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淇电影全集美人草:中国第11富豪:李晓华在苦难和挫折中积淀人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0:58:54
中国第11富豪:李晓华在苦难和挫折中积淀人生
2001年8月27日09:18 千龙新闻网
  他的崛起,是中国腾飞的一个缩影

  ——香港华达集团董事长李晓华的创富之路

  1951年,生于北京。

  1967年,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插队。

  1973年,回北京,当过锅炉工、炊事员。

  1979年,开始经商。

  1985年,赴日本留学。

  1986年,创立自己的公司,在香港、日本等地经商。

  1990年,返大陆投资,建立多处实业。

  1993年,设立“李晓华优秀教师奖励基金”。同年8月,获联合国颁发的“世界和平使者”的荣誉称号。

  从1986年至今,任香港华达集团董事长。

  2000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为中国50富豪第11位,拥有个人资产2.5亿美元。

  苦难和挫折是一种经历,但它更是一种财富,李晓华正是在苦难和挫折中积淀着自己的人生。

  李晓华在吉祥胡同小学和北京22中读书时,学习成绩并不优异。1966年厦天,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也照样参加红卫兵造反,上街游行、写大字报,忙得不亦乐乎。

  1969年,他随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浩大洪流,参加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奔赴北大荒,在荒林沼泽地开荒种地。那时候,只有17岁的他,真的认为自己是在干革命大事业。他和大家一样住帐篷和土坯盖的“干打垒”房子,一块干庄稼活,当过炊事员,开过拖拉机,一起在寒冷的北大荒洒下思乡泪。

  在北大荒,李晓华还谈过恋爱,但因家庭条件太有差而告吹。

  1975年,回城无望的李晓华费尽周折转到与北京为邻的河北省涿县农村插队。幸运之神与磨难也许就是从此开始的。

  在涿县,李晓华当上了公社企业的推销员,如果说起他经商的经历,倒可以从这时候算起。凭着属兔者的机敏与天生的经商才能,李晓华使企业产品的销量上升了10倍。

  一次,李晓华的父亲病了,他匆匆忙忙赶回北京,经人介绍,他要到西直门外的海军医院去打人买药,要找的人是位姑娘,叫张吉芸,父亲是中央警卫局的首长,住在中南海。张吉芸出身将军门第,而李晓华是工人的儿子,只身插队,仍在农村。他们之间的出身门第与社会地位差距太悬殊了。但这一对青年男女,却不顾一切地真诚而热烈地相爱了。社会的偏见,家庭的阻力,使他们的爱情经历了一段漫长的、谁听了都为之动情的故事。为了爱情,张吉芸甚至以死抗争……

  1978年,李晓华终于返回北京。托人奔瞳,在灯市口一家银行科研所找到一份烧锅炉的差事。小锅炉不大,只供十几间房子取暖,活儿还不算太累,但冬天一过,只好失业了。后来,又在经贸部出口大楼食堂当炊事员。每天的工作是揉面做馒头,虽然是累点,倒也驾轻就熟,因为他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当过炊事员。

  1979年,头脑灵活的李晓华在揉馒头之余,开始偷偷摸摸地做起了生意,像成千上万白手起家致富的人所经历的那样,干点倒买倒卖的事。李晓华出师不利,只因贩卖16块电子表,就被判处了三年劳教,尽管因为胃病,李晓华并没在团河农场呆上多久,但他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被单位除名。

  一个人不可能把所有的利益都挣满,挣该挣的钱,让利于人,见好就收,这是他的经商原则。

  生存的本能,驱使李晓华寻找各种发展的机会。

  他第一次到广州进货,正值T恤衫、变色眼镜走俏,虽然利润丰厚,但他并未为之所动。他来到广州商品交易会陈列馆,站在一台美国进口的冷饮机面前凝视了许久,然后问道:“小姐,冷饮机怎么卖?”服务员说:“没有货。”

  李晓华灵机一动,找到了经理,先交朋友,请他吃了顿饭,又送了几条名牌香烟,这才把冷饮机买下。当他把冷饮机运回北京时,几乎囊空如洗了。

  没有多久,就进入夏天了。他把这台新鲜玩意儿,运到北戴河海滨。他向当地人介绍说:

  “这是新玩意,在中国是第一台。如果你们同意,你们出场地、人员,办营业执照,我出设备。赚钱各拿一半。”

  于是这个临时的冷饮“合资公司”开张了。来避暑的人们,游完泳了、玩累了或在太阳光底下走乏了,看到这个清爽冰凉的大玻璃罐,都被吸引住了,冒汗排起了长队。五角钱的饮料一杯接一杯,那种清凉甘甜劲儿直沁心脾。这成了北戴河海滩浴场一大景观。

  那是一个难忘的夏天。已届而立之年的李晓华实实在在地尝到了成功的滋味。更重要的是,他对自己的商业敏感和决策能力充满了信心。

  这个夏天他净赚了十几万元。

  秋风乍起,北方寒冷,冷饮机终于可以休息了。李晓华的心思又活了起来,他想:今年在北戴河独领风骚的冷饮机,明年肯定不会那么新鲜了,于是他决定改弦更张,另辟蹊径,准备将冷饮机卖掉。

  当地的合作伙伴听说李晓华的冷饮机要出手,急忙找到李晓华说:“我愿出一万元买下。”李晓华却用原价将冷饮机卖给了合作伙伴。

  这年冬天,满怀喜悦的李晓华漫步街头,大街小巷处处洋溢着现代生活的勃勃生机。敏锐的李晓华又一次感悟到,物质生活的改善必然唤醒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长期处于“极左”禁锢中、看腻了样板戏的中国人,渴望着多姿多彩的文化娱乐。这正给商务活动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于是,他利用手上这笔“原始积累”干起了一项从未有人涉足的新买卖,购买了大屏幕投影机,在秦皇岛做起了放录像的生意。据说当年河北省仅此一家,改革开放之初的人们禁不住港台武打片、言情片的诱惑,排队买录像门票成了当地一大景观。人们挤破脑袋也要进去看一看。一块钱一张的门票,有时被炒到十元。

  1984年,当中国大陆上众多的人正争当“万元户”时,李晓华已经是一位百万元的“大款”了。

  大智慧者往往见人所未见,凭着敏感的直觉李晓华感觉机会即将来临。

  李晓华在一个偶然的场合结识了一位忘年之交,他就是原北京市一商局副局长宋学进。这两代人也许有缘分吧,两人一见面几乎无话不说。有一天,两人促膝畅谈,老宋说:

  “你听我说,我是做了一辈子生意的人,旧社会当过店员,新社会当过营业员,在西单商场当过经理,又在一商局当副局长。在做生意上,我是前辈,你是晚辈。那么我告诉你:要学做生意,先得学做人。纵观古今中外成功的商人,无一不是道德修养非常好的人,这点是肯定的。做商人可不能只满足于几十万元的生意,要做就要做大生意……”老宋继续说道:“你现在的文化水平太浅了。要学做大生意,应该出国去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虚心向外国人学习经商之道。要有志气成为中国的大商人、爱国的商人,将来为国为民效劳。”

  宋学进一席肺腑之言,使李晓华茅塞顿开。

  1985年底,年已34岁的李晓华毅然告别娇妻幼子,东渡扶桑。他一面在东京国际学院学习,一面在中华料理店刷盘子,又到日本商社打工,留心学习日本的经营之道。

  有一天,他无意中发现老板桌上的报纸有条不起眼的新闻,“中国生产的‘101’毛发再生精在日本价格一路上扬。”

  凭着敏感的直觉,李晓华感觉到机会即将来临。他立即返回国内。

  数日后,北京‘101’毛发再生精厂门前来了位中年汉子,他走到门房前打听道:“我想买‘101’,在哪里办手续?”

  门卫告诉他:“一年以后再来吧。”第二天,这汉子又来到“101”毛发再生精厂,被门卫放进去了。他找到销售科,一个办事员接待了他。他说明来意,接待人员仍然告诉他:“一年以后再来吧。”

  第三天,一辆当时京城尚不多见的新款式奔驰280直驶进“101”厂大门:“海外华侨李晓华先生慕名来访。”

  于是,西装革履的李晓华被礼貌地让进会客室。谈不多时,李晓华了解到“101”厂职工上下班和领导公务活动有缺少交通汽车的困难时,便说:“只要贵厂在一个月后供应我。‘101’,我捐赠一辆客车和一辆小轿车。”

  协议在厂家的满意中达成了,从此,李晓华便与“101”结成了生意伙伴,并成为“101”毛发再生精在日本的经销代理商。

  李晓华回到日本后,对市场进行了精心策划。在他的策划下。“101”成了日本红极一时的极品。一年以后,李晓华在日本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这不仅给李晓华带来丰厚的收益,而且也成了他事业的重大转折点。李晓华语重心长地说:“在我走向成功的道路上,赵章光先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生活远比书本生动一万倍,惊涛骇浪,方显英雄本色。

  1989年夏天,“六四风波”之后,从日本来到香港的李晓华看到一些有钱人纷纷忙于移民,悲观的论调使香港的地价猛跌。当时香港许多新建住宅以低于平时许多的价格出售,到处贴满了出售旧楼的广告;心理承受不足的商人们则纷纷将手中的物业以“跳楼价”抛售。

  一时间,房地产价格一跌再跌,许多香港房地产商对中国大陆的形势吃个准,不敢贸然吃进。一直关注着国家形势的李晓华却看准了这个时机。他认为作为一个在世界上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大国,中国决不会在一些国家的制裁声中倒下。以中国的实力,经济形势一定会向好的方向发展。于是他力排众议,果断投入大量资金,大批收购低于平时售价的楼宇。他相信,风雨过后,定是朗朗晴天。

  不到半年,正如李晓华所料,形势果然发生变化:中国局势稳定,对外开放政策不变,“一国两制”方针不变。于是,许多离港居民陆续返港,香港房地产价格骤然上升。

  李晓华见时机成熟,全部抛出,其利润可想而知。

  这场漂亮的“房地产之战”成了他商战中的经典之作,使他脐身于亿万富翁的行列。

  事后人们一再问起李晓华:“你为什么能够当机立断?”

  李晓华说:“我对自己的祖国充满信心。”

  可以说,对这场特殊的房地产之战,不熟悉中国国情的商人不敢贸然行动,不了解中国历史的外国商人也不敢铤而走险;只有像李晓华这样有着四十年中国生活经历并且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感情的中国商人,才能做到如此胸有成竹,稳操胜券。

  有人说,机遇是为有准备的人出现的。这句话在李晓华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香港房地产战役后,李晓华更加气势如虹,他计划在未来波澜壮阔的国际大市场上一展身手。于是他决定赴东南亚考察。在考察中,他得知某市正在筹建一条高速公路,对外公开招标,当地政府给的政策十分优惠,但没有人愿意干,因为这段公路车流量不算大。但是,李晓华发现距离公路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大油气田,储藏量十分可观,只是最后工作还没完成,这条重大新闻暂时没有公布。

  如果大油气田正式开采,丰厚的石油利润将带来大批投资者,与油田相关联的加工及运输业也将“火爆”起来,这条公路的前途可想而知。只要宣布了发现大油气田的消息,这个项目的价值将直线上升。

  经过细致的调研,全面的筹划,李晓华下决心“干”。他拿出当年做生意积累的全部资金,又以房地产等财产做抵押从银行贷款,以三千万美元买下了修建这条公路的土地。可是贷款只有半年期限,到期必须还本付息。如果半年到期,这段公路出不了手,贷款还不上,李晓华就得跳楼。

  风险实在太大。他的妻子张吉芸为他担心,便说:“你要是干,我就跟你离婚!”

  但李晓清楚,与他从一无所有中走过来的结发妻子,是不会因此离开他们的。

  抵押完后,手里没钱了,经常吃盒饭、方便面;业务往返坐飞机经济仓;在香港,“的士”也不敢打了,坐六毛钱的“当当车”。更厉害的是精神上的压力与折磨,每天盼望新闻发布盼得人发呆、眼发直。

  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四个月过去了,时间真熬人哪!李晓华每天都在焦急的盼望中渡过。

  到了第五个月,仍然没有动静,眼看着离还银行贷款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李晓华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

  5月16日,李晓华醒来。他一眼看到了桌上的报纸,便三步并作二步奔到写字台前。他的眼睛亮了,一行醒目的大字把他的眼睛和心完全吸引了。兴奋和激动使他的手止不住地抖起来,报纸给抖得跳起舞来,发出嗦嗦的响声。……这份报纸,具有一种强大的魅力:消息终于发布了。

  一周之内,李晓华所购买的修建公路的土地,价格又翻了一番。

  李晓华赢了,他敢于向困难挑战的抗争品行和面对风险的巨大承受力,使他又一次成了商场上的大赢家。这是他商旅中最险的一笔。

  那一段曲折惊险的故事,使他感喟:生活远比书本生动一万倍。惊涛骇浪,方显英雄本色。不能不说李晓华是一个极具胆识、有勇有谋的人。

  我买“法拉利”不止于满足儿时的梦想,更是要向世人展示,中国人也买得起“法拉利”名车。

  李晓华爱车,在北京是出了名的。

  十年过去了,李晓华的事业日臻佳境,他爱车的嗜好却不减当年,从奔驰280、560=600,到购买中国第一辆被称为世界车坛“钻石”的法拉利跑车。

  法拉利香港代表励骏汽车有限公司于1993年4月20日决定在北京出售第一部法拉利跑车。拥有该公司三成股权的香港和记电业集团,在5月6日通过其驻北京办事处,在北京各大报章发出消息。当日,该办事处的电话就响个不停。

  5月14日上午十一时,李晓华亲自去询问有关卖车的情况。对方说:“要想成为这辆昂贵的法拉利车主,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本人非常爱车;二、在社会上要有一定影响;三、要自己用而不去倒卖。不是谁有钱就可以买这辆车。”

  协助开展这次活动的炎黄公司总经理宋正中先生说:

  “我们把这辆法拉利车介绍到中国车,主要是想以汽车文化为题材,开展一次大型的中外交流活动,让世界更多的人重新认识中国,让他们知道外国人玩得起汽车,中国人照样玩得起!”

  李晓华连连点头:“我一定买下这台名车。”

  宋正中先生对李晓华的情况早有了解,认为他符合车主的条件。在诸多要求买车的人当中,按三个条件进行选择,最有资格成为车主的就是李晓华。

  李晓华马上付款,买下了这台法拉利348型跑车。但炎黄公司没有当时交车,而是征得车主同意后,在5月15日召开的“法拉利首次中国新闻发布会”上,告诉大家第一个拥有法拉利车的中国得主已选定,其姓名保密,有意制造一种神秘感。

  比李晓华迟两个小时来买这辆车的家居辽宁的杰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世哲,从事房地产生意,并且是一家中国、日本及韩国公司的董事。身穿“皮尔·卡丹”套装的王世哲,直言买车是“因为法拉利是名牌,买车可以让世界知道中国人的消费能力十分高”。

  当他悉知两个小时前,车已有主时,他十分遗憾他说:

  “差两个小时我就买到了,真是于心不甘。”

  为了争取第一,他不惜开出条件,在17日早上致电和记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说:

  “只要你们肯卖车给我,我另外捐出100万元给北京2000年奥运会。”

  和记及励骏汽车有限公司高层开过紧急会议,最后决定另售一部给他。法拉利汽车在中国首发的整个活动,自始至终坚持不以盈利为目的,突出中意文化交流的同时,积极宣传并支持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此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

  5月6日,在北京海关的配合下,法拉利跑车运到北京,很快办完手续,当天就开进国际会议中心。

  这辆车的交接仪式准备安排在天坛祈年殿,这让天坛公园管理处很为难。张百发常务副市长出席同东亚运动会开幕式后,5月10日刚回到北京便及时批示天坛公园管理处予以支持。

  5月17日下午,在公安部门的配合下,警车为法拉利开道,车队沿大安门广场囚周绕了两圈之后,才开到天坛祈年殿前。

  下午4时20分,隆重的交车仪式在鼓乐声中开始。此时,首辆法拉利的幸运得主、北京华达保洁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华与法拉利公司远东区总经理莫里索·帕拉托,在一大群摄影记者的簇拥下,陪同前来出席仪式的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张百发,兴致勃勃地观看法拉利跑车,并拉开车门到里面试坐。这是一辆由法拉利公司专门为中国特别制造的火红色流线型敞篷双门座式跑车,最高速度能达每小时275公里以上。

  在交车仪式上,车主李晓华非常兴奋。他再次表示如北京申办二千年奥运会成功,他将捐助一千万元人民币。同时将这辆心爱的法拉利跑车也捐赠给北京二千年奥运会。

  和记电业集团副主席、励骏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耀先生宣布:“为支持北京申办二千年奥运会,和记电业集团将继续赞助北京马拉松长跑,继续捐赠先锋牌大屏幕大电视墙之后,决定向北京奥申委再赠一辆意大利兰旗豪华轿车。衷心祝愿北京申办二千年奥运会成功!”场内响起一阵热烈掌声。

  炎黄公司总经理宋正中高兴地宣布:“杰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竞购首辆法拉刊汽车,因时间关系,未能如愿,但他们向奥申委捐赠一百万元人民币的计划不变。意大利法拉利公司为表示对中国北京申办奥运会的支持,再为杰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一部法拉利跑车,并将以最快的速度交付使用。”

  会场上又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在百忙中赶来参加交车仪式的张百发副市长、万嗣全秘书长,意大利驻华使馆经济和商务一等参赞等贵宾,面对如此热烈的情景非常激动!万嗣全立即让人把他车上写有(Beijing2000)字样的车牌摘下来,挂到法拉利车前。这一举动在掌握时机和分寸上恰到好处,为整个交车仪式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法拉利公司远东经理帕拉托先生表示:“中国日新月异的实力,已经成为意大利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每个人谈论的话题。因此,法拉利公司绝不错过这个表现机会,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行动,激发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兴趣来关注中国这个世界重要的一部分!”

  事后李晓华对朋友们说:“以前,咱们中国给人的印象是一穷二白,让世人看不起。人们对中国的了解就是贫穷。现在,中国已经开放了,物质生活正在得到改善。我买法拉利不止于满足儿时的梦想,也是要向世人展示,中国人也买得起法拉利名车。”

  会后有人这样形容,这部价值13.3888万美元的跑车归属李晓华,不仅长了中国人的志气,更谱写了一曲中意两国文化交流的赞歌。就如同这部法拉利车每小时可达二百七十五公里的最高时速一样,一向骄做的外国人在一夜之间就了解了中国的进步速度,了解了中国人的消费能力。

  --本文摘自金城出版社出版的《2000年中国福布斯50富豪》