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肉火烧加盟多少钱:社会管理 | 中国·甘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5 23:20:37
校企合作共同构建技能人才培养新平台
校企合作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多年来,我国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一套切合实际的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方法,高技能人才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2004至2006年三年间全国共培养新技师60万人,超额完成“三年五十万”新技师培养计划的目标任务。其中,2006年培养技师、高级技师29万人,高级工144万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如此成就,与各地开展校企合作是分不开的。
政府:搭建平台、完善政策、建立机制,积极推动校企合作
黑龙江省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搭建校企合作对接和信息沟通的平台,并通过制定政策加强指导,为校企合作铺平道路。
建立良好的政企关系,为校企合作提供更大合作空间。在推动院校积极寻找合作伙伴的同时,该省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职能优势,主动深入大中型国有企业,为学校“做媒”、“找亲家”,积极促成校企合作。由于校企合作涉及多家职能部门,尤其有些带有试验性的合作需要在制度框架内有所突破,需要人事、劳动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为了赢得相关部门的支持,该省人事、劳动部门邀请国资、财政、发改委等职能部门到技工院校和合作企业现场办公、参观考察,取得了他们的支持,共同出台政策,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近年来,为了加速培养高技能人才,苏州市成立技能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工作指导小组,由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企业和院校负责人及相关专家组成,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了校企合作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苏州除了成立技能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工作指导小组之外,各院校也成立了相应机构,从组织上保证了校企合作各项工作的开展。同时,该市积极创造各种机会,让校企双方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进行沟通。
院校:密切关注企业需求,与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合作,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取得实效
深圳高级技校与企业合作建立三个基地、四个平台,大大提升了企业、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
建立的三个基地:一是企业员工技能培训基地。为实现校企双方共赢,学校主动为企业服务,为企业员工开办技能培训班,提升企业员工的技能水平。二是学生校外实习、就业基地。该校已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就业基地55个,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的企业361家,平均每个专业13家。三是教师能力提升基地。学校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掌握岗位技能要求,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了解企业技术发展,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加快了该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
构建的四个平台:一是实训室建设平台。东莞养生源蜂业有限公司投资近5万元与该校共建了营销实训室。实训过程完全模拟公司运作方式,由营销专业学生自主经营、自行管理,大大拓展了学生课外岗位实践能力。二是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平台。与企业共同开展市场调研,进行岗位技能需求、专业开发、专业建设、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模式等研究,努力实现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无缝对接。三是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平台。通过开展企业现场教学、专题讲座、岗位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团队意识、合作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文明生产意识、职业道德,感受企业氛围,了解企业文化,为适应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四是举办技能节,建立校企合作平台。为展示、检验技能教学成果,发现选拔技能尖子,营造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为适应校企合作的要求,山东工程技师学院在软、硬建设方面进一步改善。一是加大投入、完善实训条件。投入600多万元,进一步强化工业分析、汽车、数控和电气技术中心建设。二是开展首席技师教技能活动,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特聘全省首批享受政府津贴的十大首席技师担任学院实训指导专家,定期到学院进行实习指导和示范教学;分期分批安排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随时了解企业的生产需求。通过这项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三是改革教学模式,大力推进一体化教学。按照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针对不同群体,进一步修订教材,改建实习教室,培养专业和实训一体化教师,做到教师、教材、教室一体化,全面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企业:结合生产需求,通过联合确定培养目标、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并提供设备、教师支持等方式,与技工学校合作培养企业急需高技能人才
为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品牌职工队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徐矿集团加大了高技能人才培养和职工培训力度,通过与徐州工贸技师学院签订合作协议,规定校企双方各自的职责、任务、教学内容、培养目标、完成时限等,为规范合作行为,提高培训质量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合作开办的“技师直通班”将企业高级技工组织到院校强化提高,不仅使徐矿集团在较短时间内拥有了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并通过他们的工作,迅速提升了企业的形象,带动了广大职工纷纷学习高技能人才、人人争当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形成人人学技能的良好势头。企校合作,真正使企业、办学单位和职工尝到了甜头。下一步,徐矿集团将按照打造品牌职工队伍的要求,继续通过实施校企合作,走出一条快速、优质、规模化培养技师的成功之路,实现发展。
推进校企合作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当前,推进校企合作,主要面临着以下问题:多数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是出于解决学校在师资、实习基地等办学能力上的不足以及疏通学生就业渠道的需要,尚未从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需要的角度来认识和开展校企合作;一些企业没有将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内容予以重视,缺乏主动参与合作的积极性,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校企合作。除少数地区、学校和企业已建立了相关制度,基本形成了良性运作的工作机制外,在多数地区、多数学校和多数企业,校企合作仍表现为一种自发的、浅层次的、松散型的状态,校企合作这种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从目前情况看,多数地方相关鼓励措施还没有得到落实,校企合作的推行还缺乏制度上的保障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针对以上问题,有关人士认为,应着力在校企合作政策体制建设和机制建设上下功夫:建立政府主导的校企合作制度,确立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和组织管理模式,细化企业、学校在合作中的责权利。按照中央的要求,成立各级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形成省、市、县自下而上的管理体系。建立校企合作的政府投入机制,将校企合作管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设立校企合作政府奖励资金和补助资金。定期开展学校和企业见面会,为校企提供合作渠道,利用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收集和发布学校、企业的合作意向和需求信息。建立校企合作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充分使用政府投入和政府激励两种手段,调动学校和企业的积极性。同时,对近几年来成功开展校企合作,取得良好效果的合作经验进行总结和交流,并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合作内容、方式和方法。
“十一五”期末,我国高技能人才总量要达到2750万人,比2005年净增890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增加190万人,高级工增加700万人。为了完成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任务,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将校企合作作为完成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的根本性工作去抓,作为高技能人才培训必须具备的一项硬性制度去落实,充分发挥政府、院校、企业等各方面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在加强校企合作上下更大功夫,使大批技能劳动者通过这一通道迅速成才,使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够满足企业发展和经济转型的要求。
(人事处 郭华峰 张正泉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