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小宝的淘宝店:陶器收藏趣味多(藏品大观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17:20:09

不知读者是否注意,现在收藏爱好者众多,收藏门类五花八门,但对历史悠久的陶文化领域却涉足者甚少。尽管有的收藏类书刊在藏品分类时常将陶瓷作为一个专项设置,但内容往往是有瓷无陶。问及同人,有言其增值保值效果差的,有嫌其品位低下缺乏收藏价值的,还有怕触犯《文物法》的,不一而足。
陶器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上与人民生活最为密切,古代先民日常生活处处都要用它,即使金属制品被利用以后,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陶器仍然在人民大众生活中起主导作用,金属制品只是皇家和贵族阶级享用的奢侈品。此为其一。
其二,与铜器相比,陶器从造型到文饰也有很多变化和讲究,其中不乏艺术价值很高的器皿,而且陶器存世量相对较多,寻觅容易些。若论历史价值,也不应该比铜器低,从某种角度看甚至还要高,只是长久以来市场价格远不如铜器而遭冷遇,未免有失公平。
其三,与瓷器相比,它是瓷器之祖,没有陶器的在先使用,也不会有瓷器的蓬勃发展。收藏只言瓷而不论陶,有“数典忘祖”之嫌。
其四,若说触犯《文物法》,则更荒谬,青铜器收藏尚且逐渐被认可,拍卖场上时常亮相,那些地摊随处可见的陶罐又算什么?
笔者执迷收藏,而且涉猎广泛,其中包括陶器。对陶器最早接触是70年代末,那会儿正对古币收藏感兴趣,经常到农村去转,时常遇见农家墙脚堆着平整土地挖出来的各式各样的陶罐,遗憾的是当时还没有这方面意识,白送都不愿要。后来见农民用此作为喂猪喂鸡的食槽,怪可惜的,所以对器形比较好的,花几块钱买回来,稍加整理,置于案头,颇受文友称赞,于是刻意寻求一阵,但终因无计摆放而歇手。近十余年,国内掀起收藏热,再回头找那些坛坛罐罐,早已难觅踪迹。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自己不断努力,总算有些收藏,现在计点一下,除交换出一小部分外,尚有百余件,其中比较得意的有战国半瓦当,多种造型,古朴典雅;汉未央宫的“长生无极”瓦当,字体精美(上图);汉三孔陶灶,图案别致,上刻有鱼、鱼钩、炊具、蝎子等,正面火灶两侧还有美人鱼图形,甚是精道。最令人艳羡的还当属那几个汉鼎,其一为彩绘鼎,子母口,盖上立三环扭,蹄足,两耳外倾,高16厘米,口径18厘米(下图)。另一灰陶高18厘米,口径21厘米,两耳直立,内底尚存残骨,稍碰即成粉齑矣。
收藏陶器,不仅可以直面历史,学到不少考古知识,还可以邀同好共同鉴赏,陶冶情操。客观上又能有效地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有条件收藏的朋友应该引起重视。
(李润波)

《市场报》 (2001年12月15日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