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左心室强回声斑:三国启示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2 18:57:12
       三国之前的东汉末年,是一个兵荒马乱,群雄割据,英雄辈出的时代。在如大浪淘沙的淘汰赛中,无数选手失败了,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曹操、刘备和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人建立的江东集团却存活下来,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

     孙、刘、曹三家的成功,并非偶然,其实,在群雄争霸中,他们已经透露出王者的智慧。而他们的智慧,不正值得我们学习吗?

曹操:

1.创造稳定的外部环境

       在汉末,最有政治野心的,可以说是曹操了。他志在荡平四海,一统九州。因此,他树敌也就最多。而曹操,在统一战线上,他做得非常成功。

       公元195年,曹操与吕布交战,起初并不占优势,后来,曹操利用吕布和刘备的矛盾,联合刘备击败吕布。同样,在征讨袁术时,他联合了刘备、吕布和孙策,最终大败割据淮南,兵精粮足的袁术。什么是政治,毛老人家说得好:“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对方的人搞得少少的。”曹操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从通过矫诏号召18路诸侯讨伐董卓到联合三将征伐袁术,再到联合刘备攻打吕布,联合马腾、韩遂征讨袁绍,每次大战,曹操都能尽可能多地联合各种力量。虽然这些力量最终还是会成为他日后的竞争对手,但从这一系列事件中,足可以看出曹操的谋略和智慧。

       另外,曹操还善于稳住次要的竞争对手,为自己创造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即使在战争期间,也避免了两线乃至多线作战的窘境。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奉迎圣驾到许昌后,朝廷封他为大将军,这招来了袁绍的嫉恨。为了维持与袁绍短暂的和平,经营青、徐。 他放弃了这个虚名,自降为司空。而官渡之战之前,为了后方的稳定,防止后院起火,他又和有杀子之仇的,割据宛城的军阀张绣和解,解除了后顾之忧。一个国家,一个政权要发展,必须善于借助有利的外部条件,正所谓荀子所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曹操的这一点,不正适合我们今天的中国借鉴吗?虽然中国的崛起引起了很多国家的不安,从西方大国到周边小国,但我们目前的工作重心是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更应当搞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为自己的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周边环境。

2.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曹操自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就开始不断攫取权力,架空汉献帝。这种颠覆行为引起了不少忠于汉室的旧臣的不满。从董承伏完到耿纪韦晃,他们都想除掉曹操,食其肉,寝其皮。面对如此大的阻力,曹操不为所动,继续自己的事业,最终在他死前,汉献帝最终被架空,成为了一个可有可无的摆设,他死后,曹丕顺利篡夺了皇位。

       中国目前的处境,不是和当年的曹操颇为类似吗?中国通过走和平崛起之路,走社会主义的道路,跻身世界强国行列,这颠覆了传统以资本主义大国主导世界的旧格局,也颠覆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强国理论——通过不人道的,残酷的资本原始积累获得财富,实现国家的富强。为了保佑自己的既得利益,他们凭借自己掌握的国际话语权,在世界上大肆制造“中国威胁论”,甚至在惩治民族分裂势力,打击恐怖主义,扫黄打非,整治低俗之风的运动上,也摆出一副“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姿态,对此大加指责,企图让中国为此丧失道德制高点。虽然目前由于道义上,条件尚不允许,我们不能像曹操那样残酷镇压反对派,但我们至少应该对此坚持原则,保持在某些方面的独立性,正如新三国中的曹操所说:“人哪,骂是骂不倒的。誉满天下者,往往也是毁满天下。”一个人如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更是如此。

刘备

1.欲安天下,以人为本

         东汉末年,在各路英雄豪杰中,刘备可以说是最弱的。兵不满万,将只关、张。起兵后,除少数几场胜仗外,大多数情况下,他都是失败者。然而,比他强上n倍的董卓、袁绍、袁术等最终都败亡了,而刘备却在三国的政治舞台上有一席之地。这和他实行仁政是分不开的。当曹操率领数十万大军南下,意在荡平孙、刘,一统天下时,刘备不顾诸葛亮等部下的的劝阻,带领新野的百姓逃跑,虽然为此被曹军追杀,遭到惨败,但却因此收获了人心。夫济大事者,必以人为本,这是刘备在当阳受困时说出的至理名言,也是他一生一以贯之的执政理念。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我们党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从一化三改到改革开放,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蓝图到让人民获得更有尊严的理念,为了国家的安定繁荣,我们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符合民心的方针政策。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从贫富差距的拉大到地区发展不平衡;从蜗居到蚁族,我们国家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尚待解决。实现以人为本的理想,任重道远。

2.韬光养晦,把握时机

        刘备在被吕布打败后,不得不投奔曹操,并在攻灭吕布的战斗中立下大功,虽然如此,曹操还是对刘备不太放心,尤其是刘备卷入了衣带诏事件后,这种猜忌越发明显。然而,在困境中,刘备表现出了超人的胆识,当曹操和他煮酒论英雄时,他故意装出无知和胆怯,让曹操对他放松警惕。然后借助追击袁术的机会脱身。董承等人因为沉不住气,过早暴露了自己,最终惨遭杀身之祸,而刘备善于韬光养晦,最终使讨伐汉贼的力量得以保全。

       今天的中国,不也一样吗?面对西方大国咄咄逼人的反华政策,有时候,我们更需要韬光养晦,不要过于暴露自己的锋芒。

江东集团

1.高举道义大旗,承担更多责任

       孙氏家族是在打硬仗中登上历史舞台的。早在镇压黄巾起义期间,面对黄巾军防守坚固的宛城,在汉朝政府军和其他地主武装一筹莫展的情况下,孙坚身先士卒,带领他统帅的淮泗精兵攻下了城池,斩杀了守将。此后,江东集团一发不可收拾,在讨伐董卓的战斗中,孙坚部队主动承担了18路诸侯的先锋重任,随然袁术一再克扣粮饷,但孙坚部队还是在这种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大破董卓的西凉铁骑,斩杀了董卓的重要将领华雄(《三国演义》中为了突出关羽的高大形象,故意写了温酒斩华雄这一幕),并且率先攻入长安。在孙坚与刘表的战斗中阵亡后,孙策不得不投奔袁术,并在袁术的帮助下,统一了江东。然而,当袁术称帝后,他毅然与这位昔日的盟友决裂,参加了曹操领导的讨袁大军。正是主动承担道义的责任,才是孙氏家族一步一步登上历史的舞台。

       当前,当我们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后,国际社会自然要求我们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虽然这方面,我们的官方做得不错,但民间的做法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就有很大差距,比尔盖茨和巴菲特来中国“劝捐”,举办慈善晚宴,三分之一的中国富豪拒绝就是明证。发达国家的富豪死后将大部分甚至全部财产捐赠给慈善事业,回报社会,而中国的富豪却大都为自己的子孙考虑,这一点,我们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中国要在国际社会上受到尊重,除了政府要承担起国际社会的责任外,民间,主要是社会的富裕阶层要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2.以自己利益为中心,推行均势外交

       孙氏家族不像刘备那样是汉室之胄,因此不需要始终忠于汉室。赤壁之战,孙刘联盟更主要的是为了自保,战后,围绕荆州这个核心利益问题,孙刘两家很快翻脸,直至吕蒙袭取荆州,擒杀关羽。导致吴蜀夷陵之战的爆发。战后,为了共同抵御强势的曹魏,两家有走向联合。

       在曹刘两家当中,东吴的地位十分微妙,曹、刘相争,任何一方的胜利,对东吴来说都是灭顶之灾,因为东吴必然成为最后的牺牲品。为此,孙权高瞻远瞩,推行均势外交,以使任何一方的力量都削弱到不能和自己抗衡,使自己能苟延残喘。其实,均势外交不管在古代中国,从近代的奥地利到大英帝国,再到冷战时期的美国,无不如此。没有永远的对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是句实在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