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蒜的腌制方法:关键还是调结构转方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3:55:37
最新数据表明,去年12月份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与11月份的55.2%相比有小幅下降,为53.9%,这是该数据5个月以来首次出现下降的情况。这个数据从一个侧面说明,针对通胀上升趋势而采取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已经在市场上成为一个明确的信号和确定的预期,其实效已经见诸市场,其影响也将在今后一个时期陆续显现出来。
从经济运行的角度看,采购经理人指数的小幅下降,在此时应该算是个好消息。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市场上的通胀预期,缓解市场各方的紧张关系,为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腾挪出宝贵的空间,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必要的市场前提。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时候,市场内部的张力较大,刚性增强,调整结构的困难相应增加。同理,经济发展的前冲速度大,经济数据相对较好的时候,也正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压力较小之时。
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应对危机。危机当头,给市场提供相对充裕的流动性,是保持活力,增强信心,保证投资力度和生产规模的必要手段。不可否认的是,市场上相对充裕的流动性,也给由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向消费拉动的扩大内涵式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增大了难度。因此,现阶段以至今后一段时期内,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紧迫问题。
从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中,我们不难发现,市场运行大体正常,经济结构相对合理的经济体,抵抗经济危机冲击的能力比较强,摆脱危机的可能途径比较多,经济恢复的时间也比较快。由此,把经济结构调整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是从根本上走出危机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强抗风险能力的必要条件。
应对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摆脱金融危机对国内带来的冲击,是中国深化改革,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宝贵契机。不失时机地推进重点经济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失时机地理顺各种经济关系,不失时机地协调好与经济发展有关联的各种社会关系,一句话,就是调结构、转方式,是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不二选择。
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的客观环境约束下,中国调结构、转方式的举措,与世界经济摆脱金融危机、恢复良性发展的努力息息相关。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关联度和互动的增强,既给中国调结构、转方式带来了有利因素,同时也为这种调整和转变带来了更加复杂和不确定的因素。但是,可以预计,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将在一个更新的结构和层面上达到再平衡。在一个时期相对稳定的再平衡状态下,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相对合理的经济体,无疑将处在比较有利的位置上。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必须要调结构、转方式的迫切性所在。 (吴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