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庞微博:春季养生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02:22:09

 

  春季养生法春季共有三个月,从立春至立夏,包括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约在农历一月至三月间。这一时期的养生法则《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作了如下论述: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季三个月,是推陈出新的季节,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气,万物欣欣向荣。此时应入夜即睡,早些起身,到庭院中散步,并披散头发解开衣带,使形体舒缓,精神愉快,胸怀开畅,保持生机,而不要滥行杀伐,多施与而少敛夺,多奖励而少惩罚,以适应春季的时令,保养生发之气。如果违逆了春生之气,便会损伤肝,夏天就会发生寒性的病变,这是由于供给夏长之气的条件不足所造成的。

 

  以上是春季养生的主要原则,有关春季养生具体的方法如下:  顺应四时养生法 (一)春季外邪致病的特点与预防春天是风气主令,虽然风邪一年四季皆有,但主要以春季为主。风邪既可单独作为致病因子,也常与其他邪气兼夹为病。因此,风病之病种较多,而且病变复杂,故《黄帝内经》里说:“风者,百病之长也。”大风音频过低能直接影响人体的神经中枢系统,使人头痛、恶心、烦躁,甚至致人于死地。此外,猛烈的大风常使空气中的“维生素”-负氧离子严重减少,让人感到神经紧张,压抑和疲劳,并会引起一些人的甲状腺负担过重。还有,大风使地表蒸发强烈,驱走大量的水汽,空气湿度极大地减少,这会使人口干唇裂、鼻腔粘膜变得干燥、弹性减少,容易出现微小的裂口、防病功能随之降低,使许多病菌乘虚而入,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如支气管炎、流感、肺结核等许多疾病流行。这也往往是“风助病威”的结果。故《黄帝内经》里又说:“风者,百病之始也。”意思是,许多疾病的发生,常常与风邪相关联。

 

  风邪致病具有如下特点:

 

  易伤人上部风水一证,起初也多以眼睑水肿为多见,这是风邪与水液相搏,而风性向上的缘故。伤风感冒之所以多见头痛、恶风、畏寒等症状,这是肺部受侵、风邪在表的见证。因为风邪常从外表侵入人体,故肺与皮毛首当其冲而最先罹患。尤其是当贼风避之无时,或汗出当风时,腠理开,风邪乘虚而入,常可导致肺气不宣、卫气不固、营卫不和,而见发热、恶风、咳嗽、汗出等症状。

 

  病变范围广中医认为,风邪善行数变,变化无定,上下窜扰,故病变范围较广,在表可稽留于皮毛或肌肉腠理之间,或游走于经脉之中;逆于上,可直达巅顶;犯于下,可侵及腰膝胫腓等处。这种来去迅速、变化多端的冲击,在临床上也不乏见。例如皮肤风疹,来势急剧,甚至数分钟内即可遍及全身,其痒难忍。有时去也迅速,说退就退,而退后常不留任何痕迹。因此《黄帝内经》里称:“风者,善行而数变。”

 

  风胜则动古人见到空气流动而成风,因此推论风邪致病,其证以动为特征,即所谓“风胜则动”。故凡见肢体运动异常,如抽搐、痉挛、颤抖、蠕动、角弓反张、颈项强直等症责之于风,而列为风病。破伤风之抽搐及面神经瘫痪所致之口眼歪斜等可为代表。

 

  常兼杂为病指风邪常与其他邪气相兼合并侵犯人体。如湿邪侵袭脾胃,往往可见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脾胃受损的症状;若与热合,而为风热;与寒合为风寒;人们常说的风热外感、风寒外感、风湿痹痛等即为显例。不仅如此,中医认为风还可与体内之病理产物如痰相结合而成风痰,风痰上犯又可引起种种病症。

 

  综上所述,风邪致病必须予以重视,春季养生的关键是要防风。在刮大风时要尽量避免户外活动,采取措施以躲避风邪之侵袭,这就是《内经》所谓“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同时通过精神、起居、饮食等调摄以内养正气,增强抗病能力,防止春季之风邪为病。 顺应四时养生法 (二)精神调摄春天,大自然生机勃发、蛰虫苏醒,一派欣欣向荣,真可谓“天地俱生”。具体到人,亦应顺应春天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在精神调养方面,着眼于一个“生”字。这就是《黄帝内经》所说的:“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以使志生。”就是说人们在春天要让自己的意志生发,而不要使情绪抑郁,应做到心胸开阔,乐观愉快,一定要让情志生机盎然。那么,如何才能保持精神愉快呢?大致要做到如下六点:

 

  戒怒春季为肝木用事,怒则伤肝,故春季尤其要注意戒怒。“怒”是历代养生家最忌讳的一种情绪,它是情志致病的魁首,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因为怒不仅伤肝脏,还伤心、伤胃、伤脑等,从而导致各种疾病。

 

  如何才能戒怒呢?首先,要学会用意识控制,用理智的力量来控制自己的怒气。其次,要会运用疏泄法,即把积聚、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宣达、发泄出去,以尽快恢复心理平衡。但发泄不良情绪,必须学会通过正当的途径和渠道来发泄和排遣之,决不可采用不理智的冲动性的行为方式。否则,非但无益,反而会带来新的烦恼,引起更严重的不良情绪。第三,还可采用转移法,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改变人的思想焦点,或改变其周围环境,使其与不良刺激因素脱离接触,从而从情感纠葛中解脱出来,或转移到另外事物上去。

 

  培养开朗的性格因为乐观的情绪与开朗的性格是密切相关的。国外有人调查80岁以上老人的长寿秘诀,结果发现其中96%的寿星都是性格开朗、极富于人生乐趣的。但开朗性格的培养要有一个长时期的过程,科学家认为,儿童时期是性格培养的关键时期,俗话说:“秧好一半禾。”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正好比处在从播种到出秧的一段时期,这个阶段的性格培养对一生有重要影响。

 

  协调好周围的人际关系如果人际关系处理得好,就会引起愉快的情绪反应,产生安全感、舒适感和满意感,心情自然恬静舒畅;如果人际关系紧张,则会引起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使人不安、不适、不满,心情就必然抑郁烦躁。而要协调好人际关系,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尤其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短处。对自己的评价越客观,对自己的要求越严格,人际关系就越容易协调。其次,对与自己经常相处的人,也要充分了解,从而避免因互不了解而产生不协调。

 

  培养幽默风趣感因为幽默的直接效果是产生笑意。而笑是人的健康妙药,它能促进肌肉和五脏六腑舒适,能调节人的情绪,能促进血液循环、筋骨舒展、呼吸通畅、气血平和。

 

  培养“知足常乐”的思想不过分追求名利和享受,如《黄帝内经》里所倡导的“高下不相慕”,“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意思是,不论社会地位的高低,都不要去倾慕,无论吃什么都感到很满足,穿什么也不挑剔,不管社会风气如何,都能够处得好。总之,要体会“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道理,这样可以感到生活和心理上的满足。

 

  把日常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如《寿亲养老新书》里载有十乐:读书义理、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煎茶、登城观山、寓意弈棋。此外,清代画家高桐轩也有“十乐”,即耕耘之乐、把帚之乐、教子之乐、知足之乐、安居之乐、畅谈之乐、漫步之乐、沐浴之乐、高卧之乐、曝背之乐。  

顺应四时养生法


(三)起居调摄春季冰雪消融,阳气开发,万物苏醒,天地自然,生机勃勃。春季的起居应顺应春天的气息,采取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具体要做到晚睡早起,散披长发,舒展形体,在庭院中信步徐行,使思想意识、灵感随春天生发之气生发不息。

 

  春季在起床时,先不要马上睁开眼睛,稍候片刻,等心中感受到没有睡意再慢慢地睁开。古人所谓:先醒心,后醒眼。醒后慢慢坐起,平心静气,叩齿三十六通,再手合掌搓热,干洗脸数次。起床后打开门窗使室内空气流通。再梳头一两百下,然后去室外活动。头为诸阳之会,春天头部的阳气更旺,如经常梳理可以达到舒通经脉、活血化瘀的目的。对头晕头痛、目疾等都有一定疗效。

 

  春季要注意防风御寒,注意养阳敛阴。《理虚元鉴·知防》中指出:“春防风,以防寒。”衣着方面既要宽松舒展,又要柔软保暖。同时根据初春乍暖乍凉的天气特点,衣服不可顿减,如果过早脱去棉衣物极易受寒,寒则伤肺,出现呼吸系统的疾患,如流感、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等病。虽提倡“春捂”,但也勿要过暖以致出汗太多而伤及阴气,对身体反而不利。道经还认为春天的衣着宜“上薄下厚”以“养阳收阴”。 

顺应四时养生法

 

(四)形体锻炼春日锻炼好处多春天是春暖花开的季节,适宜的温度也增加了人们户外锻炼的积极性,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可使人获得更大的收益,锻炼效果更佳。

 

  春季健身注意事项

    (1)重视做准备活动:由于春季天气由冷向暖变化,当气温较低时,体温调节中枢和内脏器官的机能都不同程度地降低,肌肉、关节等器官粘滞性强,因此,锻炼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以免发生肌肉或韧带拉伤以及关节扭伤等事故。

 

  (2)防寒防风防雾:初春季节,气候变化无常,早晨锻炼时,衣服不能穿得太少,大汗淋漓时不可减得太多。运动后要及时擦干汗水。遇到风沙天气时尽量选择避风的环境锻炼,雾天里要尽量选择空气流动大的环境锻炼。

 

  (3)要掌握好运动量:开春后运动量可以逐渐增加,但不要性急,更不要盲目超量,以免引起过度疲劳。还要注意尽量少出汗,因春主开泄,故应防止汗出过多伤人阳气。

 

  春季锻炼的方法

    (1)少年儿童:可根据场地、时间、兴趣爱好等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如踢毽、跳绳、跳皮筋、放风筝等。春天是放风筝的大好季节,放风筝时手牵一线而动全身,令人手脑协调,强健身心。

 

  (2)青年人:可选择散步、跑步、打球、登山等体育活动,有条件者还可去旅游,利用双休日和亲朋好友一起郊外踏青,其乐无穷。

 

  (3)中老年人和减肥者:适用低强度、低能量消耗的运动模式,具体包括:快走、慢走、健身操、旅游、骑自行车、娱乐、园林劳动等。  顺应四时养生法 (五)饮食宜忌唐代医家孙思邈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明代高濂《遵生八笺》中也记载:“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说:春季肝旺之时,要少食酸性食物,否则会使肝火更旺,伤及脾胃。此时可以多食一些性味甘平的食品。如牛乳、山药、木耳、薏苡仁、银耳等,以清肝养脾,少食或不食生冷食物。春季干燥,更需补充维生素,以菠菜最佳,其中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剂,可抗衰老,防止记忆力减退。春季老年人还可喝一些保健花粥,如桃花粥、梅花粥。还可饮茵陈茶。

 

  依据中医理论,春季也有些应忌食的物品。如春三月忌吃羊肉、狗肉、鹌鹑、荞麦、炒花生、炒瓜子、海鱼、虾及辛辣物等。 

春季饮食调养的三个时期:

 

  春季早期早春冬春交换之时,气温仍然寒冷,人体内消耗的热量较多,所以宜于进食偏于温热的食物。饮食原则为选择热量较高的主食,并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饮食除米面杂粮之外,可增加一些豆类、花生、乳制品等。例如早餐:牛奶1袋(250毫升左右),主食100克,小菜适量。午餐:主食150克,猪牛羊瘦肉(或豆制品)50克,青菜200克,蛋汤或肉汤适量。晚餐:主食100克,蛋鱼肉类(或豆制品)50克,青菜200克,豆粥1碗。

 

  春季中期天气变化较大,气温骤冷骤热,可以参照早春时期的饮食进行。在气温较高时可增加青菜的食量,减少肉类的食用。

 

  春季晚期春夏交换,气温偏热,所以宜于进食清淡的食物。饮食原则为选择清淡的食物,并注意补充足够维生素,如饮食中应适当增加青菜。例如早餐:豆浆250毫升,主食100克,小菜适量。午餐:主食150克,鱼蛋肉类(或豆制品)50克,青菜250克,菜汤适量。晚餐:主食100克,青菜200克,米粥1碗。

 

  每日除三餐之外,还要多吃一些水果,因为水果中所含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增强体质有益。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忌生冷油腻之品,多食酸性食物会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 调养药膳,以平补为原则,不能一味地使用温热补品,以免春季气温上升,损伤到人体正气。所需能量可适当由糖供应。糖的极品是蜂蜜,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经,能补中益气、润肠通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