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头下面长肉芽正常吗:新课程下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姜堰二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4 23:07:23
新课程下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沈 亮*   (江苏省姜堰市第二中学,江苏 姜堰 225500)【摘要】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不仅对课程目标进行了重新界定,而且在课程的实施上也有了新的要求。这种改变意味着课程与教学之间形成了更大的开放性、灵活性和不确定性。教学实施者由于在新课程理念领悟方面,实施经验和能力方面存在着不足,往往会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这已成为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本文试从新课程改革角度,围绕着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实施、评价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期使有效教学得以真正落实。    新课程实施以来,在经过了一阵阵欣喜与激动,看过了一阵阵热闹与轰动后,理性地思考这几年我们的课改之路,我们在肯定教学改革,强调师生互动,倡导合作学习,重视兴趣激发,引导自主学习等策略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和新课程不合拍的“舞者”。如貌似实施了新课程,其实没有实效性的“作秀”课堂;看似新颖、热闹的课堂场景,却存在着一些有效性尚待检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如今,新课程改革正步入理性的轨道,“真实有效”正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价值目标。“有效教学”的理念已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共识,而且正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实践、探索。通过对有效教学策略、有效教学手段、有效教学评价等直接关系学生成长关键要素的研究、总结和反思,将会直接推动新一轮课改的进行和教育的发展。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内涵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下的教学效能运动,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家的关注。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指出:“教学过程应遵循最优化的原则,把师生的相互联系活动预先指向争取达到该情况下最大可能的教学效果。”在综合吸纳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有效教学理念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效益和速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与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其中,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整合、协调地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学生进步和期望的基本内涵。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取得了怎样的进步和发展。并且,这种进步和发展是否通过合规律、有效益、有魅力的教学获得的,是否真正引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 二、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1、有效教学准备策略(1)优化教学目标、设计适切目标是有效教学的落脚点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它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细化,在方向上对教学设计起指导作用,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教学活动的灵魂。  然而,自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很多教师对课标的理解不够深入,把握不够准确。主要表现为错把课时目标等同于课程的阶段目标或总目标,出现很多“大而空、多而乱”的教学目标,使课时目标负载了原本不该承受的额外“使命”,怎一个“虚”字了得。  教师应在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立足学生实情,以学定教,设计切实有效的教学目标,注重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的协调,充分实现教学的基本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2)整合知识体系、构建合理知识结构是有效教学的着力点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它们的体系建构和知识集合(现象、事实、概念、法则、规律等)也各具特色。心理学家认为:意义就是结构。事物的组合和结构决定事物的性质、功能以及发展的方向、方式。因此,教学内容的优化选择和合理整合是实现优先教学的关键。 教师应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对各门学科的性质界定、内容构成以及教学建议,整合教学内容,突出知识主干而不平均用力。按照实际的教学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剪裁、取舍、增删组合,削枝强干,突出重点,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当整体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内在的联系,发挥了整体结构效应时,才有1+1>2。 2、有效教学实施策略(1)有效的讲述: 美国现代教育家加里·D·鲍里奇博士在其专著《有效教学方法》中提到进行有效教学至关重要的五种教学行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清晰授课。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学离不开讲授,要切实做到“讲亦有道”。 第一,教师应当保证讲述有效知识的容量。所谓教学的有效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真正理解并有助于其智慧发展的知识,是能提高学生有效能力的知识。如果课堂教学的有效知识容量偏低,无论如何,这种讲述都是低效的。因此,教学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讲授有效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 第二,教师授课的语言应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并能即时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水平和注意力的保持期,以调整语言节奏和速度,使得学生能逐步理解,听懂听好。 第三,善用图形结构图辅助讲述。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图形对于个体视觉形成的神经冲动远大于语言和文字形成的冲动刺激。因此,巧用图解、结构图、课本插图等丰富学习材料,变化信息的展现方式,使课堂充满生机,提高讲述的效益。 (2)有效的提问: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惊喜的发现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师生互动明显加强,教学气氛异常活跃。但在这看似热闹的师生互动背后,我们也发现了新问题的出现。很多教师为了强调师生互动,从原先传统教学的“满堂灌“变成了现在的“满堂问”,没有关注问题的有效性,不管是什么问题,该不该问,值不值得问,都统统抛给学生,延误了课堂的教学时间,也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较低。 有效的提问是课堂对话的发端,是指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提问。把握空间上的开放度、内容上的深刻度、对象上的层次化是有效提问的关键。 首先,有效的提问要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必须具有一定的开放度。杜威曾说过:“学生能听到多少,读到多少,并不重要——假入学生需要这种信息资料,并且能在他自己的情景中加以应用,那么这种知识愈多愈好。”因此,设置良好的问题情景,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掌握知识、增强理解和学习效能感的有效途径。  第二,有效的提问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刻性,以此为载体和平台,激活学生的思维。要把握好记忆型、理解型和应用型问题的比例,过难与过易的提问都无利于学生的学习。  第三,有效的提问要注意对象的层次性,让不同的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所谓深者得之深,浅者得之浅,但均有所获。 (3)有效的学生参与 有学生曾这样说:“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如果演示给我看,我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明白。” 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重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代替。【案例】 物质的溶解性【问题背景】女孩:“妈妈,我要喝糖开水。”(妈妈将一个玻璃杯放在桌上,向玻璃杯中倒水,然后向其中加两勺糖,摇匀,糖全部溶解。又取一勺糖放入杯中,搅拌,杯底还有糖剩余。)女孩:“妈妈,再加点糖,我要更甜。”妈妈:“傻孩子,已经很甜了,再加也不会更甜了。”女孩:“为什么啊?”【问题】 某种物质在水中能无限制的溶解吗?【实验探究(合作)】两人为一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1)分别向盛有10mL水的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NaCl或KNO3固体,边加边振荡。(2)向盛有剩余NaCl固体的NaCl溶液中缓缓加入少量水,边加边振荡。(3)将盛有剩余KNO3固体的KNO3溶液的试管缓缓加热,边加热、边振荡。
【交流讨论】讨论实验现象,总结归纳形成结论,将小组实验探索得到的结果向全班交流。上面的这个案例,就是个非常典型的有意识渗透了建构主义知识观的教学参与案例。教师通过问题情景的创造,提出了“物质在水中能无限溶解吗?”的问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实验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最终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所以,教学过程是知识的再创造、再理解、再加工。学生通过新旧知识和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承担主要角色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新课改以来,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变活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主动精神,但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目和形式化倾向。学生置身于活动之中,而课堂却缺少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要的不单是热闹的场面,更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问题的价值和讨论的深度是最重要的,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探究,形成思考、探究的习惯,体验思考、探究的乐趣,获得思考、探究的方法,使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三、有效教学的本质追求——优质教学 有效教学从本质上说是对优质教学的追求。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的天职。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提高教学质量也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核心体现。有效教学所追求的就是教学效益与效率——一方面要有优质的教学结果,另一方面要有优质的教学过程。作为有效教学的生长点,有效教学总是与教师对教学实践和自身专业发展的反思联系在一起的。美国学者波斯纳研究了不少教师成长的案例后得出一个公式:教师成长=知识+经验+反思。总结反思是教师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在有效教学理念指导下,教与学之间已不再是“给水”与“接受”的关系,而是共同“找水”携手前行的关系,教师与学生是携手前行共同成长的主体。一个教师只有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师实践,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大胆进行教学改革,以反思促进专业的持续发展,教学的有效性才会从实践上得到根本的保证。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是教学策略与教育目的的统一,是实现现场即时掌握与未来终身发展的统一;是使得优秀教师走向教学专家的过程。一句话,是教育的品质与意义赋予了课堂有效教学崭新的活力和永恒的价值。                                                      (收稿时间:2007-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