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牌设计制作:我国抢救民间世代相传的铜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2:41:01
我国抢救民间世代相传的铜鼓
中华收藏网  www.sc001.com.cn      时间:2002年10月11日   新华网南宁11月2 日专电(记者陆汉魁  顾明)文物工作者新近制订出一套计
划,以抢救我国民间世代相传但破损程度日益严重的铜鼓。

    铜鼓主要用于南方少数民族的祭祀、婚嫁、节庆活动中,最早出现于春秋早
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由于制作工艺已经神秘失传,其文物价值日益凸显。

    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理事长蒋廷瑜说,中国馆藏的铜鼓有1400多面,另有许
多铜鼓散落民间,其中以广西河池地区最多,数量约同全国馆藏数量相当。

    河池地区被称为“世界铜鼓之乡”,但民间收藏的铜鼓已有70% 受到不同程
度的损坏。地区文物管理站站长梁富林最近在广西宜州市举办的“铜鼓山歌艺术
节”上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说,根据今年5月对大化瑶族自治县和东兰县的一项
调查,84面铜鼓不同程度损坏的有56面。

    铜鼓一头封闭饰有花纹,一头空心,工艺精美,类型多样,最珍贵的被列为
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非常珍惜铜鼓,视之为“镇寨之重器、
传家之至宝”。遗憾的是,“文革”期间,大量铜鼓被毁。

    铜鼓至今仍在民间流传使用,加剧了文物部门的担心。“估计再过40到50年,
这些破损的铜鼓将彻底毁坏”,梁富林说。

    他说,强行颁布法令禁止继续敲打铜鼓的办法显然是行不通的,因为它不仅
仅是一种乐器,而且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载体。通过敲打铜鼓,南方少数民族特有
的舞蹈、山歌和习俗得以世代相传。

    “唯一的办法是以新换旧”,他说。为此,河池地区文物管理站计划与北京
科技大学冶金史研究所和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等有关机构合作,制作音高相仿的
新铜鼓送到民间,换回已经破损的铜鼓,使它们得到妥善保护。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延祥说,该所在过去10多年里研究古
代工艺,已经制作了几十面铜鼓送到贵州、广西等地,当地群众基本满意。

    梁富林说,管理站最近制订了一个详细方案上报地区行署和文化厅文物处申
请专项资金,用来从事破损铜鼓的回收工作。

    为了打击非法买卖铜鼓,1998年河池地区行政公署还发布公告,规定无论是
个人、集体或其它单位,都不得私自倒卖铜鼓牟利。此后,数名不法分子被抓获
并受到法律惩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