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天使未减删 百度云:议论文写作指导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5 23:27:45
论证的逻辑-论据与论点的统一
准备活动
一、新闻透视
⒈读读下面的新闻,你能否用一句话表达自己对此的看法?
(1)近期发布的一组数据表明,上海市五分之三的标准体育场地集中在1000多所中小学校,但其中只有60多所学校在假期对外开放。一边是学校体育场大门紧锁,另一边是渴望健身却找不着运动场地的居民。
(2)泰国普吉岛海啸来临之际,10岁的英国女孩蒂利首先发现了海天交汇之处的白色巨浪,她一下联想到地理课本上关于巨浪的知识———就在圣诞节前,她还在思考老师布置的关于巨浪的讨论题目。意识到灾难即将降临的她,立即说服了父母,并和他们一起动员海滩上游客撤离。当百余名游客刚刚抵达高地,海啸便无情吞没了这片海滩。
⒉和同学交流彼此提炼的不同论点。看看彼此分析问题的角度是否一致?所提论点是否明确,是否存在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的表述?
⒊记下你认为最鲜明、准确、概括的表述。
二、论据辨析
1.考考你的判断力:针对“博学方能多才”这个论点,下面所列的材料,哪些是不能够用来证明论点的?
(1)毛泽东一生嗜好读书。少年时代到处借书读,青年时代是图书馆的常客。战争年代戎马倥偬,他也常手不释卷。解放后进入北京,身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日理万机,他仍读书不辍。据不完全统计,从1949年至1966年9月,他先后从北京各大图书馆借阅的图书近二千余种,五千余册。就在他逝世前两年的1974年,借阅的图书就有近六百种、一千一百册。在毛泽东的卧室里、睡床上、办公桌上、会客室里,到处都放着书。
(2)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诸葛亮《诫子书》
(3)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学者陈寅恪,人称“教授之教授”。他在少年时代就研习《说文解字》和训诂学,熟读经书和《二十四史》;13岁留学日本东京巢鸭弘文学院,21岁留学欧美,先后就读于德国柏林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瑞士苏黎世古学,美国哈佛大学。他精通英、德、法、日文,还基本掌握了拉丁文、希腊文、梵文、巴利文、波斯文、突厥文、西夏文、藏文、蒙文和满文等19种文字。
(4)钱钟书的小说《围城》发表以后,反响巨大。新闻和文学界有很多人想见见他,一睹他的风采,都遭他的婉拒。有一位女士打来电话,说她读了《围城》后很想见他。钱钟书再三婉拒,她仍执意要见。钱钟书幽默地对她说:“如果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一定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
(6)一个人一辈子只读那一类的书,范围很窄很窄,思想也永远不能开禁。——周谷城
2.你想到别的更好的论据吗?和周围同学作个交流,看看谁提供的论据更典型、更新颖。
重点训练
我的目标:
1.学习运用例证法证明论点。
2.学习准确表述论据,更好地证明论点。
一、热点关注
1.现在有不少中学生,疏于练字。他们认为练好“五笔”、“紫光”等输入法更有用,因为按照如今社会发展的趋势,使用电脑键盘的时间远远超过使用钢笔、圆珠笔的时间。
针对这一现象,请谈谈你的看法,亮出你的观点。
2.分组交流。一组同学根据自己所持的观点,用一个或几个事例来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另一组同学则尽可能寻找对方讲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深入探讨
1.及时小结:
(1)谁的发言最有说服力、给大家留下最深的印象?谁的发言漏洞比较多、让人难以接受他的观点?
(2)最有说服力的发言有什么特点?
2.深入思考:
(1)是不是论据越多越有说服力?
(2)是不是论据讲述得越详细就越有说服力?
(3)论据的排列先后有所不同,表达效果是不是也有所不同?
名家说法链接
①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而议论文却以‘说服他人’为成功。
——叶圣陶
②你对某件事某种人有怎样的看法,就直截了当、清楚明白地提出来,做到观点既正确又鲜明。然后你就摆事实、讲道理,说明自己为什么有这样的看法,这样的看法为什么是正确的。谈的内容越具体,越有说服力,道理越说得充足,越能使人信服。当然,这儿所要求的“具体”,不是把鸡毛蒜皮的事罗列一大堆,或凌空地唱几句高调,喊几句口号,在概念上兜圈子,而是应该举出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足以对文中的观点起证明作用,支柱作用。                              ——于漪

点拨:叶老说,议论文以“说服他人”为成功。那怎么才能更好地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呢?这就需要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比较法、归谬法、归纳法和演绎法等,而我们常用的论证方法,是例证法。
例证法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一种方法。所谓“事实强于雄辩”,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所以,它也是议论文写作中最常用的论证方法。 于漪老师对此也有精辟的阐述。
在议论文写作的过程中,要用好例证法,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事例要典型、确凿、有影响力。一般来讲,应优先考虑著名的人物或事例,慎用校园、家庭、市井街头的琐碎事例。其次,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过于详细。举例是为了证明观点,不是为了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不应本末倒置。再次,事例不可单一狭隘,要丰富广阔,古今中外相映成辉。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事例列举之后要简短分析,不能仅仅罗列事例,有例无证。
三、经典借鉴
1.阅读《生命的三分之一》这篇文章,想一想:
(1)作者为了充分地证明自己的观点,举了哪些例子?
(2)没有这些例子,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3)这些例子可以删除其一吗?为什么?
生命的三分之一
一个人的生命究竟有多大意义,这有什么标准可以衡量吗?提出一个绝对的标准当然很困难;但是,大体上看一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是否严肃认真,看他对待劳动、工作等等的态度如何,也就不难对这个人的存在意义做出适当的估计了。
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我国历代的劳动人民以及大政治家、大思想家等等都莫不如此。
班固写的《汉书食货志》上有下面的记载:“冬,民既入;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
这几句读起来很奇怪,怎么一月能有四十五天呢?再看原文底下颜师古做了注解,他说:“一月之中,又得夜半为十五日,共四十五日。”
这就很清楚了。原来我国的古人不但比西方各国的人更早地懂得科学地、合理地计算劳动日;而且我们的古人老早就知道对于日班和夜班的计算方法。
一个月本来只有三十天,古人把每个夜晚的时间算做半日,就多了十五天。从这个意义上说来,夜晚的时间实际上不就等于生命的三分之一吗?
对于这三分之一的生命,不但历代的劳动人民如此重视,而且有许多大政治家也十分重视。班固在《汉书刑法志》里还写道:
秦始皇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
有的人一听说秦始皇就不喜欢他,其实秦始皇毕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人物,班固对他也还有一些公平的评价。这里写的是秦始皇在夜间看书学习的情形。
据刘向的《说苑》所载,春秋战国时有许多国君都很注意学习。如: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在这里,师旷劝七十岁的晋平公点灯夜读,拼命抢时间,争取这三分之一的生命不至于继续浪费,这种精神多么可贵啊!
《北史吕思礼传》记述这个北周大政治家生平勤学的情形是:
虽务兼军国,而手不释卷。昼理政事,夜即读书,令苍头执烛,烛烬夜有数升。
光是烛灰就有几升之多,可见他夜读何等勤奋了。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为什么古人对于夜晚的时间都这样重视?不肯轻轻放过呢?我认为这就是他们对待自己生命的三分之一的严肃认真态度,这正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
2.思考交流:
(1)他是如何叙述这些事例的?
(2)他又是如何紧扣论点对事例加以分析说明的?
(3)你从中体会到议论文中论据的叙述有什么特点?
3.得到的启示:
四、习作诊断
1.下面这两则习作片断,存在什么问题?
论点:学习要讲究方法和技巧。
【习作片段一】
良好学习方法的掌握,不仅能提高效率,而且能够提高准确程度,记得著名数学家高斯小时候就非常讲究学习方法与运算技巧。一次,老师叫学生们把自然数从一加到一百,其他学生就盲目地开始叠加,而高斯经过一番思考,就找出了其中规律,首尾相加正好是一百零一……他不仅很快完成了这道题目,而且结果正确无误,令老师惊奇不已。我初中时的同桌,由于学习方法不当,成绩一直不理想,进高中后,在同学老师的指导下,她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步非常快,一跃成为班中的佼佼者,尤其在语文方面,她几乎每次测验都是班级最好的。
问题
【习作片段二】
要想学有所得,就要讲究方法和技巧。鲁迅翻译果戈理的小说《死魂灵》,翻到这样一句话:“近乎刚刚出浴的眉提希的威奴斯的雕刻。”但是鲁迅没有见过这个雕刻,搞不清出浴者的情态、位置。鲁迅先生一贯严谨认真,决不马虎,他停下手中的笔,查找各种工具书。听说日本有一部《美术百科全书》中有这幅雕刻的图片,他设法买来,但仍然一无所获。后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把那个塑像找到,在仔细研究塑像造型后,才写下注释。
问题
2.我们在叙述论据(事例)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五、牛刀小试
据调查,初中生进入高年级后,由于课业负担越来越重,有一部分学生减少甚至取消了体锻的时间。他们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做作业、做课外练习。由此产生的后果是,体能测试中的800米、1000米跑,成了不少学生的“鬼门关”。
1.针对上面的材料,提出观点,并运用恰当的论据来论证观点,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
2.下面所提供的材料也可以使用。如能运用更典型、新颖的论据,则更佳。
(1)陆游,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他很注重健身习武,曾千里投师学习剑术。由于他坚持锻炼,认真习武,所以他文武双全,尤其精通剑术。40岁的陆游,在应邀到抗金前线南郑地区,帮四川宣抚使王贵参赞军务时,曾在深山之中,一人独剑刺杀一头猛虎。
陆游一腔爱国热情,一直受到投降派的压制和打击,心情十分苦闷,在他留下的大量诗词中,表露了他的爱国精神和壮志未酬的痛苦心情。但他仍然活到85岁高龄,这和他平时注重健身习武分不开的。
(2)萧伯纳是爱尔兰著名作家,他活了104岁,这是世上罕见的长寿。萧伯纳长寿的主要原因:他除了为人开朗幽默以外,那就是他酷爱体育活动。他每天清晨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洗冷水浴,一年四季从不间断。游泳、跑步,到海边晒太阳,骑自行车,打拳,也是他经常运动的项目。
(3)居里夫人是世界上唯一荣获两次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她非常喜欢舞蹈,同时也喜欢爬山、游泳,还酷爱骑自行车。她结婚时,不买礼服、戒指,也不买沙发、圈椅,只要了自行车与居里先生双双骑车蜜月旅行。婚后,每逢假日,他们骑车郊游。
(4)巴甫洛夫,俄国著名生理学家,曾荣获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他特别重视身体锻炼,平时除积极参加各种体力劳动,还骑自行车,划船,做体操。夏天游泳,冬天滑雪。60岁至70岁时,他经常练吊环和鞍马。70岁后练快步走。80岁后他就背东西散步。为此,还常常闹出误会。行人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背着一个包裹蹒跚而行,不免会引起同情,都要抢上前去,帮他背。他对那些那些人说:“不用!谢谢,我这是负重散步,锻炼身体哪!”这时行人才恍然大悟,不禁向他投出敬佩的目光。
(5)人的健全,不但靠饮食,尤靠运动。——蔡元培
(6)健康是头等的财富。——美·爱默生
(7)对人生命的最大威胁是以车代步,而不是交通事故。——澳大利亚·怀特
(8)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清·颜元
(9)一切革命者,一切革命青年,都应该经风雨,见世面。革命者不可能在温室里成长。要在大风大浪里去锻炼自己。——毛泽东
六、点拨提高
明确了论点,并且选择了典型、确凿、有影响力的论据之后,就可以动笔阐述理由,论证论点。在叙述论据的时候,需要注意:一定要对论据加以分析,使之与论点紧密相联。仅仅罗列一些事例,是不足以论证论点的正确性的。要通过分析、说理,指出论据与论点的必然联系。
事例的叙述要简洁明快。要懂得删掉和论点无关的细节,切忌为了追求叙事生动而把论据叙述得过于详尽,以叙代议。
当然,简洁明快不是简单的等同于字数少,而是要将事例中与论点关系最密切的部分讲清楚,讲透彻。叙述论据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论证观点。如果为了追求字数少而没有将论据交代明确,从而导致叙事不明,与论点的关系不紧密,那么,论据自然就不能有力的证明所要论证的观点。
此外,在叙述论据的过程中,几个论据的排列先后、论据之间的过渡联结,也要合理安排。通过使用一些恰当的关联词语,比如:“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或者单用“因为”“所以”“因此”等,还有“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如果……就……”、“假使……那么……”等等,能使论据的叙述显得更有条理。
反思交流
一、反思
1.论据是否典型恰当,能够充分论证论点?
2.是否仅仅在堆砌论据,而缺少必要、充分的说理,从而影响了论证的效果?
3.论据的叙述是否简洁、关联词运用是否恰当、层次是否清楚?
二、交流
1.小组交流、评议。
2.推荐佳作、评议。
3.自我反思、修改。
(1)对照写作策略:我做到了
我没有做到的
(2)自我反思并提出修改设想。
4.根据修改设想进行修改后重新誊抄。
拓展延伸
一、辩论比赛
最近,我们班、我们学校最热的话题是什么?最受关注的现象是什么?最流行的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见解?
请选择其中较有争议的某个话题,比如:“初二了,学习压力大了,当班干部是不是会吃亏。”在班级中进行辩论对抗。学生可根据观点的不同,自行组成正方反方,展开辩论。
二、班级论坛
请针对这些热门话题、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用有力的事例在论证自己的看法,写成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优秀短文在班级板报、学校网页上发表。
【思路点拨】
一事一议,有感而发。运用事例有力地论证自己的观点。事例选好了,写出来的文章才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否则,就像冬天的枯树,空空洞洞的,引不起读者的兴趣,达不到教育人、感染人、启迪人的目的。
选材必须紧紧围绕中心、主旨,分清主要材料和次要材料。凡适合表现主题的材料就采用,不适合表现主题的,尽管材料新鲜、具体、生动,也一定要忍痛割爱,这样才能做到主题鲜明突出。
【自我评价】
收藏夹
1.名家指点
议论文写作小议
选自《于漪文集》
人们常常认为写议论文是高中生的事,初中生知识浅薄,无能为力。相当数量的初中学生自己也是这样认识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议论的能力果真就那样高不可攀吗?并非如此。只要静下心来稍加思考,就可发现无人不会议论,无事没有人议论,就连刚会说话的幼童也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幼儿园的小朋友看了一部电影后,会说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还会说出几点为什么好和为什么坏的理由。初中生无论听的、看的、想的、做的,都比幼儿园的小朋友丰富得多,高明得多,判断是非、判断正误的能力当然强得多,对客观事物,尤其是周围的人和事,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对某件事某种人的看法加以条理化:怎样提出问题,如何分析解剖,下怎样的结论,把这些井然有序地用文字写下来,就是一篇议论文。初中生完全有能力写议论文,有能力写好简短的议论文。只要思想上去掉“怕”字,树立自信心,就可逐步做到。
写议论文和写记叙文一样,必须有具体的内容,千万不能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有些学生认为写议论文就是板起面孔来说大道理,这又是一种误解。你对某件事某种人有怎样的看法,就直截了当、清楚明白地提出来,做到观点既正确又鲜明。然后你就摆事实、讲道理,说明自己为什么有这样的看法,这样的看法为什么是正确的。谈的内容越具体,越有说服力,道理越说得充足,越能使人信服。当然,这儿所要求的“具体”,不是把鸡毛蒜皮的事罗列一大堆,或凌空地唱几句高调,喊几句口号,在概念上兜圈子,而是应该举出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足以对文中的观点起证明作用,支柱作用。应该对所阐述的问题进行具体地分析,严密地推理,比如从现象人手剖析到问题的实质,从人的行为剖析到人的思想,从问题的出现剖析到产生的原因,再进而论述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等等。总之,要像庖丁解牛一样,在“解”上下功夫,一笔一笔“分”,一层一层“析”,不能笼笼统统,含糊其辞,要像证明代数题、几何题那样拿出切实可靠的根据,实实在在,不能游谈无根。要写好议论文,须去掉“空”的毛病,讲究一个“实”字。
有了具体、丰富的材料,怎么说,怎么用,其中也有不少学问。材料再好,七拼八凑;就不可能言之成理。要做到言之成理,就要注意说理的方法。就如盖房子一样,打地基,砌砖墙,开门窗,盖屋顶……有一套施工的规矩,不能胡来。即使是砌墙吧,砖与砖之间三合土怎么用,也不可掉以轻心。违反了施工的规矩,房子盖不成,即使盖起来,质量极差,随时有倒塌的危险。写说理性的文章也是如此,一定要注意“施工”的“规矩”,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论述某一个问题可以先从正面阐述,再从反面论述,正反对照起来分析;可以一层深一层,一层进一层地进行推理;可以先总述,再分述,或先分述,后总述。总之,百川归大海,文中摆的任何一个事实,阐说的任何一个道理都要与中心论点有机地紧密地挂钩,而结论正是这些事实与道理围绕中心论点逻辑推理的必然结果。要做到言之成理,说话就要注意分寸,讲一点辩证法,不搞片面性。比如说成绩吧,“一点”、“一些”、“较多”、“很大”、“卓越”等等要仔细区别,实事求是,用词必须准确无误,不夸大,不缩小。不能说“好”,就天上有,地上无,无半点瑕疵;说“不好”,就一无是处,百病丛生。写议论文力戒杂乱,要学会全面地看事物,克服片面性,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论述。
议论文比较能反映一个人的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初中学生学写一点议论文是大有好处的。初中学生写议论文要能做到不“怕”、不“空”、不“乱”,基本上没有片面性,平时就必须关心周围事物,关心各种思想动向,勤于学习思考,勤于分析研究,努力培养与提高认识事物、认识生活、认识社会的能力。
2.专题链接
《解放日报·新世说》
《文汇报·文汇论坛》
3.论据集萃
(1)爱国
事实论据:
a.文天祥宁死不屈
b.陈天华遥寄血书
c.吴玉章维护国家尊严
d.杨靖宇献身抗日
e.华罗庚献身祖国
f.安徒生跟老友断交
理论论据
a.       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b.       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李大钊
c.       国既不国,家何能存?——杨靖宇
d.       爱国,是一种极高贵的感情活动。——茅盾
e.       苟利国家生死似,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f.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爱民
事实论据
a.白居易体恤民情
b.吉鸿昌爱民如子
c.爱民英雄徐洪刚
d.屠格涅夫救女仆
理论论据
a.       人民心力为革命成功的基础。——孙中山
b.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
c.       与民同乐。——孟子.梁惠王下
d.       国家是为人民而存在的。——邹韬奋
e.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