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柏林:神秘的突尼斯:一半地中海 一半撒哈拉(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4 06:49:24
 年初的一场革命,让突尼斯这个伸入地中海一角的北非神秘小国进入大众视野。在这里,你能得到什么?一天内,便可感受到欧式的沙滩风情和非洲沙漠的原始况味。而古老的建筑、壮美的景观、闲适的生活,一趟旅行所能期待的一切,在这里都能信手拈来。迦太基文明依稀可见

   

  迦太基文明的见证

  目的地  突尼斯市郊区迦太基遗址

  突尼斯这个国家,在大多数中国人的脑海中,大约等同于火星,除了遥远陌生,就是神秘。直到年初,这里爆发了波及整个伊斯兰世界的一场革命后,突尼斯才算真正进入中国媒体的视野。其实,突尼斯在历史上并不是偏安一隅的小国。古罗马极盛时期,敢跟它叫板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迦太基,就建立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所以突尼斯之旅,就从它的首都“突尼斯城”郊外的迦太基遗址开始吧。

  这处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遗址,包括了Byrsa山上的核心区、安东尼浴场、斗兽场、港口等一系列景区。当然,两三千年前的建筑保存到现在,大多也就是些断壁残垣了。不过站在高踞山顶的废墟上,俯瞰其下的新城和远处的地中海,仍有一种波澜壮阔在心头。

  当年迦太基名将汉尼拔率领他著名的象军翻越比利牛斯山,奔袭罗马,打得对方差点要迁都,但是跟岳飞的命运类似,汉尼拔受到执政者的猜忌,被迫流亡,最终自尽异乡。而迦太基最终也被罗马大军攻灭。要想了解更多的迦太基文明,Byrsa山上的迦太基博物馆是不二的选择,虽然是一座不起眼的二层小楼,里面却陈列了众多无价文物,雕像的工艺和古罗马接近,但有的邪神塑像却只有在迦太基才能看到。

  罗马占领迦太基后,自然不忘将他们奢靡享乐的风气一并带来,目前留下的见证就是安东尼大浴场。这座紧邻海边的建筑是个名副其实的海滨浴场,有三个热水池、一个冷水池和一个喷泉池构成,供热系统由埋在地底下的巨大锅炉解决。虽然现在的池子里已经没有水了,但傍着巨大的石柱,还是能想象当年此地的规模,罗马贵族就连洗个澡都这么气派,难怪要死于安乐了。

    蓝白小镇享用“狼鱼”

  看过古老的石头之后,要想放松心情,可以去不远处的小镇Sidi Bou Said,这个镇子也是突尼斯唯一一个有专门中文译名的景点——蓝白小镇。由此可以推断:一是这个镇子不简单;二要看好你的钱包,那里的商家们正虎视眈眈。

  从这个译名可知,镇子由蓝白两色组成,墙和屋顶是白色的,门窗是蓝色的,颇有希腊小城的感觉。这个建于13世纪的伊斯兰社区,直到1820年还不允许西方人进入。但禁令打破之后,这儿就成了欧洲文艺青年的丽江。一大堆名人都曾在此小住搞创作,比如福楼拜、纪德、波伏娃,还有瑞士最好的画家保罗·克利。

工艺品的确诱人

  现在的小镇是旅游纪念品商店和酒吧餐厅的天堂。不建议在此购物,因为之后的旅程有远比这里更价廉物美的选择。不过你尽可以在此闲逛上一两个小时以后,选个面海的餐厅,点上一条当地人称为“狼鱼”的海鲈鱼,再加上份新鲜嫩滑的鱿鱼,享用一个黄昏。

蓝天白屋的惬意

  逛老城

  伊斯兰社会的珍宝

  目的地  突尼斯市老城区

  逛完郊区该进城了,但当地陪同的朋友却力劝我们不要进入突尼斯市的城区。为什么?因为年初这里爆发的那场革命,让统治了这个国家20年的独裁总统躲去了沙特,至今突尼斯市市中心还处于警戒状态。但我们本着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见棺材不掉泪的情怀,还是进城了。

  事实证明,当地的朋友多虑了。不就是街道上停着几辆坦克吗?我们中国朋友早就见识过了。其实,除了这些坦克和几队巡逻的士兵外,城中的生活看似已恢复正常,除了路边的小贩。出租车司机指着他们用蹩脚的英文告诉我,革命之前城管是不让小贩出来摆摊的,就是因为一个摆摊的孕妇被打了,才导致政府的垮台。听了这话,让人觉得这个政府的维稳能力实在差劲。

  恢复平静之后的突尼斯市老城就像一块未经打磨的宝石,一切都保持着中古的风貌。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和王宫,被时间的脚步踩得泛光的石板路,幽暗的穹廊,岁月斑驳的巷壁……据说从七世纪建成迄今,这个老城区一直没有特别大的变化。即使是19世纪法国人让这个国家变成它的殖民地,宣扬天主教文化的殖民者也把他们的大教堂和欧式建筑盖在了老城边新起的城区里。

  老城最经典的三个去处是大清真寺、大集市以及由三个穆斯林学院组成的神圣建筑Three Medersas。建于8世纪的大清真寺在本国排不上最大的,但却是建筑最精致的,特别是高耸其上的Minaret,也就是伊斯兰教的灯塔。每天五次,悠扬的祷歌会从这样的灯塔上传出。突尼斯市大清真寺灯塔大理石的外立面上用瓷砖砌出了菱形的镂空花纹,好似时尚的logo,色彩搭配与工艺之精妙,让人想拷贝出这样一个包包来。

  至于大集市,最可以放心的是没有针对游客的吆喝和纠缠,这儿买卖双方大多是当地居民,所售的都是当地人的日用品,当然其中不乏有纪念价值的精美器皿和织物。这里也是体验当地人生活的最佳场所。自中世纪以来,集市就是伊斯兰城镇的社交中心,在这样的熟人社会中,你可以感受最本真和最友善的当地个性。也许是因为我们这样的东方面孔不多见,早点铺里穿着枪花乐队T恤的老板还主动送了我们几个大饼,这些大饼之大,直到我们逛完都没消受完。

    巴尔多博物馆赏青铜爱神雕像

  在这个城市,另一个不能不去的就是位于近郊的巴尔多博物馆(Bardo Museum)。这座博物馆是伊斯兰世界最重要的博物馆,陈列了自迦太基文明、罗马文明至今的众多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了富有传奇色彩的、打捞自公元前一世纪一艘沉船上的宝藏,此中就包括了著名的青铜爱神雕像。另两件镇馆之宝则是有着精妙人像浮雕的罗马石棺和智慧女神的大理石像。

美丽海滩,让你想不到这就是非洲

  晒海滩

  请别管这儿叫非洲

  目的地  地中海度假胜地Hammamet、Souse

  离开首都,换个口味,向沙滩进发。突尼斯的北部和东部有着1300公里的地中海海岸线,而沿线几乎布满了以海滩闻名的度假胜地,正是它们支撑起了该国的第一大收入来源——旅游业。这些度假地中,最著名是突尼斯最现代的两个都市Hammamet和Souse,以及针对高端人群的Gammarth和La Marsa。每年夏天,来自欧洲的游客会把这里的沙滩和酒店挤满,会让你感觉到了地中海的那一边。事实上,突尼斯人从来不认为自己是非洲人,他们给自己的名称是地中海国家。

  突尼斯本土的酒店业异常发达,在这里国际大牌连锁酒店远没有其他的海滨胜地多,比如中国三亚那么普及,但本土的酒店同样有着很高的质量。Laico和Sindbad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两家。前者是酒店开遍非洲的连锁品牌(www.laicohotels.com),价格适中,在Hammamet的这家旺季价格600RMB/晚起。而后者则是位于Hammamet的高端精品酒店(www.sindbadhotel.com),建筑细节设计充满当地文化色彩,套房都是独门独院的感觉,打开后门就是连着沙滩的小路,旺季1500RMB/晚起。

随处都有海洋元素

  这边的海很蓝,蓝得没有一丝杂质。你可以游泳、潜水、包帆船出海,晒太阳,或者像我这样,在海边的餐厅里吃完一顿又一顿海鲜。这边著名的海产除了海鲈鱼和鱿鱼之外,还有比目鱼、梭鱼、青口和对虾,所有的海鲜都可以和橄榄油搭配,后者也是突尼斯的名产,是该国最大的出口商品。把这些都尝一遍,不会游泳的人的一天就打发了。

  当然你的眼睛也不用闲着,因为沙滩上少不了有人秀身材。这在来突尼斯之前,也许不会在你对一个穆斯林国家的想象之内。突尼斯不愧是最世俗化的伊斯兰国家,早在1956年政府就禁止女生在学校中戴面纱,女性工作的比例也很高,这么多年的世俗化进程的结果是,你很难分辨沙滩上的那些比基尼女郎是西方游客还是本地人,甚至和Ibiza或戛纳一样,上空晒太阳浴的场景也不少见。

  不过世俗化的突尼斯也许会因为最近的革命而改变,目前执政的政治势力更倾向于传统的伊斯兰宗教。据说,已经有了一些变化,比如街上戴面纱的年轻姑娘越来越多了,这对于普遍长相秀丽的当地女孩来说,玉蕴珠藏,很遗憾。

当地特色工艺品

    Nabeul小城淘传统手工艺品

  对爱好购物的人来说,可以把Hammamet北边的小城Nabeul加入你的行程,这里是突尼斯的手工艺之都。

  突尼斯三件宝,陶器、瓷砖、马赛克。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有着精美的花纹和独到的造型。尤其是马赛克,几乎在该国随处可见,建筑上的装饰、博物馆里拼贴的壁画、纪念品店里太阳神或汉尼拔的画像,都是马赛克艺术的结晶。

沙漠,才是非洲的皮肤

  走沙漠

  打开撒哈拉的门户

  目的地  沙漠小城Douz

  从东部沿海的第二大城市Souse往西南方向坐半天车后,世界就变了。海风吹着吹着,沙暴就来了。横亘非洲中部的撒哈拉大沙漠在小城Douz打开了它的北大门,每年12月份,这里都会举办突尼斯最著名的节日——撒哈拉国际狂欢节,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会在沙漠中搭起帐篷,和啤酒、音乐一起度过不眠之夜。

  没赶上这个节庆也不必遗憾,依然有办法体会沙漠之夜。Douz城往南,有两家著名的帐篷酒店,其中的Zaafrane酒店孤零零悬在沙漠之中,必须坐越野车开上半天方能到,所有的房间或是帐篷,或是当地土著人式样的小土屋,350RMB/晚起。

  睡到半夜,被当地人叫起来,走出来,沙漠中已经燃起了一堆篝火,住客和当地人一起正围着火堆歌舞。晚饭时候的厨子和服务员,摇身一变,都成了多才多艺的音乐人,各种奇怪的乐器拿起来就弹,一开嗓子就是悠远的腔调。倘若没有音乐细胞和狂欢精神,可以选择在夜色中走上一个沙丘,仰望伸手可及的满天星斗。

    寻找《星球大战》外景地

  从Douz出发,有三条线路可走:往南跟着驼队深入撒哈拉腹地,来一趟沙漠苦旅;往东,去向土著居民伯伯尔人的聚集地,体会一下这个穴居民族的独特风情;或者往西,穿越一望无际的Chottel-Jerid大盐湖,然后游览三个著名的沙漠绿洲——Chebika,Mides和Tamerza。

  其中Tamerza是三个绿洲中最大的一个,这里有机场直通巴黎,有不少豪华酒店,可以在此对着沙丘和干涸的河床做Spa。Mides是最小的一个,但却是景色最好的一个,绿洲的边上就是一条巨大的峡谷,峡谷两边的岩体因为曾经的水流的切割留下延绵壮观的疤痕。

  这个地区也是众多大片的外景地。《英国病人》的80%在此取景,而《星球大战》在此留下的外景地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一大景观。坐越野车从Tamerza开上两个小时,在沙丘围绕的一块盆地里,你可以寻访一下阿纳金的成长足迹。

  玩家引路

  交通:从中国到突尼斯没有直到航班,可以在迪拜或多哈转机,往返7000-8000RMB,随季节浮动。突尼斯国土面积接近河南省,路况尚好,从首都突尼斯市坐车到南部沙漠地区,算上中间一两个景点的逗留,正好一个白天的时间。如果直接从突尼斯市到东部或南部的主要景区,也可以选择坐国内航班。

  货币:突尼斯使用第纳尔,1第纳尔约等于4.7元人民币。沿海地区的大城市和景区消费水准比中部和南部地区高很多,不过也高不过北京的消费。在大部分景区,欧元和美元也可以通用,因为欧洲游客多,欧元相对而言更受欢迎。

  语言:阿拉伯语和法语是突尼斯的官方语言,不过普通市民日常交流都用的是阿拉伯语。英语基本不好使,即使在很多旅游酒店,服务人员的英语也不灵光。由于长期以来德国游客最多,在沿海的度假区,很多旅游从业人员德语比英语更流利。建议出发前联系Travel Academy这家旅行社帮助安排行程和交通,此公司有中国员工,中国市场是目前开拓重点。   

  饮食:由于是穆斯林国家,羊肉和鸡肉是餐桌上的重点。如果你是素食者,在突尼斯会比较倒霉,当地人最不理解的是居然有人不吃肉,他们仅有的一些蔬菜,其烹饪效果也很不理想。总之,除了沿海地区有海鲜美味之外,其他地区你都必须和肉类和各种油炸食品打交道。最迷惑人的是菜单上的“突尼斯沙拉”,其实是一盘油炸点心。沙漠地区有一道特色食品,罗勒汁骆驼肉,据说肉质鲜嫩,但是很多人会吃不下口。突尼斯还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这里的葡萄酒比欧洲的差,不过比中国的强。

  安全:忘记伊斯兰恐怖分子和骚乱吧,这里几乎是游客能去的最安全的国家,安全到机场的安检都是自助的,带多少个打火机上飞机都没人管。由于是继承了法国的高福利社会制度,社会治安非常好,犯罪率很低。除了极个别热门景点,游客也不会像在东南亚或者印度,被骗子和乞讨者包围。

  娱乐:在此提示,突尼斯是个非常世俗化的穆斯林国家,在大城市,有着和欧洲一样的酒吧和夜场,在今年的革命之前,甚至还有妓院。在很多酒吧和咖啡馆都有被当地人称为Chicha的水烟,有很多水果口味,但其实尼古丁不比香烟少。街道上,有很多刺青的小摊,这种用植物染料的蓝色刺青,对穆斯林来说是宗教信仰的表示,但由于好看的颜色和花纹,很多游客也会赶时髦,给自己的手臂印上一块。

充满了想法和设计的门

    那些突尼斯的门

  在突尼斯的城镇游览,最吸引人眼球的绝对是一道道五彩斑斓的门。对当地人来说,门是家庭财富和幸福的表征,所以门面修缮绝对是大事。这里的门通常由棕榈木和金属建成,装饰以各种繁复的花纹。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讲究:私人住所的门通常是蓝色的,也有棕色或黄色的;而公共建筑的门是绿色或红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