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小说陈孝正郑微:国学·儒学·儒教——尊孔批孔斗争中必须搞清楚的几个概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8 20:52:14
国学·儒学·儒教——尊孔批孔斗争中必须搞清楚的几个概念


“孔丘粉墨登‘场’”引出了论坛尊孔批孔的大讨论,其本质是尊孔与批孔长期斗争的继续。从讨论的发言来看,不少网友把国学、儒学、儒教几个概念混为一谈,结果是尊的没有尊对方向,批的也难以批到点子上。为了搞清楚这几个概念,下面摘录的相关资料可供参考——


国学——“国学”之名,始之清末。其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为“新学”、“西学”等,与之相对,人们便把中国固有的学问统称为“旧学”、“中学”或“国学”等。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这些思想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有很深远的影响,慢慢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儒学——即儒家学说。儒学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为“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诸子百家之一。自汉朝汉武帝时期起,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如果从孔子算起,绵延至今已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了。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儒家学说从内容、形式到社会功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与发展。儒学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究其根底,仁字唯一。故孔门之学,可称之为仁学。仁有三义,一曰仁者爱人。无论老幼贵贱,凡属人类,皆有可爱之处。爱人之道即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为之忠。己之不欲,勿施于人为之恕。二曰克己复礼为仁。礼为周礼,尊亲为本。君礼臣忠父慈子孝弟悌乃理想社会之秩序。尊卑贵贱亲疏长幼乃爱人社会之规则。三曰君子之仁。行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世传《论语》二十篇。


儒教——或称孔教、名教、礼教或先王之教。儒教是以孔子为先师,圣人神道设教,「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倡导王道德治、尊王攘夷和上下秩序的国家宗教。儒教以十三经为宗教经典,以古代官僚机构为宗教组织,以孔庙为宗教场所,以祭天、祭祖、释奠礼为宗教仪式。而狭义上则是指民国初年以来康有为等人的孔教运动。儒教是中国传统的国家宗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神经和灵魂。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五千年未曾中断,儒教在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中也未曾中断。中国历史上把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视同宗教,与佛教、道教并称为三教。


根据这些资料,“国学·儒学·儒教”虽然都离不开孔子这个核心人物,但在概念上还是有不少差别的。儒学虽然贵为国学之主体,但儒学显然还不能等同于国学。儒学虽然是儒教的理论基础,但儒学显然不可以混同于具有制度性质的儒教。

然而,正因为有孔子这个核心人物的联系,使得不少人忽视了“国学·儒学·儒教”概念上的差别,一些孔教徒则利用人们的这种忽视,挂着提倡国学的羊头,卖的是儒学的狗肉,想达到的却是光复儒教的目的。因为他们自己也明白,提倡国学是名正言顺的事,研究儒学别人也无可指责,而要光复儒教的目标是只能说,还不能光明正大地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