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直埋管道固定节:“虎妈”启示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2 18:26:06
“虎妈”启示录                    作者: 小芭                  

   “虎妈”蔡美儿和她的育儿方式在地球两端都引发热议,并非偶然。教育本就是个普世话题,不管美国中国、白人黑人黄种人,有孩子的家庭都会关注。更何况,从《虎妈战歌》这本书推出的前前后后来看,出版商更是期待并且参与策划了这一场讨论热潮。

   书是在中、美同时上架出售的(据说还有德、英等国,具体几国不详),推出的时间点明显利用了胡锦涛访美这一热门事件,而且在书即将上市之前,《华尔街日报》就刊登了一段比较极端的书摘(包括虎妈不许女儿在外过夜;不许参加玩伴聚会;不可以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不能低于“A”;每天都要练习钢琴和小提琴……),并且起了一个颇具挑衅意味的标题——《中国妈妈为何更胜一筹/Why Chinese Mothers Are Superior》。虽然蔡美尔只是个华裔或者说ABC,虽然书中一开头就说了所谓“中国妈妈”只是一个宽泛意义上的称呼,只是指一种相对于美式“放养”教育的严格的“圈养”教育方式,但是那种把东西文化对立起来的意图还是很明显,在“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的今天,美国人一看书名“战歌”就武装起抵抗的盔甲并且引发起“亡国”之类的争论也就不出意外了。是的,从书名到作者的包装,出版商都很好地利用了“文化冲突”这个点和美国人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国的敏感神经。

   而在中国,此书则摇身一变,成为了“耶鲁法学院教授的育儿经”,在这两年国内外育儿著作份外走俏的中国市场(去年一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更连续二十几周雄踞网络书店排行榜前十的位置),似乎已为畅销奠定了基础。中国的妈妈们并不关注中西对立,他们对“育儿经”兼容并蓄,而“耶鲁法学院教授”更增添了说服力,这也是出版商的另一种促销策略吧。

   畅销之余,蔡美尔的育儿方式不但没有得到美国人的认同,大洋彼岸的中国人也反对者众多。并不是说对孩子严格一点不对,相信西方的贵族教育也不会都是轻松没压力,主要是因为她的很多举动过于极端。比如每天五、六个钟头的练琴或许也有不少中国琴童能够承受,但是蔡美儿却曾经因为女儿露露拉不好一个小提琴旋律而让她持续练习到半夜,甚至不给吃饭和上厕所。她还因为女儿送上的生日贺卡过于粗糙而拒绝收取,相比之下,我女儿情人节前送给我的贺卡(上面写着“祝爸爸妈妈恩恩爱爱”)虽然写了错别字,但我却幸福地收藏起来,要是拒绝该多伤孩子的心哪!更不可思议的是,蔡美儿号称喜爱旅行,每年都要花不少时间带着女儿和父母出去度假,但是却为了不让女儿中断练琴,每次到目的地都要找地方练琴。找琴房、练琴往往影响了游玩的时间,有一次更因为小女儿十分钟的练习没有认真完成而生生折腾了一个下午,把大家观光的时间和热情完全消磨殆尽。这真是很让人沮丧的性格,在大伙愉悦的气氛中充当不和谐因素,不但让人怀疑她的情商,而且可以肯定地说,她其实根本不爱旅行。她从小在传统的中式教育下长大,第一代移民生活更艰苦一点,不会有时间金钱搞出游活动,所以其实她没有旅游的习惯,而如今她和家人的旅行纯粹是形式上的需要,根本不在意去了哪里和玩了什么。甚至我觉得她本人就是不知休息不知享受的工作狂(育儿也是一项工作),所以以己度人,觉得孩子们也应该学习学习再学习,不需要多余的娱乐。她自己陪读陪练也非常劳累的,从这点上说,一般闲适的妈妈根本成不了“虎妈”!

   虽然我不赞同蔡美儿的教育方法,但是我却承认中西教育确实有差异。西方人在意孩子的自尊,让其按个性自由发展,希望先有尊重再有成功,而中国父母更在意在可控范围内帮助孩子成长,希望先有成功再有尊重。这两者其实说不上孰优孰劣,与中西方家庭关系是相关联的。中国的父母更愿意为孩子做决定,更愿意为他们负责任,自然也期待将来孩子对他们负责;而西方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显然不同,他们更独立,不过在享受自由的同时,也要忍受自由的代价——比如独自承担挫折,再比如晚年的孤独。这是公平的。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