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蛇之拥:辛亥百年之际在台湾参拜国父纪念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17:23:11

(庆祝辛亥革命胜利一百周年)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适逢秀辉游走宝岛台湾,有幸在这个特殊的地方见证这个特别的时刻。100年前,以革命党人孙文为领袖(一说是精神领袖)的义军成功在武昌首义,各地纷纷响应迫使清廷走向绝路。为争取当时军事实力最强的北洋军支持推翻满清政府,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山先生毅然让位于北洋军首领袁世凯,北洋军的倒戈逼宫给了满清政府最后的致命一击,由此结束了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帝制统治。这就是彻底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辛亥革命。

 

    100年前的今天,武昌首义胜利,辛亥革命成功埋葬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皇朝及长达数千年的封建帝制。在这场改变中国前途命运的革命中,孙文孙中山先生无愧是革命的灵魂人物。虽说两岸至今在意识形态等方面仍有一定的分歧,但两岸对国父孙中山的丰功伟绩都是充分肯定的。秀辉访台适逢辛亥革命100周年,怀着对国父无比崇敬的心情,参拜位于台北的国父纪念馆自然是不可或缺的行程了。

 

(台北的国父纪念馆)

    国父纪念馆的位置和历史

 

    国父纪念馆位于繁华的国际大都会台北市,是为了纪念国父百年诞辰而修建的。纪念馆的前身是日据时代的大型都会公园预留地,蒋中正逃亡台湾后于1964年筹建国父纪念馆,经过八年施工纪念馆在1972年落成启用。国父纪念馆曾经是隶属于台北市政府管理,后来才改为隶属“教育部”管辖。这就是历史上国父纪念馆的所谓“管理处时期”和“改隶‘教育部’时期”。据说从明年起,国父纪念馆又将改由“文化部”管理。目前,国父纪念馆由“教育部”管辖,设有馆长、副馆长和秘书等职务,馆长、副馆长之下设文教组、展览组、园艺组、总务组、机电组、警卫组、人事室、会计室、政风室、阳明山中山楼管理所等机构辅助管理。当年蒋中正寿终正寝,其丧礼就是在国父纪念馆举行。(不知道老蒋死后还有没有脸去见国父)

 

(台北国父纪念馆管理架构)

    乘坐计程车来到台北市信义区仁爱路4段505号,这就是国父纪念馆的所在。纪念馆北靠忠孝东路、南倚仁爱路、西连光复南路、东临逸仙路,交通极为方便。纪念馆地面上有五层,连地下一楼算起来共有六层,但对外开放参观的只有地下一层和地面的1-3层。纪念馆总楼地面面积37000多平方米,高29.6米,是一座黄顶红墙的唐朝风格建筑。纪念馆门前有一个宽阔的广场,正门对出有一个喷泉的设施,这里是可以拍摄到台湾第一高楼——台北101大楼全景的最佳位置。

 

(国父纪念馆门前的喷泉是拍摄101大楼全景的最佳地点)

    国父纪念馆一层

 

(国父纪念馆外观)

    在国父纪念馆正门及目前的喷泉匆匆留影后,秀辉夫妇进入了纪念馆内。踏进大门,国父孙中山的铜像映入眼帘。国父的铜像是“坐”在大椅子上的,正襟危坐显得十分威严,跟蒋中正执政时代的风格很像。铜像背面两旁各有一面青天白日旗,铜像下面的石垣上用金字刻着国父最喜欢的《礼记》里的一段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段话正是国父一生的追求,体现了国父崇高的政治理想和“天下为公”的精神。

 

(守卫国父铜像的台湾士兵)

    国父铜像之下是一块红地毯,两旁各有一名卫兵拿着刺刀步枪站岗。站在红地毯上瞻仰国父的铜像,回想起国父在满清末年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而“起共和、终帝制”,在檀香山创建兴中会,先后发动广州起义、惠州起义,起义失败后继续流氓海外组织革命。国父屡败屡战,不言放弃,终于取得了武昌起义的胜利,结束了满清皇朝和封建帝制,创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时至今日,国父的功绩仍受到两岸的高度认同,是国共两党一致肯定的伟人。站在国父铜像之下,缅怀国父之事迹,心情激动。国父何以伟大?因为他恢复了汉人的河山,因为他结束了封建的帝制,因为他提出的三民主义令当时的中国人有了信仰。在铜像大厅的墙壁上刻有国父的名言,秀辉最喜欢的一句是“思想产生信仰,信仰产生力量”,人是应该有信仰的,如果一个社会矛盾多、治安差、怨气大,是不是意味着信仰的缺失呢?

 



    在一层铜像大厅的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国父史迹展览室,铜像大厅的后面是纪念馆的办公室,再往后是大会堂和后舞台,东西两翼有逸仙书坊、第一会议室等等。

 

    国父纪念馆其他设施

 

(国父纪念馆2楼画廊)

    沿着国父铜像两侧的楼梯可以到达纪念馆的二层。二层楼梯对出是一条长长的画廊,两边的玻璃橱窗里挂满名家的书画墨迹,很有中国风。在楼梯附近有一个咖啡厅,秀辉觉得这是国父纪念馆最大的败笔。为什么?因为这个咖啡厅其实还做起了饮食生意,食物的气味和人生的鼎沸污染了国父纪念馆,秀辉看到路过二楼的外国游客不少都会皱皱眉头。因为他们都知道国父在中国的地位,在伟人的纪念馆内搞饮食是一种失败。

 

(国父纪念馆展厅)

    纪念馆的三层依然是长长的画廊和一些小展厅,中央部分仍是那个贯穿1-3层的大会堂。

 



    现在,台湾同胞充分利用起国父纪念馆,定期举办一些展览和表演。如雾峰林家(台湾的一个显赫家族)与台湾特展、两岸汉字艺术节、广播金钟奖颁奖典礼等等。临近“双十”,台湾方面还举办了“百年锐于千载”特展,“小马哥”还亲自出席特展,缅怀辛亥革命和国父中山先生。

 

(“小马哥”在“百年锐于千载”特展上演讲)

    一些感触

 

    在辛亥革命百年之际,秀辉参拜了国父纪念馆,瞻仰了国父的铜像,缅怀了辛亥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有几点感触不得不说。

(国父铜像)

    第一,国父是辛亥革命的灵魂人物。虽说近年的翻案风频频指出国父在武昌起义时身在国外,他并没有实质性参与武昌起义。但秀辉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国父和黄兴等人是清末革命党人的代表,从兴中会到同盟会,从上书李鸿章要求变法自强失败到广州、惠州、两广、云南的各次起义,都足以证明国父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辛亥革命不仅是一次武昌起义,革命不可能是一次起义就能成功的,之前的各次起义都是辛亥革命的组成部分。退一步说,就算国父不是武昌起义的实际指挥者,他也是武昌起义的精神领袖。为什么武昌起义胜利后革命党人要邀请国父回国主持大局?这点足以证明国父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

 

(国父之子孙科铜像)

    第二,建议南京的中山陵更名。什么是“陵”?帝王的墓才叫“陵”。国父一生最痛恨的就是封建帝制及其代表皇帝,死后却给人葬在一个“陵”中,是否有违他老人家生前的志愿呢?当然,把国父的墓称为“陵”是国民党政府造的孽,但作为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是否要考虑把“中山陵”的“陵”字去掉,换上另一个与封建帝王无关的字呢?

 

(台湾街头随处可见的“精彩一百”标语,见照片中部)

    第三,台湾在几年辛亥革命100周年时过于重“建国”、轻“革命”了。辛亥革命胜利后,革命党人创立了中华民国。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也是“中华民国”建国100周年。在台北的街头,秀辉看到的多是“中华民国精彩一百”的宣传标语,但庆祝辛亥革命胜利100周年的标语却甚少看见。从构筑两岸良性互动来看,台湾当局如果打出“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标语而不是“中华民国精彩一百”,会不会令两岸在“双十节”走得更近呢?

 

    第四,建议国父纪念馆把二楼的咖啡厅撤了。在如此庄严的纪念馆内搞饮食生意,气味和噪音(人声鼎沸啊)完全破坏了纪念馆应有的气氛。要赚钱,可以在纪念馆周边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