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德基优惠券哪里有:中恒集团?两年三倍(投资报告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4 20:30:58

中恒集团 两年三倍(投资报告转载)

(2010-12-18 19:12:00)转载 标签:

龙秀湾

中国

中恒集团

血栓通

销售费用

杂谈

分类: 标的分析

    本文的转载是想学习李卫红编写投资报告的思路,包括宏观的,以及微观的思维方式,以便于自己在以后的企业分析过程中更好的提高。转载没有跟风的意味,也没有对目前该企业的任何观点,请各位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如果大家认为有价值还是看后面的同洲电子的分析报告,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

一、中国牛市远未结束,创新型企业将成为股市中坚。

  20多年来,中国依靠着似乎用之不竭的廉价劳动力、低廉的环境和资源成本,成就着经济的崛起,劳动密集型、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成为了中国外向型经济的主导力量。

  正是由于有太多的优势条件可以依赖,虽然“中国制造”打遍全世界,在经济崛起过程中我国始终没有能够产生类似日本崛起之时的丰田、本田、索尼那样的以技术实力征服世界的著名企业。

  随着劳动成本的快速上升,环境压力日益严重,国内资源日渐枯竭,在国际国内的压力之下,近两年来,新劳动法出台,新建项目环保一票否决,高额资源税的酝酿,旧有的经济增长模式将越来越难以生存。随着旧有优势的减弱,下一阶段中国经济将如何走,增长的动力还是否存在?

  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来自于制度解放和技术上的后发优势。“如果你知道一个技术路线是能够走的通的,那么平均来说你可以只用原创者1/10的研发成本就能够找到成功之路”,这个技术领域的共识性规律可以让我们很清楚看到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所在,看到中国经济继续高速成长的希望所在。

  因此,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不仅不会熄火,反而会象当年的日韩一样走上依靠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战略创新的良性发展之路。反映在证券市场中,创新型企业在未来二十年中将逐渐成为中国股市的主要投资热点领域。

  中国的证券市场很可能将在最近几年以振荡调整的方式完成这种投资方向的结构性转换。

  二、中国医疗业处于长景气周期的拐点,将成为未来五年内的持续投资热点

  (一)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发展严重欠账

  解放以来,由于制度的原因,我国一直大力发展工业,而以内需主导的医疗卫生行业发展严重滞后,虽然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三,但是2006年国际机构进行的医疗水平排名却将中国排到了144位,位于发展中国家的下游水平。

  中宏网所搜集的世界各国医疗卫生指标显示我国的医疗指标确实与国家经济实力有不匹配之处,下面抽取几个代表性国家02、03、04年数据(因资料不全,年份稍有出入)大致作为参考并进行简要的分析:

指标

中国

日本

美国

印度

巴西

印尼

俄国

每千人拥有医生数

1.64

2

2.3

0.6

2.06

0.13

4.25

每千人拥有床位数

2.45

14.3

3.3

0.9

2.7

0.6

10.5

人均医疗开支

(美元)

61

2662

5711

27

212

30

167

医疗开支占GDP的比例

5.6%

7.9%

15.2%

4.8%

7.6%

3.1%

5.6%

 

该数据为笔者于2008年2月15日在中宏网所搜集数据

  从上表的数据来看,中国的医疗指标与日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但从数字看来,中国的指标还不至于严重落后于同类的发展中国家,144名的排名可能是考虑了其他更复杂的因素所得到的综合指标。

  从上表数据中有一点我们可以清楚的感觉到,就是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速度明显高于经济总体增长水平,当国民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医疗卫生行业会进入到一个爆发式高速发展阶段。

  (二)我国医疗潜在市场正待迅速释放之中

  人口老龄化与医疗保健支出的增加是医疗行业长期看好的驱动因素。国内医疗保障程度过低,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看病难、看病贵”压制了居民实际医疗需求,据卫生部官方统计,2003年国内就诊率仅为51%,就诊病人应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高达近30%。

  中国的医改正是医疗行业进入高速增长期的催化剂,在国家医改的推动下,被压抑的医疗消费需求释放,未来几年可以保持20—25%的增长率,将两倍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水平。

  据中金公司测算,由于国家医改,2007—2010年,政府医疗卫生支出将增加2000亿元,国家医疗卫生总支出将增加7000亿元。

  三、中恒集团基本面研究

  (一)中恒集团的非药产业估值

  1、中恒集团持有国海证券股份

  中恒集团持有国海证券7936万股,占国海证券总股本的4.96%。国海证券尚未正式公布年报,但其预告的2007年净利润为6.14亿元,中恒集团应占其中的3045万元,保守估计给予其15倍的PE,价值4.5亿元,以中恒集团总股本2.17亿计算,折合每股约2元。

  2、中恒集团的房地产业

  中恒集团属下的房地产分公司,具有20多年开发经验,成功在梧州、上海、桂林开发多个小区项目,在业界有一定的影响力。

  房地产业是中恒集团最初的上市主业,2002年以来的资料显示,自2002年到2006年,房地产业为中恒集团分别贡献了2.34、2.50、2.57、0.56、0.435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贡献了6525万元(2002年)、6730万元(2003年)、6684万元(2004年)、657.7万元(2005年)、295万元(2006年)的主营业务利润。

  自2005年以来,由于天灾、资金及土地储备不足的因素,中恒集团的房地产业务业绩产生大幅滑坡,2005年到2007年,公司没有较大金额的房地产项目结算。但从公司2005和2006年报及2007的半年报中对预收预付的解释来看,公司2005年以来的升龙秀湾及恒祥二期项目预收了2.5亿元左右,预付的工程进度款仅支付了约1.7亿元,而目前升龙秀湾仍留有较多的商铺待售(中恒与政府有协议,该项目中恒不承担亏损),照此预估,如果在2008年进行项目结算,地产业也将为公司带来数千万元的毛利。

  中恒集团的未来规划中将房地产业务视为基础性产业,努力推进其进一步发展和扩张。中恒集团之控股股东广州保宇公司在梧州、四川、江苏、广州、长沙、南宁等地积极储备土地资源和地产项目,并计划适时将其注入中恒集团,利用中恒房地产的基础和经验进行开发。

  2008年2月21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准实施,为中恒集团的房地产业务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由于中恒的房地产业务不确定性较强,难以确定其价值,考虑如果房地产业务进入正常经营结算的话,明年为公司新增2000多万的净利,提升每股收益一毛钱是比较有把握的,对房地产业务以20倍的PE计算算,每股价值2元。

  (二)中恒集团的医药业

  1、梧州制药公司资源优势明显,内在成长欲望强烈

  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型高新技术制药企业,梧州制药于1991年由具有四十多年悠久历史的梧州市制药厂、梧州市中药厂和梧州市第二制药厂、梧州市第三制药厂等四家国有企业合并组成联合公司。

  梧州制药拥有11大类剂型217个品种,拥有药品批准文号309个,产品治疗范围囊括了跌打、心脑血管、妇科、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保健等领域,其中全国独家生产品种21个,收载于《中国药典》品种92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11个;公司有中药40个、西药39个,共79个品种进入新版的医保目录(其中47个品种为医保甲类药品),位居国内产品资源丰富企业前列。

  梧州制药拥有著名的“中华”商标品牌和市场知名度较高的“健”字商标品牌。与同行业上市公司有关指标的比较如下表:

 

公司

中药保护品种个数

上升为国家标准的药品个数

20080215市值(亿元)

2006年销售收入

(亿元)

三九

19

23

200

28.7

同仁堂

36

24

130

24

梧州制药

11

7

37

2.4

马应龙

3

2

39

5.4

片仔癀

4

0

53

5.2

九芝堂

12

17

39

9.5

白云山

17

6

66

27.4

云南白药

19

15

182

32

千金药业

3

2

60

6

康缘药业

12

3

57

8.5

天士力

5

0

103

11

 

该数据来源于笔者于2008年2月15日在国家医药食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检索数据

  从上图可以明显看出,梧州制药的资源与技术实力位居中药类上市公司中等偏上的水平,而其销售收入和市值则最低。长年来受制于体制及资金因素,梧州制药的潜力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和体现。

  2003年,梧州制药95.64%股权置换进入上市公司。从2004到2006,制药业为中恒集团分别贡献了1.49、1.87、2.0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5.5%和9%;分别贡献了0.668、0.9214、1.12亿元的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增长37.9%和21.55%。

  考虑到2004年为中恒集团刚刚置换进上市公司,加上2006年广州保宇集团对上市公司的收购,制药公司的管理层一直处于变动之中,兼之2005/2006为整个医药行业陷入最低谷、收入和利润大幅缩水的非常时期,而梧州制药在如此之环境下依然实现了收入和利润的持续高速增长,体现了梧州制药强烈的内在成长欲望。

  2、外部经营环境日益趋好,公司制药业已经进入价升量增爆炸性增长阶段

  ①国家十一五计划、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医改方案等等都显示出国家对中药行业的大力扶持。特别是我国的医改方案中对社保用药明确提出了要重视中成药的作用,这意味着中成药企业有希望充分分享股改的收益。

  ②国营体制变更为民营体制,梧州制药企业潜能进一步释放。

  ③2008年,公司占地600亩的号称亚洲最大的制药基地将正式竣工,设计产能较目前提高三倍,生产瓶颈将有效化解。

  ④中草药界有句俗语:“川、广、云、贵”看广西。在四大传统中药材地区,广西在资源、气候、地域上,都有着不可比的优势。

  3、血栓通系列产品成为公司主导产品:

  ①中恒牌注射用血栓通是国家二类新药,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其三七总皂苷含量高达80%以上,纯度高,水溶性好。查阅相关医学资料,可以看到相关试验显示,中恒冻干粉针的副作用显著低于同类药品血塞通,在疗效上好于复方丹参滴丸,市场前景极佳。

  与西药相比,中成药在抗肿瘤和心血管疾病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优势,自2000年以来,医院采购这两类中成药每年保持平均35%的增长率,而中药注射液也日渐成为医院使用中成药的主力剂型,占据了心血管类医院用中药的3/4以上。

  心血管疾病被称为人类第一杀手,单在我国的用药量即以百亿计算,且成高速增长态势。上市公司天士力单凭复方丹参滴丸一种主打产品,数年内就做到了近10亿元的销售收入,而辉瑞的胆固醇药品“立普妥”2004年做到100亿美元以上。中恒牌注射用血栓通以其优良的低量高效优势有望成为人类第一杀手的第一治疗用药,发展空间极大。

  ②血栓通冻干粉针于2003年上市,2006年销售量达到1200万只,销售收入约7200万元;2007年,血栓通销售开始放量,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5%,达到了1.4亿元以上。

  ③梧州制药是血栓通冻干粉针剂的原研单位,该药品进入了社保药品甲级目录,国家为了鼓励创新,给予了优质优价的单独定价权,使其具有一定的市场化提价空间,同样实行优质优价的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已经在2007年初提价11%,预计为企业新增毛利9000万元。

  2007年新颁布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强化了中成药原研单位的权利,使非原研企业难于简单模仿生产,进一步保障了梧州制药血栓通的独家生产权利。而同时公司的相关专利申请也在顺利进展之中。

  ④2006年以来,医改政策使医药行业的市场份额加速向各细分领域的龙头公司集中,中恒牌血栓通作为心血管用药的龙头将受益。

  4、其他药品的经营形势将好于市场预期

  对于梧州制药的其他药品,市场期望其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

  ①梧州制药的另一主打产品妇炎净胶囊2007年增长了50%以上。

  ②中华跌打丸是我国以“中华”作为商标的唯一一个药品,是国内驰名的中成药产品,在国内用户的口碑甚至与云南白药齐名,长期以来,由于受制于体制和资金的制约,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挖掘,到2006年都仍然只是以服用很不方便的大蜜丸一种剂型为主,销售收入在4000万元左右波动,而可对比的云南白药系列产品在2006年就已经做到了近10亿元的收入。2007年公司新开发的小蜜丸剂型进入销售,中华跌打丸潜力巨大的价值挖掘工作正在起步。

  ③荧光素钠原料药与注射针剂,荧光素纳是眼科手术必用药,技术含量高,利润空间大,但市场用量小,属于千万元级别的专科药,该药目前对公司整体经营业绩提升作用不会很大。但是,荧光素钠原料提纯的技术难度很大,污染问题严重,梧州制药作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解决该技术难题的企业,并且将生产线顺利通过GMP认证证书,足以显示公司拔萃技术的实力和控制污染的能力,在化学原料药生产向中国转移的大趋势以及中药现代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这种能力拥有广阔的发挥空间。

  5、公司医药业发展战略正确

  近几年,随着OTC市场的发展,众多医药企业以品牌消费品的经营方式纷纷加大广告宣传力度,而真正能够从中获利的仅仅是三精制药这样先知先觉的先行者,广告竞争加剧导致大部分医药企业的营销成本巨增,收益下降。

  全世界90%的医药市场是在医院,而病人听从医生的安排进行购药是医疗行业的天然特征,有关行业资料显示,最近几年利润持续增长的医药企业是那些以“研发+学术推广”模式坚持在医院终端的医药企业。

  中恒集团近年来所采取的经营策略正是被证明为成功的“研发+学术推广+医院”的营销模式。中恒集团两年三倍(二)四、中恒集团投资机会分析

  (一)关于中恒集团未来两年EPS的思考

  国信证券研究所在2007年7月曾经做过一个预测,其假设前提如下:

  1、2008年血栓通销售4000万只,均价7.33元,产品毛利率78.5%。

  2、其他药品07年增长10%,08年增长13%

  3、营销费用率08年13.06%,管理费用率08年11.32%,财务费用08年1900万元。

  在此前提下得出制药业08年贡献利润0.66元。

  但随后中恒集团公布的三季报显示公司的季度销售费用从上半年的约1200万翻番到2400万元,证券公司据此开始调低公司制药业盈利预测约,公司股价也相应大幅回落。

  关于中成药的销售费用,笔者专门查阅了中宏网有关统计数字,自2003年到2006年,全国中成药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率分别为:21.6%、20.04%、19.56%、18.55%,翻阅中药类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其销售费用比率与其基本相符。

  中恒集团上半年销售费用与销售收入的比率为20.3%,1—9月份该比率为24%,2007年三季报实现销售8138万元,销售费用却高达2421万元,比例为29.75%,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药品销售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终端销售,一种是代理销售,一般来说,中小企业多采用代理销售,这样既可以避免销售过程中费用失控,又可以回避渠道整顿中的政策性风险。代理模式下,虽然较低的出厂价导致报表收入较小,但是由于费用都转移至了代理商,因此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不会随收入同比例增加,销售增长的边际效应明显。上市公司双鹭药业002038就是采取的代理销售模式,查阅其财务报表,其2004—2006年经营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率分别为10.4%、8.46%、6.6%,显示代理销售模式该比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梧州制药血栓通250mg和150mg两种产品在医院终端的国家定价为56元和35元,梧州制药基本以代理销售为主,2007年提供给代理商的两种产品均价约6.67元,2008年出厂价上涨10%后将为7.33元,约为终端售价均价的16%。

  2007年以来,公司加大了学术推广及品牌宣传力度,并致力于自建营销网络,致使销售费用猛涨。但是本文认为,不能简单的以该销售费用的上涨调低公司盈利预测。因为,如果仅仅是低出厂价模式下的代理销售,显然无法解释中恒集团如此之高并不断攀升的销售费用率;如果全部是自建终端销售,2008年计划的4000万只销售量对应的销售收入是14—22.4亿元终端市场价值,而不是以出厂价计算的约2.9亿元。

我们认为,作为近两年高比率销售费用的回报,2008年及未来几年在血栓通数十亿元终端市场价值中,中恒所能享受的份额将增加,原因如下:

  1、自建营销网络使直销的比例增加。

  2、2006年,中恒牌血栓通进入SFDA的TOP10最畅销的品种和TOP10最畅销品牌药(销售金额最后一名),随着公司的学术推广活动及品牌宣传力度不断加强,最近两年,血栓通的知名度迅速攀升。这一方面有利于药品直销的开展;另一方面使厂家相对于代理商的谈判位势提高,这都将使公司参与终端价值分享的比例提高。

  3、国家医改致力于打击医药销售领域的腐败以及大力压缩药品销售环节都将有利于中恒提高终端市场价值的分享份额。

  4、即使销售环节现有利益格局难以改变,在血栓通的消费刚性逐步形成后,中恒也可以利用国家给予的优质优价政策,学习天世力的复方丹参滴丸,适当提高终端销售价格从而提高自身收益。

  5、血栓通的出厂价目前仅为零售价的约16%,在扣除50%左右的销售费用和生产成本后仅余8%的利润空间,而我国知名品牌药品在扣除生产和销售成本后通常的利润空间是50%。

  未来两年,中恒血栓通如果能够在现有销售费用水平上将终端市场分享份额提高10%达到26%,仅以2008年预期销售规模计算,单此一项就将为公司带来约1.4亿—2.24亿的税前利润(由于实际税负比例不高,暂忽略流转税),以25%的所得税率来计算,每股收益提高0.49—0.77元,加上原有利益格局下的利润预测(09年多家证券公司预测在1.05—1.1元之间),09年每股收益可以想象到1.5元以上;如果分享份额提高20%达到36%,09年每股收益可以想象到2元以上。从目前的销售形势来看,这并不是不可能做到了。

  (二)2007年承担了较多的营销费用,收益被低估,2008年公司业绩有望得以释放

  中恒集团2007年年报预约披露时间为2008年4月29日,2008年1月31日,中恒发布盈利预测,每股收益预增50%,公司2006年EPS为0.09元,由此推算2007年EPS约为0.15元。对该指标分析如下:

  1、消除非经常性因素,还原三季度税前利润

  2007年上半年实税前利润2640万元,减去交通银行公允价值变动增加877万元,实际税前利润1763万元。三季度实现营业利润956万元,减去532万元的对外捐款,税前利润425万元,税后利润262万元,平均税负水平38%。三季度营业费用2421万元,基本相当于上半年全部营业费用。如果将三季度的营业费用恢复到上半年每季1200万元的水平,三季度税前利润将达到2156万元,高于上半年两个季度的总和,有较高增长。

2、倒推四季度的销售费用

  上半年EPS0.095元,三季度增加EPS0.012元达到0.107元,如果全年EPS为0.15元,意味着四季度增加EPS0.043元,倒推回去,四季度实现净利润933万元,如果仍然以38%的税负来倒推,四季度税前利润为1505万元。公司2007年上半年的主营业务利润为7510万元,三季度主营业务利润为4786万元,以次增长趋势持续,再考虑四季度是公司主导产品的销售旺季,四季度主营利润应该在5500万元以上,财务费用以500万,管理费用以1000万的正常水平来估计,如果没有其他大额的减利因素,则四季度的销售费用又是高达约2500万元。

  3、我们认为,2007年下半年,公司高出行业正常水平的约3000万元销售费用以及公司对外捐赠的1000多万元支出,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如上文所分析,自建营销网络的支出也将在2008年得到回报。

  4、中恒集团财务报表上至今仍然保留着国海证券2440万元的减值准备,有望在2008年予以冲回。

  (三)公司估值

  医药板块以20080201日收盘价计算的2007—2009动态PE为62倍、39倍和31倍,以2007年底的收盘价计算的2007—2009动态PE为71倍、45倍、35倍,医药板块200801月底计算的PEG约为2.3倍。

  我们以国信证券预测的中恒集团2008年医药板块0.66元EPS以标准,鉴于公司的高成长空间和高成长性,未来三年的复合增长率给30%并不过分。

  如果以08年行业平均的39倍动态PE来计算,中恒医药板快的价值为25.74元,加上证券和地产,公司估值29.74元。如果以更为科学的PEG来计算,引入行业标准PEG=2.3,三年复合增长为30%来计算,PE应该为69倍,中恒医药板快估值为45.54元,公司估值49.54元。即使引入最保守的PEG=1的国际标准来计算,中恒医药板块的估值也可以达到20元,公司估值24元。

  考虑上文所分析的09年公司EPS达到2元的想象值,以行业平均水平09年31倍的动态PE来计算,中恒集团单医药板块的想象价值就可以达到62元,公司估值66元。

  由此来看,公司目前17元的股价严重低估,股价上升空间巨大。

(四)大市简析和买入时机

  1、美国次级贷

  据有关机构估计,我国政府监管之外高达千亿美元计的国际热钱60%来自于日本,40%来自于美国,而这两个国家正是受到美国次贷危机打击最大的国家。次贷危机致使银行信用紧缩,社会流动性紧张;同时使资产市场价值重估,长线投资良机显现,这都促使国际热钱大规模回流本国,成为2007年四季度以来中国股市大跌的重要原因之一。

  美国政府的救市政策不断推出,众所共知,减税政策的效果需要一个缓慢释放和积累的过程。国内分析人士对美联储放松银根的政策寄予厚望,认为可以为新兴市场带来千亿美元的资金流入。但是,其一,美联储放松银根的政策首先是对次贷所造成的信用危机、银根紧缩的一种对冲行为,次贷所造成的流动性紧缩在前,是现实性的,而美联储的对冲在后,是滞后性的;其二,根据经验,美联储释放流动性政策效果的显现通常需要半年左右的周期,而本次的次贷危机对信用放大所使用的金融工具及相关机构的打击是巨大,这个重建过程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和更长的时间周期。

  金砖四国和展望五国将取代欧美发达国家充当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国际资本重新布局是大势所趋,因此,我们认为,现实发展能够让大家的乐观预期如愿,今年会有更多的国际资金流向新兴市场国家,这个效果的明显显现可能发生在2008年下半年。

  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欧美国家的降息政策更多的是出于对美国次贷危机所造成的信用紧缩的对冲,是暂时性的;而随着国际范围内能源、食品及新兴国家汇率上升所带来的成本推动性的通货膨胀的不断蔓延,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通过提高利息来应对通胀是迟早的事情,从而将再次造成国际范围流动性紧缩。

  因此,我们认为,鉴于目前的国际金融形势,中国的证券市场对海外资金过高的期望是不足取的,国内股市的走势将更多的取决于国内股市证券、资金的供求关系。

  2、我国的宏观调控、解禁股上市和股市再融资

  2007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的M2在经历了近五年来的持续扩张后终于传导到了消费品领域,致使CPI屡创新高,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局面不复存在。

  然而,我国地方政府主导的投资模式以及企业对前几年利润高成长的美好记忆使实体经济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冲动。这与国家从紧的货币政策产生尖锐的冲突,银行信贷实实在在的收紧使社会产生资金荒,于是迅速壮大中的资本市场成为理想的救命稻草。

  虽然国家已经就国有股减持发布了管理办法,但相对比较宽松,地方政府、小非、上市公司管理层不断减持,大蓝筹再融资方案不断涌现,市场供应量增加。2008年解禁近3万亿市值,而且一月份实际发生的解禁股抛售已经占到了解禁总金额的25%,并且该比例有上升的趋势。

但中国的证券市场不是一个自由市场,再融资的决定权掌握在政府手中,银行、股市等资金渠道都是全国一盘棋,既然国家迫切认识到从紧货币政策应该严格执行,规模越来越大的资本市场融资肯定不会留下一道大口子。限制再融资的举措有望在近期出台。

  获利丰厚的解禁股的抛售压力是实实在在的,但变现了的资金同样存在资产再配置的问题。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字显示,近几年新建项目比例大幅度减少,而扩建和技改项目比重越来越大,显示实业投资领域各行各业的进入门槛都在提高,利益格局逐渐稳定,企业利润也越发向主流公司集中,在这种大背景下,解禁股变现资金要投到哪里去呢,恐怕通过证券市场去分享国家经济中坚企业的利润成长可能最终还是最佳选择之一。

  从我国资产总量上来看,2007年,M2在30万亿以上,而房地产存量在100万亿以上,相对于目前区区9万亿不到的证券市场流通市值,资产配置思路或政策的些许改变就足以支撑起目前的股价。在房地产政策方面,政府的态度日益明朗,住宅的投资属性将淡化,社会属性将加强;在地产业明显出现拐点之际,投资房地产不是最佳选择。面对高达7%的CPI以及更高的通胀预期,货币资金更是急迫地寻找能够保值增值的安身之处。在中国投资渠道匮乏的情况下,只有股市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但市场方向的转折是需要一个时间过程的,而任何已经形成的趋势都有自我强化的倾向,随着市场上熊市思维的蔓延,社保基金在一月份大幅减仓,最近保险公司也出来推波助澜,改变投资比例的计算方法从而压缩投资规模以回避风险,金融类上市公司纷纷提出增发方案以公示他们认为股市目前处在高位的市场判断。

  更为主要的是,牛市中忽略了的种种利空因素都可能在近期被投资者关注,举例来说,近两年来很多上市公司利润高成长,一方面是我国经济整体高成长性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有我国处在经济景气周期高峰阶段的因素,是行业成长行和周期性的一种混合状态,但在众多证券公司的公司研究报告中看到的都只是激昂的“高成长”的表述,只字不提周期性因素。随着我国紧缩政策的实施,很多公认的成长性企业的周期性都将表现出来,从而引发股价的结构性调整及股市的波动。

  目前的股市就是在这样矛盾的心态中运行,复杂的局面使短期走势的预测变得极为困难,精准的判断需要建立在对利好利空因素充分量化对比分析之上,这已经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但我们能够把握的是,相对于以现金的方式保存我们的财富,很多上市公司的股票都已经变得更值得持有。

  3、医药行业――资金避风港

  2007年以来,国际国内巨大的压力使中国不平衡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持续,在目前局面之下,期望宏观经济继续平稳高增长几乎就是幻想,经济结构调整所带来的股市为期较长的震荡不可避免。

  而医药行业属于典型的防御性行业,尤其在提倡内需、医改启动以及化学原料药及制剂向新兴市场转移的大背景下,医药行业锁定高成长,在宏观调控不确定的情况下将最终成为资金的重要避风港。在此情况下,其整体估值不仅不会随大市下跌,反倒有望继续创出新高。

  4、中恒集团――买入良机

  中恒的医药业进入高速增长阶段,二级市场上存在炒做机会,中恒作为面向大众的医疗消费品行业,通过二级市场的股价上涨吸引大众的关注就是效果最好的免费广告。因此,中恒集团存在着配合资金炒做公司股票的内在动力。

  中恒集团一直被市场误解为地产和金融概念,而其高达100多倍的PE更是令投资者深感恐惧,使其股价备受打压。从长线投资的角度考虑,目前阶段正是吸货良机,建议大资金可以随市场起落在短期波动的低位逐步加仓。

  作者简介:

  李卫红,经济学硕士,中国首批证券分析师,先后在多家证券公司和私募基金从事研究和投资工作。独创股价波动周期理论,敏锐发现趋势的形成,准确把握趋势的持续能力,成功实现了无论牛市熊市,稳健获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