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不要多管闲事句子:瑞士人寿“返华”之旅:跨国共保联手平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8 17:46:49
瑞士人寿“返华”之旅:跨国共保联手平安



  
  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瑞士人寿确实坚持排他,但在国内,最终还是选择了已经和欧洲保险联盟订有合作关系的平安。
    
  12月13日,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全球第二大国际共保组织———瑞士人寿(swiss life network)签署共保合作协议,约定前者成为瑞士人寿在国内的合作伙伴。
  平安人寿副总经理、团险事业部总经理张奎原告诉记者,今年8月,双方就已经就共保合作事宜达成共识,11月底该事项获得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正式批复。在2004年加入平安之前,张奎原历任信诚人寿北京分公司总经理,信诚人寿中国总部新机构筹备项目总监,再以前,他还在台湾南山人寿负责团险业务超过10年。
  
  一拖二
  张奎原指出,包括瑞士人寿在内的诸多国际共保组织,在确定成员公司时,通常都订有排他性条款———即在特定的国家或地区,上述组织不得与其他寿险公司建立类似的合作关系,而一旦成为共保组织的成员,寿险公司也不得再与其他共保组织再结连理。
  比如,2003年3月全球最大的跨国共保组织———IGP(International
 Group Program)与太平人寿所订下的姻缘,就是典型的“一对一”安排,而后者因此成为IGP在中国内地的惟一成员保险公司,IGP亦未有与其他寿险公司暗通款曲。
  可是,早太平人寿一年余,平安牵手至今的欧洲保险联盟(Insurope),却是同类中的例外。张奎原透露,在平安与欧洲保险联盟的合作协议中,确实未有订立“排他性”约束条款。换言之,两者尚且都是“自由身”。
  并且,通过嫁接欧洲保险联盟的客户资源平台,平安获益日增。
  张奎原透露,在2003年平安人寿来自欧洲保险联盟渠道的团险(主要是盈利较好的意外险、医疗险和定期寿险等)保费收入尚且仅有800多万,到2004年就已经激增至2200万余,截至2005年11月,这一数字更进一步上升为3500多万。
  收获的不仅只有保费收入。
  张奎原称,通过共保的方式安排,成员公司须向跨国公司客户提供员工福利保障计划,并为其建立二级账户,同时将中国地区的保险计划纳入该客户的全球统筹国际账户中,客户可以根据其在全球范围内的经验理赔情况享受潜在的国际红利。而成员公司亦有可能因分享共保组织国际赢余降低部分业务亏损程度。
  事实上,在平安之后,欧洲保险联盟并未有在国内发展新的成员公司,可是这一切并不能对平安与瑞士人寿两者结盟构成障碍。
  张奎原指出,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瑞士人寿确实坚持排他,但在国内,最终还是选择了已经和欧洲保险联盟订有合作关系的平安。
  一方面,“两家共保组织的客户群有差别,欧洲保险联盟的优势是北美市场,而瑞士人寿的重点是欧洲客户”。
  值得一提的是,在平安与欧洲保险联盟以及瑞士人寿签订的协议中,都没有规定期限,在提前告知对方后,双方均有权单方面解约。
  
  外资孤立
  2002年3月,已经在国内设点多年的瑞士人寿,撤消了其在北京和广州的代表处,退出中国。
  如今,瑞士人寿借国际共保杀回中国市场,对于合作者平安而言无异于雪中送炭。
  2004年底,团险业务对外资开放,先后有安联大众、中意人寿等多家合资寿险公司相继获得团险业务牌照。
  到目前为止,除了独资的友邦保险公司之外,合资寿险公司几乎已经全部拿到团险业务牌照。
  尽管如此,瑞士人寿似乎对合资公司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张奎原称,目前诸多跨国公司,尤其是制造业,都在内地建有工厂,需要有当地机构提供服务,相比之下,合资公司的分支机构数量和分布显然无法满足共保组织的要求。
  2005年1-6月,上海合资寿险公司在团体险业务上表现平平:合资公司中团险保费收入最高的恒康天安和安联大众分别实现421万和371万元,至于金盛人寿团险保费收入不过区区5万多元,其他几家也多不超过50万元。
  以平安为例,2005年平安团险相对2004年可能出现负增长。其中,全系统长险业务从2004年的65亿元左右下降至50亿元左右(全年估计值),而在2003年度平安全系统长险业务更曾经一度接近百亿元规模。或许是出于弥补长险萎缩之需要,张奎原称,目前平安全系统短期团险从2004年的14.8亿元增长至18.5亿元(11月数据),估计全年能够达到20亿元,但相对长期险业务的滑坡,仍旧是杯水车薪。
  对此,平安方面称,上述业务收入的变化缘于其内部调整,2002年开始平安着手团险业务的结构调整,一方面通过核保政策控制可能涉嫌"洗钱"的长险短做业务;另一方面,对定期寿险、意外险、医疗险等有效益的保障型业务则要求高速发展。
  关键时刻,瑞士人寿携手平安,给平安的团险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
  实际上,在跨国共保领域,却不仅只有IGP、欧洲保险联盟和瑞士人寿对中国倍加关心。
  一位经营团险多年的人士称,国际保险巨头AIG(美国国际集团)拥有自己的国际团险共保组织,但是由于AIG旗下的友邦保险在国内的各家分支机构至今仍没有获发团险业务牌照,AIG的共保组织只能在市场大门之外踯躅。
  并且,不像其他国际共保机构,AIG共保体在全球范围向来均指定自家集团公司为成员公司,而不跟其他组织结盟。对于团险业务牌照事项,AIA中国区企业传播部称目前尚未得到新的消息,但相信应当只是时间问题。
  此外,一家寿险公司团险部工作人员称,2005年初因中方股东中石油的200亿团险大单而一举扬名的中意人寿,其外方股东意大利忠利(GENERALI)也拥有共保安排,作为子公司,中意人寿应是其中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