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驹中国好声音哪期:送给疼爱孩子的妈妈——小儿经络推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04:13:06
孩子的手和脊背上布满养生保健的灵丹妙药,如果学会了小儿推拿,当孩子有病时,您只用揉揉他们的小手就够了。
         1、五脏的清和补
                五个指头分别关联五脏,而五脏有实有虚,虚则补,实则清。五个指头从大拇指起分别对应脾、肝、心、肺、肾。
            儿童的大多数病与火气旺有关,心火、肝火一般只能清不能补,孩子经常发热、面红耳赤、烦躁不安、哭闹等现象,一般与心火、肝火亢盛有关,需要清心火,清肝木。
            脾土和肺金可清可补,要视情况而定。脾为后天之本,脾虚则不能运化食物,腹泻是小儿常见的症状,就要补脾土。热生于肺,小儿有发热的症状,需要清肺金,因肺虚生热,又要补肺金,清热补虚两者并不矛盾。
          肾是先天之本,肾水只能补不能清。
          对于脾土、肝木、心火、肺金来说,直推(向指根方向)为清,旋推为补。肾水则相反,直推为补,旋推为清。
          2、寒凉病症推三关
                 推三关是指用拇指或并拢中指和食指,从孩子的手臂前侧的腕部推到肘部,根据年龄和病情把握次数,0-3岁不超过200次,3-10岁不超过500次,以孩子的手臂发红,眼睛安定有神为宜。推三关,相当于给孩子吃了温补的药物,用来温里,发汗,适合受凉腹泻等寒凉病症。
        3、热性病症退六腑
             推前臂后侧,自手肘部推到腕部,可迅速清退小儿高热。
          4、揉外劳宫
               劳宫在手心,外劳宫在手背上与劳宫对应的位置,家长可用一手托住孩子的小手,一手用手指点住外劳宫,轻轻转圈按摩,这可以燃起孩子的心火,驱散体内的寒气,对风寒感冒、虚寒腹泻、遗尿、疝气都有疗效。
             5  清天河水
                  推前臂内侧正中,以指腹从孩子的腕部推到肘部,推天河水有退热、镇静、安眠的作用,对孩子发烧、心烦,口渴有很好疗效。
           6 ,推大肠和清大肠
               大肠和肺相表里,热生于肺,不能完全从肺部清退,就得借助大肠了,当孩子有肺热、 肺燥的时候,不妨通过大肠经调整。沿着食指外缘,从指尖推到虎口,叫推大肠,可以生津润肺,从虎口推到食指尖,叫清大肠,是用来清热的。  
              7、 推脊柱
                 推脊柱也有很好的退热作用,让孩子趴着,家长用食指中指的指腹从脖子根部一直推到、尾椎骨。脊柱从上往下推可以帮助孩子退热,从下往上捏则有病治病,无病健身。
              8、  掐四横纹
                  四横纹指孩子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上靠近手掌的第一指关节的四个横纹,可以用大拇指的指甲掐揉,力度以稍有痛感为宜,每个手指掐2-3分钟。治疗孩子的疳积、腹胀、消化不良效果很好。另外还可治疗腹痛。、惊风、气喘等。
           9、揉板门
                揉板门也可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板门就在手掌大鱼际处,顺时针、逆时针揉都可以,也可以来回推3-5分钟,揉板门可以调理孩子的脾胃,让孩子胃口大开。
             10、分推腹阴阳
                  如果孩子受凉导致肚子疼,家长可以将手搓热从孩子中脘至肚脐中线向两肋方向分推,推3-5分钟,可以帮助排出孩子体内的寒气,治疗腹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
         以上手法对于越小的孩子,效果越好,5-10岁效果就差些了,要想达到最好效果,还需配上耳穴或四肢穴位,10岁以上基本按照成人来取穴治疗了。        小儿推拿疗法具有方便易行,疗效显著等特点,而且不受设备、医疗条件的限制,患儿又可免除打针服药之痛苦,因此深受患儿及其家属的欢迎,成为中医儿科治疗的一个颇具特色的常规疗法。 

操作方法 
  1. 开天门:医者用两手大拇指指腹自眉心交互推至前发际,推24次,常作为每次推拿的第一个步骤。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可以治疗感冒、发热、头痛、惊风、神疲乏力等症。 

          2. 推坎宫:用两手大拇指指腹沿眉毛上缘向两侧分推至眉梢,一般分推24次,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二个步骤。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可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目赤痛等症。  

           3.运太阳:用两手大拇指指腹分别按在两侧颞部太阳穴上,作轻柔缓慢的环形移动,向眼方向运为补,向耳方向运为泻。?般运24次,每运3次后轻轻按一下,常用作每次推拿治疗的第三个步骤。有发汗、止汗、明目醒神等作用。 

            4. 掐总筋:用大拇指轻轻按掐腕横纹中点,另一手握住患儿手指轻轻摇其腕关节,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四个步骤。有清心火、止惊搐、畅四肢等作用,也可用于口舌生疮、潮热、感冒鼻塞、四肢抽掣等症。 

             5.分推大横纹:用大拇指指腹自总筋向两侧分推,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五个步骤。有调和气血、止泻痢、除寒热、去腹胀、通二便等作用。可治疗惊风、痫症、昏迷、抽搐、泄泻、痢疾、黄疸、咳嗽、痰喘等症。 

           6. 拿肩井:一手捏拿小儿的肩井穴,另一手握住小儿食指和无名指,将上肢伸摇数次。不论何种病症进行推拿治疗,都以本法作为结束手法,所以又名“总收法”(收诊法)。拿肩井有畅通一身气血等作用。 

           7. 推五经:五经指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五个穴位,分别位于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远端指节的指腹上,在这些穴位上运用推法治疗,可以调整各脏功能,并治疗相关的疾病。诸如: 

            (1)消化不良、呕吐、腹泻、食谷不化、痢疾、便秘、疳积等多属脾经病变,治疗时推脾经,以旋推为补,直推为泻,一般多采用补法。 

            (2)惊风、抽搐、烦躁、气逆、胁痛、目赤等多属肝经病变,治疗时推肝经,以旋推为补,直推为泻(清)。一般说来,肝经宜清不宜补;如需用补法时,应补后加清,或以补肾经法代替。 

             (3)心悸、怔仲、贫血、高热神昏、弄舌、小便赤涩、口舌生疮等多属心经病变,治疗时推心经,以旋推为补,直推或掐之为泻(清)。一般说来,心经宜清不宜补,补之恐动心火;如需用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法代替。 

              (4)咳嗽、气喘、痰鸣、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等多属肺经病变,治疗时推肺经,以旋推宜补,直推为泻。 

               (5)遗尿、尿频、骨蒸盗汗、虚喘、小便不利、下肢痿软等多属肾经病变,治疗时推肾经,以旋推为补,直推为泻(清),肾经宜多补少清。 

              8.推大肠:从食指端桡侧,沿食指桡侧缘推至虎口,可清实热、止泄泻,常用以治疗腹泻、消化不良等症。 

                 9.推小肠:小肠穴在小指尺侧缘,主治小便短赤、遗尿、高热不退等症。从指端推向指根为补,从指根推向指端为泻。 

                10.运内八卦:内八卦为小儿推拿特定穴位名称,是环绕掌心周围8个穴位的总称。近第三掌骨小头处为离,按顺时针方向排列依次为坤、兑、乾、坎、艮、震、巽、离各穴,坎与离相对,震与兑相对,乾与巽相对,坤与艮相对。震为东方,属肝木;兑为西方,属肺金;坎为北方,属肾水;离为南方,属心火。临床上,不论患者是男是女,大多数医师取患者左手八卦穴进行推拿。推拿八卦穴常用运法,称之为“运八封”。运八卦时,将患者的左掌心向上,医者以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托住患者的左手背,以大指桡侧面作为接触面进行运法;也可用一手托持患者的左手,另一手以食指或中指指端作为接触面推运。推运至离宫时,要轻轻带过,或以大指掩盖于离宫上,使“运内八卦”时,医者推运之指不接触离宫。因为离宫属心火,推运离宫,恐动心火。 

                 11. 揉板门:按揉手掌大鱼际部,可健脾化滞,主治呕吐、腹泻、气促、气攻等症。 

                    12. 推三关:三关穴在前臂屈侧面的桡侧缘。自腕推至肘有补气发表、祛风散寒等作用。主治伤风感冒、发热恶寒等症。 

                  13.推六腑:六腑穴在前臂伸侧面尺侧缘,自肘推至腕有清热止汗等作用。主治高热、昏迷、抽搐等症。 

                 14.推天河水:推前臂屈侧面中线,有退热、清心、除烦作用,主治诸热惊风、口渴咽干、夜啼、口舌生疮等症。 

                 15.掐十王:掐十指指尖,有开窍醒神作用,主治昏厥、惊风等症。 

                 16.运耳后高骨:耳后高骨指颞骨乳突部,运之可祛风安神。 

                 17.弹山根:用食指弹击鼻根部,至皮肤发红为度。有镇惊开窍作用,主治惊风、鼻塞流涕、晕厥等症。 

                 18.推膻中:膻中穴在前胸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先揉膻中,再由上向下推和向两侧分推。有止咳平喘、顺气降逆等作用。主治咳嗽、哮喘、呕吐、胸闷等症。 

                  19.分推腹阴阳:自胸骨下端起,沿肋弓下缘分别推向两胁。主治胸闷腹胀、消化不良和发热等症。 

                   20.摩腹:用于掌部在腹部作圆周状摩动,着重于中脘、脐中、关元等穴。常用以治疗腹痛、腹胀、腹泻、食积、便秘、小便不通、遗尿等症。 

                 21.拿肚角:拿脐下两旁.有行气止泻作用。用以治疗腹痛、腹泻、腹胀等症。 

                   22. 按利尿穴:利尿穴在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间连线的1/2折点处。按压此穴能解除尿潴留。 

                   23.推脊:由上向下在脊柱正中线上推之。有退热、镇惊作用。  

                    24.揉龟尾:按揉尾骨端,主治腹泻、痢疾、脱肛等症。 

                   25. 推七节骨:七节骨指腰骶部第二腰椎至尾椎之间。用拇指指腹或食指、中指指腹由下向上推称“推上七节骨”,有止泻、补肾等作用;由上向下推称“推下七节骨”,有通便、泄热等作用。 

                      26.拿血海:拿大腿前下方的血海穴,可平惊止搐。主治小儿惊风、抽搐等症。 

                     27. 按揉足三里:按揉外膝眼下3寸的足三里穴,可健脾和胃、扶补正气。主治腹痛、腹胀、腹泻、虚劳、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下肢痿软等症。 

                      28.揉涌泉:按揉足心凹陷处。主治呕吐、腹泻、发热等症。
适应证 
  小儿推拿疗法的对象一般是6岁以下的小儿,尤其适用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其治疗范围广泛,可主治腹泻、呕吐、疳积、便秘、脱肛、发热、咳嗽、惊风、遗尿、肌性斜颈、斜视、小儿瘫痪等症。 
               一、小儿感冒:开天门40次,运太阳40次,分推坎宫40次,揉迎香20次,推三关300次,推天河水300次,推六腑300次,揉肺俞50次。风寒感冒,寒重热轻者,减去推六腑,加重推三关(增加300次),揉外劳宫100次,按揉风池10次,拿肩井5次,揉按合谷10次。风热感冒,热重寒轻者,减去推三关,加重推六腑(增加300次),清肺经300次,揉大椎300次,按揉曲池30次;热盛者加推脊300次,推涌泉200次。 

               二、中暑:推天河水400次,推六腑400次,推天柱骨100次,推脊300次,揉大椎50次。 

                 三、咳嗽:远太阳30次,拿风池10次,按揉天突20次,分推膻中1分钟,揉乳根20次,揉乳旁20次,按揉肺俞20次,推肺俞100次,按揉定喘穴20次。 

                  四、百日咳:清肺经300次,揉掌小横纹30次,揉外劳宫30次,推天河水300次,揉肺俞30次,推肺俞100次,揉定喘穴50次,揉大椎30次,揉天突30次,直推膻中100次。 

                  五、小儿支气管炎、小儿肺炎:清肺经400次,推天河水300次,推六腑300次,按揉肺俞20次,推肺俞100次,分推膻中1分钟,按揉丰隆10次。 

                  六、小儿支气管哮喘:清肺经300次,运太阳;30次,揉天突20次,按定喘穴30次,按揉肺俞20次,推肺俞100次。 

                七、小儿泄泻:摩腹5分钟,揉脐5分钟,推上七节骨200次,揉龟尾500次。 

                 八、便秘:摩腹5分钟,揉天枢(左)5分钟,推下七节骨400次,揉龟尾400次,按揉足三里10次。 

                  九、脱肛:揉丹田5分钟,揉龟尾500次,推七节骨300次,按揉百会50次。 

                   十、疳积:摩腹5分钟,揉脐3分钟,捏脊3~5遍,按揉足三里10次,掐四缝各10次,揉板门30次。 

                   十一、厌食:推脾经500次,揉板门100次,掐揉四缝10次,分推腹阴阳50次,摩腹5分钟,按揉足三里10次。 

                   十二、呕吐:直推膻中1分钟,揉乳旁lO次,按揉承浆5次,摩中脘5分钟,分推腹阴阳30次,按揉脾俞、胃俞各10次,按揉足三里10次。 

                    十三、腹痛:揉中脘3分钟,摩腹5分钟,按脾俞、胃俞各10次,按揉足三里10次,拿合谷10次。 

                     十四、遗尿:揉少腹(关元、气海、中极)15分钟,按揉百会20次,按揉三阴交10次。 

                   十五、尿潴留:揉摩少腹(中极、关元)5分钟,揉水道3分钟,推箕门2分钟,按揉三阴交10次。 

                   十六、肠梗阻:先止痛,按揉脾俞、胃俞、大肠俞、足三里等穴各5~10次,待腹痛缓解后再摩腹5分钟,揉中脘3分钟,揉脐5分钟,分腹阴阳30次,推下七节骨300次。 

                   十七、夜啼:按揉百会10次,清肝经10次,揉小天心20次,分推大横纹50次,摩腹5分钟。 

                      十八、急惊风:掐水沟、十王、老龙、太冲、印堂诸穴,各掐3~5次。若掐一二穴即醒,其他穴位不必再掐。拿合谷3~5次,揉曲池20次,拿委中3~5次,拿承山3~5次,拿风池10次。 

                    十九、慢惊风:补脾经400次,清肝经300次,补肾经300次,推三关300次,揉小天心50次,捏合谷lO次,按揉百会50次,揉摩中脘8分钟,按揉足三里10次,捏脊5~7遍。 

                     二十、佝偻病:补脾经300次,补肾经300次,揉板门30次,摩中脘5分钟,揉丹田2分钟,按揉脾俞、胃俞各10次,按揉肾俞10次,按揉足三里10次,按揉三阴交10次,捏脊5~7遍。 

                     二十一、流行性腮腺炎:按揉合谷20次,清天河水300次,推六腑300次,按揉翳风15次。 

                     二十二、脊髓灰质炎瘫痪前期发热阶段:清脾经400次,清肺经400次,清板门100次,清天河水400次,推六腑400次,推天柱50次。 

                       二十三、麻疹:开天门30次,分推坎宫30次,运太阳30次,按风门20次,按揉肺俞10次,推肺俞100次。 

                    二十四、痢疾:揉天枢2分钟,拿肚角3~5次,揉拿上巨虚(先揉15~20次,后拿3~5次),按揉大肠俞10次。 

禁忌症 
  对感染性疾病,肿瘤,以及肌肤破损、烫伤、正在出血的部位,不宜采用本疗法。  

注意事项 
  小儿推拿的操作程序,一般是先头面,次上肢,然后是胸腹、腰背、下肢。上肢指掌腕臂部穴位,?般均只推左手。手法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操作中可沾以适量葱姜汁或滑石粉等,起到保护小儿皮肤和加强治疗作用。 

小儿推拿治疗小儿疾病有着良好的效果,所以早就成为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明代医家龚居中在《幼科百效全书?序》中说:“余家庭授受疗男妇之法,奇正不一。独小儿推拿,尤得其传,转关呼吸,瞬息回春,一指可贤于十万师矣。”小儿推拿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察疾病和治疗操作等方面的经验。近代实验观察表明,抚摸是人体尤其是小儿不可缺少的良性刺激。如对早产儿进行触摸和拍打,可使他们的生长明显增快,以后也可以少患疾病。这种刺激方式与经络腧穴结合起来,更能发挥其特殊的效能。如“推脾经”能调整胃肠蠕动和胃液的分泌,“推三关”和“推六腑”能调节人体的体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