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地图热力图:相蓝欣:对美斗争,要确保“破脸”不破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5:52:43

相蓝欣:对美斗争,要确保“破脸”不破裂

  • 环球时报 2011-01-10 

 

    摘要:我们必须随时丢掉中美“斗而不破”的幻想准备斗争。目前来看,斗争主要是外交手段,中美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通过外交手段能维持破脸而不破裂,但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可能百分之百排除军事冲突的可能。

      中美首脑峰会在即,关于中美关系“斗而不破”又成流行话语。其实我们对这个观念做进一步的探讨,就会发现“斗而不破说”难以立足。大国关系中,有斗就有破。如果斗是真斗,破也必然是真破。斗和破并不是对立关系,斗和立却有着因果联系。斗可以有外交或军事手段两种不同含义。破也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破裂,另一个是“破脸”。纵观中美关系的发展, 既有破裂也有破脸的历史经验。自基辛格秘密访华以来,中美关系一直保持着危机时只有破脸、没有破裂的局面,这个成果来之不易,不过这个局面的基础并不那么牢靠,因为斗仍然在继续,破裂的可能性也一直没有消除。


      从历史上看,大国关系的破裂往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缺乏有效的危机管理和战略互信的有效机制,失控的可能性总是存在。去年9月,美国著名战略家基辛格在日内瓦发出警告,如果美中两国不能建立一种持续合作的模式,美中关系有可能同19世纪末开始的英德关系那样,从合作走向对抗。确实,中美关系的症结是缺乏基本的战略互信。中美之间的几个主要协调机制,譬如“战略与经济对话”、军事交流、关于台湾问题的三个公报等,实质上没有真正涉及战略互信,更多是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一种“即兴主义”的外交框架,以短期利益为驱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中美之间尚未建立一个具有长期视野的战略协调机制。


      所以,问题不在于“斗”是否会引起“破”,而是如何斗,以达到“立”的目的。奥巴马政府有一个观点,即中国近年来表现出强硬的姿态,是对美国霸权是否已经衰落的试探。所以从2010年开始,美国的亚洲政策是利用历史遗留的领土争端在中国周边制造外交同盟,同时强化现有的军事同盟,目的据说是击退中国的狂妄。在去年的河内东盟外长会议上,美国不惜与中国破脸,先发制人地介入南海争端,为的是树立“最小化的多边主义”这个新战略概念的合法性。


      奥巴马政府一开始推行广泛的多边主义外交,以与小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相脱离。但在实践中发现,众多国家参与的多边主义与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的国家利益发生冲突。尽管如此,国际社会一度对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进展抱有一定的希望,诺贝尔委员会甚至不顾国际社会的非议,坚持将和平奖“预支”给奥巴马。但是美国政府很快就开始重蹈大国强权政治的覆辙。“最小化的多边主义”提倡的是排他性的外交和军事联盟,迅速偏离了国家不分大小,都有民主参与国际事务的轨道。这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中国不能不对这种观念进行斗争。


      在中美高峰会之前,美国高调提出的所谓重大议题都是它所关切的具体问题,比如人民币汇率、朝鲜和伊朗等,而真正需要的是长期战略思路的交流。其实台湾军售才是中美关系提纲挈领的问题。美国如果坚持国内的《台湾关系法》凌驾于中美关系大局之上的立场,继续用军售达到要挟中国的目的,中美之间的斗争不可能停止。在台湾问题上的破脸常常是必要的,但是必须要做长远打算,争取建立新的框架,逐步降低这个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杀伤力。首先,我们有必要启动第四个公报的谈判。虽然双边外交公报的作用有限,白纸黑字的文件对双方总是有一定的有约束力,特别在争取国际舆论上有作用。


      总之,我们必须随时丢掉中美“斗而不破”的幻想准备斗争。目前来看,斗争主要是外交手段,中美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通过外交手段能维持破脸而不破裂,但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可能百分之百排除军事冲突的可能。因为双方关系中缺乏结构性的稳定基础,而这个基础必须建立在最基本的战略互信,即中美不必一战的共识之上。这个共识迄今似乎并不存在。▲(作者是本报特约评论员。)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 美国 的新闻

    • 李希强:不必急着去美国上市
    • 王冲:美国人看中国或许更客观
    • 韩旭东:美国在逼中国加速提升军力
    • 美国与周边,谁对中国更重要?
    • 孙培松:不必跟美国的亚洲鼓点跳舞
    • 韩旭东:美国卖军火重划势力范围
    • 美国对抗式重返亚洲 无疑自绝于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