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衣皮革拘束漫画:毛泽东眼中的佛教文化 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8 14:28:08
1932年1月下旬,毛泽东在江西瑞金叶坪东的东华山古庙养病。古庙厅堂正面,供奉着众多佛像,警卫员陈昌奉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雕琢精细、栩栩如生的佛像,惊奇地指着一尊菩萨说:“你们看,这菩萨的肚子这么大!”说着,还伸出双手在自己的肚子前比划。毛泽东笑着告诉他:“这是弥勒佛,他的肚量大着呢,能容五湖四海。我们不是菩萨,可待人待事,也要有他那么大的肚量才好。”毛泽东转身问寺里的老和尚:“老师傅,我说得有道理吧?”老和尚道:“真是宏论,有道理,有道理!”
“这是释迦佛,这是观世音菩萨。”毛泽东兴致很高,指着佛像一个一个地告诉警卫员:“你们看他们成天笑眯眯的,真有点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样子呢。”他对众人说:“佛教是一种文化现象,要改变人们对神佛的信仰,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交代警卫人员:“我们住在这里,不要妨碍山下的老表们前来烧香敬佛,也不要妨碍二位师傅的佛事。我们这些无神论者和有神论者,可以在这里各不相扰。”
李银桥牵来大青马,准备让毛泽东骑马上山看庙。毛泽东却说:“不骑马了,看庙嘛,走去才显得虔诚。”
1947年10月中旬,毛泽东带警卫李银桥等去陕北葭县(今佳县)南河底村搞调查。该村在白云山脚下,毛泽东问:“想不想去看庙?”李银桥说:“都是一些迷信。”毛泽东说:“片面,片面!那是文化,懂吗?那是名胜古迹,是历史遗产。”
李银桥牵来大青马,准备让毛泽东骑马上山看庙。毛泽东却抓起一根柳木棍,手腕一旋,半认真地说:“不骑马了,看庙嘛,走去才显得虔诚。”在白云山上的庙里,毛泽东看到泥塑神像时说:“这些东西,都是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宝贵财富。一定要好好保护,不要把它毁坏了。”同时指示县里拨些经费,把庙修一修。次日,毛泽东和李银桥等看庙会,还说:“看庙看文化,看戏看民情;不懂文化,不解民情,革命是搞不好的。”
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率中央机关告别陕北,进入山西。4月9日傍晚,因大雪阻路,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一行登上五台山峰巅鸿门岩,当夜就宿于台怀镇塔院寺方丈院。在上山的路上,毛泽东对任弼时说:“寺庙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我们应当引以自豪。我们去年转战陕北时,还到过葭县的白云寺,这次来五台山,大可一饱眼福!”
在参观中,毛泽东时而抬头对周恩来说:“几千年来,佛教在哲学、建筑、美术、音乐上取得的成就是不可忽视的,这是全人类也是中华民族文明和灿烂文化的重要部分。”
“庙不可以拆,现在许多地方都在毁庙,这不对。庙是文物古迹,要加以保护。”
1952年10月8日,毛泽东和由家乡来北京的李漱清等谈话。在谈及乡间情况时,李漱清说:“清溪寺过去是一个名胜,去的人很多,如今毁得不成样子。”毛泽东听后说:“我过去到过那里。”停了一会儿,毛泽东问道:“清溪寺里的那些菩萨还在吗?”李漱清说:“那些菩萨打得差不多了。”“可惜毁了!应当保护起来。”李漱清接着说:“清溪寺前有一个大焚字炉,有人拣了字纸放到里面焚烧,也被当作迷信,炉子也毁了。”毛泽东听了有些气愤:“这是瞎搞!”
1952年10月19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的老师罗元鲲给毛泽东写信,反映家乡新化古寺遭破坏,想请他题字,以便保护。几天后,毛泽东就回了信,说:“新化古寺有所毁损,极为不当,此类各地多有,正由政务院统筹保护之法,故不单独写字,尚祈谅之。”
在建国初期进行的农村土地改革过程中,部分地区曾出现破坏寺庙的现象。对这个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第21条有明确规定:“祠堂、庙宇、寺院、教堂及其他公共建筑和地主的房屋,均不得破坏。”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某些地方却出现了偏差。对此,毛泽东予以高度重视。
1952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统战部致电中共中央华东局统战部,电称:江苏有一些佛教徒反映,浦东“今年春天以来,拆像毁寺之风大炽,几所名胜寺庵全遭破坏”。12月19日,毛泽东在审阅此电报稿时,给时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的李维汉写了一个批示:“此件望加衔发给各中央局及各省市统战部加以注意。估计此类事各地皆有。”由于毛泽东和党中央的重视,建国初期毁寺之风得到了及时制止。
毛泽东用手一指木筒,说道:“侯波,你替我抽支签吧!”
1954年2月,毛泽东在杭州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时,经常出去散步爬山。有一天,毛泽东一行来到一座山上,参观了寺观。据摄影师侯波回忆:山上有个庙,大概是警卫人员已经采取过安全措施,庙里只剩一个瞎眼和尚。供桌上有个木筒,里边装了竹签,那是抽签算命的。毛泽东用手一指木筒,说道:“侯波,你替我抽支签吧!”毛泽东看了签诗后,哈哈大笑起来。
1957年2月27日,中国佛学院院长喜饶嘉措参加了第十一次最高国务会议。毛泽东对喜饶嘉措说:“我这个人以前也是知识分子,各种思想都有。喜饶嘉措先生,你那个佛教我是拜过菩萨的,我朝过南岳山,为我母亲还愿。”(游和平 摘自2007年6月《党史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