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防范措施意识:GDP症结不是统计方法而在行政伦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7:56:38
前天看到一条微博:“你再好但与我无关,那你就是浮云就是GDP。”从这句调侃能看出,耀世璀璨的GDP数字若不嵌入小民生活,则意义有限。消息称中国明年将全面参与新一轮世界银行组织的国际比较项目(ICP)活动,使GDP可以通过购买力平价换算,与其他国家比较。

  用购买力平价换算过的人均GDP数据是生活质量的参考标准之一。乍听之下,此话会给人似是而非之感,让人误以为这能消弭上述隔阂。“购买力平价”是个生僻概念,若打个通俗比方,就是同样买一篮子鸡蛋,美国需要多少美元,中国需要多少人民币,这时人民币对美元的比例,就是其购买力平价关系。

  专家同样认为,单独比较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出的GDP数据,意义不大。“计算方式只是在与国际比较的时候有差异,但就GDP测算本身而言并不受影响,GDP还是按照原来统计方法进行测算”。

  亦即,前面提到的那种虽然很好看,但或许与你我无关的“浮云

  GDP”,一如既往地统计发布着,我们也假装兴奋或平静地接受着。看完新闻才发现参与ICP活动,只对统计局有点实质影响——据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说,这将有利于更客观评价我国经济规模和国际地位,有利于增强统计能力建设。

  单看这措辞就够宏观的了,再说,统计能力还需从这里提高吗?要诚恳务实点的话,恐怕还得先从更微观、与民众关联更紧密的“平均工资”统计开始努力吧。去年网上热议“工资被增长”不还让马局长“脸红”过吗?真正心系民生,求真务实,挤干这类统计水分,才是增强统计能力建设的要义所在。

  同样,GDP统计遭舆论诟病,其实也不在于统计方法这类细枝末节上,其背后主要症结还在于包括统计部门在内的公职机关的行政伦理上。各地统计上报的炫目GDP数字有没有水分?或许有,但水分不全出在统计方法上,而是在地方的政绩考核上,在行政伦理上,统计部门夹杂其中可能还是最委屈的一个。

  行政伦理是否真的坚持以人为本,民生至上,才是问题关键。而假如发展理念不变,以宏观却冰冷的GDP数字为主要考核硬件,那么造假掺水几乎难以避免。血煤、血铅、血拆,化工污染等带血的污染的GDP,也不会真正绝迹。

  十二五规划已经做出了从“国强”到“民富”的华丽转身,藏富于国到还利于民转型的引擎也已发动。绿色GDP和人性化GDP,就是要以民众幸福感和幸福指数为考核要件。这时哪怕暂时牺牲一点宏观空洞的数字增速,只要能换回民众对贴近民生的GDP的欢呼,这个代价就是值得的也是必须的。否则,拖延越久,到时掣肘越大,成本越高,阵痛越剧。

  这就要求经济结构、增长方式的集体转型,让GDP数字增加直接反映在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上,转换为财产分配的日益均衡。这时购买力平价换算就算没有特别民生意义,也不会引来民意焦虑。因为民众感受到国家GDP不再是天际浮云,而是能给每个公民带来切身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