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2 mobi:7位常州人,曾是推动辛亥革命的“无名英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4:11:28
2011年1月13日放大 缩小 默认
纪念常州辛亥英杰活动在京举行
7位常州人,
曾是推动辛亥革命的“无名英杰”

赵凤昌

庄蕴宽

吴稚晖

屠寄

孟森
本报讯  今年是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由常州市政协、民革常州市委、常州市炎黄文化研究会主办的“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常州辛亥英杰的历史贡献”活动,10日下午在全国政协第九会议室举行。
推翻满清,建立共和,是以孙中山为首的一大批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长期合力奋斗的结果。在辛亥革命中,常州籍人士赵凤昌、庄蕴宽、吴殿英、吴稚晖、陈范、孟森、屠寄等,在舆论宣传、思想发动、训练新军、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抵御列强、反对复辟等创建民国的过程中作出了贡献。但由于史料的缺乏和湮没,以及史学观点的局限,这些名字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始终鲜为人知。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缨出席活动并讲话。她说,研究探讨常州英杰辛亥历史贡献,对于挖掘、弘扬和传承先贤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后人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常州而奋斗具有重要意义。纪念辛亥革命百年,宣传常州辛亥英杰已被列入我市2011年工作计划。
民国志士后裔黄兴曾孙黄柏禹,黎元洪之孙黎昌晋,赵凤昌之曾孙女赵锡范,庄蕴宽孙女庄宜,吴殿英曾孙吴欢,吴兆麟之孙吴德立,张之洞孙女张厚粲,袁世凯之曾孙女袁静,段祺瑞孙女段君宜,黄炎培之子黄方毅,孟森之孙孟庆夔等参加研讨会并交流发言。 (谈必行)
“民国诸葛”赵凤昌
赵凤昌(1856—1938),字竹君,号惜阴,常州人。早年以长期辅佐湖广总督张之洞而闻名,后派驻上海“惜阴堂”办洋务。他与朝廷官员、立宪派、革命党人及驻华使领馆人士都有联系,拥有广泛的中外人脉,参与了庚子事变中的东南互保、预备立宪以及辛亥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在清末民初政坛上有很大影响力,是由立宪派代表人物转向共和、创建民国的功臣。
武昌起义爆发后,赵凤昌主张不保清廷“以保将来中国”,“联络全国军民,以促共和之实行”。他首先致电朝廷负责内外职务的重臣,阻止内战和外国干涉,与张謇等积极联络南方各省响应起义脱离清廷,并选派庄蕴宽亲赴武昌联络黎元洪、黄兴,统合南方各省势力,促成南方代表会议在上海召开。他与革命党人力邀孙中山回国,请黄兴到上海,与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在惜阴堂商讨在南京组建政府诸事,帮助协调内阁人选,推荐庄蕴宽任江苏都督,辅佐民国军政。民国建立,南北对峙,他从中斡旋,竭力促成南北议和,避免了国家分裂和屠戮。赵凤昌鼎力支持孙中山、黄兴,为捍卫共和,他反对袁世凯称帝,首先主张袁世凯从大总统位置上下台。
赵凤昌是古今中外罕见的布衣谋略大师,被史学界称为“民国产婆”、“民国诸葛”。而他却甘当“布衣”,不谋权位,对孙中山要他担任枢密顾问和袁世凯要他到北京担任顾问的邀请,都坚辞不就。
“反袁英雄”庄蕴宽
庄蕴宽(1866—1932),字思缄,号抱闳,晚年称无碍居士,常州人。广西新军创办人,杰出的军事教育家,民国功臣。晚清时历任广西浔阳书院主讲、广西平南知县、百色厅同知、梧州府知府、太平思顺兵备道兼广西龙州边防督办。他多次赴日考察军事,引进留日军事人才,开办广西陆军干部学堂,任广西兵备处督办兼陆军干部学堂总办,选派聘任的蔡锷、李书城、钮永建、李济深、蒋光鼐、陈铭枢、刘崛等人都成为以后新军的骨干和领导力量。学生后期出名的有李宗仁、李济深、白崇禧等人。他与吴殿英分别在广西新军和湖北新军中发展并积蓄了推翻清朝的革命力量,奠定了他们在近代军事史上的重要地位。
庄蕴宽曾被孙中山总统委任为江苏都督,袁世凯接任总统后他作为南京政府代表先后出任都肃政使、审计院长,官至内阁大臣。曾给袁世凯发公开信,痛陈“帝制不可为,民意不可欺,时代朝流不可逆”,公然提出取消洪宪年号。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庄蕴宽被尊为主席,主持开院盛大典礼。他以个人名义借贷平息“索新工潮”,对阻止军阀盗窃文物有着卓越贡献。北伐后回江苏受任《江苏通志》总纂,收集资料,具全国之冠。1932年因病在常州逝世。
张之洞军事幕僚吴殿英
吴殿英(1842—1907),名佑孙,常州人。与赵凤昌是姻亲关系,1888年起任浙江平湖县令,浙江钱塘候补知府。有“亲民、厚民、办学、育人”的口碑,尤以曾助资千金创办灜州书院,培养造就人才,甚孚众望。1905年升任浙江首府钱塘(杭州)候补知府。1896年由赵凤昌推荐给湖广总督张之洞,担任军事教育的幕僚,参与创办湖北武备学堂,培养新军的中高级军官。
吴殿英吸收德国、日本的军校经验,并聘任留日军事人才为教官,编制及组训方法,武备学堂的办学规则、课程设量、授课之法,都有别于旧式军队,使湖北新军与北洋新军平分秋色,同为清末精锐之师。吴殿英思想开明,在清末最早支持革命党人,使湖北新军在清末十年间成为革命党人开展宣传与组织活动的良好舞台。辛亥武昌起义前夕,湖北新军中直接参加革命组织和受影响的官兵占三分之一。
《新世纪》周刊创办人吴稚晖
吴稚晖(1865—1953),名脁,又名敬恒,武进雪堰桥镇人。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上世纪60年代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学术伟人”。
吴稚晖早年参加“公车上书”,后由维新转向革命。1903年被《苏报》聘为撰稿人,报纸被清政府查封后由香港转赴英国参加同盟会。1907年5月与李石曾、张静江在法国巴黎组织世界社,创办《新世纪》周刊,鼓吹革命,宣传教育科学救国思想,共出121期,成为革命党一大喉舌。
辛亥革命爆发后,吴稚晖在伦敦为孙中山处理各种函电,后回到上海与赵凤昌谋划筹组建中华民国政府和推举孙中山为大总统之事。孙中山非常看重吴稚晖,要他出任教育总长一职,但吴坚决推辞。1913年春与蔡元培创办《公论报》,抨击袁世凯的专制统治。曾写信回绝袁世凯的授勋,其中有言:“切盼公等宝贵精神,专注于国难勿更以揶揄为消闲,侮辱书生。公民吴敬恒敬上”。这封信诙谐而讽刺,传颂一时。
《苏报》馆主陈范
陈范(1860—1913),字叔柔,号梦坡,晚年更名蜕庵,祖籍湖南衡山。1903年,《苏报》馆主陈范聘章士钊为主笔,章太炎、蔡元培、吴稚晖等为撰稿人,使《苏报》成为革命党的宣传阵地。《苏报》提倡民主自由,发表推荐邹容的《革命军》和章太炎驳斥康有为改良主义的政见和文章,号召推翻清朝统治,使朝野震动。被查封后,章太炎、邹容和陈范次子陈仲彝等人被捕入狱,制造了中国新闻史上声震百年的“苏报案”。
陈范侥幸逃脱清廷追捕,流亡日本时与孙中山成为朋友。1905年春回到上海,被清廷逮捕,在狱中始终不认罪,后经多方营救开释。辛亥革命后他活跃于新闻界,先后在上海、北京主持《太平洋报》、《民主报》笔政,后又到湖南参加湘桂联军从事革命活动。
常州光复功臣屠寄
屠寄(1856—1921),原名庾,字敬山,一号景山,号结一宦主人,常州人。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学家。1892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工部主事、黑龙江舆图局总办、京师大学堂正教习、奉天大学堂总教习等职。辛亥革命前夕回常州,与同盟会会员、长子屠元博及朱稚竹等组织常州地方革命力量,担任武阳教育会会长、武阳农会会长。辛亥革命爆发后为常州光复积极奔走。常州光复后被公推为武进县民政长,为地方整饬赋税,禁烟禁赌,兴办学校及革除社会陋习克尽其力。1913年,他拒绝袁世凯北洋军阀政府任命其为武进县知事,辞职回家专事蒙古史研究。1917年应蔡元培之邀,北上任国史馆总纂,同时遥领武进县志总纂。1920年回到常州,又历任武进县水利总董、武进县积谷总董和武进红十字会首任会长。
屠寄工诗词、骈文,长于史地之学,尤长于蒙古史。他花二十余年时间编纂成蒙古史巨著《蒙兀儿史记》160卷。其著作还有《黑龙江舆地图》、《黑龙江舆图说》、《京师大学堂中国史讲义》等。
共和党执行书记孟森
孟森(1869-1937),字莼孙,号心史,武进县人,清史学科奠基人。孟森早年受聘于上海南洋公学任教,旋至译学馆主持翻译事务。1902年在广西边务督办郑孝胥暑中任幕僚,为郑赏识,资送去东京政法大学学习,译有日本维新后的政法类书籍。回国后主编《东方杂志》,武昌起义后,为程德全指挥的江浙联军进攻南京起草宣言。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任黎元洪为首的共和党执行书记。1913年4月,当选为国会参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