拿到美元,也形成了外汇储备。

所以说,按外汇管理局的说法,“外汇储备形成过程中,企业和个人不是把外汇无偿交给国家,而是卖给了国家,并获得了等值人民币……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利益在外汇和人民币兑换时已经实现。”从通行的货币理论来看,这个说法是完全正确的。

大家或许注意到,央行拿美元时,是回收人民币(向其它持有人民币者借钱)或者印人民币(以通胀方式向全民借钱)给原外汇持有人的,这都会反映为中央银行负债的增加,所以看起来很光鲜的外汇储备并非净资产,背后其实是有等量负债的。

所以与财政不同,直接用外汇储备来进行分配是不行的

但在现实中,许多人却把外汇储备当作是国家的净资产,或者把外汇储备与财政盈余混淆起来,认为应该把天量外汇储备分一部分给广大民众。并经常有人举出香港、澳门近年经常向所有市民派发几千甚至上万现金(俗称“派糖”)作为例子。国内也曾有北大教授张维迎提议“每人分一万美元外汇”。

但实际上,香港、澳门近年之所以连连“派糖”,是因为近年经济情况好,两地政府财政都有盈余。而财政盈余是政府的净资产,所以可以进行分配。这与股东分配净利润是十分相似的。而早几年,香港财政一直是赤字,但外汇储备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却没有进行“派糖”,这与我国的情况是一样的。…[详细]

综上所述,外汇储备是一国央行所持有的特殊资产,而并非央行可以自由配置的财富。退一步说,即使将以外国货币或外国政府债券为主要形式的外汇储备分发给百姓,人们也无法将其用于国内消费。

如此说来,外汇储备是否就与民众毫无关系了?这种说法当然也是不对的。

从本质上说,外汇储备毫无疑问是老百姓的资产

把问题简化一下,实质就很清楚了

上述对外汇性质的分析,看起来坐实了外管局否认外汇储备是老百姓“血汗钱”的说法,要注意,这是基于央行是独立法人来分析的。然而,严格来说,央行不能算独立法人。我们看到,央行之所以能拿到美元,靠的是两种借钱——向其它持有人民币者借钱(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行票据等)和以通胀方式向全民借钱(印人民币)。它能借得到,正是因为它是央行,有强制力,你不想借也没用。

所以实质上,外汇储备是靠央行向老百姓借钱换来的,说它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实至名归。

央行超额印钞,其实是向民众收了“通货膨胀税”

为了收购美元,央行印出的人民币属于超额印发,市场上凭空多了钱,我们手里原有的钱的价值自然被“稀释”,反映到市场上就是一般物价水平上升, 民众手中持有的人民币购买力下降, 就如同政府对民众征收了税,这称之为“铸币税”,或“通货膨胀税”。…[

另一个角度:外汇储备是经济增长成果中未被国内公众分享到的一块

按中央财经大学郭田勇教授的看法,GDP是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部分构成,尽管你可以指责国内的物价、房价、投资低效等问题,但前两部分产出的确用于国内,其成果是被广大群众分享到了。唯独净出口部分输出境外,其成果被国外享用而不是被本国民众分享,而其回报——外汇储备的大部分——也未让民众分享到。这不就相当于老百姓辛苦劳作的“血汗成果”,未得到回报吗?而在进出口均衡的状态下,民众的全部产出是应该换去等额的回报的。…[详细]

当然,长期以来我国在经济运行中注重的都是积累,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所以外汇储备额如此之大也不足怪。但理论上“外汇储备应该源于民、用于民”是毫无疑问的。所以,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外管局在回应“血汗钱”的表述,都是有所欠妥、容易引发误解的。

全球债务危机下,外汇管理更该考虑还富于民

外汇储备增加的本质原因是人民币低估

在“外汇储备热点问答”中,外管局还提到,企业和个人把外汇卖给国家都是出于等价和自愿的原则,强调早已经取消了是外汇短缺时代的“强制结售汇制度”,并称,外汇储备的增加来自于持汇人对人民币升值的期望。

而问题恰恰也出在这里,人民币一直缓慢升值,但距离国际上的期望还比较远,始终还处于被低估的状态。那对人民币升值的期望就始终不会降下来。只要中国的贸易还是处在顺差状态,外汇储备就始终会增加。事实也是如此,虽然早在2008年就停止了“强制结售汇制度”,但外汇储备抬升的速度未减。2011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1974.91亿美元,同比增长30.3%。…[详细]

外管局还称,央行已多次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行票据等方式进行对冲操作,回收了外汇占款所投放的流动性。“就通货膨胀而言,外汇储备的增长不是直接原因,更非主要原因。”但有学者指出,能否对冲干净是一个问题,亦即向其它持有人民币者借钱不够时,还得印钞票。

要之,外汇的根本问题是人民币低估,低估的话,大家就始终不愿意持有美元,而愿意持有人民币,这样人民币就会越来越多,导致物价飞涨,伤害了老百姓,这是外汇储备的根本问题。

考虑设置主权养老基金

除去外汇储备造通胀的压力外,由于美、欧等发达国家的债务危机。外汇投资的安全成为日渐严峻的话题。许多学者提出,尽管外汇储备不能直接分配给民众,但把外汇储备的收益进行分配是可行的。但外管局在回应“是否可以剥离一部分外汇储备成立主权养老基金,以充实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问题时,仍然以外汇储备非净资产为由,表现的非常保守。

事实上,把外汇储备收益分配给国民的做法,在许多国家已经非常普遍,国外利用外汇储备建立主权养老基金的方式已存在几十年,目前已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主权养老基金,如挪威1990年建立的“政府全球养老基金”,俄罗斯2008年建立的“国家福利基金”,目前大约已近千亿美元。

我国三万亿的外汇储备,为何就不能用来设置主权养老基金呢?…[

“藏汇于民”,日本做法最值得参考

作为世界上另一个外汇储备大国,日本官方储备资产只占对外资产比重的17.6%,这是一直想实现“藏汇于民”的中国所难以达到的。日本能实现“藏汇于民”的缘由,在于为国内居民创建了愿意“藏汇”的外部环境,使个人、企业、银行愿意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持汇、结汇、售汇,并且积极消除对外直接投资的各种障碍,促进直接投资双向扩大。而我国,虽然不再强制结汇,但央行仍在高价收购美元,造成了事实上的强制结汇。

所以,要实现“藏汇于民”,央行就要停止高价收购美元,让汇率按市场规则自由变动。虽然这也会产生其他问题,但是最不坏的选择(边栏系列专题对此有详细论述)。

外管局否认外汇储备是“血汗钱”,或许只是想说明外汇储备与财政盈余有所不同,但这种把外汇储备说的与民众好像全然无关的做法,无疑容易引起民众寒心,更何况,3万亿美元外汇确实是与民众努力分不开呢

      转载于  腾讯评论财经思辨

 

http://view.news.qq.com/zt2011/waihui2/index.htm?pgv_ref=a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