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凉腿麻木怎么回事:经济学阅读资料:《上河定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17:44:23

经济学阅读资料:         《上河定律》

  排队观画,时间是价,价越高,每个观者的欣赏时间就越长。

2002年12月,上海博物馆举办一个重要的国宝展览,集中了北京故宫、辽宁博物馆与上海博物馆的珍藏。不远千里而来的雅士云集,加上上海本地人多,排队进场要选人少时间,而进了场后欲看北宋张择端绘的《清明上河图》,又要再排队。这次排队不是那样长,但动不动也要排两个多小时。

时我和太太刚好到上海几所大学讲课,躬逢其会,当然要去看看。博物馆的主事人要我们在不繁忙的时间去,派一位很有礼貌的女秘书出来招呼,但说明观看《清明上河图》不能插队,要排两个多小时。这是说,作为贵宾,进场可以方便一点,但看《清明上河图》则不可行方便。可见内地的处事有了长进。

我对书法有点研究。展出的国宝级书法,如怀素的《苦笋帖》、杜牧的《张好好诗》、米芾的《多景楼诗》,以前我见过真迹。这次令我惊喜的是南宋诗人陆游的手书诗卷,书法一流,绝不在好些名书法家之下。奔放而变化多,天真潇洒,豪气逼人。据说所用的笔是猩猩毛造的,是从当时的高丽国进口的。心想,不知今天怎样才可以弄得一枝猩猩毛笔来试写一下。

回头说《清明上河图》,据说是宋徽宗委任张择端画的,画了3年,而展出的原作真迹的后一段不复存在。《清明上河图》原来是近40英尺的长手卷,多个世纪以来临摹之作不计其数。这次原作展出,排队两个多小时,我没有排。不排队不能近看,但可从离画8英尺左右看。《清明上河图》的人物多而小,离画8英尺本已不善,再加上要穿过排队的观者之间的空隙看,更要再打折扣了。

我站着想,人龙只有百多人,为什么要排两个多小时呢?答案是轮到观看的人看得很慢,比一般欣赏名画慢得多。这又是为什么?灵机一动,我想通了。因为排队时间是一个代价,也可说是一项成本。价越高——排队的时间越长,观者欣赏的时间就越长。这是说,排队的人越多,不仅等候的时间越长,每个观者轮到时所花的欣赏时间会增加。以图表曲线分析,纵轴为等候时间,横轴为排队人量,其二者的相关曲线不是直线一条,而是向右弧上:The curve isexponential(这曲线是成幂数的)。

让我再说一次。因为时间是价,价越高,每个观者的欣赏时间越长。如果60人排队,观者平均欣赏1分钟,第60个要等1个小时。但如果120人排队,观者平均欣赏会超过1分钟,第120个要等超过2小时。既然是从欣赏《清明上河图》的人龙得到启发而想出这个有趣的规律,而“上河”有逆水行舟之意(虽然清明上河不是这个意思),我称之为“上河定律”。

有两点还要澄清。其一是依照经济学的理念,历史成本不是成本(Bygones are bygones)。既然排队排了两个多小时,是历史,覆水难收,再不是成本,不是代价,为什么我说时间之价或代价高而多花时间欣赏呢?答案是观者多花时间欣赏,其考虑不是已经排队的两个多小时,而是这次不多欣赏此后再欣赏的时间成本预期也会是高的。任何人决定去看《清明上河图》,会考虑早看一点的利益与所需的时间成本才作选择,而一个人选在某时某日去参观,他选的是自己认为是利益与成本差别最大的时间。参观的迟早不论,这个人等了两个多小时,他的意识是这次已付出的成本不算,再来也差不多要排队两个多小时。因此,“上河定律”仍然成立。

举一个例。假若《清明上河图》持久地展出,不用排队,去观看,我欣赏一分钟。但如果我得到方便,可以不用排队欣赏,但说明只此一次,之后我要排队两个小时才能看到。这样,虽然不用排队,我的欣赏时间会超过1分钟。不用排队,这次没有时间之价,但真正的代价是这次不多欣赏,之后要排队两个小时,所以这次我要多欣赏了。

第二点要说的,是我曾经说,超级市场的繁忙时间人龙越长,收钱的员工的动作会被迫而越快。于是,因为人龙长,每件物品的过机时间会较快。这与“上河定律”是相反的。但这里是多了一个收钱的员工,他的动作因为人龙长而较快。与“上河定律”相同的是,如果一家超级市场不为购物少的用户设快线的话,繁忙时间需要排长队,购物者一般会选购较多物品,这使一个购物者的平均过机时间较长。另一方面,买一包香烟的人通常不会愿意排队等15分钟。这也是需求定律的含意了。

是的,吃自助餐,同样的食品,每客收费50元与收费100元的食时与食量不同。收费50元,顾客会吃得较少和较快。收费100元,好些食客会因为价高而不光顾,但光顾的会吃得较多和较久。这也是“上河定律”。

前些时我曾发表《讯息费用与类聚定律》一文,解释为什么在同一娱乐场所佳人的相貌与身材都有相近的水平,很受读者欢迎,纷纷要求我多写些前所未有的经济定律。他们可不知道,解释一个现象已困难,推出什么定律更是可遇不可求,就是无足轻重的也难于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